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像我曾听说:佛祖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国精舍时,波斯匿国王有一位大臣,名叫梨耆弥。家中十分富有,生了七个儿子,已有六个娶了妻子,只剩第七个小儿子,已到娶妻的年龄,还没有找到适当的女子。大臣心里常常自思:”我已年迈力衰,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娶妻,要娶就娶一个相貌漂亮、贤惠出众的女子。”
一天,大臣有一个亲厚的婆罗门朋友来家探望。两人见面相谈时,大臣与婆罗门朋友商议说:”现在我想为最小的儿子求婚,不知哪儿有好女子?你以前曾经游历过许多国家,现在请你为我寻访一个。如果你见到相貌端正、贤惠聪明的女子,年龄适当,也适合我儿子的心愿,你就替我求婚。”
当时婆罗门便一口答应,到各国去访问寻找。一天,婆罗门到了特又尸利国,见到五百个少女,在一起游戏,要去采摘鲜花,用来打扮自己。婆罗门就跟随在这群少女的后面,一边观看,一边向前行走。
到了一条浅水河边,所有的少女都脱掉鞋子长期以来趟水过河,而独有一个少女不脱鞋下水。
又向前行了不久,遇到了一条深水的大河,众少女都撩起衣服,然后才下水。这一个少女,独个一人不撩衣服下水。前行到了树林间,其他的少女一个个爬树上去采摘鲜花,只有这一个少女,自己不上树,站在树下向其他的少女要花,而且要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鲜花。
婆罗门看到这个情景后,走上前去问少女:”我有一点疑问想问你。”
少女说:”有什么疑问你就问吧!”
婆罗门说:”在前面过河时,所有的女子下水时都脱掉鞋子,只有你不脱鞋,这是为何缘故?”
少女回答说:”你真愚蠢,连这都不明白。人们穿鞋,为的是保护脚。在陆地上行走时,眼睛能看清一切,荆棘瓦石,可以避开它。水底隐匿的地方,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如遇上棘刺和各种毒虫,就会伤害人的脚,所以我不脱鞋。”
婆罗门又问少女:”过河时,为何缘故,你不撩起衣服下水呢?”
少女回答:”女人的身体,体形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撩起衣服下水,就会被人看见体形。如果体形好看则罢了,如果体形难看,就会遭到人们的嗤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不撩起衣服下水。”
婆罗门又问少女:”你为何缘故,不亲自上树摘花呢?”
少女回答:”上到树上,假如树枝折断,从树上掉下来,就会摔坏身体。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不上树。”
这个少女是波斯匿王弟弟昙摩诃羡的女儿。昙摩诃羡从前因为犯罪,逃奔到了特叉尸利国,便在这个国家里居住,安家娶妻,生下了这个女儿,名字叫毗舍离。
婆罗门听过这个少女的回答后,得知这个少女贤惠聪明。就问少女:”你父母在家吗?”
少女回答:”在家里。”
婆罗门便跟随少女,一同来见她的父母。
少女回到家中,对父亲说:”门外有一位婆罗门,想见父亲大人。”
昙摩诃羡便出门相迎,两人相见问候以后,婆罗门便问:”前面进屋的女子,是你的女儿吗?”
昙摩诃羡回答:”是我的女儿。”
婆罗门问:”她有没有夫主?”
昙摩诃羡说:”还没有。”
婆罗门说:”舍卫国中,波斯匿王有一位大臣,名叫梨耆弥,你认识他吗?”
昙摩诃羡说:”过去认识。”
婆罗门说:”梨耆弥大臣最小的儿子,相貌端正,品德高尚,想求你的女儿,结为婚姻,你看可以吗?”
