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部下以讨论、修正上司指示的机会,以消除指示的“命令”色彩,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心悦诚服。爱维斯汽车公司董事长萨尔诺夫,便很有些“假公营私“的本领,即使碰到棘手的问题,亦能圆滑地将自己的意见变为大家的意见,使自己的决定得以顺利贯彻。
比如,如果需要重新协调企业的人事关系,进行内部改组,他就会给下属的经理吹风,先传达自己的主旨,再说:“为加强某部的工作,亟须补充人才,希望各位争当伯乐。如认为谁有出众才能,请及时推荐给我。”过几天后,经理送来推荐名单,萨尔诺夫将名单浏览一遍,但并不表示自己有何意见。在他看来,一般的职员,就才干而言,差别并不大,关键是作为上司能否信任部下,如果是自己推荐的人选,自然会全权负责,且尽心栽培。
这样一来,人事问题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使人完全没有上司一手包办的感觉;而下属在推荐人才后,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积极性。
在会上,萨尔诺夫同样运用这种技巧,先将自己意见的要点大概讲一讲,然后说:“我就简单地说到这里,至于具体内容、细节,请诸位充分讨论,畅所欲言吧!”说完,双目一闭,静静地养起神来。其间,与会者一个个踊跃发言,毫无顾忌地谈出自己的意见、想法,等到结论出来后,他才睁眼,说:“望诸位同心协力,朝着一致的目标奋进吧!”然后宣布散会。
实际上,会议决议基本上就是董事长的设想,与会者的讨论,不过是稍加补充、修正罢了。然而,这些参加会议的部属,均有一种自己参与决策的满足感。这样,尽管是上司的命令性提案,却让人感到这是“公意”,而不会产生压抑的感觉。所以,大家贯彻起来便格外卖力。
先给对方一个“安全感”,然后让他吐真情
在一些比较正式、讲究的场合中,人们都不免有某种程度的拘束感。在这种拘束感的作用下,人们的举止、表情就有些装模作样。一旦转换到非正式的场合中,人们又变得轻松自然起来,容易表现出真正的自我。了解人的这种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就容易使人坦露其内心世界,轻而易举地探知他人的心里话。
《绅士》杂志社举办座谈会时,会议刚一开始,主持人先叙述要点,然后说:“我前面讲的几点,是本次会议的中心,围绕这几点,大家可展开自由讨论。”这样一来,会场气氛顿时松弛了下来,接着,大家便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讲开了,出现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真实的想法。后来,这次自由讨论,全部刊登在杂志上面,让参加座谈会的人大吃一惊:全都被骗了。
又如,税务人员对付那些顽固不化的偷税漏税者,先是约请其经营主管出席会议。当然,在这种会谈中,那些逃税者会守口如瓶,滴水不漏。然而,等到谈论结束,将其经营主管请至自己家中,一边喝茶,一边亲切交谈,当你以轻松的态度说:“贵公司贩卖的画,确实惟妙惟肖,非常逼真。”这时,这位经营主管就随意回答说:“坦白地对你说,这些是真正的货真价实的名画,并非仿制,因此价格昂贵。”在这种气氛中,这位主管不知不觉轻易地透露了偷税的重要证据。
让对方以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对方就容易吐露隐私
要使人说出他们的心里话,如果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效果一定不佳。例如,对未婚女性进行性方面的调查时,如果你直言不讳地问她们:“你对未婚同居的看法怎样?”她们必然支支吾吾,甚至答非所问。而旁敲侧击,让对方以第三者的身份发表看法,则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当人们以第三者的身份说话时,所谈论的是“大家”而不是个人的意见,从而解除了说话者的责任感和心理压迫感。因此,就容易很自然地“借”他人之口,吐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圆滑世故的领导想要得知部下的想法时,也常常运用这种方法询问部下:“现在的年轻人对我们公司的工作有何看法呢?”这时,部下会毫不犹豫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随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想法,否则会吃亏。
运用“二难选择”的限制,让对方只能作出有利于我方的回答
所谓“二难选择”,就是在与对方谈判时,提出两个方案供对方选择,巧妙地将对方的选择限制在有利于我方的范围之内。虽然还有第三种方案选择的可能性,但在这种时候,对方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选择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而不再作其他考虑。这是一种高明的心理战。
在一些餐厅,当顾客即将餐毕时,服务员会上前询问:“餐后,本餐厅将有西瓜、牛奶供应,您需要哪一种?”本来,当服务员走来询问时,顾客完全可以回答什么都不需要了,但大多数人在这种需要哪一种的询问面前,淡忘了自己也有选择不要的权利,而产生了“两者必择其一”的错觉,选择其中一种。而送来后因吃不进去了,又后悔当初不该要。这是一种巧妙的生意技巧。假使当初服务员问:“餐后,你需不需要来点水果?”很可能你就不会要了。
像这种“二难选择”法,会将人的思想制约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使别人产生别无其他选择的错觉。如果能熟练地运用这一技巧,会使你得益不浅。
自我测验三:首次与人见面的效果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以下题目中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该测验可初步测定你在与人会面后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效果。
1.与人初次会面,经过一番交谈,你能对他(她)的举止谈吐、知识能力等方面作出积极、准确的评价吗?
A.不能B.很难说C.我想可以
2.你和别人告别时,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是:
A.对方提出的
B.谁也没提这事
C.我提议的
3.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个人,你的表情是:
A.热情诚恳,自然大方
B.大大咧咧,漫不经心
C.紧张局促,羞怯不安
4.你与对方寒暄之后,是否很快就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A.是的,对此我很敏锐
B.我觉得这很难
C.必须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找到
5.你与人谈话时的坐姿通常是:
A.两膝靠拢
B.两脚分开
C.跷起“二郎腿”
6.你同他(她)谈话时,眼睛望着何处?
