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1851100000011

第11章 卷三古近體詩六十三首(2)

自儀真順風達江寧[1]

征帆十丈拂長空,顧盼中流意頗雄[1]。木末橫煙瓜步雨,蘆花滾雪大江風。六朝山送倉皇色,一日人貪自在功[2]。夜霽波平星火出,石城燈市月明中[3]。

【校】

[1]“盼”光緒本、抄本均作“盻”,疑爲“盼”之誤。

【校注】

[1]儀真:今江蘇儀征市。江寧:今江蘇南京市。

[2]六朝:三國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吳名建業,今南京市),史稱爲六朝。

[3]石城:即石頭城,江蘇南京市的古稱。

次韻王定甫江上望富陽諸山[1]

十二年前客,三回此地過。江流連海闊,山色入瀧七里瀨俗呼七里瀧,瀧讀若龍多[2]。飄泊從書劍,安閑愧薜蘿[3]。因君發清興,擊楫又聞歌。時有江右之行,取道富陽。

【校注】

[1]富陽:今浙江富陽縣。

[2]七里瀨:一作七里灘,在今浙江桐廬縣西南錢塘江濱。

[3]薜蘿: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王逸注:“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爲帶也。”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謝翱墓[1]再用前韻

故國清山在,遺民往事過。嚴祠千古對,宋土一抔多[2]。宰樹昏斜日,悲風動女蘿[3]。誰攜竹如意,楚些不成歌[4]。

【校注】

[1]謝翱:南宋詩人,福建人,自號晞發子。倜儻有大節。會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策詣軍門。聞天祥死,悲不能禁,以竹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竹石俱碎。著有《晞發集》。

[2]嚴祠:即嚴陵祠,在今浙江桐廬縣西南富春山。

[3]宰樹:墳墓上的樹木。女蘿:亦作“女羅”。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

[4]楚些:《楚辭·招魂》是沿用楚國民間流行的招魂詞的形式而寫成,句尾皆有“些”字。後因以“楚些”指招魂歌,亦泛指楚地的樂調或《楚辭》。

慟哭[1]送初甫柩還鄉

慟哭章門外,他生見汝時[1]。十年成永訣,一面竟無期。路尚關河遠,靈將弟妹持。片魂知共去,回馬更何之。

【校注】

[1]章門:贛州的別稱。其地漢時屬豫章郡,故稱。

泰和舟中聞雁[1]

但餘殘夢繞觚棱,斗覺清寒入被綾。世路孤危鮮兄弟,雲霄奮擲愧鶤鵬。春江落月初聞雨,倦客拋書尚有燈。此際蒼茫生百感,數聲征雁下廬陵[2]。

【校注】

[1]泰和:今江西泰和縣西三里。

[2]廬陵:今江西吉安市。

家君防寇梅嶺,逾歲未歸,南行省視,舟次萬安,和東坡初入贛詩,即用其韻[1]獨驚物候宦遊人,尚念馳驅許國身。誰解盜兵唯赤子,莫非王事有勞臣。望雲隔嶺通佳氣,點雨催波作細鱗。我比東坡更奇絕,小時來往已知津。

【校注】

[1]梅嶺:山名。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古時嶺上多植梅,故名。萬安:今江西萬安縣。

正月十六日重過贛州

勞生又作貢章遊,此地回看二十秋[1]。宦境待嘗雞肋味,時初聞移守漢中之命。兒時猶夢虎頭州[2]。依然山色圍城堞,少時登贛州城,賦詩有“城頭山色帆移動,雨後秋聲雁帶來”之句。尚有春燈點市樓。何日戈船停下瀨,梅花細雨映歸舟。

【校注】

[1]勞生:《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後以“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貢章:貢水和章水。借指江西。

[2]雞肋:雞的肋骨。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不忍捨棄之事物。虎頭州:贛州的別稱。

峽江縣[1]

小市全依水,歸帆半卷旗。吉江流學字,越客病吟詩。山轉城腰折,雲疏日腳垂。青青沙岸草,猶憶喚船時。甲午曾于城外喚渡。

【校注】

[1]峽江:長江自重慶奉節縣瞿塘峽以下,至湖北宜昌,稱爲峽江。

舟行黃州路上作[1]