昙摩诃羡说:”他家是豪门富姓,如能匹配,门当户对。只要他们愿意,我也情愿,不敢相违。”
婆罗门得到许可后,便和昙摩诃羡共同商定了结亲的日期。此时,正有一位婆罗门的朋友去舍卫国。婆罗门马上写信一封,带给梨耆弥大臣。信中陈述结亲的事情。梨耆弥大臣得信后,马上办全了聘亲财礼,骑马乘车,前往特叉尸利国。在接近特叉尸利国,就要到达昙摩诃羡家时,先派遣使者前去报信。昙摩诃羡得信后,亲自迎接,盛情款待,请宾设宴,把女儿许配给了梨耆弥大臣的儿子。
结亲诸事办完之后,梨耆弥要带着儿媳妇回舍卫国去,临行之前,女子的母亲,当着众人的面叮嘱女儿:”从今以后,要常穿好衣,常吃美食,天天照镜,莫要间断。”
女儿长跪叩头,听从母亲的教导。此时,梨耆弥大臣听后,心里暗暗生气:”人生一世,苦乐无定,好衣美食,哪能常有,时时照镜子,这也不是道理。”
梨耆弥大臣虽然心中生气,但不便当面说明。
客主相互辞别。梨耆弥大臣带领儿子、儿媳、随从,起程回国。在半路有一个旧客店,四面搭着凉棚,极为凉爽。先到的人,就坐在棚下休息。儿媳后面赶到后,马上对公公说:”此处不可居住休息,赶快到外面去。”
梨耆弥大臣听从了儿媳的话,立刻到外面休息,左右随从几人,不肯出去。当时有大象和马,因身体搔痒,就用身体去摩擦凉棚的柱子,柱子腐朽,一触即倒,棚屋倒塌,把不肯出来的几人压死在房里。
此时,梨耆弥大臣惊叹道:”我们今日能逃脱死亡,全是听了儿媳的话。”
梨耆弥大臣从心里敬佩儿媳毗舍离。
他们乘车骑马,继续向归国的道路前行,走到一个很大的山涧中,水草丰美,众人停车歇马,在山涧一侧居住休息。毗舍离赶到后,马上对众人说:”这个地方不能停住,马上搬到山上去。”
众人听从毗舍离的话,搬到远离山涧的山坡上居住休息。不一会儿,天上乌云密布,雷鸣电闪,暴雨降临,山水滂沱而下,不多时山涧洪水横溢,波浪滚滚。此时,梨耆弥大臣又一次惊叹道:”我们这些人,都靠这位智慧的儿媳,今天才得以保全生命。”
他们又驾车骑马,沿回国的道路前进。当他们到达本国时,亲戚朋友一起前来迎接庆贺,梨耆弥大臣心中十分高兴,大摆宴席,礼待宾客,热热闹闹,欢庆娱乐,整整一天。宾客告辞宴席结束,梨耆弥大臣把七个媳妇都召集到面前,对她们说:”我现在年事已高,不愿再管理家务事了,家中的各种器具财物,想托付给你们。你们几位中谁能为我治家理财,我就把库房的钥匙交给谁。”
六个儿媳妇都推辞,不能胜任。只有第七个儿媳妇毗舍离自己说:”我能胜任。”于是梨耆弥大臣就把各个库房的钥匙交给了毗舍离。毗舍离管理家务后,勤劳谨慎,勤奋不懈。每日早起,洒扫堂舍。饭菜做好,先端饭菜侍奉公婆和家里的男女大小,再叫各奴婢僮仆吃饭,饭后把家里的所有佣人分配到各处去,让他们各自去做该做的事情,最后自己才吃饭。每天都是这样。
梨耆弥大臣看到第七个儿媳妇忠诚勤劳,执事有方,与众不同,感到很奇怪:她为什么不依照她母亲的叮嘱教导去做呢?就把毗舍离叫来问道:”你到我家之前,你母亲教导你:’要常穿好衣,常吃美食,日日照镜,莫要间断。’这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给我说明吗?”
