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像我听到的:佛涅槃后,当时安陀国里有一位乞食比丘①,喜欢独居清静的地方,精修众戒,不犯威仪②。乞食比丘,佛祖是很赞叹的,并不像寺院的众比丘。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乞食比丘,欲望少,知满足,不储蓄食物,不积聚财宝,游行乞食,随地坐卧,风餐露宿,只求一食三衣,再无其他奢望,真是可尊可敬。在寺院里的比丘,多欲无厌,贮聚财宝,储蓄衣食,贪求吝惜,嫉妒争纷,所以得不到崇高的名声。而这位乞食比丘德行崇高,具备佛门果位,六通③三明④,住八解脱⑤,其名声流传四方。
当时,安陀国内有一位居士,敬信佛祖、佛法、佛僧三宝。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布施修德,名声传遍全国。他就拜请这位乞食比丘,终生供养。他想供养修下的福德,会随积德的因缘得到福报。如果请乞食僧人,来到家里供养,会妨碍众僧的修行。道路很远,寒暑劳苦,来世修得的福报也须劳苦思虑,出外寻找,才能得到。如果前往侍奉供养,来世受到福报时,就会坐受自然。居士敬奉三宝,信心淳厚,具办种种色香味美的素食,派人按时送给乞食比丘,日日不忘。
当时,安陀国有一位长者,信仰佛法,崇敬三宝。只有一个男孩子,正值少年,要送他出家求道。但要寻求一位德高望众、深知佛法的好师傅,才想让孩子去拜师出家。长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想:”投拜一位好师傅就会学到善法正道,投拜一位坏师傅,只能学到邪门歪道。譬如风性虽空,如果从栴檀和瞻萄⑥香树树林中吹来,风中就会带来宜人的香味;如果从粪秽和腐尸的地方吹来,风中就会带来熏人的臭味。又譬如清洁干净的衣服,如果放在有香味的箱子里,把衣服拿出来,衣服上就会有香味;如果放在腥臭的地方,衣服上就会沾上臭味。亲近善友,则善心日隆;亲近恶友,则恶性日增。因此,我应当把儿子托付给那位名扬全国的乞食尊师。让儿子跟他出家学法。”
长者主意已定,就带着儿子去拜见乞食比丘,对乞食比丘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现在想让他出家学法,希望大德高师哀怜,收为弟子,剃度为僧。如果你不接受他,我就把他带回家去。”
乞食比丘用道眼一看,这孩子出家后,能持净戒,会得佛道。立即收为弟子,剃度为沙弥⑦。
一天,居士受到另一位亲厚居士的邀请,请居士夫妇全家第二天赴宴做客。第二天早晨,要出门赴宴时,居士心中不由地想道:”今天我们都去赴宴,谁来看守门户呢?我家中如果还有男子,就留下一人看家。现在除我以外,都是男仆。平时他们要得到的,我们没有给他们,要是他们偷拿家产,逃到别处去居住,我回来后,又到何处寻找呢?”
居士正在发愁为难时,他的女儿对父亲说:”希望父亲和母亲,与僮仆一同去赴宴,我来看守家门。”
居士听后,高兴地说:”这就太好了,你留在家里看守门户,就同你母亲留在家一样,家中不会丢失什么,我就放心了。”
居士带领妇人和僮仆去朋友家赴宴。女儿便牢闭门户,独自留在家里。
居士启程赴宴,走得匆忙,忘记了给乞食比丘奉送供养。乞食比丘等着送饭不来,心里想道:”现在天时已晚,世俗人杂事太多,或许忘记,不给我们送饭来了。还是派遣一个人去居士家索取为好。”
乞食比丘便把小沙弥叫来说:”你到居士家去索取供养,要庄重仪行。如来佛祖说的:入村乞食,莫生贪爱,就如蜜蜂采花,只取甜味,不损花香。你今天也是一样,到居士家取食,要收敛诸根,莫贪色声,莫触花香。如果能持净戒,将来就能得道。譬如提婆达多⑧,虽然背诵了很多经典,但因为造恶毁戒,堕入阿鼻地狱。又譬如瞿迦利⑨恶言诽谤圣僧,造恶破戒,也堕入地狱。再譬如周利盘账槃特⑩,虽然只会背诵一句经偈,但因能持净戒的缘故,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又以坚守净戒的缘故,进入了涅槃的境界,受到永世的快乐……你今去乞供养,也不要毁破三世佛戒,污染三宝,毁父母师长之荣。”
沙弥听完师傅的教戒,向师傅施礼辞别,便前往居士家去索取供养。来到居士家门,见门牢闭,就用手敲门。
居士少女听到有人敲门,就在门内相问:”你是谁?”
