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当代浙江概览
18637800000038

第38章 浙江人物(1)

概述

浙江历代人才辈出,在哲学、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

先秦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吴国、会诸侯,终成春秋一霸。范蠡及其哲学思想、计倪及其经济理论、文种及其“灭吴九术”等,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欧冶子和干将、莫邪等良工巧匠,在中国青铜兵器铸造史上留下了千古传奇。

东汉时,王充着《论衡》,其唯物论哲学体系和无神论思想影响深远;袁康撰《越绝书》,赵晔撰《吴越春秋》,开地方志先河。

魏晋六朝时期的浙江,侨居士族与江东大族把持朝政,清谈与玄学领风气之先,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人才荟萃。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谢灵运的山水诗,沈约的诗歌声律,虞翻及其家族的经学,曹不兴的佛像绘画,虞喜的“岁差”及其天文历法成就,以及干宝《搜神记》、吴均《续齐谐记》等志怪小说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浙江的标志性人物及代表作品。

隋唐五代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科举制度的创立推动官办州(郡)县学的建立。浙江思想开放,文化发达,人才辈出。

在儒学方面,《隋书·儒林传》共收录14人,浙江籍有2人;《新唐书·儒学传》共收录68人,浙江籍有10人。在佛学方面,隋代天台山的高僧、佛学大师智靑,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在诗歌方面,唐朝有骆宾王、贺知章、钱起、孟郊、罗隐等浙江诗人150人;五代时期的吴越国也有诗人39人。在史学方面,虞世南的《帝王略论》,姚察、姚思谦的《梁书》、《陈书》均被后世列入“二十五史”。在绘画、书法等领域,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两宋时期,是浙江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各方面杰出人才大量涌现的时期。北宋时期,宗泽成为一代抗金名将,沈括撰写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着作《梦溪笔谈》,毕瘅发明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技术。南宋时期,浙学成为浙江文化的灵魂,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各领风骚。辛弃疾、陆游、吴文英、张炎、周密、朱淑真等诗人、词家,以及客居浙江的李清照等,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四位诗人号称“永嘉四灵”,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四大画家”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发展。

元代浙江有“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和南戏杰作《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有书画家赵孟瞓,一代大师王冕,“元画四家”中的黄公望、吴镇、王蒙(另一为无锡画家倪瓒),艺术成就均冠绝当时;有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杨辉、天文历法家陈时敏和陈宗山等,都处于在当时一流水平。

明清时期,浙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名人。如一代名臣于谦,政治家和文学家刘基等;宋濂、方孝孺为首的浙江儒士为重建礼教纲常发挥了主导作用;王阳明创立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王学(亦称阳明心学),风行天下;刘宗周创立蕺山学派,宣扬“诚意”、“慎独”之说;大思想家黄宗羲开创了浙东史学一派;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推动了近代维新思潮的兴起。史家谈迁以一人之力完成明代编年史名作《国榷》;浙东史学集大成者章学诚完成《文史通义》。宫廷画家戴进开创了“浙派”绘画;艺术家徐渭在诗文、戏曲、绘画、书法等方面皆卓有成就;画家陈洪绶对人物、花鸟、虫草、山水无所不工;蓝瑛的山水画驰名一时。

李渔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绚丽的风采,洪瘅创作了清代传奇代表作《长生殿》,朱彝尊开创浙西词派。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王士性写就奠基之作《广志绎》等;水利家潘季驯完成了世界水利史上着名的治水着作《河防一览》;李之藻、杨迁筠致力于输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还有藏书家范钦、针灸家杨继洲、药学家赵学敏,等等。

近现代以来,浙江涌现出巾帼英雄秋瑾,教育家蔡元培,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书画家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科学家茅以升、竺可桢、钱学森、童第周、苏步青,以及鲁迅、茅盾、郁达夫、冯雪峰、徐志摩、丰子恺、吴晗、夏衍、艾青等一大批浙籍文化名人。浙籍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特殊贡献,在创建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最初5人中,浙籍有2人;党组织发展到15人时,浙籍占7人。义乌人陈望道在老家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并于1920年8月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初步统计,东汉以来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约占全国的1/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1/5。

以下介绍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去世的部分当代浙江着名人物。

政治军事人物

【沈钧儒】(1875-1963)原籍浙江嘉兴,生于江苏苏州。字秉甫,号衡山。爱国民主人士、法学家。1912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南社。抗日战争爆发前,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抗战爆发后出狱,筹组抗敌救亡总会。