毗舍离跪在公公面前,回答道:”我母亲教我常穿好衣,是说身上的衣着要爱惜,要经常洗刷干净,会见客人时,才鲜艳好看。教我常吃美食,并不是要我吃甘味肥食,而是要我晚点吃饭,肚子饥饿空虚时,粗食细食,吃起来都会美味香甜。教我常照镜子,并不是要我照铜镜铁镜,而是要我每天早起,洒扫堂舍内外,整理床铺桌凳,使家中的一切干净清洁,就像镜子一样。我母亲给我叮嘱教导的就是这些事情。”
梨耆弥大臣听后,才明白了其中奥妙。对儿媳妇毗舍离比从前更加信任了,把家中的各种事务,全部委托给毗舍离去做,心里也觉得放心安然,无忧无虑。
当时舍卫国有一群大雁,飞到海岛上去寻食粳米,吃饱之后,又衔着许多稻穗飞回来。飞到王宫上面时,把稻穗掉落在宫殿前面,宫中侍从看到后,把这些稻穗奉献给国王看。国王看到这些稻穗奇异好看,心想或许能做药物。就命令侍从把这些稻穗收起来做种子,不要丢失了。又把这些稻种分别赠送给各位大臣,让他们各自去种植。梨耆弥大臣也得到了一些稻种,拿回家中,叫人种植。毗舍离收下这些稻种后,亲自带领奴仆去整好土地,耕播下种。稻子生长的茂盛,秋后获得大丰收。其他大臣分得的稻种,或散失,或种植不当,全都没收获。
后来,王后突然得了一种严重的疾病。国王把各位医师召集宫中,问医师有什么良方好药可以医治这种疾病。其中一位医师说:”如果能找到海岛上的粳米,用这粳米做饭,让王后吃,就会治好。”
国王忽然回想起:从前曾经得到过这种稻种,分赠给各位大臣去种植。国王立即下令,召来各位大臣,问大臣们:”从前赠送给你们的稻种,你们种植后收获了没有?今日急需一些这种稻米当药物,给王后治病。”
各位大臣各自陈述理由:有的说种下去没有生长出来;有的说稻种没有放好,被老鼠偷吃了。
梨耆弥大臣急速回到家中,问儿媳毗舍离:”从前种植的稻种,收获了没有?现在国王需要一些,要给王后治病用。”
毗舍离说:”家中储藏得很多,如果作药用,可以足够一国人用,不只是一个人。”
梨耆弥大臣立即把粳米给国王送去,马上用这粳米做饭,供王后吃。王后吃后,不久病就完全好了。国王非常喜欢,大大赏赐了梨耆弥大臣。
特叉尸利国和舍卫国互相有矛盾,时常发生不友好的事情。当时,特叉尸利国王想试探舍卫国里有没有贤臣能人。就派遣了一个使臣给舍卫国送去两匹母马,是一母一子,体形毛色,一模一样,看看舍卫国有没有能人识别出来。
舍卫国波斯匿王和大臣见到这两匹母马后,没有一个人能识别出来。梨耆弥大臣回到家中闷闷不乐。儿媳毗舍离看到后,问公公:”朝廷里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吗?”
梨耆弥大臣就把识别马的事情告诉了儿媳。
毗舍离听后,说:”这事容易识别,有什么可忧愁的?取来好草,同时放在两匹马的面前,老母马就会用嘴推给子母马,子母马就会向老母马抢夺草吃。”
梨耆弥大臣听后,立即去报告国王,国王按照梨耆弥大臣教的方法去做,果然用这办法识别出了老母马和子母马。就对特叉尸利国的使臣说:”这是老母马,那是子母马。”
使臣说:”大王识别得对,没有差错。”
使臣回归本国,把舍卫国识别马的情况向国王作了汇报。特叉尸利国王,又更换了一个使臣,给舍卫国送去两条大蛇,粗细长短,体形花纹,一模一样,让舍卫国的人识别哪是公蛇,哪是母蛇?如果能识别出来,说明舍卫国里有贤臣能人。
波斯匿王和大臣们见到这两条大蛇后,没有一个人能识别出公母来。梨耆弥大臣回到家里又去问儿媳毗舍离。
毗舍离说:”用一块细毛毯,铺在地上,把两条蛇放在毛毯上。如果是母蛇,就静卧不动,如果是公蛇,就骚扰不安。怎会知道呢?因母性的蛇,喜欢细滑柔软,遇到细软的东西就不想动了。雄性的蛇,喜欢刚强勇猛,在细软的东西上,就会转侧不安。用这个道理推想,就可以知道。”
梨耆弥大臣听后,立即去报告国王。国王听从梨耆弥大臣的献计,马上试测,果如所言,一会儿就识别了出来。对使臣说:”这是公蛇,那是母蛇。”
使臣说:”国王识别得真准。”
波斯匿国王非常高兴,又给梨耆弥大臣赏赐了一大批珍宝。
特叉尸利国王又派遣了一位使臣,给舍卫国送来了一根檀香木,长有一丈,粗细相等,没有节疤,没有斧痕。使臣对波斯匿王说:”你如果能识别出这根香木根梢,那就太好了,智慧不可计量。”
波斯匿和大臣们一时都识别不出来。梨耆弥大臣回到家中,又去问儿媳毗舍离: “怎样才能识别出檀香木的根和梢呢?”
