书城成功励志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17996900000016

第16章 能方能圆,通融达变(4)

1.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日渐成为可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休补的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妥协,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子,问题是,当被弱者咬住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少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妥协。

2.可以藉妥协的和平时期,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要放弃这场争斗;如果是你提出妥协,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争斗,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的果实的。因此妥协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态势的转变。

3.可以保存自己。妥协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因为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也是值得的。

不过,妥协要看状况。要看你的大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战斗也无不可。但若你争的本就是大目标,那么绝不可轻易妥协。

总之,妥协可改变现况,转危为安,是战术,也是战略,更是办事的智慧。

不要非做第一不可

不敢为天下先,不是“得缩头时且缩头”的“乌龟哲学”,而是“大智若愚”的人生哲理。

庄子曾经提出“意怠”的哲学观点,托言于一种很会鼓动翅膀高飞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队伍,前进时不争先,后退时不落伍,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同类的威胁。从表面看来“意怠”的生存方法太保守,但这样做却大有可取之处,在行动上不前不后,保持中庸,在社会生活中就不会成为众枪围攻的“出头鸟”。

人人都有优点,有的时候你的优点比较突出,切不可因此就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甚至“老子处处天下第一”,那就危险了。第一会做错事,第二要得罪人。

实际上,真的天下第一的人,往往会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谦虚。因为确信自己真的有实力,所以才不会为了别人的某一个看法某一句话而争得面红耳赤。相反,只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才会四处与人争强好胜,通过一点点“阿Q”式的胜利来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

处处与人争先,就要处处吃亏,向所有的人挑战,就会被所有的人反对。你喜欢踢足球,但球技欠佳,就老老实实多传两脚球,甘当配角,非要自己一个人猛带,只能证明你的愚蠢,大家也就不愿意和你一块踢了;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情况和别人有差距,就不要与人比吃穿住行用,把别人用来逛街的时间用来踏踏实实学习,把成绩搞好了,自然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从另一方面来讲,在某些方面有了过人之处,自然会受到众人的关注,但在这些关注的目光中,既有敬佩也有嫉妒,更多的则是疑惑,如果你表现出骄傲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别人,就伤了别人的自尊,等于为各种谣言的传播提供机会;相反你表现得谦虚谨慎,你的成就摆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不会因为你没有自我吹嘘就没人知道,将成就和谦虚的品德结合起来,将会让你产生巨大的魅力。不敢为天下先,学会尊重别人的长处,善于守拙,既不会影响你优势的发挥,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何乐而不为?

你也许觉得奇怪,不要我们去夺第一,这不是叫我们失去进取之心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应该人人去争“第一”才是呀!不错!是得人人去争!但问题是“第一”只有一个,而且争“第一”时还得看争的代价,争得不好,恐怕连什么都保不住,也别说做第二了!况且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非得争个第一,位居第二的确也有好处。

有一位工商界的老板,他从事电脑业。这位老板给自己的企业定位就另有一论——采取“第二战略”。因为他认为,当“第一”不容易,不论是产品的研究开发、行销,还是人员、设备等,都要比别人强,为了怕被别的公司赶超,又得不断地扩充、投资;换句话说,做了“第一”以后要花很多的内力来维持“第一”的地位!因为提到某一行业,人人都会拿“第一”去作对手,并拚命赶超。这样未免太辛苦了,而且一不小心,不但第一当不成,甚至连想当第二都不可能了。

这位老板的想法并不科学合理,并不一定当“第一”就一定会很辛苦,当第二或第三就轻轻松松了。但结合现实细想一下,其中也不乏事实,我们不妨可以借鉴。

当“第一”者确实要费很多的力气来保住自己的地位,大至一个企业,小至一个人,都可能有这个问题。一个企业要想位居第一,其所冒的风险也应该是最大的。产品的研制开发、资金的投入、设备的引进、人员的录用、产品的销售与服务等等,都比别人要多要大要好。好不容易排到了“第一”,又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的“眼中钉”,都想超过你,甚至弄垮你!

