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吕氏春秋
17999600000011

第11章 仲夏纪第五(2)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①;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②;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③。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④,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⑤。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⑥,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⑦。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⑧;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

夫音亦有适:太巨则志荡⑨,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⑩,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谿极”,谿极则不鉴,不鉴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则不搏,不搏则怒。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何谓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也。黄钟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

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俗而知其政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进乎音者矣,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大羹不和,有进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将教民平好恶、行理义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儒家“和乐”的思想。文章指出,“和乐”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心适”,一是“音适”。怎样才算“心适”?文章认为“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怎样才算“音适”?文章认为,要做到“衷”,即声音大小、清浊要适中。这样,“以适听适”,即以畅快的心情听适中的乐音,就达到“和”的境界了。文章强调了音乐的作用,指出:“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将教民平好恶、行理义也”。这反映了儒家对于音乐的特殊重视。本篇指出了“欲”与“乐”的区别,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提出的美学上的主客观关系的理论。【注释】

① 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这里泛指音乐。

②五色:青、黄、赤、白、黑。这里泛指各种色彩。

③五味:酸、苦、甘、辛、咸。这里泛指美味。

④之:连词,相当“与”。

⑤ 行适:行为合宜适中。

⑥夭:少壮而死。

⑦胜(shènɡ)理:依循事物的规律。胜,等于说“任”。

⑧以:通“矣”。

⑨太:过分。荡:摇动。

⑩横塞:充溢阻塞。

嫌:通“慊(qiàn)”。不满足。

詹:通“赡”。足。

窕(tiǎo):细而不满。

危:高。

谿(qī)极:空虚疲困。

鉴:察,鉴别。

搏(zhuān):专一。

衷:指声音大小清浊适中。

大不出钧:指钟音律度最大不得超过钧所发之音。钧,通“均”,古代度量钟音律度的器具。

重不过石:指钟的重量最重不得超过一石。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黄钟之宫,音之本也:古乐中的十二律以黄钟之宫为本,用“三分损益法”(详见《音律》篇)以次相生,所以说“黄钟之宫,音之本也”。黄钟之宫,古乐以律确定五音音高,用黄钟律所定的宫音,叫做黄钟之宫,又称黄钟宫。这是古乐中最基本的乐调之一。

无:通“毋”。太:指上文“太巨”、“太小”、“太清”、“太浊”。

以:连词,相当于“而”。

乖:乖谬。

教:教化。

清庙:宗庙。宗庙肃然清静,所以称为清庙。瑟: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形似古琴。

疏越(huó):镂刻的小孔。疏,镂刻。越,穴,瑟底的小孔。

一唱而三叹:宗庙奏乐,一人领唱,三人应和。唱,领唱;也作“倡”。叹,继声和唱。这里是说,宗庙祭祀,奏乐演唱规模很小。

进:这里是超出的意思。

大飨(xiǎnɡ):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合祭。

上:献上。玄尊:盛玄酒的酒器。玄酒,指上古行祭礼时所用的水。水本无色,古人习以为黑色,故称“玄酒”。俎(zǔ):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这里用如动词,把……盛在俎中。

大(tài)羹: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带汁的肉。和:指调和五味。古代大飨祭祀“上玄尊而俎生鱼,大羹不和”,这是表明先王崇尚饮食之本。

特:只,仅仅。

平:端正。

古乐【正文】

五曰:

乐所由来者尚也①,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②,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③,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④,以来阴气⑤,以定群生⑥。

昔葛天氏之乐⑦,三人操牛尾⑧,投足以歌八阕⑨: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阳道壅塞,不行其序,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于蠏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昆仑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先为乐倡。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笭、管、埙、篪、鞀、椎、钟。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六英,以见其善。

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

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作为大武。

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音乐发展的历史。文中保存了许多传说,虽然大都富有神话的意味,但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对于我们研究音乐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仍是很有价值的。文章结尾说:“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这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音乐的历史的观点,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本篇把音乐的产生、发展归结为“圣王”的功绩,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音乐史观显然是本篇的一大缺陷。【注释】

① 尚:久远。

②朱襄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炎帝。

③散解:分散、脱落。

④士达:朱襄氏之臣。

⑤ 来:用如使动,招来。

⑥群生:即“众生”,指一切生物。

⑦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这里指其部落首领。

⑧操:持。

⑨投足:顿足,踏着脚。 八阕:指舞乐的八章。

⑩载:负载。

遂:顺。

奋:茂盛。

天常:指自然规律。常,常道。

达:通。

德:指四时的旺气。

极:终极。以上:“八曰”为乐曲八章之名。八阕之乐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产斗争和原始宗教信仰的舞乐。第一章“载民”是歌颂负载人民的大地;第二章“玄鸟”是歌颂作为氏族标志的图腾——黑色的鸟;第三章“遂草木”是祝草木顺利地生长;第四章“奋五谷”是祝五种谷物繁茂地生长;第五章“敬天常”是表达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第六章“达帝功”是表达他们要通达天帝之功的愿望;第七章“依地德”是表达他们要依照四时的旺气行事;第八章“总万物之极”是说明他们总的愿望是要使万物发展达到最高限度。(以上参见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5、6页)

