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清初那些事儿
18072000000012

第12章 李自成起义

闯将李自成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农民出身,曾当过和尚,做过牧羊奴。成年后,充当驿卒,有勇有谋,“能得众”,并有一身好武艺,善于骑射。21岁时,他因打伤了地主,逃到银川当一名驿卒。当时,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天启七年(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陕北巡抚得报后,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闻,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

崇祯元年(1628年)十一月,高迎祥在安塞聚集饥民造反。没过多久,陕西各地区的饥民纷纷响应,杀死县官,举行起义,先后有苗美、飞山虎、大红狼在宣川起事;王虎、黑煞神在洛川发难;王和尚、混天王于延川揭竿而起。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队打到北京城下,陕西调动部队到北京勤王,走到中途,士兵发生兵变,也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中来。为了筹集军费,崇祯三年(1630年)明政府大幅裁减驿站经费,因之失业的李自成无法维持生计,又因还不起艾举人的高利贷,几乎被折磨得死掉,于是便杀死艾举人,投奔到不沾泥张存孟的部下为兵。

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义军中担任了队长一职。崇祯四年(1631年),不沾泥张存孟兵败降明,李自成则率领部分起义军离开,独自在群山中活动,不久又投身为高迎祥的部下。高迎祥自称闯王,李自成骁勇善战,被义军称为闯将。

明朝廷对起义军的策略大体上是剿抚并重。当时的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力主招抚,对此,崇祯皇帝也支持。但是不少起义军被招抚后又背叛,这使得招抚的效果不大,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支是神一魁。神一魁受抚后,杨鹤觉得神一魁的部下茹成名桀骜不驯,难以控制,怕日后会闹出事端,便逼使神一魁处死茹成名,因之引起神的部下黄友才等的猜忌,于是他们挟持神一魁再次叛变。在官军的进攻下,他们又杀死神一魁,再次投降。但过不久,又背叛官军,再次起义。崇祯四年(1631年)九月,杨鹤因主抚失败被逮捕,其三边总督一职则由洪承畴继任。洪上任后改变了策略,采取围剿残余起义军的措施,有几支农民起义军曾一度被其镇压下去。不沾泥部,黄友才部,红军友、杜三、杨老柴部,郝临庵、刘道江、可天飞部等均被先后镇压。

但起义军中的李自成部与张献忠部却在这种情况下日渐活跃。

明末的农民起义军最初在陕西兴起,但从崇祯三年(1630年)开始进入山西,从崇祯四年到六年(1631—1633年),山西是起义军的中心活动地区。当时的几支比较重要的义军队伍是马守应、王嘉胤、王子顺、八金刚、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其中王嘉胤部实力最强。崇祯四年(1631年)六月,王嘉胤被其部将王国忠杀死,王的另一个部将王自用则率领余下的起义军逃跑。不久,王自用联合了山西境内的36营义军共20万人,这其中有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诸部。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王自用因病死于河南。此时闯将李自成开始在义军中崭露头角,并深受义军的爱戴。

崇祯五年(1632年)十二月初七日,临洮总兵曹文诏奉命和部将马科、曹变蛟等人一道,带领精兵3500人由甘肃庆阳出发,经潼关渡河前往山西蒲州、河津起义军聚集等地,后又转至平阳、潞安一带起义军经常出没的地方,准备进行一场大范围的围歼。明廷对曹文诏率领的军队寄予很大的希望,朱由检亲自批准给他先加升一级,给了他号令其他地区官军的权力。马科、曹变蛟等也分别升官以资鼓励。统治者希望把陕西的战果扩大到山西,一场围歼山西起义军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为了堵截起义军进入离京较近的平原地带,保护京师的安全,朱由检调集重兵配合大名兵备道卢象升和山西官军夹剿义军。在同官军的作战中,起义军根据有利地形采取游击战术与官军游战于晋、冀、豫三省。官军摸不着义军的落点,时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朱由检感觉到事态的严峻,派太监陈大奎、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内中军,前往三省之地监督曹文诏、邓圮、张应昌三总兵。

