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常识1000问
18576600000042

第42章 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3)

作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一人,拉美特利以心灵和肉体的关系为主线,肯定物质和运动,物质和意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指出了思维是大脑的属性,并把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结合起来,较为彻底地反对天主教神学和唯心主义,虽然他的哲学也明显地反映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所固有的局限性,但也极大地推进了近代唯物主义的发展。

《人是机器》一书是18世纪法国第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现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

●被誉为18世纪的唯物主义圣经是哪部书?

《自然的体系》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重要的哲学著作,被誉为18世纪的唯物主义圣经。全书分上下卷,共31章。于1770年匿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1777年曾作为爱尔维修全集的第 4 卷在英国伦敦印行。1822年在巴黎多墨尔书店出版该书的新刊本。中译本由管士滨翻译,两卷分别于1964年和197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自然的体系》在这部书中,霍尔巴赫充分利用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概括总结了前人的先进思想,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中间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经屡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该书因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教会,反对神学唯心主义,1770年 8月,巴黎法院判处公开销毁该书;11月,罗马教皇将该书列入《禁书目录》。

《自然的体系》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以及有关政治、社会、伦理、宗教等各方面的观点。上卷是作者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一般表述,其中提出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阐明了运动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及其遵循的必然性规律,指出宇宙是一条因果无穷的锁链,灵魂一旦脱离肉体就会是僵死的、无生气的,并否认有先天的观念,主张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下卷作者运用唯物主义原则对神学世界观进行的全面深入的批判。

霍尔巴赫的哲学是法国唯物主义的系统化,也可以说是它的发展的一定总结。他全面地发挥了机械唯物主义原理,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斗无神论。列宁说:“18世纪老无神论者所写的那些锋利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开地打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霍尔巴赫的无神论著作是无愧于列宁这一极高评价的。

●被称作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的是什么书?

《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再版,并有较大修改。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于1781年首次出版。它是著名的批判三部曲《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第一部。在康德看来,纯粹经验基于经验带给人类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是基于经验,而是“先验”,它假设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上帝和道德。因此,康德试图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逻辑思辨

●罗马皇帝思考什么哲学?

《沉思录》是被誉为“帝王哲学家” 马可·奥勒留所著,成书于公元2世纪后期,是在其在常年的征战闲暇中所写,以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写成,共12卷,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顾自然哲学。马可·奥勒留把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朴实地描画出来,追求一种摆脱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人生态度。

书中阐述了死亡和灵魂的关系、分析了人的德行、个人的社会责任,通过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摒弃一切无用而繁琐的思考,正直地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作品直指内心,直指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读这本书,你会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每个人都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作为读者,不需要哲学基础就可以轻易读懂这本书,这部两千年前的智慧之书,至今仍不失光辉,对今人的思想及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温家宝总理和克林顿总统的枕边书,《沉思录》并不长,200多页,里面多数都是深刻的人生感悟,文笔优美,表述简洁。

●欧洲史上第一部认识论巨著是什么?

图片50

《人类理解论》是洛克的主要哲学著作,论述的是认识论问题,这是一部至洛克为止欧洲历史上的第一部专门论述认识论问题的著作。本书从1671年开始写作,直到1690年才交付出版,期间断断续续写了近20年。自1690年首次出版后,到1700年《人性理解论》已出版了20个版本。洛克写这部著作的初衷是“看看什么物像是我们的理解所能解决的,什么物像是它所不能解决的”。洛克对真理的执著、对情感持疑以及他的忍耐力都在这部著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人性理解论》是英国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作。洛克在本书的一开头就批判了笛卡儿的“天赋观念”和莱布尼兹的“天赋实践原则”,提出“人心就像一张白纸,上面什么字迹也没有”,“人类一切知识的泉源就是经验”。在书中,洛克提出了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的学说,论述了知识的本性、形成、等级和范围等问题。

●哪部书是第一部德国哲学著作?

《人类理智新论》 是莱布尼茨与洛克论战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着重探讨认识论问题,但也涉及到他的主要哲学原则,该书大约完成与1704年,这本书写成的时候,洛克去世了。在莱布尼茨看来,由于对手已经不能答辩了,发表出来对他不尊敬也不公正,所以直到莱布尼茨去世后半个多世纪才得以首次发表。由此可见莱布尼茨的绅士风度。这部著作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和要求,因而被誉为第一部德国哲学著作。

《人类理智新论》由五个部分组成:序言,论天赋观念,论观念,论语词,论知识。在书中作者同洛克《人类理解论》(《人类理智论》)进行了逐章,逐节,甚至逐句的辩论,因而书的全部章节及标题都和洛克的著作大体相同。本书采取对话的形式撰述。对话的双方是斐拉莱特(原意是“爱真理着”,它代表洛克)和德奥斐勒(原来意是“爱上帝者”,它代表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在辩论过程中集中地阐述了自己的唯心主义理性派的认识论,宣称解决了洛克留下的完全未解决的一些认识论的难题。

《序言》。“序言”部分是全书完成以后撰写的。它共有二十四条。每条独立地阐明一个问题,它对洛克本人以及整个机械唯物主义的共同缺陷一一作了评述,同时,概括地论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因此,有人把它当作是研究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纲要。