茅簷出沒蘆花裏,一似東坡未去年。風雨晨興炊豆粥,便應來住老江邊。

【校注】

[1]黃州:今湖北新洲縣。

漢江晚泊

落日溪邊自可娛,荒畦不厭伴菰蒲。全家晚飯依行舸,三月春江入畫圖。山市戎戎亂煙集,水風淅淅暝禽呼。使君外似都非是,沙岸棕鞵稱野夫[1]。

【校注】

[1]棕鞵:古時窮人用粽皮做底和麵的鞋子。鞵,通“鞋”。

自均州至白河[1]

民俗唯知祠武當,江流忽喜接滄浪[2]。舟分雪浪千花怒,山約青天一線長。岩上人家巢似鳥,溪中亂石臥如羊。客心應比東流速,一夕將愁下漢陽。

【校注】

[1]均州:湖北丹江口市西北。白河:今河南夏邑縣。

[2]武當:即武當山,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南,爲道教名山和武當派拳術發源地。

沖白頭灘在洵陽縣西北十里[1]

莫聽灘聲惡,征人恐白頭。誰知行萬里,雙鬢早驚秋。

【校注】

[1]洵陽:今陝西洵陽縣。

四月二十二日,自石泉縣入南山,歷寧陝廳出子午谷,凡七日達長安,作詩六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1]南山若修蛇,尾洛首隴蜀[2]。梁州扼其吭,西興爲之足[3]。商于稍左蟠,五郎寧陝即五郎關副腰腹。繞以天漢水,通以子午谷。山南石泉縣,跗山枕山麓。野人稀巢居,山田聞叱犢。我行當初夏,久雨啼布穀[4]。居然返南邦,謂可悅心目。稍進銅錢峽,暮抵銀杏宿。銅錢峽、銀杏壩,皆地名。未覺所涉高,漸苦行躑局。歇鞍顧來徑,倏已超萬木。棧雲晨不流,簷溜斷還續[5]。輿前雙纜掣,異事增駭矚。行山中轎前皆施纖,一如牽船之爲,生平所未見也。填淤埋我馬,滑石僵我僕。奇哉火帝嶺,所歷唯此嶺爲最高,撐出雲表,適值淋雨,泥行崎嶇,艱險萬狀。竟有泥塗辱。秋毫緣微茫,羊腸繞局促。壁懸半趾斂,崖墜畏頸縮。肩輿時一橫,下俯萬丈瀑。頭目眩風花,性命寄毛粟[6]。昔垂王陽戒,今見唐衢哭[7]。卓午躋其巔,俯視白雲逐[8]。積陰開晚霽,稍辨眾峰綠。遙天入萬山,山外疑何屬。詭異幻陰晴,峰巒歷七六。雄關屹我前,往事猶省錄。憶昔嘉慶初,群盜肆抵觸。三輔固藩籬,楊公事版築[9]。寧陝即五郎,地處南山之奧。嘉慶初,白蓮教匪出沒山中,始築城于此,曰寧陝,以果勇侯楊公爲總兵鎮之,遂屹然爲長安屏蔽。連山八百里,到此一結束。理楫渡東江,店舍環苦竹。杯盤薦蔬蔌。宮商碎金齏,俯仰識板屋[10]。此處無瓦屋,皆以板疊而覆之,乃至牆壁無非板者。恍然識秦風所謂“板屋”也。沙溝度宛轉,秦嶺疊起伏[11]。坌蔽煙雲興,仙靈驂百族[12]。繽紛翳鳳凰,惝怳駕文鹿[13]。遠投文公廟,得伴老僧獨。階除太古雪,寒風蕩紗縠[14]。披裘果五月,贈袍憐范叔。香泉侄同行,寒甚解衣互覆。榾柮竟夜燒,蹲鴟撥灰熟[15]。古壁看圖畫,景仰留前躅。藍關不在此,好事美秦俗[16]。高詠山石篇,去去行犖確。山含岈子谷口,窺見韋杜曲[17]。五陵青濛濛,繡壤錯平陸[18]。盤旋十里強,梯石尚攢簇[19]。豁然得大觀,天府千里沃[20]。杜墅接樊川,入門已秉燭[21]。剪紙自招魂,晚食特具肉。臥思所經歷,魂夢爲觳觫[22]。何況漢魏上,混沌鑿荒服[23]。文長好奇計,十日算神速。特恐泥丸封,進退兩窮蹙。乃知諸葛公,萬全持論篤。平生事謹慎,斯言每三復[24]。遠遊屢瀕危,志過增慚恧。聊爲記行時,荒縱不可讀。