王嘉胤死后,张献忠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称八大王、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六年(1633年),张献忠首次入川,攻克夔外、大宁、大昌、新宁、通江、保宁、广元等州县。崇祯七年(1634年),再次入川,拥兵10万,再克夔州、大宁、大昌、巫山等地。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张献忠与高迎祥等攻掠东方。崇祯九年(1636年)秋,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由闯将被推为闯王,但这时他的势力还小,起义军中以张献忠的势力最强,实际成为支撑局面的主力。

崇祯六年(1633年)冬天,明军队屯集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地区,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军能够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并且粮食补给也很困难。为摆脱困境,闯将李自成等向京营总兵王朴伪称愿意受抚,王朴和监军太监贞九德、杨进朝不知是计,竟对此表示同意。当时诈降的首领包括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等一共61名。起义军用假投降做掩护,迷惑明军部队,同时积极筹措粮食给养等。十一月二十四日,义军突然从黄河冰面上疾驰南下,一直进抵河南渑池县内的马蹄窝、野猪鼻,从而突破了明军的围剿,将起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河南后,起义军部队分作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由横行狼、一斗谷、扫地王、满天星等8营组成,这部分的兵马有18万人,他们向西进入武关,然后又向西安挺进;另一部分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等的率领下,进入了卢氏山区,并横扫湖广郧阳、襄阳地区。

继任闯王

崇祯七年(1634年),明朝特地设立山西、陕西、湖广、河南、四川省总督一职,并任命陈奇瑜出任总督,专门负责围剿起义军的事情。陈奇瑜调集各路官军在河南陕州(今陕县)集结,然后指挥部队向南前进,向湖北均县、竹山一带起义军发起围剿。七月,李自成、张献忠向陕南撤退,不幸误入兴安县(今陕西安康县)的车箱峡中。车箱峡山势陡峭,峡口又被官军封死,再加上当时连降40天的大雨,连弓箭的箭头都因为潮湿而脱落,有的马也饿死了,士兵又伤亡超过一半,局势非常危险。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李自成便用财物贿赂陈奇瑜的左右,表示愿意投降。在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支持下,又加上得到了崇祯帝的亲自批准,陈奇瑜遂表示接受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投降。

但义军一等出了车箱峡,完全恢复后,便马上又与明军展开厮杀,并迅速攻占了西安附近地区以及甘肃庆阳一带。对此,崇祯很是恼怒,他于是下令将陈奇瑜革职,并逮捕下狱。为了围剿起义军,他又任洪承畴为兵部尚书,总督山西、陕西、湖广、四川、河南等地军务。

崇祯七年(1634年)年底,各路农民军迅速向河南荥阳地区集结。第二年正月,13支72营的起义军首领在荥阳开会对以后的作战和义军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讨论。这13家首领是: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罗汝才、左金王蔺养成、射塌天李万庆、改世王许可变、横天王、混十万马进忠、过天星惠登相、顺天王、九条龙。闯将李自成作为高迎祥的裨将也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意见不统一,讨论进行得非常激烈,并且互相相持不下,不能做出最终统一的决定。李自成提出:我军军力是官军的10倍,应当对部队进行分散并各自选定一个方向发动进攻。李自成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会上决定,革里眼、左金王、横天王、混十万等联合进攻四川、湖广、陕西;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引兵东进安徽。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南面到湖广,北面到黄河,东面到安徽,西面到陕西的广大地区都成为了农民起义军战区。荥阳大会改变了农民军分兵作战的局面,此后起义军便开始互相协同作战了。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上旬,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率军经河南汝宁府向东并进入安徽。十一日,起义军攻下颍外,处死了明朝廷的兵部尚书张鹤鸣,接着起义军又向凤阳进发。

