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1803800000015

第15章 一流餐厅打造一流午餐(3)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越关注公司的长期业绩,越有可能改善你投资的长期业绩:“每个投资人的目标,应该是要建立一个投资组合(类似于一家投资公司),这个组合预期能够从现在开始的10年左右将为投资人带来最高的盈利。这样的方式将会迫使投资人思考企业真正的长期远景而不是短期的股价表现,这种长期的思考角度有助于改善其投资业绩。”那么公司的业绩到底是如何推动它的股票股价持续上涨的呢?我觉它很有点像我们火箭推动卫星升空的过程一样。

当你在资本市场上谋求成功时,一定要在把钱花出去之前做一番详细、周到的考察。如同你喜欢吃可口的午餐,从而认真研究市场一样。你要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找到那家业绩最好的公司,找到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投入了,因为业绩优良的公司即使在短时间内没有表现,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终会给你带来巨大回报。

好餐馆也需要好的管理层

就像前面提到的,好的厨师未必是好的管理者,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需要明星管理者,但是有了明星管理者就万事大吉了么,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个管理者即便有再多的精力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优秀的管理者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来支撑。

当你决定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钱委托给了这家公司,你的资本是升值还是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的这家公司管理层是否值得托付。如果这家企业的管理层非常优秀,那他们自然会为你创造巨大的价值。

巴菲特在选择股票时,非常看重这个企业的管理层。因为他一只股票投资上千万美元、上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一旦交给一个不靠谱的管理层,那就意味着人财两空。为此巴菲特在犯了一些错误之后,最终学会了一条选股原则:只与自己喜欢、信任而且优秀的管理层合作。

巴菲特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层至少应该热爱自己的公司,他们总是能够像老板一样思考,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出高尚的品德与出众的能力。也就是说,巴菲特需要一个德才兼备的管理团体。

巴菲特在选择管理团队时,首先想到的是团队的道德。巴菲特认为与好人在一起能成好事,与坏人在一起只会坏事,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需要若干个好人来组成。他说:“我们愿意继续与我们喜欢而且敬重的人一起共事,这不仅可以使取得良好结果的机会最大化,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合作过程。另一方面,与那些令你倒胃口的人合作就像为了钱而结婚—这在任何环境下都是一个坏主意,如果你已经非常富有,那你绝对是疯了。”

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曾经与很多素质差的管理层合作,这让他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团队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当你购买他们的股票时,整个团队都会将自己的业绩说的天花乱坠,可是等真正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团队成员却无法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巴菲特认为这实在是糟糕的管理层。

为此巴菲特还讽刺那些不负责任的管理层:这些管理者就像一个射箭的箭手一样,朝着一个空白的靶子射箭,把箭射到靶子上之后,就在那个箭射中的地方画一个红心,结果给别人一看,正好射中这个。事实上他是先射箭,后画靶心,而不是先画靶心后射箭。

巴菲特的导师费雪曾经提出判断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状况。1959年他斩钉截铁地提出:“不管其他所有事务上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对股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令人深感怀疑的话,投资人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对于导师的这一观点,巴菲特本人是十分赞成的。

巴菲特在选定要投资的公司之前,将管理层的道德水平视为第一标注,他要所有的管理者都是敢于讲真话的人。除了敢于说真话外,他还希望他们是一群老实人,在他看来老实人才能勤勤恳恳的去管理好一家优秀的公司。

巴菲特曾经遇到这样一个管理者层,他们的企业是美国犹他州威利家具零售商店,总裁是比尔·柴尔德,在巴菲特接触这家公司时候,他们是犹他州家具零售行业的霸主。巴菲特1995年从比尔手里收购了这家公司的控股权,因为在他看来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优秀管理团队的典范。

比尔是摩门教徒,他手下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也大多是摩门教徒。按照摩门教规定,每个星期天如无特殊困难,必须参加教会聚会,这一天禁止工作。比尔和他的管理团队严格遵守教规,星期天一定要到教堂参加聚会,所以他们的商店星期天不开门,也不营业。

对于一个商业公司来说,周日不营业简直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周日可是购物的黄金时间,这么大一个家具店在这样的节骨眼歇业,那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可是,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这么想,他们都去老老实实的去做礼拜了。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即便威利家具零售商店周日不开门,但是他们的生意还是变得越来越好。1954年,这家商店刚刚开业时,他们一年的营业额只有25万美元,但是在1999年时,他们的营业额达到了34200万美元,也就是说这群老实人管理的公司他们营业额涨了1368倍。

1997年,为了扩扎公司的业务,比尔曾经征求巴菲特的意见,他希望到别的地方开店。可是巴菲特却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样一群老实人到了外地是否能够适应当地险恶的市场环境。但是出于对比尔的尊重,巴菲特还是将决定权交给了比尔。

结果比尔马上提出了一个近乎是傻瓜才会提出的请求,为了避免巴菲特和其他股东利益受损,他决定自己承担买地盖楼的全部成本900万美元。新店开得很成功,生意确实很好、很赚钱,那他愿意以成本价的价格卖回股东。如果新店失败,那公司把生意撤回去,把店关掉,我个人来承担损失即可。

巴菲特显然被比尔这样的老实人打动了,他转而对比尔的行动给予支持,他告诉比尔伯克希尔愿意为他的扩展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赚钱了大家都有份,赔钱了公司也愿意与他一起分担。但是比尔却坚持了自己的做法,他不愿意让公司因为自己是教徒而遭受损失。

