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选择行情启动的初期。在行情启动初期跳槽,机会大于风险,而且你还有充裕的时间了解新公司和新职位,即使跳槽后不满意,也有机会再次选择。如果是在行情末期,职场的求职大戏已经进入尾声,机会看似不少,但适合自己的职位选择范围相对却很小,而且万一起跳后落不下去,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再次,最好选择自己职业目标正在上升的时机。在这个时候跳槽,将会给自己带来有利的时机。另外,还应选择适合所在行业的时间跳槽。因为很多行业是有季节性的,如果你选择跳槽和转行,就有必要考虑这个时间因素,比如学校招聘都是在寒暑假,开学前半个月基本定员。
除了结合客观因素作具体分析,还应考虑个人的因素再作选择。比如,要对新公司有所了解,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工作马虎不得。
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选择都是很有学问的。年轻人在作选择的时候,千万不能采用极端的做法,否则万一选择错误,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会为自己的错误抉择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能像开复老师说的那样,通过理智分析,择善而从,就不容易犯冒进的错,吞盲目的苦果。
拒绝冲动,做选择应慎之又慎
李开复说过,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有风雨也有阳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掌控每一次抉择的全过程。他建议年轻人在抉择前重重思考,在抉择后轻轻放下。
所谓重重思考,就是要培养客观的、精准的判断力,把心沉静下来。因为每个选择都与你的前途密切相关,在抉择和判断时,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而要尊重客观事实,冷静对待。
关于怎样作出客观而冷静的抉择,李开复建议,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出来,制作一张“利弊对照表”。在利弊对照表中,把每个因素的利和弊写出来,然后借助客观的分析,判断出对自己最为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在李开复身上有生动的体现:
1998年,摆在李开复面前有两条路:回中国建立研究院,在美国创业办公司。当他问许多朋友是否愿意和他一块儿回到中国时,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当然不愿意,只有中国聪明的人到美国,哪有美国聪明的人回中国?”
李开复非常冷静,为了更客观地作出符合自己的价值和理想的客观的抉择,他列出了一张利弊对照表,把回中国发展的利弊以及留在美国的利弊一一罗列出来。
正是借助这个利弊对照表,李开复很快作出了客观而明智的决定——回中国工作。因为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后,李开复发现回中国工作更能发挥自身的特长,也最符合他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
李开复还推荐年轻人采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他强调,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没必要认为某种选择的成功概率是100%或0。他建议学会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对于发生概率小的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相反,也没有必要等到事情成功的概率达到100%时才去做,因为这样的事情即使做成了,也不值得欣喜若狂。
做概率分析时,可以把“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打算”罗列出来,以帮助自己综合考量。例如,李开复回中国建立研究院工作那件事,他没有100%的把握把研究院办得与其他任何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究院一样好——这是最坏的打算;他有40%的把握,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来——这是最好的可能。通过这两种极端的考虑,李开复马上明白了,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他和公司也可以坦然接受。因此,李开复做出了回国的选择。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抉择没有那么好的“后路”。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谨慎地评估危险因素,并在适当的时候拿出挑战自己的勇气。在阐述“领导力”时,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启示,他说:“当你自估的成功概率达到40%~70%,你就该去做这件事了。也许你会失败,但拖延或等待的代价往往是更大的。”
当你经过了重重思考,作出抉择之后,就应该轻轻放下。所谓轻轻放下,就是说在作出抉择之后,应该坦然面对可能出现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无需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
李开复表示,有的人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每次作出抉择后,就会紧张不安起来,让自己陷入了恐慌之中;有的人非常喜欢后悔,他们事先不全面考虑问题,又追悔莫及;还有的人过于敏感,本来自己的抉择非常客观公正,但听到别人的议论就动摇起来……
对于这样几种现象,李开复说,“无论你的抉择正确与否,无论它的结果如何,已经作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后想办法补救。”与其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焦虑上,还不如把这些东西轻轻放下,然后轻松面对其他事情。
李开复曾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微软公司的某个部门里,有一位经理非常霸道。他加入公司没多久,就拿下属开刀,经常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遣散一些能干的职员,以便让“自己人”进入自己的部门。
当时,那位经理的下属常常来向李开复求助。其中一位下属受到了那位经理的处分后,向李开复表示,他可以用证据证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于是,李开复帮那位下属上诉到那位经理的上司那里,在铁证之下,那位下属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
但另一个下属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的处境非常艰难,因为那位经理在他的计算机里伪造了证据,并以受贿为理由解雇了他。李开复曾多次与那位下属沟通,并相信他是被冤枉的。但在证据之下,李开复无法为他申冤。尤其是,当时李开复刚加入公司不久,还没有足够的职权和信誉来干涉其他部门的事情。在经过了“重重”的思考和分析后,李开复决定不向任何人提起那位冤屈的下属,只是看着他一身委屈地离开公司。
事后,有朋友问李开复:“难道你不会因为自己无法给那两位下属争取同样的待遇而懊恼吗?”李开复回答说:“虽然我对无法挽救那位下属感到万分遗憾,但我必须清楚,什么事情是我无能为力的。而且,既然我已经作出了决定,只有轻轻放下这件事,多想也没有用。我应该把精力放在我的工作上,这样,或许有一天,我可以用足够的职权和信誉来帮助其他人。”
积累经验,正确的选择来自智慧
有一则西方寓言,说的是一个年轻人向一位长者请教智慧的秘诀。
年轻人问长者:“智慧从哪里来?”长者告诉他:“正确的选择。”年轻人又问:“正确的选择从哪里来?”长者说:“经验。”年轻人进一步追问:“经验从哪里来?”长者说:“错误的选择。”
这位长者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每个人最初作出的选择并非都是正确的,但正因为有了错误的选择,才能使人从中吸取足够的经验教训,逐渐学会正确的选择方法,慢慢地就成为了有智慧的人。
回顾自己的一生,李开复非常确信地说:“我从失败中学习到的要远远超过我从成功中学习到的。所以,不要畏惧失败。每一个失败都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经验的机会。”挫折和失败会磨炼你的意志,增长你的智慧。
李开复从中国回到微软总部后,接管了一个部门的工作。有一次,他发现一个项目存在方向性上的偏差——开发团队并没有把用户摆在第一位,而只知道研究一些看上去很“酷”的技术,于是他毅然终止了该项目的研发。
当时,有一位员工问李开复:“你怎么能够确定你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像Windows这样的产品也是在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市场检验后才站稳脚跟的。你凭什么肯定这个项目不会在未来收获惊喜呢?”
