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清初那些事儿
18072000000024

第24章 自毁长城

熊廷弼之死

熊廷弼(1569-1625年),明末将领,字飞百,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遭诬劾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建州叛军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魏忠贤袒护王化贞,委罪于他。五年(1625年)被冤杀,并传首九边。

熊廷弼虽然是文官出身,但文武双全,胆识过人,勇武有谋,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并且弓马娴熟,是一代将才。当萨尔浒一战明军大败的消息传到京师以后,朝廷决定起用熊廷弼。七月,熊廷弼离开北京,以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的身份统领辽东的军政事务。当时开原已失,熊廷弼刚到山海关,铁岭失守的消息又传了过来。他身肩重任,慷慨赴险,很快来到了沈阳。原经略杨镐留给他的是一片残局:士气低落,缺兵少将,“人人要逃”,且武器匮乏,粮饷不足。基于这一情况,熊廷弼认为新败之余不宜对后金采取攻势,而应积蓄力量,专心防守,等元气恢复之后再图反攻。基于这一认识,他采取“坚守渐逼”之策,招集流亡的军民,安定人心,整饬纪律,整顿防务。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将辽东的局面扭转了过来,使得努尔哈赤不敢贸然发动大的进攻。

自熊廷弼经略辽东以后,后金统治者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后顾之忧上。后金在这一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中抚蒙古,灭叶赫,抑朝鲜,从而使得外患问题得到大大缓解。但外患虽然有所缓解,内忧仍非常严重。当时,由于辽东大旱,粮食奇缺,后金迫切需要兴兵进攻明辽河流域,以解燃眉之急。努尔哈赤于是便等待时机。不久,明朝帝位两易其主,熊廷弼被撤去辽东经略之职,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在天启元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死,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熊廷弼被召入朝,提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东面联合朝鲜从后方打击后金;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

明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第二次升任辽东经略。朝廷同时擢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虽然有胆略,但是他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二人一主战,一主守,造成“经抚不合”的局面。然而朝廷上争论的结果是支持王化贞而放弃熊廷弼的策略。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听节制,计划以降敌明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发动进攻。还没来得及实施,努尔哈赤趁辽河结冰,一举攻到辽西,围攻广宁以西的西平堡,围城打援,歼灭了来救援的3万明军。同时后金方面派入广宁的间谍挑起了兵变,打开城门迎接后金军队。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右屯见到熊廷弼。王化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个四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王化贞建议再设法阻击后金军队,熊廷弼却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全部撤回山海关,致使关外完全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许多城堡被毁,辽西的大量百姓被迫迁到关内。退到关内不久,魏忠贤指使阉党袒护王化贞,委罪于熊廷弼,于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六日,被冤杀于西市,传首于九边,享年五十有五。

说到底,明朝实在是太腐败了,尽管熊廷弼鞠躬尽瘁,防守辽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仍招致无数非难。朝中的言官不懂军事,不了解实情,无端地对其加以指责,说他劳师糜饷,不敢出击。朝中倒熊的声音越来越烈。熊廷弼为人刚直耿介,对此,自然是很不服气,他不断上疏自辩,并且力求罢斥指责者。

袁崇焕冤死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芝如。广东东莞桑园客家人,广西梧州府藤县籍。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同年单骑出关考察关外,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筑古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卫戍。天启六年(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宁远城,受炮伤而死,袁崇焕升至辽东巡抚,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贤见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1628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思宗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复辽,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赐袁崇焕尚方宝剑,在复辽前提下,可以便宜行事。

崇祯二年(1629年)崇焕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后袁崇焕于七月二十四日借口阅兵设计,当众宣布毛文龙十二大罪状,以上方宝剑斩毛文龙于皮岛。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10万清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袁崇焕闻讯带兵两日急行300里,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但当他侦察得知敌兵已经越过蓟州向西进发时,只是率兵跟蹑,赶到河西时,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于次日晚抵达广渠门外,大败清军。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

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由于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误杀。事实上,擅杀毛文龙一事,就足以使崇祯皇帝决心杀之。毛文龙旧部大都误认为是皇帝要杀毛文龙,于是把怨恨转移到皇帝身上,大举哗变,造成日后一连串悲剧事件的发生,终于致使前线态势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