毗舍离说:”这事太容易了。把香木拿来,扔在水里,根的那一端必定沉没在水里,梢的那一端必定浮在水上。”
梨耆弥大臣马上去报告国王。国王用梨耆弥大臣教的办法,马上试测。果如其言,沉浮各殊。波斯匿王对使臣说:”浮者是梢,沉者是根。”
使臣说:”大王说得对。”
波斯匿王更加高兴,又重重赏赐了梨耆弥大臣。
使臣回国后,就把舍卫国识别香木的事向国王详细汇报了。特叉尸利国王听后,从心里信服了舍卫国的君臣智力。就重新隆重派遣了使臣,拿着珍异奇宝向波斯匿王贡献。对波斯匿王说:”大王国中,实有贤达治国之士,从今以后,希望两国和睦相处,友好来往。”
波斯匿王因此事庆贺欢喜,立即召请梨耆弥大臣到王宫相问:”前面的那些疑难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梨耆弥大臣说:”这不是臣所知道的,都是臣最小的儿媳毗舍离的智慧。”
波斯匿王听后,非常敬佩毗舍离的才智,就封她为王亲国戚,把她当做王子、公主一样看待。
过了不久,毗舍离怀孕,月份满后,生下了三十二卵。每一卵中生出一个男儿,形体容貌,端正挺拔。数年后长大成人,个个勇健无双,一人之力,能敌千人。父母爱念,全国敬畏。后来,毗舍离为三十二个健儿,一一娶妻。妻子都是国中豪富、贤士之女。
毗舍离因有这样多的健儿,信心开解,请佛祖和众僧到家供养。佛祖为毗舍离一家讲经说法。全家眷属闻听佛法后,全都获得须陀洹道迹。惟有最小的健儿没有获道迹。
一次,最小的健儿乘骑白象,要到城外游玩。城门外有一条壕沟,又深又长,在壕沟上建一大木桥。当小健儿乘象刚上木桥台阶时,有一辅相的公子也从木桥的另一端乘车而来。两人在桥中间相遇,各持富贵豪姓,互不避让。
毗舍离的小健儿心中十分气忿,就在象背上,低身向下,捉住辅相公子,连人同车一起扔到壕沟之中。辅相公子身体伤破,百节疼痛,哭哭啼啼回到家中,对其父亲说:”毗舍离小儿,刁蛮横行,摔伤我身,疼痛难忍。”
辅相听后,气愤无比,安慰儿子说:”此人体健力大,又是皇亲贵族,难以同他争胜。我们只能暗中设计,报此仇恨。”
辅相后来想出一条计策,用七宝做成三十二枚马鞭,用纯钢做成三十二把好刀,藏在马鞭柄中。把三十二枚马鞭赠给毗舍离的健儿,每人一枚。他对健儿们说:”各位健儿,喜马好玩,故做此鞭,相赠诸位,希望你们能喜欢笑纳,常拿手中使用。”
三十二个健儿听此一说,十分高兴,便接受了辅相赠送的马鞭。
当时,舍卫国国法规定:臣民见国王时,随身不能带兵器。辅相看到毗舍离的健儿们接了马鞭,并且经常带在身边。便向国王暗中多进谗言:”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健儿,年盛力壮,一人能敌千人。现在他们心怀二心,想杀害大王,谋取王位。”
国王虽然多次听辅相进言,心里总是不太相信。后来,辅相又一次对国王说:”我以前对你的劝言,并不虚假,现在已有事实证据。三十二位健儿,每人各做一把利刀,藏在马鞭之中,由此推之,这件事不是十分明白了吗?”
