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正文】
一曰: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①,昏亢中②,旦危中③。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④。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始鸣⑤,反舌无声⑥。天子居明堂太庙⑦,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桷,养壮狡⑧。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⑨,均琴瑟管箫⑩,执干戚戈羽 ,调竽笙埙篪 ,饬钟磬祝敔 。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 ,大雩帝 ,用盛乐 。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 ,以祈谷实。农乃登黍 。
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 ,羞以含桃 ,先荐寝庙。令民无刈蓝以染 ,无烧炭,无暴布 ,门闾无闭 ,关市无索 ;挺重囚 ,益其食,游牝别其群 ,则絷腾驹 ,班马正 。
是月也,日长至 ,阴阳争 ,死生分 。君子斋戒,处必掩 ,身欲静,止声色 ,无或进 ,薄滋味 ,无致和 ,退嗜欲 ,定心气,百官静 ,事无径 ,以定晏阴之所成 。鹿角解 ,蝉始鸣,半夏生 ,木堇荣 。
是月也,无用火南方 ,可以居高明 ,可以远眺望 ,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 。
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 ;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 ,其国乃饥 ;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解说】
见《孟夏》。【注释】
① 东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简称“井”,在今双子座。
②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室女座。中:指中星。
③危: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宝瓶座及飞马座。
④蕤(ruí)宾:十二律之一,属阳律。
⑤ (jué):伯劳鸟,夏至开始呜叫,冬至而止,鸣叫的声音很难听。
⑥反舌:百舌鸟,立春开始呜叫,夏至而止。叫声婉转,如百鸟之音。
⑦明堂太庙:南向明堂的中央正室。
⑧壮狡:力大强健的人。狡,健。
⑨鞀鞞(táo pí):乐曲演奏时,用来指挥的鼓。
⑩均:调节。
干:盾。戚:斧。羽:古时舞者所执的顶端插有羽毛的用来指挥的旗子,因为上边有羽毛,所以称作羽。干戚戈羽都是舞具。
竽笙:管乐器,竽大于笙,竽三十六簧,笙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埙(xūn):古代陶制的吹奏乐器。篪(chí):竹制的吹奏乐器。
饬:整饬。磬(qìnɡ):石或玉制成的打击乐器。柷(zhù):打击乐器,状如漆桶,中间有木椎,可以左右敲击,乐曲开始时击柷。敔(yǔ):打击乐器,形状像伏虎,背上有锫,用杖刷击,乐曲结束时击敔。准备以上这些乐器和舞具,是为即将到来的雩祭天帝时使用。
百原:众水的发源地。原,水源。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源”。
雩(yú):旱时求雨的祭祀。帝:天帝。
盛乐:指众乐齐奏,即上文自鞀鞞至柷敔各种乐器齐奏。
百县:天子领地内的百县大夫。百辟卿士:指前世的百君公卿。辟,君。这句意思是命令百县大夫祭祀对人民有功的前世百君公卿,祈求谷物籽实丰满。
登:献。
以雏尝黍:就着雏鸡品尝黍。雏:小鸡。
羞:进献。含桃:樱桃。
刈(yì):割。蓝:草名,即蓼蓝,可以提炼青色。仲夏月因蓝草尚未长成,所以禁止刈割。
暴(pù)布:晒布。暴,晒。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曝”。此月炎热,晒布容易变脆而损坏。
门:指城门。闾:指里巷的门。门闾不闭是为顺阳气,便利人民出入。
关:要塞。市:集。无索:指不征税。
挺:缓。
游:这里指放牧。牝:母兽,这里指母马。因母马已怀孕,所以放牧时要使它们与其他马群分开。
絷(zhí):束缚马足。腾驹:公马。
班:颁布。马正:即马政,有关养马的政令教化。正,通“政”。
日长至:即夏至,一年中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漏刻昼六十五,夜三十五。
阴阳争:仲夏之月,阳气覆盖在上,阴气升起在下,所以说阴阳相遇而争。
死生分:阴阳相争,使物各有死生。分,别。
处:居处。掩:深。为避暑气,居处必深。
止:禁止。
进:进御,指嫔妃进御。
薄:用作动词,减少。滋味:美味。
无致和:不要希望各种滋味都调和在一起。致,尽。和,调。
退:止。
百官:指身体各种器官。
径:急速。
晏阴:阳阴。晏,阳(依王念孙说)。这句大意是阴阳相争,未知所定,所以君子要安静无为,以待阴阳成败的确定。
解:脱落,这里指生新角而脱去旧角。
半夏:药草名,夏历五月而生。
木堇(jǐn):落叶灌木,花早晨开晚上闭。堇也写作槿。荣:花,这里用作动词。
无用火南方:五行说认为南方属火,仲夏火气旺盛,如果再于南方用火,则火气伤阴,所以说“无用火南方”。
高明:指楼观等高而明之处。
远:用作动词。
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榭:台上的高屋。以上四句都是顺阳避暑之意。
暴兵:指不义之兵。暴,害。五行说认为冬季天寒,主闭藏,仲夏行冬令,就会雹霰伤五谷,道路不通畅,暴兵来侵犯。
百螣(tè):指各种类似蝗虫的害虫。媵,虫名,类似蝗虫,吃庄稼的叶子。
饥:荒年。五行说认为春主生育,仲夏行春令,就会使五谷晚熟,害虫成灾,遭遇荒年。
疫:疾疫。五行说认为秋气寒凉,仲夏行秋令,就会使草木枯落,果实过早成熟,人民因时气不合而遭受病害。
大乐【正文】
二曰: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①,本于太一②。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④。浑浑沌沌⑤,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⑥。天地车轮⑦,终则复始,极则复反⑧,莫不咸当⑨。日月星辰,或疾或徐⑩,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萌芽始震,凝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乐乃可成。成乐有具,必节嗜欲。嗜欲不辟,乐乃可务。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
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乱世之乐有似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⑨。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与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