李开复告诉他,他之所以能够快速作出抉择,是因为他在此前的工作中已经有了类似的教训。他把自己当年在SGI公司领导一百余人的团队,研发一套世界最先进的三维漫步技术的经历讲给了那位员工听,说那套技术能在十年前的硬件上营造出美丽的三维效果,原本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产品。
但是,那个项目完全没有考虑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开发出来的三维体验没有特定的客户群,而是想解决所有客户的问题。结果,产品无法利用SGI现有的营销渠道,产品对硬件及网络的要求也超出了普通用户的承受能力,项目最终被取消,技术被公司出售。
李开复向那位员工表示:“这件事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因为我手下的100余人都要寻找新的出路,有的人甚至还丢了工作。我的内心深感愧疚。但另一方面,我从这次惨痛的教训中汲取了经验。因此,在终止我们部门这一项目时,我才会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可以说,是挫折使李开复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挫折使他变得更有智慧。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但是他们并非一无所获,因为有了一次摔倒的经历,在下一次行走的时候,才会格外小心,才能更好地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两次。
有几个年轻的美国大学生,他们非常喜欢唱歌,渴望成为歌手。在他们读大三的时候,他们想到纽约去录制唱片,结果他们真的去了。
在纽约,为了集中精力进行音乐创作,他们请来一个管理人员,并把事先筹集的5000美元交给他管理。可是有一天,当他们来到录音棚时,工作人员说不能再录了,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报酬。直到那一刻,几个年轻人才发现他们请来的管理人员是个骗子。
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他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当时茫然地坐在一座天桥下,同那些酒鬼和无家可归的人待在一起。挫折来了,来得那么突然,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寻找别的工作。
虽然他们没有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学会了别的东西。比如,他们知道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学会了辨别谎言和欺骗。
所以,失败也不完全是坏事,失败能够增长我们的见闻和知识,让我们尽可能不在同一地方摔倒两次。失败能丰富我们的阅历,为我们的选择增添智慧。
要做符合自己心声的选择
针对当前毕业生的求职情况,李开复认为在毕业找工作进行选择时,除了工资、职位、公司状况及产业状况外,更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天赋、学习氛围还有真心。对于真心,李开复认为想知道你所选择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真心,可以根据两点来判断:一是这么做对不对,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二是你是否爱这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
在李开复看来,构成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声音有三个因素。一是价值观,即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What is right?);二是理想,即我们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基本设计(What do I want my life to be?);三是兴趣,即我们每个人最喜欢、最热爱的事情(What do I love doing?)。
在选择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才能作出最符合真心的智慧选择。在李开复身上就有这样的经历: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时,遇到了公司裁员。当时李开复必须要从两个员工中裁掉一位。一位员工是李开复的师兄,他以前非常出色,但是加入公司后就变得孤僻、固执,而且工作不努力,没有什么业绩。他深知自己面临的危机,所以就请他和李开复共同的老师出来“求情”,希望念在同窗之谊上,放他一马。另一位员工加入公司才两个月,没有时间表现自己,但李开复认为他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员工。
在抉择的时候,李开复内心的“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告诉他应该裁掉师兄,但是他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观念却告诉他应该留下师兄,裁掉那位新员工。
当李开复不知如何抉择时,他采用了“报纸测试”。他想象在第二天的报纸上,他希望看到下面哪一条消息:
(1)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的员工;
(2)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窗的师兄。
虽然李开复不愿意接受这“两条消息”中的任何一条,但相比之下,李开复认为前一条消息对他的打击最大,因为它违背了他最基本的诚信原则。于是,他果断地裁掉了师兄,然后告诉对方,今后如果有任何需要的地方,他都会尽力帮忙。
李开复表示,这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因为它违背了他内心强烈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价值观。但是,“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在他看来更崇高、更重要。虽然选择起来很困难,但是最终他还是能够面对自己的良心,因为那是符合自己内心的声音的选择。
从这次经历中,李开复发现了一个检验自己选择的办法——报纸头条测试法。他说,在你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采用报纸测试法来检验一下。这就是说,想象一下明天的报纸头条,如果在一份你的亲朋好友都会阅读的报纸上,你做的事被刊登为头条新闻,你是为此感到羞愧,还是为此感到骄傲?会不会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呢?如果不会,你做的事才对得起你自己的价值观,才是符合真心的选择。
生活中,很多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关键要看你的选择是否符合你的真心。你的价值观、理想和兴趣可以帮你找到最终的答案。
如果说价值观是你判断是非的准绳,那么理想和兴趣就是你辨别方向的指南针,它们都是你内心最真实、最“自我”的东西,还有什么是比这些更重要、更精确的判断依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