国王要看证据,辅相把马鞭拿给国王,果然如辅相所言。国王信以为真,认为健儿必会谋反。三十二位健儿,一个一个地被召进王宫后杀害,又把三十二个健儿的头砍下来,装在一个十分精致的匣子里,捆好封印,派人给毗舍离送去。
当天,毗舍离正请佛祖和众僧在家中设宴供养。见到国王派人送来礼匣,以为是国王赠送的供养食品,赞助供养宴会的,便要马上打开礼匣。此时,佛祖对毗舍离说:”暂且不要打开,等我们大家吃完后,再打开看也不迟。”
佛祖和众僧吃过斋饭后,让大家坐好,开始讲说圣法:”人生无常,苦空无我;生多危惧,不得久立;众恼缠缚,辛酸难计;恩爱别离,互相悲恋;惟有智者,能解此恶。”
毗舍离闻听佛法后,霍然省悟,获得阿那含道果。欢喜合掌,乞求佛祖说:”希望世尊,慈悲垂怜,赏赐满足我的四个心愿:一者,诸位比丘有病,我能供给汤药和病中饮食。二者,看护病人的比丘,我也能供给饮食。三者,从远处来的比丘,我先供养他们。四者,到远方去的比丘,我供给他们随身粮饷。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诸位有病比丘,由于没有汤药和好饮食的缘故,他们的病就难好,或者会死去。看护病人的比丘,由于无饮食的缘故,他们就离开病人去乞食,早晚无时,病人所需或有差错,就会引起病人违心气怒。这样病就会难以治愈。所以应当给看护病人的比丘供足饮食。诸位他方远来的比丘,初到异乡,没有亲友,如果到处去乞食,或遇恶狗,或遇弊人,如果引起愤怒,就会遭到伤损毁辱。由于这个缘故,应当首先给远来比丘供给饮食。远去他乡的比丘,必须有伴侣同行,由于没有粮饷,就会找不到伴侣。道路远险,多有各种毒蛇猛兽。如果单独远行,就会遇到各种危难。因为这个缘故,我应当供给他路途所需的食物。”
佛祖听完毗舍离所求的四愿,十分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你所乞得的愿望,其功德弘大无量,同供养佛陀没有不同。”
佛祖接受毗舍离的乞愿后,便带领众僧回祗园精舍去了。佛祖和众僧去后,毗舍离打开礼匣一看,三十二个健儿的头,全部装在匣中。由于毗舍离已断尘世恩爱之念,所以没有产生巨大的痛苦烦恼,只是感叹地说道:”痛哉!悲哉!人生有死,不得长久,驱驰五道①何等痛苦!”
三十二位健儿妻子的父母亲族,听说此事后,万分气恨愤怒,一起痛诉:”大王无道,枉杀好人!”所有亲族重臣,集合兵马,要报仇雪恨,军众云集,围攻王宫。此时,国王惊慌害怕,带领王宫眷属人马,离开王宫,逃向佛祖居住的祗园精舍。亲族众臣听到后,立即带领兵众人马,前往祗园精舍。此时,阿难听说:波斯匿王杀害毗舍离三十二位健儿,妇家宗族同党,起兵杀王,欲为报仇。立即回到精舍,长跪佛祖面前,启问佛祖:”世尊,是什么因缘,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健儿,被国王所杀害?”