1939年创组统一建国同志会,以后又与黄炎培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6年代表民盟参加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民盟被解散后继续坚持斗争。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着有《寥寥集》、《家庭新论》、《宪法要览》等。

【张静江】(1876-1950)吴兴人。原名增澄,又名人杰。早年在巴黎创办《新世纪》周报。1907年加入同盟会。1925年起,任广东国民政府常委、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理主席、中央政治会议浙江分会主席、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浙江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赴瑞士、美国。

【陈叔通】(1876-1966)杭州人。实业家、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早年中进士,为清末翰林。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参加过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长期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浙江兴业银行董事。抗战胜利前夕,参加筹组上海市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从事民主活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连任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任委员。生平酷爱梅花,家中书斋名“百梅书屋”,后将所藏百家梅花名画全部捐献国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一生诗作很多,刊印有《百梅书屋诗存》(一卷)等,着有《谭嗣同就义轶闻》等。

【何燮侯】(1878-1961)诸暨人。名遹时,字燮侯,以字行。教育家、政治活动家。1897年考入求是书院。1898年被选送日本留学,为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之一。190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冶金系,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曾与留日同学蒋观云、陶成章、蒋尊簋、陈仪、鲁迅等27个绍兴籍留日学生致书家乡,介绍西方民主思想与科学技术,提倡新学,呼吁开通风气。曾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兼新校舍建筑主任。民国政府成立后,任工商部矿政司司长。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任校长,对北大走向现代正规大学卓有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力主团结抗战,积极参加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因追随共产党两度遭逮捕。1949年9月应邀参加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出席开国大典。历任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4年,民革浙江省委成立,当选主任委员。

【邵力子】(1882-1967)绍兴人。初名景奎,改名闻泰,又名凤寿,字仲辉,笔名力子。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清末举人。1905年结识于右任并成莫逆之交,协助创办《神州日报》,同年在东京会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转入上海共产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经批准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并以跨党特别方式参加,1926年8月接受陈独秀、瞿秋白建议,脱离共产党组织关系。1922年以后,先后任上海大学副校长,国民党中央候补执委,黄埔军校秘书长、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陆海空总司令部秘书长,甘肃省、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参加与中共谈判,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27年,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1940年担任驻苏联大使。主张国共合作,并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重庆谈判,促成“双十协定”的签订。1949年参加南京政府商谈代表团与中共和谈,和谈失败,宣布脱离国民党。6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出席开国大典。1954年至1967年,连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蒋介石】(1887-1975)奉化人。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名中正,字介石。1907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1910年,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在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并结识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国。“二次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22年陈炯明叛乱,曾到永丰舰随侍孙中山,获得孙中山的信任。1923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同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及党务。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任黄埔军校校长,曾两次指挥东征,并兼广州警备司令及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各地实行“清党”,大批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1928年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多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1936年“西安事变”后,第二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后,任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抗战胜利后,在重庆与中共中央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8年4月,蒋介石被其御用的国民代表大会推选为国民政府第一任总统。1949年内战失败后去台湾,连任国民党总裁和“总统”。1975年4月5日病逝于台北。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的故居位于奉化市溪口镇,包括丰镐房、玉泰盐铺、小洋房等建筑。

【胡愈之】(1896-1986)上虞人。名学愈,字子如,笔名愚之、化鲁、胡芋之,化名金子仙。政治活动家、出版家。“五四运动”时,提倡科学与民主。“四一二政变”次日,起草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等7人联合签名并发表在《商报》上。后被迫流亡法国。1935年与沈钧儒等共同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主持出版《团结》等报刊,组织编译出版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并首次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文化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代主席。着有《关于大众语文》、《世界语与中国文字的改革》、《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等。

【章乃器】(1897-1977)青田人。原名章埏,字金烽,又字子伟。经济学家。1927年创办《新评论》半月刊。“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任光华大学教授,为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之一。1936年11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45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当选为常务理事。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府委员,粮食部部长,中央财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着有《章乃器论文选》、《抗日必胜论》、《中国货币论》、《国际金融问题》等。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秋回国后,曾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8月1日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江西南昌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当时中共中央在上海处于秘密状态下工作。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1931年后,历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

抗日战争期间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部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长期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头几个五年计划,指导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绩,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着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思想学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