沙弥回答:”我是佛门沙弥,师傅让我前来索取供养。”
少女听后,非常高兴,认为心中的愿望今日要实现了。立即开门迎接沙弥。沙弥进门,见是一位少女,相貌端正,姿容娇艳,年方十六,双目燃烧着情欲的烈火。
少女见沙弥进门后,便关闭了家门,来到沙弥的面前,做出各种妖娆媚态,摇肩顾影,挑逗沙弥,深现情欲求乐的样子。
沙弥见后,心中不由地想道:”这女子是怎么了,是有疯病、癫病,还是长期没有得到情爱,今天要用情欲之火,烧毁我清净戒行?”沙弥想到此处,坚摄威仪,面不变色,毫不动情。
少女看到沙弥毫不动情,举身扑地,跪在沙弥面前,乞求地说:”我日夜求得的心愿,今天才盼到。我心里常思念着你,早就想对你表白,但找不到一个无人的时机。我想你对我也有相爱之心,希望你今日满足我的心愿。我们家中有很多珍宝金银存在库房,就如毗沙门天宫⑾的宝藏。你如能从我意,就当我们家中的主人,我做你的妇人,供你使用,侍候你一生。乞求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愿。”
沙弥听过少女的乞求,心中暗想:”我不知前世有何罪过,今日遇到这种恶缘。我今天宁可舍此生命,也绝不能毁破三世诸佛所制定的禁戒。师傅曾给我讲过很多守持净戒的故事:从前有一位比丘到了一个淫女家中,宁可投火自杀,也不犯淫戒。有一位比丘被盗贼劫难,用草绑住手脚,风吹日晒,毒虫咬身,因为持戒,也不断草而去。又如一只鹅吞食了主人的珍珠,被一位比丘看见,主人责打这位比丘,让他讲出珍珠下落,但他因持杀戒,受尽痛苦,也拒不讲出。又如一只海船于海中遇险,一位小沙弥因持尊戒,把自己捞到的船板,让给师傅,自己沉海而死。难道这些僧人,因是佛门弟子,就能持净戒?而我不是佛门弟子,就不能持戒吗?难道如来世尊只是他人的师傅,不是我的师傅吗?好比胡麻和瞻其蔔花一起榨油,榨出的油就会有瞻蔔花的香味,如果和臭花一起榨油,榨出的油,就会有臭味。今天我已经得到了德高望众、深知佛法的好师傅,怎么能说遭到恶缘呢?我宁可舍此生命,终不能破戒,污染佛法三宝,毁坏父母师长名声。但是,我如果此时逃走,少女的情欲正旺,她若得不到满足,决不会罢休。或许她跑出来追拉我,或许她羞愧恼怒,诽谤污骂我,让街上的人看到听到后,我就会永生受到别人的污辱。我今天只能在此舍命,才能保全清白。”沙弥主意拿定后,对少女说:”你先去把门户关好,我到房子里去,先向佛祖忏悔,做好准备,然后就和你合欢同乐。”
少女听后,非常高兴,关好门户,在外面等候。沙弥入房后,倒关房门,在房内找到了一把剃头刀子,心里感到很高兴,脱下袈裟,挂在衣架,合掌长跪,面向拘尸城佛祖涅槃的地方,发誓乞愿:”我今不舍佛法三宝,不舍师傅的教导,也不舍佛门净戒。为持净戒,舍此生命。愿我再生,出家学道,清净修行,能得涅槃,除尽烦恼,修成正道。”
沙弥发完誓愿,用剃头刀抹颈自杀,鲜血四流,污染全身。
少女等了好久,责怪沙弥迟迟不开门,便到门前去观看,见门关闭,数次呼唤,没有回声,想了个办法把门撬开。开门一看,沙弥已死在血泊之中,少女丢魂失色,欲心即息,惭愧懊悔,自拔头发,抓破面目,扑倒在地,悲哀痛苦,昏迷气绝。
居士赴宴归来,打门呼叫女儿。门户牢闭,无人回答。居士感到很奇怪,就派了一个僮仆逾墙入院。开门一看,只见女儿昏绝地上。急忙问女儿:”你怎样变成这等模样?是别人打了你,还是污辱了你?”
