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18566000000061

第61章 为孩子营造愉快的生活环境(3)

培养女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正要工作,而她却非要我带她出去玩。

有一次,女儿说:“妈妈,你带我去公园玩吧。”

但当时我正赶一篇论文,所以对她说:“你先等一会儿,妈妈把论文写玩了再带你去。”

“不要,我现在就去。”

“维尼芙雷特,妈妈这篇文章很重要,必须写完。你自己先去玩会儿玩具,妈妈一会儿肯定带你去。”

不过。女儿在大约十五分钟以后又来催我:“妈咪,快写完了吗?”

我告诉她再等一等。她没有吭声,转身走了出去。完成论文后,我去叫她:“我的论文写完了,咱们出发吧,妈妈带你去公园玩。”

维尼芙雷特回答说:“不,再等一下,我看完这本书再去。”她显然是在模仿我的语气。

我当时特别想出去,因为论文终于写完了,我想放松一下,可女儿偏偏在这时候端起了小架子。没办法,我只好在客厅的椅子上坐着等她。最后,等她把书看完了,我们才一起去了公园。

有些父母只会让孩子等,但自己却没有耐心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自己父母不尊重自己。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由自己来主宰,而那些凡事都要依赖父母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主导感。所以他们展现自己控制力的欲望更强,当他们向父母说“等一下”时,明显是在展现自己的权力。这时候,父母要对孩子有耐心,大多情况下,孩子的确是沉浸在自己喜好的事情当中,强硬地打断他们,的确有失妥当。

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和孩子之所以会发生争吵,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自主,这在无形之中让孩子变成了父母的小跟班。父母总是忽略孩子自身的感受,不断催促孩子“快点,再快点”。

作为成年人,父母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得不忙着赶时间做事。不过,在孩子看来,时间的意义似乎并不大。所以,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催促是一种强迫,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自由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多数时候,这种感觉非但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助长他们的叛逆心理,致使他们为了证明自己能够控制事态而故意拖延。

我的观点是,只有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才能有助于加快他们做事的速度。而且,父母的宽容还会促使孩子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都会给她留出做事情的充足时间,不论是做功课还是外出。实际上,这并不单纯是时间问题,也是为了让她意识到一件事即将结束,另一件事就要开始,让她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这样一来,女儿就能顺利接受我的安排。

有一次,女儿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在家门前玩耍,她们玩得非常起劲儿。不过,因为事先我们已经约好了要去看望姑妈,所以在做完准备后,我便去叫她:“维尼芙雷特,我们该出门了。”

“出门?我们要去哪里吗?可是我并不想去。”女儿头也不回地答道。

“我们昨天不是约好,今天要一起去姑妈家的吗?”

“我再玩会儿就去。”

“你打算再玩儿多长时间?”我问她。

“不清楚。”她说完又开始继续玩儿。

于是,我便又等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女儿根本不打算结束游戏。我只得再次提醒她:“女儿呀,我们真得走了,要不然就太晚了。”

“就玩一会儿嘛。”维尼芙雷特还是不肯停止游戏。

“不行,立刻就要走。”我拉起她的手,打算强行带她走。

不料,我的这一举动却害得女儿哭了起来,邻居家的孩子也吓坏了。这让我突然冷静下来了,因为害怕耽误时间,我无意间做了与往常截然相反的事。眼前女儿哭泣的脸让我顿时心生内疚,我同意让她再玩一会儿。

“这样吧,我让你玩二十分钟,行不?”我问女儿。

“行。”她马上破涕为笑,重新投入到游戏中。

我在旁边耐心地看着她玩游戏,并且时不时看一下手表。就这样,十分钟过去了。

“维尼芙雷特,已经过了十分钟了哦。我们再过十分钟就该出门了。”我试着这样提醒她。

“好的。”她回答说。

就这样又过了十分钟。我又一次开口道:“女儿,到时间了。”

“妈妈,我再玩五分钟行不行?”