A.直视对方眼睛
B.看着他的东西或人
C.盯着自身的物品,不停地玩
7.与他人交谈时,你选择的交谈话题是:
A.两人都喜欢的
B.对方所感兴趣的
C.自己所热衷的
8.通常与他人每一次交谈,你们分别所占用的时间:
A.差不多
B.对方多我少
C.我多于对方
9.会面时你说话的音量总是:
A.很低,以至于别人听得较困难
B.柔和而低沉
C.声音洪亮热情
10.你说话时姿态是否丰富?
A.偶尔做些手势
B.从不指手画脚
C.我常用姿势补充言语表达
11.讲话的速度怎么样?
A.频率相当高
B.十分缓慢
C.节律适中
12.别人谈到了你兴趣索然的话题,你将:
A.打断别人,另起话题
B.显得沉默,忍耐
C.仍然认真听,从中寻找乐趣
计分与评定:根据下列表格,进行答案与分数转化,然后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首见效应自测计分表
题号得分ABC
题号得分ABC
11357351
23158351
35139351
451310351
551311135
651312135
12~22分:首见效应差。很可能你在与人交往时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你本身是很愿意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可是由于你的不经心或言语无趣,无形中使别人作出关于你的错误勾勒。必须记住第一印象在交往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时的轻率可能要你付出数倍的努力去弥补。
23~46分:首见效应一般。你的表现中存在着某些令人愉快的成分,但同时又有不够精彩之处,这使得别人不会留下恶劣的印象,却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必须在细节上加以改善,努力在“交锋”的第一回合显示出最佳形象。
47~60分:首见效应好。你的适度、温和、合作给第一次见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对方是你工作范围抑或私人生活的接触者,无疑他们都有与你进一步交往的愿望。
实践练习三:身心互动
正如不好的情绪会使我们的身体发出消极的反映,积极的反映也可以唤起我们的积极情绪。重要的是消极情绪不能超过身体的极限。借助内心鼓气,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掩饰自己轻微程度的紧张。当别人接收到我们的积极状态的信息时,他们会认为我们的确和表现出来的一样自信,于是我们果真就自信起来。
但如果有着极强烈的恐惧感,那么决不可以使用内心鼓气,因为现在你的强烈紧张情绪会感染别人。他人能“感觉”到你的紧张,尽管无法解释具体原因。如果你继续“表演”下去,就会受到攻击。人们会证明:你是不自信的。这时候你应使用:
以攻为守
这很简单:你就承认自己的恐惧、紧张或不自信好了!
这是最好的解除武装的方式,即承认他人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想向你证明的事情!另外你会比实际上显得自信而且强大,因为一个人能勇于承认自己的缺陷、错误或不自信,就会得到他人的钦佩。我们知道不自信的人总是试图掩饰自己的不自信,而这正是我们的社会所要求的。那些骨气够硬的人值得我们钦佩和尊重,他们会直接地向你承认:“如果你认为我紧张的话……你是对的。”
这其实也是内心鼓气,因为你的做法显示你能自信地承认自己的不自信。这种方法的矛盾之处在于:要么某人在事先就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不自信;要么在他克服内心胆怯之后再去做,他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如果觉得这个理论不可信,可以告诉自己,在实践前对此表示怀疑的,你决不是第一个人。总的来说它的作用很神奇,只有一种例外情况,对此我们也有应付方法。
100个人中会有90个钦佩和尊重你,因为你能承认自己的缺陷。另外重10个是深陷于“自怜”中的人,以至于不愿放弃伤害他人的机会(“自怜的人”的报复手段)。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他们紧盯缺陷不放,而且总是在伤口上撒盐。但是,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类人当中有的是自己的亲人、同事或是熟人。我们通常对此有较多的体验,这样人们在事前就可以说:在他身上我不能这么做,这只会被他充分利用。
针对这类人我们有下面的小技巧:
手推车准则
两个小孩在玩玩具手推车。大点的孩子将车装得满得不能再满后对小点的孩子说:“我打赌,你不能把它推到土堆上去。”你完全能够猜到小点的孩子会怎么做。
我们应该利用与之同样的准则。
请你假设一下,你有着一位这样的上司,他总是抓住别人的缺点,反复地跟你“唠叨”,以抬高自己的方式来贬低他人。如果你无意中犯下一个过失,“干了件倒霉事”,他就会利用此次机会“粗暴训斥”你。那么你该怎么做呢?
实例
你说:米勒先生,我有点事要告诉你,但是我害怕你会暴跳如雷。(哪个上司喜欢被看做是“暴跳如雷”的人呢?)
上司:为什么?我曾经这样粗暴地对待过你吗?
你:我犯了个大错,我不敢跟你说。
上司:你说吧!这里没人会掉脑袋的,不是吗?
如果现在再来解释发生的事情,他就无法“粗暴训斥”你了。他可能说这很糟(这也是事实),可能明确地说你表现疏忽;但是他不会再表现得不公正或粗暴蛮横了。因为他说过他不是……如果他老毛病照犯,你就可以说:“你看,我就知道跟你说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样你就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了。
练习10反手推车方法
如果现在扮演的是相反角色呢?如果有的职员、学徒、学生和儿子总是这样做呢?如果某人熟练老道地故意运用此方法,不是保护自己不受过分的斥责,而是试图逃避应得的批评呢?这时候应该怎么做。
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当对方从口中吐出这番套语,就答道:“我觉得你这么说就是想让我无法指责你,因为你之后就可以说:‘我就知道会这样!’”你是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一定会说:“不!当然不是这样的,我当然乐意听你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