少女默然,久不回答,心里自思:”我今日如果以实回答,惭愧难言。如果说是沙弥污辱,更是诽谤善良,将来堕入地狱,受苦无穷。更不应该用谎言欺骗父母。”想到此处,少女便如实回答父母:”我在家中独守空房,沙弥前来为师傅索取供养。我见沙弥年少貌美,便生爱心,乞求沙弥随我心愿。沙弥坚守净戒,意志坚定。设计进房,骗我门外,自杀其身。我用秽行情欲,要破沙弥净戒,罪责在我,所以我痛苦难悔。”
居士听过少女的诉说,并不惊慌害怕。因为他知道如何了结这件事情。他对女儿说:”佛道诸法,人生无常,你不必忧愁害怕。”
居士安慰过女儿,进屋一看,只见沙弥,全身鲜血污染,如像一块旃檀木的雕像。居士立即上前,长跪施礼,称颂赞叹:”善哉!善哉!护持佛戒,能舍生命。”
当时,安陀国的国法规定,如果有佛门僧人死在俗人家中,要罚金钱一千,交纳国库。居士拿了金钱一千,放在铜盘上,送到王宫,对国王说:”我有罚金,要入国库,请大王受纳。”
国王对居士说:”在我的国土上,敬信三宝,忠正守道,言行无违者,只有你一人。你有什么过错,要交纳罚金?”
居士便把家中所出的事故,如实向国王陈述了。自毁其女,因欲秽行;赞叹沙弥,持戒功德。
国王听过此事后,心惊悚然,更加笃信居士。对居士说:”沙弥护戒,自舍生命,你无过错,怎能受罚?你把罚金原拿回去。我今天要亲自到你家去,供养这位沙弥。”
国王立即下令,敲响金鼓,宣告全国。群臣百姓,前导后拥,来到居士家中。国王进入屋内。只见沙弥全身赤血,犹如旃檀木具,立即上前,长跪施礼,赞其功德。然后,命人把沙弥的尸体用种种珍宝装饰,隆重地装上高车,运载到平坦的地方,堆积各种香木,火葬供养。与此同时,又将少女用极其漂亮庄重的服饰进行打扮,其容貌姿态,世上少有。让少女站在高显的地方,让集会的一切人都能看到。
国王对众人说:”这位妙龄少女,容貌如此娇艳,未离世欲的人,谁见了不动心?但尚未得道的这位沙弥,却能不被情欲诱惑,持戒舍命,这样的奇事,真是世上少有啊!”
国王派遣使臣,请来沙弥的师傅,援引此例,广为大众宣讲佛法正道。当时集会的臣民,听闻此事和师傅的说法后,有不少人要求出家,学持净戒。有不少人发愿求得无上菩提心愿。集会者莫不欢喜,顶礼奉行。[注释]
①乞食比丘:游乡化缘的佛教僧人。
②威仪:佛僧行、住、坐、卧的规矩、礼仪。
③六通:佛教中的六种神通力: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④三明:佛教三种智慧: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
⑤八解脱:佛教中禅定的一种。通过八种禅定而舍弃对色和无色的贪欲。
⑥旃檀和瞻葡:都是高大香料树。
⑦沙弥:佛教初出家学道的小和尚。
⑧提婆达多:释迦牟尼叔父的儿子,阿难之兄。先随释迦出家学法,后来自立僧团,反对释迦。是佛教的敌对者。
⑨瞿迦利:提婆达多的弟子,恶言谤圣,堕入地狱。
⑩周利槃特:佛门弟子,迟钝,但能持戒。
⑩毗沙门天宫:毗沙门天王是佛教护法神之一,兼施福神,管恶鬼。他的天宫中财物珍宝无数。(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贤愚经》卷5《沙弥守戒自杀品》节录译写。原文详见《大正藏》第4册,第380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经典:
(1)《经律异相》卷22《沙弥护戒舍所爱身》。见《大正藏》第53册,第120页。
(2)《法苑珠林》卷80《受戒篇》。见《大正藏》第53册,第922页。
三、敦煌石窟中,此故事画绘于如下洞窟:
第98窟西壁 五代绘
第257窟南壁北魏绘
第285窟南壁 西魏绘
其中第257窟依据《贤愚经》绘制,以横卷式连环画的形式,共绘9个画面,故事情节完整,艺术性很高。
四、新疆克孜尔石窟此故事画绘于如下洞窟:
(1)第68窟主室券顶,菱形格单幅画。
(2)第178窟主室券顶,菱形格单幅画。
五、酒泉文殊山石窟万佛洞中绘有此故事的单幅画。
六、研究此故事画的资料参阅:
(1)段文杰著《早期的莫高窟艺术》。见《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卷。
(2)高田修著《佛教故事画与敦煌壁画》。见《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2卷。
(3)段文杰著《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及其特点》。见兰州大学编《敦煌学辑刊》总第2辑。
(4)蔡伟堂著《莫高窟壁画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图)研究》。见《敦煌研究》1997年第4期。
(5)姚士宏著《略述克孜尔戒律故事画》。见《克孜尔石窟探秘》,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