大乐,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欣而说也。欢欣生于平,平生于道。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
故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先圣择两法一,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于灾,终其寿,全其天;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适,风雨时,为圣人。故知一则明,明两则狂。【解说】
本篇关于音乐的论述与《乐记》相通,反映了儒家的音乐思想。文中提出,“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显然是针对墨家“非乐”说而发的,是对墨家“非乐”思想的否定。
本篇的天道观在《吕氏春秋》中是比较完整的。文章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东西,包括天地,都是由“太一”派生出来的,“太一”是天地万物之本。那么什么是“太一”呢?文章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道”就是“太一”。《圜道》中说:“一也者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可见,在《吕氏春秋》一书中,作为万物本原的“太一”、“道”、“一”,三者内涵是相同的。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着根本不同。在老子学说中,“道”是“无”,是超乎“一”的虚构的观念。而在《吕氏春秋》中,“道”是“有”,是“太一”、“一”。因此,《吕氏春秋》中的自然观与宇宙起源说同《淮南子》中的“道始于一”是一致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性质。
关于宇宙变化的规律,本篇描述为“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这与《圜道》中的论述是一致的,陷入了简单的循环论。这种循环论,尽管在现在是十分浅陋的,但在当时,比之于那些认为万物永恒不变的观点来说,却已经是进步的了。【注释】
① 度量:指律管的长度、容积等。
②太一:“道”的别称。天地万物的本原。
③出:生。两仪:天地。
④章:等于说“形”。
⑤ 浑浑沌沌:古人想象中世界生成以前的元气状态。
⑥天常:自然的永恒规律。
⑦轮:转动。
⑧极:终极。
⑨当:合宜。
⑩或:无定代词,有的。
行:行度,指运行的轨道。
柔:柔和。这里指万物生发的春夏二季。刚:刚厉。这里指万物肃杀的秋冬二季。
造:开始。
:凝冻。
适:合度。
先王: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
上:当作“正”(依许维遹说)。
具:准备。这里是条件的意思。
节:节制。
辟:放纵。
务:专力从事。
术:方法。
戮(lù)民:遭受屠戮的人民。
溺者非不笑也:(左传。哀公二十年)有“溺人必笑”句,这大概是当时的谚语。
武:当作“舞”(依刘师培说)。这里是手足舞动的意思。
失处:与“失位”义近,指丧失各自的本分,即父不行父道,子不行子道。
辟:避开。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
与(yù):参与。
易:改变。
非乐者:指墨家学派,《墨子》中有《非乐》篇。非,否定。
大乐:盛乐,指完美的音乐。
说(yuè):喜悦。
为状:描绘出形状。
不见之见:不见中包含着见。
一:即“太一”、“道”。
两:指由“一”派生出的、非本原的东西。
择:弃。法:用。
情:实情。
说:悦,用如使动。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
宗亲:指同母兄弟。后世也指同宗亲属。
天:指天性。
大化:广远深入的教化。
时:用如动词,适时。
明两:等于说“用两”。明,显扬。狂:惑乱。
侈乐【正文】
三曰: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①;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②,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弃宝者必离其咎③。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剑为宝,愈多而民愈怨,国愈危④,身愈累⑤,则失宝之情矣⑥。乱世之乐与此同。为木革之声则若雷⑦,为金石之声则若霆⑧,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以此骇心气⑨、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⑩,以此为乐则不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
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度量。宋之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巫音。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其生之与乐也,若冰之于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故也。
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矣。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傲幼,从此生矣。【解说】
本篇旨在批判“侈乐”,体现了儒家“节乐”的思想。文章说:“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指出音乐的作用在于使人快乐。然而作为乱世产物的“侈乐”,非但不能使人快乐,反而引起人民的怨恨,伤害君主的生命,这就丧失了音乐的本来意义了。文章批评了纵欲的危害,指出“侈乐”的产生是纵欲的结果,如果“嗜欲无穷”,那么“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就都由此产生了。【注释】
① 所以生:赖以生存的根本。
②知道:懂得道。
③离:通“罹(lí)”。遭。
④愈:越。
⑤ 累:忧患,危难。
⑥情:真情,实情。
⑦木:八音之一。古代称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这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为八音。钟为金,磬为石,琴瑟为丝,箫管为竹,笙竽为匏,埙(xūn)为土,鼓为革,柷敔(yǔ)为木。
⑧霆:疾雷。
⑨心气:指人的精神。
⑩生:性情。
侈:盛大,奢侈放纵。
大:增大。
观:景象。这里有壮观的意思。
俶(chù)诡:奇异,他书或作“淑诡”。殊瑰:异常的瑰丽。
千钟:钟律之名(依高诱注)。
大吕:齐钟名,音协大吕之律,故名大吕。
巫音:古代以舞降神的音乐。
兵:伤害。
故:缘故。
性:通“生”。
适:适中。
长:久。
或:有的。
遂:顺。这里指顺其放纵之心。返:回,这里有收拢的意思。
乎:相当“于”,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天:身。
淫佚(yì):纵欲放荡。他书或作“淫泆”、“淫逸”。
暴:侵暴,损害。
傲(ào):同“傲”。
适 音一作和乐【正文】
四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