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吕氏春秋
17999600000018

第18章 仲秋纪第八(3)

载拜:拜两拜。载,通“再”。稽(qǐ)首:古人最恭敬的礼节,动作近似于叩头,但要先拜,然后两手合抱按地,头伏在手前边的地上,并停留一会儿,整个动作都较缓慢。辞:推辞,不接受。

请炮烙之刑:请求除去炮烙之刑。炮烙,殷纣所用的酷刑。炮,烧烤。烙,当作“格”。格为铜器,格下烧炭。使犯人步行格上,堕入火中而死。后人改“格”为“烙”,解为烧灼之义。

贤:胜过。

越王:指越王勾践。苦:用如动词,被……所苦。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困于会稽,被迫屈膝求和一事。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致必死:决心舍命拼死的意思。

厚味:指美味。

靡曼:指美色。

焦:干燥。干肺:肺气枯竭。

来:使……来(归依)。这个意义又写作“徕”。

甘脆:甘美的食物。

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传说越王曾把酒倒入江中,与民同饮。之,代酒。

珍:珍奇。

袭:衣外加衣。

色禁二:禁用二色为饰。

渍(zì):病。赡(shàn):充足。

属(shǔ):聚集。

这句的大意是,要与吴国一决胜负。徼(yāo):求。衷:正。

残:毁灭。

履肝肺:形容战争残酷激烈,多所杀伤。履,踏,踩。

接颈交臂:描写肉搏之状。偾(fèn):僵仆,这里指死。

量:衡量,估量。

事:所事。

释:舍弃。

服:佩带。臂:用如动词,持。

易:更换。

执箕帚:指为仆役。

要(yāo)领不属(zhǔ):指受腰斩、斩首之刑。要,古“腰”字。领,脖子。属,连。

四枝布裂:古代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四枝,即四肢。布,分散。

戮(lù):辱。

五湖:这里指太湖。

禽: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擒”。

吴相:指太宰嚭(pǐ)。

齐庄子:即田庄子,田和之父,齐宣公之相。

和子:春秋时齐国田常的曾孙田和,公元前386年始列为诸侯,为田姓齐国第一个国君。

越,猛虎也:喻越国强盛有如猛虎。

鸮(xiāo)子:齐国之相。

知士【正文】

三曰: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① ,犹若弗取②。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③,譬之若袍之与鼓④。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⑤,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得千里者⑥,其惟贤者也。

静郭君善剂貌辨⑦。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⑧,门人弗说⑨。士尉以证静郭君⑩,静郭君弗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划而类,揆吾家,苟可以慊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静郭君曰:“王之不说婴也甚,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曰:“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

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剂貌辨见,宣王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静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剂貌辨答曰:“敬诺。”

静郭君来,衣威王之服,冠其冠,带其剑。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

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解说】

本篇向统治者陈言,士中有“千里之马”,有待贤主去发现。全篇以“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为静郭君“外生乐,趋患难”的事例说明,只要君主“能自知人”,那么被“知”之士是乐于为知己者赴汤蹈火的。文章以一半以上的篇幅记载了剂貌辨这位策辩之士的言谈举止,予以旨定赞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纵横家的思想与风貌。

静郭君善剂貌辨之事与《战国策·齐一》所载基本相同,可参见。【注释】

① 良工:这里指善于相马的人。

②犹若:犹然,仍然。

③相得:相配。

④枹(fú):鼓槌。

⑤ 高节:气节高尚。死义:为正义献身。

⑥得:得以。

⑦静郭君:姓田名婴,号静郭君,战国时齐相,因受封于薛(在今山东滕县东南),又称薛公。他书或作“靖郭君”。剂貌辨:齐人。静郭君的门客。他书或作“齐貌辨”,“剧貌辨”。

⑧訾(cī):通“疵”。过失。

⑨门人:指门客。说(yuè):悦。

⑩士尉:齐人,静郭君的门客。证:谏诤。

孟尝君:静郭君之子,名文,号孟尝君。窃:私下。

刬(chǎn):铲除,消灭。而:尔,你(们)。

揆(kuí):通“睽”。离散(依王念孙说)。

傔(qiàn):满足。

无辞:不辞,不拒绝。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能让剂貌辨满足,即使家族破灭,我也在所不辞。

舍之上舍:让他住上等客舍。舍,前者用如使动,后者是名词。

御:侍奉。

威王:指齐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因齐,公元前356年-前320年在位。薨(hōnɡ):周代诸侯死称薨。

宣王:指齐宣王,齐威王之子,名辟疆,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按:本文与《史记》所载不合。据《史记·孟尝君传》记载:“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宣王七年,出婴使于韩、魏,韩、魏服于田婴……宣王九年,田婴相齐;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此处当从《战国策》,作“宣王薨,闵王立”。

交:结交,往来。

之:往。

齐:指齐国国都。

过颐:下巴过宽,即所谓“耳后见腮”。颐,下巴。 豕视:即相法所渭“下邪偷视”。过颐豕视,古人认为是不仁之相。

倍:通“背”。背叛。

革:革除,废掉。

校师:当是齐宣王的庶子,卫姬所生。

泫:流泪。

且:相当于“若”。

昭阳:战同时人,楚相。

恶于后王:被后王所厌恶。后王,指齐闵王。

太息:出声长叹。

动:改变。颜色:指脸色。

一:竟,乃。

少:短时间,暂时。这样说是表示客气,意思是不敢长时间地烦扰对方。

诺:答应之声,表示同意。

威王之服:当是“宣王之服”,宣王所赐之服。下文“冠”、“剑”都是宣王所赐。

谢病:托病辞官。强(qiánɡ)辞:极力推辞。

自知:不待他人教渝而知。

外生乐:把生命与欢乐置之度外。外,用如动词,置……于外。

审己【正文】

四曰: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① 。而不知其故②,虽当③,与不知同,其卒必困④。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⑤。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⑥。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⑦。