凤阳是朱明王朝的“龙兴”之地,朱元璋的父母都葬在这里,它被称为皇陵,并被定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五日清晨,扫地王、太平王等部起义军突抵凤阳。由于凤阳是“龙兴”之地,因此没有城墙。起义军进攻到鼓楼,明官军还不知道,还对通报消息的人重重予以惩罚,直到义军出现在面前,才仓促应战,但是为时已晚。义军攻入凤阳,释放囚徒,并放火烧毁了皇陵,且挖了皇帝的祖坟。三天后,义军才从容离去。中都沦陷,祖坟被挖,在精神上来讲对朱明王朝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对此,崇祯帝大为震怒,因此下令处死凤阳巡抚杨一鹏,并将巡按凤阳御史吴振缨遣戍。

这之后,崇祯帝加强了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他令洪承畴率领中原各省官军共7万多人一起对起义军进行夹击围剿,又发军饷100多万两,规定要在半年之内将起义军全部消灭。但起义军却发展得更为壮大,他们又从安徽杀回陕西、河南。李自成率部于汉中、西安、延安一带转战,同洪承畴厮杀周旋。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率领部队在江淮河南一带进行战斗,陕西巡抚孙传庭和三边总督洪承畴跟在后面进行围剿。七月,在战斗中,高迎祥不幸被俘。高迎祥是当时极为重要的一位农民领袖,他的被俘对当时农民起义军影响颇大,因此,崇祯得知后大喜。后来,高迎祥在北京被处死。不久,李自成被起义军们推举为闯王。后来又转战于西北及四川等地区。崇祯十一年(1638年),起义军败于梓潼,被迫离开四川北上。后河南发生灾荒,农民多起义暴动,又投奔李自成义军。李自成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几经战斗,明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控制河南全省,部众近百万,其他农民军首领如罗汝才等多归附李自成,李自成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李自成建立政权

杨嗣昌(1588—1641年),字文弱,武陵人。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初年曾任永平,山海诸处巡抚。崇祯七年(1634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他“博涉文籍,工笔札,有口辩”,并深得事君之道。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帝命令在家中为父亲服丧的杨嗣昌为兵部尚书,专门负责围剿起义军。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杨嗣昌抵京上任。上任后,杨嗣昌便提出了一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策略,以对付日益壮大的农民起义军。

杨嗣昌制定的战略部署,是建立在“安内方才攘外”这一基础上的,他认为农民起义军是腹心之患,清兵的军事进攻为肩臂之患,应集中力量对付农民军。因此,他十面张网,进行了全面围剿农民军的战略部署:他以陕西、湖广、河南、江北这四个省区作为围剿农民军的主要战场,将之称为“四正”;又以延绥、山东、山西、江西、江南、四川六个省区为辅助作战的战场,称之为“六隅”;在这十个省区设立十个巡抚负责指挥“专讨”农民军的主力,称之为“十面张网”。为实施这一部署,杨嗣昌在十个防区内增兵增饷,他建议共增兵12万,具体方案是:凤阳和泗州祖陵官兵5000,承天祖陵官兵5000,该部官兵坚守不动。陕西三边总督统兵3万,总理军门统兵3万,为机动兵力,专门追剿义军。凤阳、陕西二巡抚各统兵1万;湖广、河南二巡抚各增兵15000名。

同时,增饷280万两,而所采取的筹饷的办法“日因粮,日溢地,日事例,日驿递”。因粮就是加派,计加派192万余两,是为剿饷。溢地,就是将农民新开垦的田地计亩征税。执行时,户部尚书程国祥竟援引唐例,向城市居民征收门面税,每户税银一钱,额定40余万两。事例,富民输资为监生,期限为一年。驿递,就是把以前裁减省下来的20万两拿来充当军饷。

李自成率部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活动,处处遭到官军的打击,屡战屡败。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在潼关南原李自成部遭遇到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优势兵力的合击,经过浴血奋战,最后仅李自成和刘宗敏等18人突围。突围后,他们隐伏在陕西商洛(商县—洛南)山中,一直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秋天。李自成在商洛山中一边收集流失的老部下,整顿人马,一面伺机再度出山。