“不行,我们刚才已经约好了。好孩子可不能食言哦。”

“那好吧。”

维尼芙雷特虽然不情愿,但她没有理由再玩下去,所以便和我一起出了门。事实上,最先提出想到姑妈家玩儿的是女儿自己,但是她在玩游戏的时候逐渐忘记了这件事。在她沉迷于眼前游戏不能自拔的时候,我突然提起前一天确定但已被她忘记的安排,她自然不愿意遵从。于是,我便同意再给她二十分钟时间,期间又反复提醒她,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帮她做好了心理准备,使她能够在约定时间到来时,按照约定结束游戏和我一起出门。

从我的经验来看,女儿之所以会提出诸如“让我再玩一会儿”等要求,并不单纯是为了玩儿,主要还是为了希望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行动,寻找一种自主的感觉。这种时候,我都会让女儿小小满足一下,告诉她:“那就再让你玩五分钟。”有时候,女儿也会试着和我讨价还价:“五分钟不行,我得再玩三分钟。”她还很小,甚至不知道三分钟比五分钟更短,虽然提出的是五分钟,而我本人更乐意满足她这样的要求。

与孩子发生矛盾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可能会出现争论,这很常见。不过,争论到激烈时,难免会说出过激的话来,这样争论就会升级为争吵。虽然父母事后通常会感到后悔,觉得当时不该那么说,但考虑到话已出口,而且又顾面子,所以不想收回原话,如此,就会在孩子心头留下阴影。

在我看来,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没必要顾虑重重。说错了,没必要担心面子问题,大大方方地收回原话即可。毕竟,说话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和她争那一口气,何必呢?倒不如把这个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父母跟孩子论理,特别是跟稍微懂事的孩子论理,经常会争得面红耳赤。要是孩子还顶撞,很多父母就会丧失理智,甚至还会言语过激。

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按我说的去做,哪来那么多废话。”“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在这里,我说了算!”“你懂什么?”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要是孩子胆儿还小,还不敢反抗成年人的权威,父母的这种霸道行为或许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不然,只会使局面变得更加糟糕。不过,如果当时有朋友或陌生人在场,难堪的感觉则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局面可能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我看来,这种时候,父母有必要调整下节奏,先平息怒火,再找一个更好的起点重新再来,而不是对孩子做出让步或是致歉。也许,一个让不愉快的争吵停下来的手势,一个传达出某个问题将要重新开始讨论的信号,就会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当和女儿在某件事上发生冲突时,我就会采用这种重新开始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一天,我对正在房间里玩弄玩具的女儿说:“妈妈给你安排的作业你完成了么?”

“完成了。”女儿答道。

“练琴了么?”

“还没呢。”

“琴还没练不准玩玩具,练琴去。”我对女儿下了一道命令。

“一会儿再去练嘛。”

“我知道你是不愿练琴,你要是这么反感练琴,干脆就不要再学琴得了。”那天因为心情不好,我就顺口说出了那句不该说的话。

“不学就不学!”听了我的话,女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地说。

由于正在气头上,所以我并没有发现,其实自己的做法并不恰当,竟然还冲过去,抢走女儿的玩具,一把把她拉到钢琴前。女儿坐在钢琴前,开始乱敲琴键。然而,女儿带着这样的情绪练琴,自然是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对钢琴产生厌恶感。

发现女儿练琴的样子不像以往那么认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其实,女儿并不是个很贪玩的孩子,只不过她今天稍稍贪玩了一点点而已。

我对女儿说:“别这样,我们来好好谈一谈好么?”女儿停下来不解地望着我。

我对女儿说:“妈妈只是不希望你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玩具上,玩多长时间了?”

“我刚拿起玩具。”

“你准备玩多久呢?”

“就一会儿。原本我是想着少玩一会儿,就去练琴的。”女儿委屈地说。

“好,那就去玩一会儿吧,然后回来练琴,好吧?”

“好的。”一丝笑容从女儿沮丧的表情上浮现了出来。

我觉得,这种做法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我和女儿谁都不愿意看到一场争执。尽管女儿表面看上去是一副很镇静的样子,而且她还占了上风,但其实她还是很怕惹我生气,她怕我对她“动武”。所以,当我宣布要重新开始讨论问题时,女儿其实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一个合情合理的新起点就在我和她之间出现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也给女儿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使她明白了:人要有勇气改正错误,并做理智的让步。常常人们都会这样:非得把事情弄得个清清白白,不争出个水落石出之前,不会停下来。不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为何一定要坚持到底呢?

在我看来,与那些固执专横的父母相比,勇于承认错误,乐于探索新途径的父母,要可爱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