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懂得追求幸福的孩子
女儿有个叫戴维的朋友。戴维的母亲既是一位工作勤奋的职业女性,也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母亲。在工作岗位上,她尽职尽责,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妻子兼好妈妈,不是忙家务,就是督促孩子学习,就连带孩子去公园玩,也会趁机教给孩子一些自然知识,或是给孩子灌输一些人生理想。如果孩子不在身边,她就忙着做家务、买东西或是理财。丈夫劝放松一些,不要活得那么累,自己活得很紧张,让别人也跟着放松不下来。
每到这时,她总是说:“我怎么放松得下来呢?家里的事情这么多,孩子也一天比一天大了,要是错了最好的学习时机,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不想做个失败的母亲。”
受母亲督促影响,戴维非常用功,时刻记挂着自己的职责,但他始终希望能痛痛快快地玩耍,抛开一切顾虑,而不是活得这么累。然而,母亲榜样的作用总是让他不能这样做。内心无法获得平静的戴维不由变得越来越烦躁,常常与妈妈争吵,因此家里总是弥漫着不愉快的气息。
虽然对女儿期望很高,但她能够幸福地过一辈子才是我最在乎、最希望的事情。我希望女儿能够快乐、幸福,这与她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无关。
在我看来,使一个人获得幸福得因素有很多,而敢于追求快乐和幸福,就是其中一个。我不敢说自己一定能让女儿幸福,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告诉她什么是幸福,并培养她追求幸福的信心与能力。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有人或许会问:“会有不懂或不敢追求幸福的人吗?”在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许多人已经失去了最初追求幸福的能力。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人都会追求幸福,很多人恰恰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心中的顾虑太多,这让我畏首畏尾,虽然这样做了之后,我会感到快乐。”坐在窗前,看着蔚蓝的天空,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出儿时的情景,或者是想要去郊游,抑或什么都不想,只想感受那份惬意。然而,脑海里总会突然出现一个声音:时间宝贵,不能浪费,该学习了,该工作了。在这种声音下,幸福的感觉顿时遥不可及。
一个成熟者,必有负责心,也必有发奋图强的精神。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让责任心和刻苦精神充斥自己的身心,完全放弃娱乐与本能需求。否则,人就会像一台缺少润滑油的机器,在周而复始的运作中不断损耗,直至崩溃。这样的一生,毫无幸福可言。
许多人麻木得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忙于生活与工作,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感觉不到任何激情和欢乐。在这样的生活中,时间在机械地流逝,人们根本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一旦失去了快乐,生命也就没有了意义。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就像树的年轮一样,人的个性是一圈一圈发展的。人生中的每一圈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婴儿的一圈是爱与享受,童年的一圈是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与喧闹,青年的一圈是爱情与冒险,而成年人的一圈则是现实与责任。如果有一圈没有完满,这个人的个性就会受到磨损,也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生活。
孩子都有按照心中所想享受生活的权利,如果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权利,就会给他的个性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享受生活,势必不会感到幸福。
只顾理智、责任和目标的人,就算能够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却不知道从哪里寻找其他精神慰藉,为了找到情感上的平衡,只能不断地寻找各种刺激。
自女儿呱呱坠地那天起,我就希望她能够拥有和平而快乐的心态,即便将来为了寻求精神享受,她会把探险作为一种选择,那也是出于一种平衡的心理需求。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发现坐在书桌前的她没有像平时那样专心致志地学习,而是颇有些不安的模样: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踢踢腿,显得很焦虑。
我赶忙走过去问她:“维尼芙特,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她没有说话,脸上仍然很焦虑。
“告诉妈妈好吗?你到底怎么啦?”
她回答说:“这道数学题我总是做不出来,急死人了。”
“要不,你先休息一下,待会儿再做。”
“不行,我一定得把它做出来。”
在遇到难题时,好胜心强的女儿总是一心想着攻克难关。不过,今天这道题的难度似乎很高,她已经有些浮躁了。
我摸着她的头说:“没事儿的,不要难为自己,也许这道题难度太大了。”
女儿问我:“不要害怕遇到困难,这不是你说过的吗?今天怎么却劝我放弃呢?”
“是的,不怕困难是好的,但不能太难为自己,这更加重要。”
女儿不解地说:“我不明白。”
“你做不出这道题,也许是因为状态不好,也许是因为它太难了。没准儿过一会儿就能做出来了,你不如先休息一下。”
“不过……如果做不出这道题,是不是就说明我很笨?那样的话,我会难受的。”
“不,维尼芙特,一个人的能力需要从很多方面考察,一道数学题,不能说明你是聪明还是笨。这件事情不是你生活中的全部,你没必要为此难过。”
“为什么?”
