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庄子、老子
18446000000056

第56章 天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①,故万物成②;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③;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④,通于圣⑤,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⑥,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⑦。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⑧,平中准⑨,大匠取法焉⑩。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辨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注释】

①运:动。积:停滞。

②成:生成。

③归:归附。

④明于天:明白天道。

⑤通于圣:通晓圣道。

⑥六通:四方上下通达。四避:春夏秋冬顺畅。

⑦昧然:不自觉的样子。

⑧明烛:清楚地照见。

⑨准:水准。

⑩大匠:高明的工匠。

休:止:

伦:为“备”字之误。

责:负责。

俞俞:从容安逸的样子。

乡:通“向”。

玄圣素王:道德高尚而无爵位官职的君子。

进为而抚世:从政而治理天下。

天行:顺乎自然而运行。

物化:事物的转化。

同波:合流。

一心定:专心于静寂的境界。

祟(suì):鬼神给人造成灾祸。

不臣:不成其为臣民。

不主:不成其为君主。

知:通智。落:通络,包罗。

辨:口才。雕:粉饰。

化:自然化育。

功:成功。

乘:驾驭。

【译文】

天道运行而不停滞,万物因而得以生成;帝道运行而不停顿,所以天下归附;圣道运行而不停息,所以海内宾服。明白天道,通晓圣道,通达六合而顺应四时的,都是任其自为,无不自然而然地清静。圣人的清静,不是说清静是好的,所以才清静;万物不足以扰乱内心,所以清静。水清静便能清楚地照见须眉,平到可以成为标准,为高明的工匠所效法。水清静便明彻,何况是精神!圣人之心清静!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鉴,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乃是天地的根本和道德的至极,所以帝王圣人安心于这种境界。心神安然则虚静,虚静则充实,充实则完备。虚则静,静则动,动则自得。清静则无为,无为则百官各负其责。无为则从容安逸,从容安逸则不被忧患所困扰,年寿便能长久。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乃是万物之本。明白这个道理来做君主,便能像尧那样为君;明白这个道理来当臣子,便能像舜那样为臣。以此处上位,便是帝王天子的德;以此处下位,便是布衣君子的道。以此隐居闲游,则江海山林隐士佩服;以此从政而治理天下,则功名显赫而天下统一。静则圣,动则王,无为则受人尊崇,朴素则为天下所称颂。明白天地之德的,称之为大本大宗,与天和顺;以此调和天下,便是与人和睦。与人和睦,称为人乐;与天和顺,称为天乐。

庄子说:“我的大宗师啊!我的大宗师啊!调和万物而不是为了义,恩泽及于万世而不是为了仁,长于上古而不是为了长寿,覆载天地、雕刻众物的形象而不是为了显示技巧,这就叫天乐。所以说:‘知天乐的,他的生是顺乎自然而运行,他的死是事物的转化。静则与阴同德,动则与阳合流。’所以知天乐的,不怨天,不尤人,没有外物牵累,没有鬼神责罚。所以说:‘动则如天动转,静则如地寂然,专心于静寂的境界则统治天下;其鬼不为害,精神不疲劳,专心于静寂的境界而万物归服。这是说以虚静之心推及于天地之间,通达于万物,这就叫天乐。所谓天乐,就是以圣人之心来管理天下,无为而治。”

帝王之德,以天地为根本,以道德为主干,以无为为常法。无为施政,则治理天下轻轻松松;有为施政,则治理天下忙碌无功。所以古人推崇无为之治。君主无为,臣下也无为,就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就不成其为臣下;臣下有为,君主也有为,就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成其为君主。君主必须以无为驾驭天下,臣下必须有为以各司其职,这是不可变易之道。所以古代的君王,智慧虽然包罗天地,但自己不谋虑;口才虽然足以应对万物,但不自己言谈;才能虽然海内无双,但不躬亲事务。天不生产而万物自然化育,地不生长而万物自然成长,帝王无为而天下成功。所以说:没有比天大的,没有比地富的,没有比帝王权力大的。所以说帝王之德合于天地,这就是驾驭天地,驱使万物,役使百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