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影响生活的99种时尚
18443900000030

第30章 绾髻

时尚秀场

秦汉时,妇女的发式独具特色,将头发绾束,使其盘结于头顶,这便是所谓“发髻”。这种发髻会因为绾束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各不一样。

在古代,人们给这些样式不一的发髻赋予不同的称呼,如汉代有迎春髻、飞仙髻、盘桓髻、垂云髻、堕马髻、同心髻、百合分髻等,其中比较普遍也最享盛名的,应该是坠马髻了。湖北云梦、江陵等地出土的彩绘木俑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着衣木俑,都反映出这种发髻样式。正如诗人徐陵在他的《玉台新咏·序》里描述的那样:“妆鸣蝉之薄鬓,照坠马之垂鬟。”绾髻可以说成为汉代妇女的时尚。

时尚透视

人类发式是从原始时期的披头散发,逐步演变到梳辫、绾髻的阶段。流传至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雕人,向人们展示了那时的垂髻,据载,战国时代的女子的发式,基本上趋向于把发髻绾在脑后的拖垂式样。

到了秦汉时,妇女最流行的发式仍是垂髻。在西汉末年,高髻逐渐在上层贵族妇女中流行开来。再加上后来佛、道出世思想的流行,女子的高髻受宗教绘画中仙女、飞天形象的影响,演化出灵蛇髻、飞天髻等多种不同样式。

魏晋流行的蔽髻是一种假髻。唐代妇女发式多种多样: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愁来髻、百合髻、蹄顺髻、盘桓髻、变环望仙髻等。宋代妇女发式多承晚唐五代遗风,亦以高髻为尚。明代的桃心髻是当时比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状,然后在髻顶饰以花朵。清末民国初年,流行前刘海式。

现代生活中的发式,已不仅仅是人类出于劳动、生活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的需要,而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及愿望达到特定的需求效果,张扬不同的个性。

时尚冲击

绾髻是一种时尚,也是风俗文化的体现。发式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一个民族的形象水平。

绾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题材的重要内容,并且反映在佛、道哲学里,进而融入中国文化。魏晋时代,就有一种由“坠马髻”演变出来的“倭坠髻”。古诗云:“坠马髻今无复作者,唯倭坠髻,一云坠马之余形也。”这种发式直到隋唐五代仍然流传不息,在整个盛唐一代,耸起于头顶的高髻始终风行不衰,到了中晚唐盛行的“峨髻”竟高达一尺以上,正如元稹所咏:“髻鬟峨峨高三尺,门前立地看春风。”传世的《簪花仕女图》中贵族妇女所梳的就是“峨髻”。

相关链接

古代常见的发髻

坠马髻 “坠马髻者,侧在一边;髻式美,而切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状,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古人描绘这种发髻既有妩媚之色,又有娇柔之态。其式样如同骑马坠落之状,故名之坠马髻。这是当时最具特色,而且历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自从汉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历代的形式略有不同罢了。

分髾髻 此种发型接近垂云髻,始于汉代。在髻尾留髾或者结辫式,并饰以装饰带。在行走时,发髻左右晃动,上下跳跃,加之装饰带似锦上添花,的确活泼可爱。现在,一般认为此发式可能是受少数民族辫发的影响,并且佩戴装饰,进一步张扬该发式的个性美。在同一时期,与发式相配套的各种装饰也开始流行开来。“步摇”就是一种附在簪钗上的装饰物。

朝天髻 此种是富有时代性的一种高髻。在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中,可以看到此种发髻的典型样式。其梳法是:先梳发到顶,然后编结成两个对称的圆柱形发髻,并且伸向前额。另外,还须在髻下垫以簪钗等物,方能使发髻前部高高翘起。最后,再在髻上镶饰各式花饰、珠宝,整个发式造型浑然一体而又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