“因为,你的生活中不只是有数学,还有许多东西。比如,绘画和音乐,你的朋友们,还有妈妈……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数学题让你觉得痛苦,那么我宁愿让你做点别的,因为我希望你能够快乐。”
女儿听了我的话,她停了下来,先去弹了一会儿琴,又去外面散了一会儿步。后来,回过头再去看那道数学题时,她居然很轻松地做了出来。
后来,女儿对我说:“开始,我下定决心要解决那道难题,却导致心里特别紧张,反而更糊涂了。玩了一会儿之后,再看那道题时,我想,如果做不出来就不做了,但没想到一下子就想到了解题的办法。”
生活中,只顾工作,忽略快乐的人,比比皆是。在我看来,他们不仅得不到快乐,就连工作也做不好。相反,懂得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快乐的人,却常常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且还能够通过工作,找到幸福。
孩子必须学会接受失败或失望
在我的家里,有一条公认的准则:凡所做过之事,均无失败之说。在做事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教训,学到了哪些知识,这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从女儿小时候起,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让她学会接受失败,追求希望,勇敢地迎接挑战。这都是为了让女儿将来能够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有一次,我们要和朋友一起去野外玩两天。为了让女儿学会照顾自己,我叫她自己收拾行李。不过,在临行前,我给她提了些建议,告诉她应该带哪些东西。
然而,到野外后,女儿发现自己不仅衣服没带够,还忘记带手电筒了。晚上野外天气很冷,女儿对我说:“妈妈,好冷,我没带够衣服……能借我用一下你的手电筒吗?”
我问她:“为什么没带够衣服?”
女儿回答说:“没想到这里比城里冷这么多,我原以为这里会和城里一样暖和,下一次我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我趁机告诉女儿:“是的,如果你事先了解一下这里的天气,就能准备得充分点,现在也就不会觉得冷了。那么,为什么也没拿手电筒呢?”
女儿回答说:“出发时太忙了,虽然我想过要带手电筒,但还是忘了。”
我说:“绝对不能粗心大意,你一定得记住这一点。如果不能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你早晚都会尝到粗心的苦头。”
女儿回答说:“明白了,以后我要像爸爸那样,出门前先列个物品清单,这样就不会丢三落四了。”
“没关系,这一回,你落下的东西,我都带来了,你瞧,你的手电筒和衣服都在这里呢。”我一边说着,一边把东西给了女儿。女儿高兴极了,还扑过来吻了我。
事实上,在出发前,我就知道女儿没带够衣服,还忘了拿手电筒,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她的这次旅行。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告诉她,这样做让她得到了一个从现实中汲取教训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女儿从实践中汲取经验。而且,最后再把她忘记的东西拿出来的做法,不但能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也能让她对这次事件有更深的印象,从而有效防止她以后再犯这种错误。
我认为,犯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孩子犯错时,许多父母会立刻加以责备。或许,纠正孩子的错误,防止孩子再犯同类错误,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虽然出发点很好,但这种做法有时却会适得其反。受责备的风险,会让孩子丧失冒险的信心,失去学习新本领的热情和胆量,或者是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故意违逆父母。只要处理得当,父母就能够把犯错变成孩子学习的好机会,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让他们明白:不要害怕犯错误,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犯错误不是坏事,没必要因此心灰意冷。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一年万圣节,我为女儿准备了漂亮的衣服和面具,计划让她穿戴着去邻居家要糖果。和所有其他孩子一样,家家户户门摆出的魔鬼服装和南瓜灯,让女儿兴奋极了。
那天,为了迎接晚上会来要糖果的孩子们,我一大早就把糖果放在了门边,同时也准备好了女儿要用的服装和面具。可是,谁都没想到,傍晚时分,天气突变,下起了雨夹雪。在窗口看了一会儿后,女儿跑到我身边问:“妈妈,一会儿这雨会停吗?”
我很清楚,如果不能出去讨糖果,女儿肯定会很失望。
于是,我对她说:“再等一等吧,没准儿一会儿雨会停。”
不过,雨一点儿都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吃过晚饭后还是一直下着。看到这种情形,女儿开始掉起眼泪来。
看到女儿的样子,我感到难过。于是,我走过去,抱着她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还好,年年都会过万圣节,我们还可以等明年,对不对?”
女儿失望地说:“明年?还要再等整整一年呀!”
我说:“是呀,但有什么办法呢?偏偏今天下雨,太糟糕了。”
突然,女儿情绪激动起来,一边大哭,一边尖叫着:“不行,不行!”