阴康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这里指其部落首领。

滞伏:沉积凝滞。湛(chén):通“沉”。厚,浓。

序:指正常规律。

郁阏(è):郁抑阻塞。滞著:不舒畅。

瑟缩:蜷缩。

宣导:疏通引导。

伶伦:传说为黄帝的乐官。伶,乐官。伦,人名。律:古代定音用的竹制律管,相传为伶伦所制。

大夏:传说中古代西方的山。

之:往。阴:山的北面。

嶰(xiè)谿:山谷之名。他书或作“取竹于懈谷”。嶰谷,昆仑之北谷。

钧:通“均”。

黄钟之宫:用黄钟律所定的宫音。

吹曰舍少:义未详。刘复说:吹出来的声音是“舍少”。“舍少”是模拟黄钟管的声音(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引)。译文姑依刘说。

次:依次。

凤皇:即凤凰。

十二律:中国古代乐制中,以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每个半音称为一“律”。

雄鸣为六:指六阳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yì)。

雌鸣亦六:指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律吕:十二律中,阳律称律,阴律称吕。

荣将:传说中的黄帝之臣。他书或作“荣援”。

英韶(sháo):指华美之音。韶,美好。

以:于,这里引进时间。

日在奎:太阳的位置在奎宿。奎,二十八宿之一。

咸池:古乐名,传说为黄帝时所作。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

空桑:古地名。

正风:指八方纯正之风。

熙熙凄凄锵锵:象声词,形容风声。

飞龙:一说是乐人名。

效:摹仿。八风:八方之风。参见《有始览》。

承云:古乐名,传说为颛顼时所作。

(tuó):通“鼍”。即鳄,皮可制鼓。倡:始。古代奏乐始于击鼓,司击鼓,所以说先为乐始。按:颛顼帝“令飞龙作乐”、“令先为乐倡”,以及下文帝喾“令凤鸟、天翟舞之”,所记古帝役使动物之事都是古代的神话传说。

偃寝:仰面躺下。

鼓:击打。

英英:形容乐声和盛。

喾(kù):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咸黑:传说为帝喾之臣。

九招、六列、六英:古乐名,相传为帝喾时所作。

有倕(chuí):传说中的古代巧匠。有,名词词头。倕,人名。 鼙(pí):古代的小鼓。笭:笙。埙(xūn):古代吹奏乐器,陶制。篪(chí):古代管乐器,竹制,单管,横吹。 鞀(táo):即鼗(táo),长柄摇鼓,古代打击乐器。椎(chuí):捶击乐器的工具。钟:《御览》作“衝”。“衝”疑是“衡”的讹字(依吉联抗说,见《吕氏春秋音乐文字译注》)。衡,指悬钟的横木。

抃(bàn):两手相击。

或:有的。

展:这里是演奏的意思。

天翟(dí):神话中的天鸟。翟,长尾巴的野鸡。

康:褒扬,赞美。

质:传说为尧、舜时的乐官。

麋(mí luò):麋鹿的皮革。缶(fǒu):盛酒浆的瓦器,小口大腹。

拊(fǔ):击,拍。

象:摹仿。

致:招引,引来。舞:用如使动。

瞽(ɡǔ)叟:舜的父亲。瞽,瞎子。拌(pàn):分开。

大章:古乐名,相传为尧时所作。

延:相传为舜之臣。

龙门:地名,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龙门,又名禹门口。

降:大。漻(liáo)水:指洪水。漻,流。河:黄河。

三江:长江的三条支流。具体指哪三条支流,历史上说法不一。这里当泛指长江水系。五湖:这里泛指太湖一带的湖泊。

皋陶(táo):禹之臣,传说在舜时掌刑狱之事。夏籥:古乐名,即“大夏”。传说禹时乐舞“大夏”用龠伴奏,故又名“夏龠”。籥,同龠。九成:九段,又称“九奏”、“九变”。

轨度:法度。

六州:指古九州中的荆、兖、雍、豫、徐、扬六州。

大护:古乐名,相传为汤时伊尹所作。

晨露:古乐名,相传为汤时所作。

修:研习。

岐:占邑名,为周的祖先古公亶(dǎn)父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三淫:指暴君殷纣所做的三件残暴的事,即“剖比干之心,断材士之股,刳(kū剖开)孕妇之胎”(依高诱说)。翼:辅佐,拥戴。

散宜生:周文王之臣。

於(wū):叹词,表赞叹。

文王在上……其命维新:引诗见《诗·大雅·文王》。

绳:赞誉。

六师:即“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

未至:指未到殷的都城。

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西南。

荐:献。俘馘(ɡuó):指被歼之敌。俘,俘虏。馘,从敌尸上割下来的左耳。京:国都。太室:太庙的中室。

大武:古乐名,相传为周武王时周公所作,歌颂武王灭纣的功绩。

反:叛。

践:往。

服:役使,驾御。

东夷:这里指古代东方诸民族所居之地。

三象:古乐名,相传为周公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