故子路揜雉而复释之⑧。

子列子常射中矣⑨,请之于关尹子⑩。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审己”的必要。所谓“审己”,就是求诸己而不求诸人,求诸内而不求诸外的意思。文章一开始就指出:“凡物之然也,必有故”,“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超过一般人,就在于他们“知故”,即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文章通过子列子问射于关尹子的例子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要“审己”。文章还列举了柳下季、齐湣王、越王授三个人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审己”、“知故”的重要。本篇思想与关尹学派相通。【注释】

① 故:缘故,原因。

②而:相当于“若”。

③当(dànɡ):适合,得当。

④卒:终。

⑤ 知:知故,即知道事物之所以这样的原因。

⑥高下:指山高海低的地势。

⑦以:动词,用。

⑧子路: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揜(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

⑨子列子:战国时郑人,姓列,名御寇。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常:通“尝”。曾。

⑩关尹子:古代道家人物,名喜,为函谷关令,故又称关令尹。现存《关尹子》九篇是后世假托之作。

有以:有原因。

岑(cén)鼎:鲁国宝鼎,因形高而锐,类岑之形,故名岑鼎。岑,小而高的山。

他:别的,其他的。

反:归还。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柳下季: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字季,因食邑柳下,故称柳下季,谥惠,故又称柳下惠。

赂以欲岑鼎:等于说“赂以所欲之岑鼎”。

国:喻持守之物,这里指信誉。

且:相当于“若”。说(shuì):劝说,说服。

齐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地(一作遂),公元前300年-前284年在位,一度与秦昭王并称东、西帝,后燕合五国之兵攻齐,齐湣王逃到卫国。亡:出奔。

昼曰:白天。步足:散步。

公玉丹:齐湣王之臣。

已:止,这里是克服的意思。

故:等于说“乃”,竟,竟然。

越王授:勾践六世孙无颛(zhuān)。疑即《贵生》篇的“王子搜”。

后:指王位继承人。

恶(wù):诽谤,诋毁。

说:悦。

非:非议,责难。

因:凭借。

罹(lí):遭受。

精通【正文】

五曰:

人或谓兔丝无根①。兔丝非无根也,其根不属也②,伏苓是③。慈石召铁④,或引之也⑤。树相近而靡⑥,或拊之也⑦。圣人南面而立⑧,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⑨,则精通乎民也。夫贼害于人,人亦然。

今夫攻者,砥厉五兵⑩,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非或闻之也,神先告也。身在乎秦,所亲爱在于齐,死而志气不安,精或往来也。

德也者,万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圣人行德乎己,而四荒咸饬乎仁。

养由基射,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见无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研,顺其理,诚乎牛也。

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钟子期叹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

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谓门者内乞人之歌者,自觉而问焉,曰:“何故而乞?”与之语,盖其母也。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于忠而应乎心,两精相得,岂待言哉?【解说】

所谓“精通”是指人的精气相通,即文中所说的“精或往来”的意思。本篇旨在谈君道。文章认为君主与民精气相通,因此,君主只要做到“以爱利民为心”、“行德乎己”,虽然“号令未出”,也必然会达到“天下皆延颈举踵”、“四荒咸饬乎仁”的大治局面。本篇力图以“精气”说解释某些精神、心理现象,这种探索是值得肯定的。【注释】

①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的蔓草。

②属(zhǔ):接连。

③伏苓:即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古人认为菟丝并非无根,只是它的根不与菟丝相连,茯苓就是它的根。所以《淮南子·说林》中说:“茯苓掘,免丝死。”

④慈石:即磁石。古人认为,这种石可以吸铁,就像慈母吸引子女一样,故名“慈石”。

⑤ 或:无定代词。有一种力。

⑥靡(mó):通“摩”。摩擦。

⑦(fǔ):推。

⑧南面而立:指做君主。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皆面南而坐。南面,面向南。南,用如动词。

⑨延颈举踵: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

⑩砥(dǐ)厉:磨石。细者为砥,粗者为厉。这里用如动词,磨砺。五兵:五种兵器。其说不一,通常指矛、戟、弓、剑、戈。

侈衣美食:穿华丽之服,吃精美之食。衣、食,均用如动词。古代打仗,将士出征前,往往赏赐丰厚,故有“侈衣美食”之举。

被:遭受。

或:有。

宰:主宰。

群阴:各种属阴之物,如蚌蛤之类。

月望:月满。《释名·释天)说:“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实:指蚌蛤之肉随月圆而满盈。

月晦:月光尽敛。时在农历的每月最后一日。

形:显露,表现。乎:于。

四荒:指四方荒远之地的人民。咸:都。饬(chì):整治。

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以善射著称。(sì):同“兕”。兽名,属犀牛类。一说即雌犀。

饮羽:箭射入石中,尾部羽毛隐没不见。饮,没(mò)。

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

庖丁:名叫丁的厨师。解牛:分卸牛的肢体。庖丁解牛之事可参见《庄子·养生主》。

死:疑是衍文(依陈昌齐说)。

:通“磨”。

钟子期:春秋时楚人。

昔:夜。这里指昨天夜晚。舍氏:未详。《新序·四》记载此事与本文略有不同,“舍氏”,《新序》作“舍市”。

量:审度,思量。

椎(chuí):击磬工具,木制。石:指磬。

强(qiǎnɡ):极力。

申喜:周人。

亡:这里是失散的意思。

乞人:乞丐。

动于颜色:变了脸色。

内(nà):让……进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纳”。

自觉:疑是“自见”之误(依许维遹说)。

莽:密生的草,也泛指草。

隐志:潜藏于心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