这时候,我感到更加难过,于是把她抱在怀里,并向她保证:“维尼芙雷特,妈妈明天就带你去玩具店,你可以随便挑选一件最喜欢的玩具,什么样的都可以。”
可是,女儿仍然哭闹不停。于是,我不再安慰她,而是实事求是地说:“今天下雨了,我也没办法。你很失望,这我知道,妈妈同样也很失望。不过,你要知道一点,没人能代替你感到失望,你只能自己想办法面对。”
女儿听到这话后立刻安静了下来,然后跑进另外一个房间玩耍。不久后,她兴冲冲地跑出来,并对我喊道:“妈妈,我们两个一起玩万圣节讨糖果的游戏好不好?”
因为天气变化导致不能参加万圣节活动,的确是件让孩子失望的事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我对女儿的同情,正是女儿最开始激烈反应的罪魁祸首。由此可见,父母的反应,能够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事实无法改变,只能学会面对。当我把这个道理告诉女儿后,女儿终于摆脱了失望的情绪,并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她甚至想到了可以弥补失望之感的讨糖果游戏。
在早期教育中,我很重视训练女儿接受生活中的失败与失望。我尽力让她不去依赖别人,不依靠别人的怜悯。从很大程度上讲,将来她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正是由这一点决定的。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孩子很脆弱,无法面对现实。这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低估。父母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也解决不了。在现实中遇到失望时,如果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就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失望,并心怀希望。只有这样,孩子未来才能够在成长中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不是对失败和失望耿耿于怀。
拥有自信是孩子幸福的开始
我的同事柯斯高特先生是位博学多才的语言学家,在事业上甚是春风得意。自己的成功令他对儿子的要求也异常严格,常常对年仅五岁的儿子提出种种要求,有时候还严厉地批评他。慢慢地,他的儿子变得非常消沉,在听到父亲说自己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或者做得不够好时,就会沮丧地说自己愚不可及,无药可救,什么都做不好。
说真的,柯斯高特先生的孩子,简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孩子,五岁的他总是无精打采地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看。
有一天,我问柯斯高特先生,面对这种状态的儿子,他会怎么做。柯斯高特先生对我说:“我常常对儿子说,亲爱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你,你是个好孩子,你不笨,也不蠢,你很清楚这一点。”
虽然他这番话完全是出于对儿子的爱,但我觉得这些话起不了什么好作用,对于孩子来说,它们简直是糟糕透顶。虽然在听到孩子说自己是个笨蛋时,父母常常会说这种话来安慰他们,但孩子想要的却并不是这个,他们想要的是父母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这样说:“我从来不觉得你很笨,你这样看待自己,让我很难过。”
毫无疑问,面对这个失去自信心的五岁孩子,鼓励而非安慰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其实,这时候,父母可以找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去做,而且还不能在他完成以后立刻表扬他,或者称赞他有多厉害;相反,要鼓励孩子,你要这样说:“这就对了,你是不是慢慢地觉得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了?这一定让你很高兴。所以说,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够做成事情。”
为了方便做些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我的丈夫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工作室。一天,他发现工作室里许多东西都散落在地上。很明显,这是女儿的“杰作”。虽然这让他很生气,但他还是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丈夫来到了女儿的房间,看到了正在那里摆弄玩具的女儿,就心平气和地对她说:“维尼芙雷特,跟我去一下我的工作室好吗?”
虽然知道自己犯了错误的女儿很不安,但她还是跟着爸爸来到了工作室。两个人看着凌乱的工作室,父亲对女儿说:“你是不是也想鼓捣一下我这些东西?”
“是的,我感觉你的工作很有意思。”女儿回答说。
“那么,你就应该让我知道,然后我就能教你,可你为什么把这里弄得这么乱?”
“妈妈刚刚喊我,然后我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了。后来就把这事儿给忘了。而且,虽然我动了这些东西,但我不知道怎么把它们放回去。”
“是这样呀?以后你再想到这里来玩,一定要先和我说一下,然后你有什么不会的,就让我来教你,好吗?”
在这次事件中,女儿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还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所在,更从爸爸那里得到了好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女儿并没有对错误产生恐惧心理,而是学会了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是因为女儿很清楚,虽然她犯了错误,但是父母对她的爱并没有减少。
女儿六岁那年,我们与周围的孩子们一起组织了一场体育比赛。这场比赛,不仅孩子要参加,父母也要参加。按照比赛的规则,每个家庭都要出一个孩子和两个大人参加接力赛跑。我们家只有三个人,所以只好全部上阵。比赛由维尼芙雷特的父亲打头阵,其次是我,最后是女儿。比赛开始后,身体很棒的父亲一直领先,但我却遇到了个十六七岁的大男孩,这让我感到了点儿难度,但终究没有落后。当女儿拿到接力旗时,她大喊一了声“我们必胜”后,就全力向前冲刺。不过,由于太过紧张,所以在快到终点时不小心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