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又有火腿之乡、花卉苗木之乡、百果之乡、浙中粮仓等美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跻身全国科学发展十大优秀城市、中国最安全30个城市。
金华历史源远流长。浦江的上山文化遗址距今约1万年,早于跨湖桥文化与河姆渡文化,将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再度前移;新挖掘发现的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说明浙中地区是浙江新石器时代的发祥地,也是稻作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先秦时期金华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东阳郡。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改置金华郡。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改置婺州。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改名宁越府;至正二十年(1360年)改为金华府。因时辖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等8个县,故称“八婺”。1985年5月,设金华市。
金华历来文化兴盛,名人辈出,史称“小邹鲁”。以金华斗牛、婺剧、迎会、道情等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和以金华火腿、酥饼、寿生酒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历史名人文有宋濂、武有宗泽、医有丹溪、曲有李渔,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在金华代不乏人。南宋时期以吕祖谦、陈亮为代表的金华学派、永康学派一时名播四海。近现代有史学家吴晗、文学家冯雪峰、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诗人艾青和潘漠华、科学家严济慈和蔡希陶等一批名人。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形成了“千名教授汇一市,百名博士集一乡”的盛况。
金华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山清水秀,生态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0%。现拥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横店影视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义乌国际商贸城是金华4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AAAA级旅游购物景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太平天国侍王府是中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画艺术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址;兰溪诸葛八卦村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道教名山金华山相传为“侨仙”
黄大仙得道成仙之地;宋代名刹天宁寺、朱熹讲学的五峰书院、沈约题诗的玄畅楼(八咏楼)等古迹遗址点缀于八婺大地。斗牛、道情、龙灯、浦江抬阁、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龙虎大旗等民俗风情各具特色。东阳出土的“中国东阳龙”是我国整体最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被国际权威杂志认定为恐龙新属种类,东阳被命名为“中国恐龙之乡”。方岩、地下长河、仙华山等一批旅游景区,形成了山水游、民俗游、朝圣游、古迹游、购物游等游览线路。
金华城乡经济日益繁荣,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以来,金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947亿元;财政总收入27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59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933亿元,进出口总额13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162亿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9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1元。金华集贸市场起步较早,发展日趋成熟。全市有各类市场439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47个,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连年荣登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金华产业集群茁壮成长,重点培育的汽摩配、小商品、医药化工、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总产值2430亿元。其中汽摩配产业关联企业达2000家,产值6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五金、饰品、磁性材料、绵纺织等产业被列为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金华因此被授予“中国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和“国家天然药物高新特色产业基地”等29项国家产业基地称号。
金华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金华地处金衢盆地,是上海经济区和宁波、温州等省内沿海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也是浙闽赣皖“四省九地市”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金华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已被列为国家级陆路交通主枢纽。境内规划建设有8条高速公路,其中杭金衢、金丽温、甬金、诸永、台金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浙赣、金温、金千铁路和规划中的金甬、金椒、杭长等6条铁路交会金华市区,并开通了多趟高速列车组;直接面对宁波港的“无水港”国际集装箱堆场和保税仓库已建成使用;义乌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等20多条航线;建有国家一、二级通信光缆7条,是浙江第二大信息港。
金华城市建设特色鲜明,浙中城市群加速崛起。金华境内各城市规模不大,但布局比较集中,发展各具特色。义乌是国际商贸城,东阳是着名的影视之城和建筑之乡,永康是中国五金之都,兰溪是中国织造名城,浦江是书画水晶之乡,武义是温泉度假之城,磐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中义乌、东阳、永康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华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思路,全面拉开浙中城市群发展框架,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各组团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持续加快,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浙中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
四省通衢——衢州市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南接福建南平,西邻江西上饶、景德镇,北连安徽黄山,东与省内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临。全市地域面积8841平方千米,总人口249万。现辖龙游、开化、常山3个县,柯城、衢江2个区和江山市。
衢州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初平三年(192年)置新安县,衢城自此而建。南朝陈永定三年(559年)置信安郡,为衢州设郡县建制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衢州,此后衢城历为州、府、路、道、区的治署所在。1949年解放后,建立衢州专员公署。1955年公署被撤销,属县分别划归金华专区、建德专区。
1985年建衢州市。
衢州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宋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代裔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夫妇楷木像,率部分孔氏族人随宋高宗赵构扈跸南渡后,被赐居衢州。孔氏家族分为南北两宗,衢州遂成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是孔氏家族的又一圣地,儒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史称“东南阙里、南孔圣地”。衢州素为东南五省军事重镇,城垣坚固,有“铁衢州”之称,现存衢州古城墙的城垣为明代建筑,原设城门6座,现尚存4座,还有钟楼1座以及自东门向南和东门与北门之间基本相连接的城垣,残高3-5米。这是浙江11府中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衢州烂柯山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早在郦道元《水经注》中就记载了衢州樵夫王质在烂柯山遇神仙下围棋的故事,这是关于中国围棋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
