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李开复提到:“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在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谈创新。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创新?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有用的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该如何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该如何增加自己在创新,特别是有价值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呢?
创新的价值,取决于一项创新在新颖、有用和有可行性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最好的创新,都是有着最新颖的创意,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最有用,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创新。只要培养出灵活的头脑和扎实的基本功,再兼具了科学家、市场人员、工程师的特质,同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你就一定可以有最新颖、最有用、也最有可行性的创新!
做好细节,做好质变的准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确实,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往往造就创新的灵感,一个细节上的改变,往往让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同寻常。
细节看上去很小,但是在多个小细节上做些改变,就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把创新看做是一种“质变”,那么细节上的改变就是一种量变,要想发生“质变”,就要使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如果我们善于在一些细节上不断做出改进,自然而然就能创造不同寻常的结果。
正如李开复所说的那样,创新要做的是具体的事,想要创新就要在细节上下工夫。事物整体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因此把小事做精做完美,就能酝酿创新。不知你是否听过“一生磨一镜”的故事?
在荷兰,有一个农民在初中毕业后,来到一家单位做门卫。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以打磨镜片来消遣时光。慢慢的,打磨镜片成了他的业余爱好。虽然磨镜片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但是他依然做得那么专注和细致,并且一磨就是60年。
在这个漫长的“磨炼”过程中,他的技术已超过了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放大倍数远远高于那些专业技师。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人们发现了当时科学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他打磨的镜片就是最初的显微镜。这个创造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荷兰生物学家万·列文虎克。
可以说,列文虎克创造性地发明了显微镜,而他的创造性发现不是源于大的改变,而是源于小的细节——每天坚持打磨镜片,使镜片一点点地发生改变,久而久之,创造了一种不同于普通镜片的物品——显微镜。
著名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琪罗说过:“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可以成就完美。”注重细节上的改变,会使企业生产的产品逐渐趋于完美,变得与众不同,慢慢地,就会自成一体,成为新颖之作。相比较于那些变化不大或没有改变的产品,这就是一种创新。
创新是一个过程,要制定细化的目标,才能一步步实现最终的创新目标。以前人们无法想象火箭能飞向月球,因为这对火箭的质量和速度有相当高的要求。科学家们经过精密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以及原料的重量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无法飞上天。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后来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便豁然开朗起来。他们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重量,这样就能减轻火箭的重量,使其他部分轻松地逼近月球。
这就启示我们,在完成一个大创新的目标时,如果觉得一时间难以实现这个目标,不妨把它分解开来,化整为零,把一个大目标变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通过不断在小目标上改进,最终实现创造新事物的大目标。
由此可见,创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不要认为创新是专业机构或专业技术人员的事,只要我们平时注重思考,善于观察,也能实现很多创新目标。比如,一家纽扣企业的产品一度销路不畅,这时一位员工建议把香料注入纽扣孔里。意见被采纳后,企业生产出来的纽扣变得与众不同,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企业也因此摆脱了困境。
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对细节的创新不屑一顾,认为创新应该抓大放小,因此不太重视在细节上做改变。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有失偏颇的。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年轻人的学习和工作来说,创新存在于每一件小事中,通过细节创新,照样能够出成绩。
在这个讲究精细化的时代,细节的创新往往能反映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内在素质和专业水平。没有哪个丰功伟业不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起来的,只有不吝细节创新,把细节做精,才能把小事做好,才能让人生在创新中提升价值。
善于运用“组合创新”的思路
所谓“组合创新”,就是将两个简单的物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于两种单个物品的“新物品”。这种创新的方式在企业经营中经常运用,许多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扩大销售量而进行组合创新,有时候还能让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
普拉斯是一家专营纸张、文具、回形针、尺子等办公、文教用品的企业。但是经营不善,销路不畅,眼看就要破产了。一个年轻的女员工为企业感到担心,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顾客在购物的时候不只是买一样东西,而是经常买两三件商品。
这原本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位女员工却从中得到了启示,想出了一个经营点子:文具组合,把上述的文具及剪刀、透明胶带、10厘米长的塑料尺、小订书机、合成糨糊等,放进一个设计精巧、方便携带的盒子里。在盒子的外表上,印上讨人喜欢的、生动有趣的彩色图画。
这个商品组合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经营上的奇妙招法。由于这个新奇的组合,普拉斯的产品不仅受到了中小学生的欢迎,还受到了机关、工商企业界的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文具组合一经上市,很快就成为了热门商品,大家疯狂抢购。
组合后的新产品,售价虽提高了一倍多,但顾客们并不嫌其贵,上市第一年就销售了300多万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濒临倒闭的普拉斯靠文具组合这个新点子奇迹般地扭亏为盈,生意越做越大,产品风靡全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李开复在谈到创新的时候,特别提到了组合创新的思维方法。他还举例说,家用的自动烤制面包的面包机,其原理非常简单,是由容纳面粉和水的锅、自动搅拌面粉的搅拌器、有定时装置的烘烤电炉等部件组合而成的。单看锅、搅拌器、定时器、加热烘烤电炉这些部件,都没什么新颖的地方,但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就是一个新颖的创意。
如果你仔细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用品是由组合而成的。比如,饼干+钙片=补钙食品;唐诗+日历=唐诗日历;跳日装置+手表=跳日手表……都是一件实物加上另一件实物的组合创新。
生活处处有组合,科学发展史上也处处有组合。许多科学家认为,知识体系的不断重新组合是推动人类知识不断丰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科学发展史上,牛顿将开普勒天体运行三定律和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规律组合在一起,创造了经典力学,这一创造性的发现引起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
麦克斯韦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哈密顿的数学方法组合在一起,创造了更加完善的电磁理论,由此引发了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狄拉克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鄂方程组合在一起,创造了相对量子力学,引发了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组合创新有多种类型,比如同类组合、异类组合、重组组合等,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同类组合,是若干相同的事物的组合。参与组合的对象在组合前后基本原理和结构一般没有根本的变化。比如,双向拉锁、三合米、双层文具盒、双排订书机、多缸发动机、双头绣花针、三面电风扇、双头液化气灶、4000个易拉罐组合在一起的汽车、6000只空玻璃瓶组合在一起的艾菲尔铁塔,等等。
异类组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技术思想、不同功能的产品的组合。组合对象来自不同的方面,一般没有主次的关系。参与组合的对象之间有相互渗透的作用,从意义、原子、构造、成分、功能等方面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异类组合是一种求同存异的创新,比起同类组合的创新难度更大。
生活中,异类组合的实例有:将铅块、火药、铁矿石渣、铁锅碎片等物放进一个淘尽的干葫芦里,用一根草塞入葫芦口,作为导火线,再把葫芦装入网兜,这个异类组合创造出“葫芦飞雷”,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铅笔和橡皮擦最早的时候并不是在一起的,但是美国一位画家将铅笔和橡皮擦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现在便于使用的铅笔。
重组组合,是指在事物的不同层次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重新安排、组合成新的事物。重组作为一种手段,能有效挖掘和发挥现有技术的潜力。比如,把螺旋桨装在飞机的尾部,就成了喷气式飞机;把螺旋桨装在飞机的顶部,就成了直升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