1999年8月比尔在博伊西的威利家具新店建成开业,公司管理层每个周日都会按照规定去参加礼拜,但是他们的生意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在开张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家新家具店的营业额就创造了当地的销售记录。

如同比尔一样,他们的整个管理层都是一群老实巴交的人,但是巴菲特却对他们格外欣赏。他认为正是这群老实人在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所以投资老实人管理的企业往往能够将自己的投资价值最大化。不过遗憾的是像比尔团队这样老实的管理层,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

巴菲特的建议是如果你遇到一个公司的管理层,它由一群老实的管理者组成,那你就放心大胆的将钱投入到他们公司的帐户上去吧。因为,他们不会让你的资金随意的贬值,他们会比你更加用心。

“赤字多”的牛排店去不得

当你起身去一家亏损的牛排店吃午餐时,你可能会发现,这里的员工都懒洋洋的,他们根本不是用心在工作,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形容他们似乎更贴切。这很有可能是一家“赤字”较多的牛排店,因为长期亏损,员工没有积极性,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钱途”,而不是顾客能不能吃到好的牛排。

格雷厄姆在教授巴菲特投资课程时,给他讲的第一课就是要保障投资永不亏损、绝对安全。在格雷厄姆眼中,那些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股票才是值得购买的。格雷厄姆把股价低于价值的程度称为安全边际,它相当于你的股票这辆车到价值这个悬崖边缘的距离有多远。格雷厄姆说:“我把投资成功、永不亏损的秘密精练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

19岁时,巴菲特第一次从格雷厄姆的书中知道了安全边际原则,如今他已经八十多岁,做了一辈子的投资专家,可是他依然在坚守着老师的这一原则,他说:“安全边际原则仍然非常正确,非常有效,永远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那么究竟什么是安全边际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价格大大低于价值的质优价廉的便宜货。很多人可能感到奇怪,实际上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当一件价值一百元的东西打八折时,那表明它变得便宜了,商品越便宜则意味着它离安全边际就越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股市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秘,它不过也是一个普通的大商场,只不过里面的商品都是股票而已。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股市买股票,就像我们到市场买东西一样,运用的是同样的原则。

既然都是商场,那么人们就都渴望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那些价格非常便宜的好股票就成为人们眼中的好商品,因为它更接近安全边际,而越接近安全边际的股票就越有投资价值。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用5毛钱的价格去购买价值1元钱的股票,其实就是用相当于实际价值半价的价格买入股票,这和我们买了一件半价的衣服相同。

我们都知道,商场中的商品标价并非其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在购买时会衡量一下。同理,股票过去的价格也并非其实际价值,我们也要大概衡量一番。估计股票价值,首先要估计这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巴菲特会大概估计出了一个公司的价值,就可以除以总股本,折算出一股股票的价值,然后和市场价格进行比较,股价明显低于价值就买入,否则就寻找其他股票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认为购买股票的过程可不是在百货公司里买香水那么简单。在他看来,购买股票更像是在地摊里淘宝,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你买的目的是为了用,只要能用、好用,越便宜越好。巴菲特有句名言:“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其实,价值投资者寻找的就是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异,这正是投资盈利的来源。

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纪念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集会的演讲中说,在美国投资界绝大多数持续战胜市场的投资大赢家,运用的都是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原则:寻找并利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异。

在实际投资中,巴菲特会先进行一番计算,当一只股票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市场价格,那么巴菲特就不会买入。巴菲特喜欢用大桥来做比喻。建设一座大桥,假设建造时设计桥可承受的最大载重量为30吨,但是实际使用时只准许载重10吨以下的卡车通过。大桥通行坚持安全边际原则,才能保证绝对安全。股票投资坚持安全边际原则,才能保证绝不亏损。

所谓的安全边际,相当与一张安全防护网,巴菲特认为只有这张网足够结实时,他才会考虑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一只股票的股价低于价值,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但他们并不一定会买。他们一定要确认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远远高于股价,安全边际足够大,即使股市发生大的震荡,自己的投资也会绝对安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买入这只股票。

巴菲特投资的要求可不是简单的安全,他要求的是绝对安全,因此他买入股票之前常问的不是这支股票有没有安全边际,他要考虑的是有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巴菲特总是将不确定性减少,而瞄准一只股票的确定性,而盈利的确定性来自于充分的安全边际:

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宁愿不投资,即使错过了赚钱的机会也毫不后悔。巴菲特说“我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只要能够找到确定性,那些关于风险因素的所有考虑对我就无所谓了。承受重大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你事先没有考虑好确定性。但是以仅相当于证券内在价值的一部分的价格来买入证券并不是冒风险。”

资本市场上,巴菲特相信一句话,那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在他看来,一个投资者只要不亏损,那他就有盈利的希望。作为一个投资人只有始终坚持安全边际原则,毫不动摇,才能确保自己永不亏损;如果投资人不能坚持安全边际原则,经常动摇,一旦股市大震荡,就会遭受重大损失。股海风云变幻,万一突然大跌,只有你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保护你的投资安然无恙。投资没有安全边际,如同暴雨中没有一把保护伞,高速公路上开汽车没有安全带,狂风恶浪中的轮船没有救生圈,万一遇到风险,怎能保证安全?

投资过程要尽可能寻找安全的产品,就如同我们不会主动进入一家“赤字”写满账单的牛排店。在资本市场上,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我们只能自己靠自己,寻找安全边际的股票进行投资,是确保我们收益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