衢州区位优势独特,历史上即为浙闽赣皖四省边界的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齐全。
浙赣铁路横贯全境,九景衢铁路衢常段已建成通车,将与京九铁路相连。
杭长客运专线浙江衢州段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衢州将迎来“高铁时代”。
衢江航运开发工程建设正式启幕,衢州将重圆衢江扬帆梦想,再现黄金水道辉煌。杭金衢、杭新景高速公路和黄衢南、龙丽高速公路形成了“两横两纵”高速路网框架。衢州到杭州2小时,到上海、宁波约3小时,大交通圈基本形成,未来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风光优美,资源较为丰富。衢州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和全国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是浙江省的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水资源总量近100亿立方米,地表水绝大部分达到一、二级饮用水标准。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0多种,其中石灰石、石煤、铝矾土、氟矿等6种矿产储量居浙江省前列,石煤和石灰石储量分别约占全省的3/5和1/3。境内山川秀美,地貌多姿,景点丰富,构成了“圣、神、奇、秀、谜、源”的特色旅游资源,代表性的景区和景点有南宗孔氏家庙、烂柯山、龙游石窟、江郎山、钱江源等,是着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衢州经济充满活力,发展前景看好。衢州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基地,有“中国氟都”之称,而且是全国唯一的氟、硅两大产业共同发展的地区,单晶硅、有机硅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08年5月国家科技部授予衢州“氟硅新型材料生产基地”称号。衢州也是全省重要的建材基地、特种纸基地和精密轴承生产出口基地;矿山风动机械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衢州是浙江省最大的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效益农业发达,绿色化、基地化、品牌化的特点鲜明,享有17个中国特产之乡的美誉,建有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100多万亩。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2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96亿元;财政总收入7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11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270元。衢州民生满意度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生综合指数进入全省中等水平地区行列;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安大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是全省首个全市域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将着力打造实力衢州、活力衢州、生态衢州、人文衢州、幸福衢州,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全面建设富裕的绿色生态地区。
千岛之城——舟山市
舟山市坐落于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是名副其实的“千岛之城”,其中常年有人居住的岛屿103个;市域面积222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144012平方千米(包括滩涂1831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千米;境域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舟山本岛总面积503平方千米,是我国第四大岛。全市户籍人口9677万。现辖定海、普陀2个区,岱山、嵊泗2个县。
舟山原为岛名,古称海中洲,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舟山群岛上就有人居住。春秋时属越国东境,称甬东;秦、汉为句章、县地;唐设翁山县;宋置昌国县;元升为昌国州。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卷四:“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时仅指本岛旁一小山(东岳山),后因滩涂淤涨与本岛相连,又因本岛形状酷如一海舟,舟山之名渐盖本岛。明朝初年实行海禁,撤昌国县,徙民于大陆,设舟山中中、中左两千户所驻守海疆,舟山遂又包括附近岛屿,成为群岛之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置“定海县”。1950年5月舟山解放,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1953年3月置舟山专区。1987年设舟山市。1988年被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被列入长三角地区及沿江地区先行规划和发展城市。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整个群岛季风显着,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空气自然净化能力强,温差变化小。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最热8月,平均气温258℃-280℃;最冷1月,平均气温52℃-59℃。常年降水量927-1620毫米。由于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7、8月间易出现干旱,夏秋之季易受热带风暴(台风)侵袭,冬季多大风。
舟山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岸线总长度2444千米,其中水深超过15米以上的岸线2007千米,超过20米以上的岸线1037千米。航道畅通,港域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综合建港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中部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中国最大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位于嵊泗县洋山镇。舟山已逐步建成以水运中转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港口群,拥有全国最大的商用油品中转基地——岙山石油中转基地,亚洲最大的矿砂中转基地——马迹山矿砂中转基地。2010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达到22084万吨。
舟山海洋文化独特,海岛风光秀丽。舟山历为海防重镇,是抵御海上侵略的前哨,曾为抗葡、抗倭、抗英的主战场,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会点和中日、中韩海上交通的始发地之一。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城,既是全国着名的渔场和深水良港,也是佛教圣地和旅游避暑胜地。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较多,有鸦片战争纪念公园、三忠祠、姚公殉难处碑、义士李先生殉难处碑、震远城炮台和道头土城等鸦片战争遗迹遗址;有后晋的祖印寺、明末清初的同归域、鲁王元妃宫井和清初的御书楼等古建筑物;有以“东海第一村”马岙为中心包括新石器文化遗址、古驿道、马岙博物馆、黄鹤庵等的古文化旅游区。
全市以“舟山群岛”国际旅游品牌为龙头,逐步形成“海天佛国”普陀山、“碧海金沙”朱家尖、“渔港海鲜”沈家门、“金庸笔下”桃花岛、“列岛风光”嵊泗县、“蓬莱仙岛”岱山岛、“古城要塞”定海城、“群岛之都”新城、“东极之光”东极、“东方大港”港桥等十大旅游区,多年来举办了国际沙雕节、南海观音文化节、中国海鲜美食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已成为我国海洋旅游的热点地区和我国东南沿岸旅游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水产资源丰富。舟山附近海域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动物480种、底栖植物131种、游泳动物358种。捕捞的主要品种有带鱼、鳓鱼、马鲛鱼、海鳗、鲐鱼、马面鱼、石斑鱼、梭子蟹和虾类等40余种。舟山的传统名特产有乌贼、鲳鱼、马鲛鱼、海带、紫菜、蚂蚁虾皮、糯米虾、马目泥螺等。
舟山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初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发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