《论天赋观念》。有没有天赋观念,这是莱布尼茨和洛克争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因为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将引出一系列根本不同的观点。如果人心中的观念是天赋的,或如莱布尼茨所说“天赋的内在原则”,那么,概念,真理,观点以及由此推出来的规律,必然是发自内心原如一块白斑,理智中的一切都来自外界,那就不需要用什么“天赋观念”来解释了。有没有“天赋观念”,成为近代欧洲经验派和理性派争论的焦点。莱布尼茨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观念论》。从第二卷开始,莱布尼茨除继续讨论观念的起源外,还开始讨论观念的形成,分类,功能等,它主要包括观念通论,论简单观念和论复杂观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一卷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这说明莱布尼茨是很重视“观念“的。

《语词论》。莱布尼茨在第三卷中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语词及其意义?第二,关于各种语词问题。

《论知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真理?知识有哪些种类?知识的范围及确定性,实在性如何?这是知识问题的肯定方面;从否定方面看,就要讨论无知和错误。但肯定和否定二者之间夹着一片模糊,那就是所谓概然性知识。以上三个方面就是莱布尼茨在第四卷《论知识》中所讲的主要内容。

●被誉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导言的是哪部书?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此书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言”, 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和这个体系自身浓缩的全体。通过对“意识”诸形态的考察,论证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必然性。与此相联系,黑格尔在书中对他的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原理,做了最初的较系统、明确的表述。此书包含着黑格尔后来所制订的庞大体系的基本纲要和雏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

从内容上看《精神现象学》包含五个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和绝对精神。其中关于主奴关系,劳动,异化,扬弃等等都是哲学史上的精彩篇章。

由于按照黑格尔原来的计划,《精神现象学》是整个体系的第一部,这就提供我们了解《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和其他部分的关系,以及它在黑格尔整个体系中的地位一个线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具有海谋所说的三重意义,即“作为整个体系的导言、作为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并且作为一个自身的全体”。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时,年37岁。在黑格尔生前没有出过第二版。当他于1831年正开始修订这书,仅订正了三十多页时,他就因感染霍乱病去世,到1832年才出第二版。

●意志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出自哪部著作?

德国哲学家的重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于1819年发表,本书全面阐述了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本书分为四册,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此书是叔本华思想发展到顶点。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仅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他的哲学主旨是宇宙唯一的真正的本体是意志,那些可见的、可触摸的现象只是真实存在的意志的表象。因此,他的体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悲观主义。书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但在表象世界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意志世界,“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万物的基础。整个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是唯一的,不可分的实体,人的认识和理性就是意志客观化发展到一定级别后的产物。其二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即世界的精神内核是“生存意志”,生存意志是指宇宙万物的本质是生存下去的欲望,生存包含两个意思:“饮食”是个体的生存,“男女”是种族的生存。而与此对应的尼采提出的“权力意志”是指万物并不满足生存,还有主宰一切的欲望。

本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最终解脱痛苦。可以说,本书是研究作者哲学思想的必备书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道德伦理

●堪称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部专著的是哪部书?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据传由其子尼各马可编纂,约成书于公元前335~前323年间。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后遂传遍西欧,中译本名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全书共10卷,132章,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等问题。该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书中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成为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

《尼各马可伦理学》探讨人按什么规范行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追求一个目的,这目的就是善和至善,善就是美德。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仅仅是为实现个人的幸福提供了诀窍,而不去关注他人的幸福,是个利己主义的观点,引导读者如何追求自身最大的利益。

另外,亚里士多德提出黄金的中道思想,但是具体如何去做、如何去实践则没有给出明确的行动指南。

●哪部哲学巨著充满了几何学术语?

《伦理学》是一本奇特的书。它充满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所有术语:定义、公理、命题及推论等,是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这本书中。这部著作花费了他十多年的功夫——从1662年写起,到1675年才完成。在他生前,这部著作并没有发表,死后才由他的友人出版。而出版不久,就被当时的荷兰当局视为“亵渎的、无神论的学说”,禁止发行。

《伦理学》共分为5个部分,构成了斯宾诺莎的完整的哲学体系,第1部分论述了他的实体学说,阐明了世界上除了自我依赖的实体,没有他物;第2部分论述了他的唯理论的认识论,阐明了观念的起源,说明了人的理性是可以认识自然的;第3部分论述了人的情感和意志的性质和起源,阐明了人的被动的情感是不正确的和混淆的观念造成的;第4部分论述了道德的基础和善恶的标准,阐明了人在盲目的情感支配下的奴役状况和在理性指导下的符合人性的道德生活;第5部分论述了道德修养的途径,阐明了主动的心灵能与整个自然相一致,从而获得自由。

《伦理学》一书是斯宾诺莎一生哲学思想的结晶。该书所阐述的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是17世纪西欧先进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总结。它肯定了唯一独立存在的自然物质实体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了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的唯物主义观点。《伦理学》包含着很多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等辩证法命题,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一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黑格尔就曾经明确地提出,要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作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也经常把斯宾诺莎作为近代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杰出代表。

●西方世界的《论语》是指哪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