对于上班拿工资的人来讲也是如此,一位主管可以说是该部门的“第一”,为了保住这第一,他不但要好好带领手下,也要和自己的上司处好关系,以免位子不保;如果有功时,主管当然功劳第一,但有过时,主管当然也是首当其冲。如果是一位副主管恐怕就好一点,表面上看来他不如主管风光,但因为上有主管遮风蔽雨,可省下很多辛苦,减轻很多责任,所以很多人宁可当副手而不愿当“一把手”。

当然,我们这里绝非教你别当第一!如果你有当第一的本事,也有当第一的兴趣和机会,那么就去当吧!如果你自认能力有限,个性懒散,那么就算有机会,也不要去当第一,因为当得好则好,当不好一下子就变成了老三老四,这样不但对自己是个打击,而且在现实社会中更会招致这样的批评:“某某人不行”、“某人下台了,听说很惨”……这些批评对你都是不利的。中国人一向扶旺不扶衰,当你从第一的位子上摔下来时,落井下石的有,打落水狗的也有,于是本来还可当第二的,却连当老三老四都有问题了。

因此,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非得争个第一,位居第二的确也有好处,例如:

1.可以静观“第一”者如何构筑、巩固、维持其地位,他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作为你的经验和警戒。

2.可趁此机会培养自己实力,以迎接当“第一”的机会。如果你想当“第一”的话,一旦你觉得自己具备了这方面的实力,就可以趁机攀升。

3.由于你志不在“第一”,所以做事就不会过于急切,不会得失心太重,也不会勉强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样反而能保全自己,降低失败的机率。

因此,不管做什么,从第二、第三做起都没关系,并不一定非得想着去做第一!如能稳稳当当地做个第二,一旦主客观条件形成,自然也就成为第一了,这时候的第一,才是真正的第一!

知进退,避免功高盖主

在与人打交道时,尤其是与职位比你高的人交往时要记住,不要让你的光芒抢了他们的风头。不然你会得罪这些人,堵了自己的后路。

对于许多人来说,人生的最大敌人不在外部,而在自己。有的人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要居功自傲,而这样做的下场往往比无所作为的人更惨。因此古人主张不论任何好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知退让之机,绝对不可以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他人怒恨,重则惹来杀身之祸。自古以来,只有那些与人分享荣誉者甚至是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人,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事实证明,只有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

汉时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当然更是远远在朝廷诸大臣之上,他曾在文帝面前暗示自己是佐命大臣,想让文帝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委托给自己。这正是功高震主的表现。唐宣宗初即位,看到功高权重的李德裕,心里又恨又怕,很不平衡,以至头发被汗水浸透了。汉大将军霍光为汉宣帝护卫车乘,而宣帝觉得像有芒刺在背。功劳高了,人主震慑,这样的功臣当然会有危险了。

韩信可谓功高盖世,但因为其声名显赫位高震主,最终也下场可悲。秦末韩信从项梁、项羽起义,为郎中。其献策屡不被采用,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奇兵占领了关中。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他被委为左丞相,领兵破魏、代,平定赵、齐,被封为齐王。后与刘邦会于垓下,击灭项羽。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因受人诬告谋反,降为淮阴侯。陈貊叛乱时,有人告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被吕后诱杀。

避免功高震主就要知进退之势,要知进退以下几条必须牢记在心:

一、要守法。从历史上看,“循吏”最易保全。《史记·循吏列传》中,司马迁所说的“循吏”,就是遵循法规,忠实执行命令,能知时务识大体的臣子。

如果以为只有慈爱仁惠,以仁义为准则的官吏,才称得上“循吏”,那就大错特错了,“循吏”的重要特征首先应该是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其次才是讲仁义。

二、不参与。即不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自己所执掌的权力中去加以实现。《论语》中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意思即舜和禹真是很崇高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一点也不为自己。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政事之中是很不廉洁的举动,似乎可得一时之利,但最终为人们所厌恶,他的功劳再多,苦劳再大也终会抵消。

三、不自傲。古人说:“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意思即身居高位所面临的危险惊心动魄得就像以腐朽的缰驾驭着六匹烈马,万分危惧,所以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要时时谦让,功成身退,可得善始善终。

四、不重兵。在古代,功高的臣子如果能够主动交出兵权,那么对君主的威胁就减少了,所以“不重兵”,就是自我裁军,以求自保的意思。

五、多请教。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你的上司,他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所以遇事一定要主动向你的上司请教,听取他的意见,这样在办事时就有所凭借,也能满足他的自尊心并能减少对你的怀疑。

这一套不仅适用于封建官场,也适用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当中,尤其是在与领导的交涉冲突中,懂得进退,才会求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