【校注】

[1]石泉縣:西魏以長東縣改名,治所即今陝西石泉縣東南漢江北岸。南山:一名終南山,即今陝西秦嶺山脈。寧陝廳:清嘉慶五年置,治所即今陝西寧陝縣北老城。子午谷:地名,在今陝西長安縣西南。

[2]隴蜀:《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隴,隴右;蜀,西蜀。

[3]梁州:今河南開封市西北。西興:今浙江蕭山市西北。

[4]布穀:鳥名。以鳴聲似“布穀”,又鳴于播種時,故相傳爲勸耕之鳥。

[5]棧雲:謂棧道高與雲連。簷溜:即檐溝。亦指檐溝流水。

[6]毛粟:比喻極細微的事物。

[7]王陽:即王吉,漢宣帝招爲博士,諫大夫。

[8]卓午:正午。

[9]三輔:西漢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亦指其所轄地區。楊公:即下文之果勇侯楊公,名未詳。版築:築土牆。用兩版相夾,填泥其中,以杵搗實成牆。泛指土木營造之事。

[10]宮商:五音中的宮音與商音。泛指音樂、樂曲。金齏:指切成細末的精美食物。

[11]秦嶺:山名,位于今陝西省境內。

[12]坌:bèn,塵埃。謂塵埃飛揚。

[13]惝怳:惆悵;失意;傷感。惝怳:chǎng huǎng。文鹿:即梅花鹿。

[14]太古:遠古,上古。

[15]榾柮:gǔduò,木柴塊,樹根疙瘩。可代炭用。

[16]藍關:即藍田關。

[17]山含岈:hánxiā,指深谷或險峽。韋杜:指長安城南的韋曲、杜曲。唐望族韋氏、杜氏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爲當時遊覽勝地。後亦借指風景秀麗之地。

[18]五陵: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縣的合稱,均在渭水北岸今陝西咸陽市附近,爲西漢五個皇帝陵墓所在地。繡壤:指田間的土埂和水溝。因其交錯如文繡,故稱。

[19]攢簇:簇聚;簇擁。

[20]天府:謂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之域。

[21]杜墅:即杜陵。樊川:水名。在今陝西長安縣南。漢樊噲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22]觳觫:húsù,恐懼戰慄貌。《孟子·梁惠王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23]漢魏:指三國時蜀、魏兩國。混沌:古代傳說中指世界開闢前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

[24]三復:猶言三遍。

出子午谷望長安

曲江遺迹草連空,雁塔孤危煙雨中[1]。爲問慈恩寺何在,不須重望大明宮[2]。陸放翁云唐之大明宮正值慈恩寺塔。

【校注】

[1]曲江:水名。即曲江池,在長安城南朱雀橋之東。《太平寰宇記》:“曲江池,漢武帝所造,名爲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之。”唐開元中,疏浚水道,大加興建,煙水明媚,花木茂盛。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均爲遊覽勝地。雁塔:塔名。在今陝西西安市南慈恩寺中,亦稱大雁塔。係唐高宗爲追薦其母而建。

[2]慈恩寺:唐代寺院名。舊寺在陝西長安東南曲江北,宋時已毀,僅存雁塔(大雁塔)。今寺爲近代新建,在陝西西安市南郊。唐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李治(高宗)爲太子時,就隋無漏寺舊址爲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大明宮:唐代宮名。貞觀八年建永安宮,九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增建,改名蓬萊宮,長安元年復稱大明宮。故址在今陝西長安縣東。

馬嵬楊妃廟題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