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一月,李自成率领部队从商洛山出来,向河南发起进攻。那个时候河南正是饥荒的年份,饥民遍地都是,这些饥民纷纷加入李自成的队伍,使得义军的实力迅速壮大。还有一些失意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牛金星、李岩、宋献策等也参加了起义军。他们的加入,使李自成如虎添翼。李自成在河南一带转战,不久就攻下了豫西宜阳、永宁、新安等县。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攻克洛阳,杀死福王,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朱常洵的肉一起共煮,称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

在取得胜利的同时,李自成还听从李岩、牛金星等人的建议,提出了一些纲领性的口号。针对当时赋苛税重和土地高度集中的现状,李岩提出了“均田免粮”的纲领。每到一地,义军都宣布“三年免征”或“五年不征”,还提出“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的口号,由此,义军越发得百姓的拥护。

同时,义军自身也严明纪律,宣布“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和“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口号。义军还严禁骚扰民宅,严禁行军时毁坏百姓庄稼。由于义军纪律严明,并且经常开官仓赈济饥民,故深得百姓拥戴,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李自成率军向开封发动围攻。二月十七日,当在城下观察敌情时,李自成被射中左目,伤口深达二寸。第二天,李自成便率义军向西转移,并攻克密县,此后,他又转向登封。七月,他与罗汝才部联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九月,李自成攻破项城,打得明军大败。十二月,李自成再一次围攻开封,攻城达20多日然而未果,最后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撤走,二月,攻克襄城。之后到五月初,他又接连攻克县城十多座。五月他又第三次向开封发动进攻,一直围攻到九月中旬。九月十五日,黄河忽然决口,开封于是不战自破。同年十一月,其部与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蔺养成、争世王贺锦、马守应、治世王刘希尧等合营,这使其实力更加壮大,并从此形成了只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两支起义军并存,张献忠在四川、湖广与明军作战,李自成则在河南、湖广、陕西三省战斗的局面。

崇祯十五年(1642年)闰十一月,李自成攻克河南汝宁,从此河南黄河以南地区便为其所控制。十二月,他又进军湖广,并先后攻克襄阳、荆州、孝感、常德等地。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正式即位,称“新顺王”,而在同年二月攻克襄阳后,他又改襄阳为襄京,设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设丞相一人,由牛金星担任。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分理政务。

在地方上,在要地设防御史,以下府设府尹,州设州牧,县设县令。在军事上,最高领导为元帅,元帅之下设有将军,依次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当时征战各地的主力部队分中权亲军、左、右、前、后5营,以正副权将军提督5营军事,5营共有将军22名。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李自成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战略进攻方向。会上,牛金星建议将河北攻取下来,然后再向北京发动进攻;而杨永裕却主张顺流东下,先攻取金陵,以断绝北京的粮道,再挥师北伐。而顾君恩则分析:直捣北京,如果不果,则将后退无路;进攻金陵,又很难成大事,不如先攻西安,建基立业,然后再进攻北京。最后,顾君恩的建议被李自成采纳,他指挥义军直逼西安。

这时的陕西三边总督是孙传庭。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其又被升任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督领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长江南北的军务。九月,李自成与孙传庭在河南郏县展开大战。该役,李自成大胜孙传庭,并消灭了孙之主力。孙传庭退往陕西,起义军乘胜追击,并在潼关杀死了孙传庭。十月十一日,义军攻占西安,西安附近的许多州县望风归附。之后,李自成又亲率大军,夺取陕北。此后其又分别分兵南下汉中,打开四川的通道,向西攻取宁夏、甘肃、西宁等地,一路势如破竹。这样,整个西北地区便都落到了起义军的手里。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造甲申历。封刘宗敏、田见秀等以下功臣为五等爵。又改革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十平章军国事一职,并由牛金星担任。任命宋献策为军师,以下设六部政府尚书、侍郎,以分理政务。地方上又增设省节度使和巡按直指使以及道防御史、府尹、州牧、县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