佛祖对阿难说:”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今日被国王杀害,三十二人,同死一时。过去世中,亦如是。你认真地听,听后永记心中,现在我就为你讲解。”
阿难说:”弟子一定认真听世尊讲解。”
佛祖说:”在过去很久远的世中,这三十二个人,共为亲友。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偷盗别人的一头耕牛。当时,此国中有一老母,没有儿女,孤单贫苦。这些盗贼偷到耕牛后,拉到老母的家中,要同老母合伙杀牛分享。老母听后,心中欢喜,就给这些盗贼准备烧水煮肉的柴禾、锅盆等用具。临到下刀杀牛时,耕牛跪在地上,含泪求饶。众人坚持,一定要杀。牛便乞愿发誓:’你们今天杀害我,将来转世人间,我不会放过你们。我能得道,更不会放过你们。’
“耕牛发誓后,众人便把牛杀死,把肉煮熟,互相争抢,共同吃了。老母也饱食了一顿,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所有到我这里安住的客人,你们今日对我是最好的。”‘
讲到此处,佛祖对阿难说:”那时的耕牛,就是现今的波斯匿王。那时的偷牛者,就是现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那时的老母,就是现今的毗舍离。由此果报,五百世中,常被耕牛所杀,直到今世。那时的老母,由于助恶为虐的缘故,五百世中,常做失去儿子的母亲,悲痛苦恼。今世遇我,成佛出世,才获得道果。”
阿难合掌,又问佛祖:”那么他们前世修下何种善业,常生富贵人家,勇猛健壮?”
佛祖对阿难说:”在过去很久远的世中,迦叶佛在世时,有一位老母,敬信三宝,其家大富,合集众香,用油混合,要修涂佛塔。在半途之中,遇到了三十二个人。老母就对这些人劝导地说:’我要用香油去修涂佛塔,请你们前往相助,将来你们必定得到福报,世世转生富贵人家,相貌端正,体健有力。’
“当时,这三十二人听说后,十分高兴,便和老母共同前往,去涂佛塔。涂完佛塔,三十二人面对佛塔,立誓乞愿:’由于老母的劝导,使我们今天在福田中种下善种,愿我们来世转生到尊荣富贵人家,老母常为我们的母亲,我们常为老母的儿子,世世代代,不相分离,见佛闻法,快得道果。’
“老母听后,十分高兴,接受了他们的立誓乞愿。从此以后,五百世中,他们常生尊荣富贵之家。那时的老母,就是现今的毗舍离。那时的三十二人,就是现今的三十二个健儿。”
此时,前来攻找捉拿国王的臣民众军,听过佛祖的讲解后,个个愤怒平息,一起说道:”大王用刑,并非不当,是他们前世种下的恶业,今世应得的果报。由于杀死一牛,就得到了如此的恶报。波斯匿王是我们的一国之君,我们怎能心怀恶意,要杀害他呢?”
于是诸位大臣命令诸路军众解除武器,亲自来到波斯匿王面前,哀求请过。波斯匿王也同意他们的乞求,释放了诸臣,并不问其罪。
当时,佛祖因此因缘,为佛门四众②广说诸法:善业应修,恶行应离。又一次分别讲解四谛妙法。与会四众,听闻佛法,皆得道果。受持佛法,欢喜奉行。[注释]
①五道:佛教术语,即有情往来之所,称为道,有五处: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与五趣之意相同。
②佛门四众:佛教术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指出家学佛的比丘、比丘尼,和在家学佛的男居士、女居士;另一种是指进入佛门,已授大戒的比丘、比丘尼,和未受大戒的沙弥(小和尚)、沙弥尼(小尼姑)。[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贤愚经》卷7《梨耆弥七子品》译写。原文见《大正藏》第4册,第399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经典:
(1)《经律异相》卷36《梨耆弥第七儿妇生三十卵卵出一男》。见《大正藏》第53册,第197页。情节十分简略。
三、莫高窟此故事画绘于第85窟北壁屏风画中。晚唐绘,仅此1幅。
四、此故事中,识别蛇的雄雌,马的母子,沉香木的根稍等情节,与《杂宅藏经·弃老国缘》和敦煌遗书文献法国伯希和劫经录P2721号《杂抄·益智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