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们可能每天都在重复地做着相同的工作、重复单调地过着相同的日子,但人的生活必然是原创,因为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比如,我们现在可做儿时的游戏,但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出儿时那种快乐的感觉了。这就是说,无论你是单调、无聊地过着重复的日子,还是充满激情地去变革过着创新的日子,时间都会在你的人生轨道上留下痕迹,只不过其结果不同罢了。我们都在创造自己的生活,那种以创新的精神进行生活的人,就有可能创造出令自己或者令世人为之骄傲的成就;而那种一味单调地重复地过日子的人,可能只是在单纯地累积自己日后才能感觉到的遗憾和悔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教女儿如何烧羊腿。她向女儿讲明了要用哪些调料,诸如大蒜、欧芹和其他香料,然后她拿出烤盘把羊腿放在台端开始切。可是要切开,并不容易。
女儿问:“妈妈,为什么你要把羊腿切开?”
母亲停了下来,看看羊腿,然后看着女儿的眼睛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你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
女儿说:“我们给外婆打个电话。”
很快,外婆的电话接通了。
女儿说:“外婆,妈妈正在教我怎样烧羊腿,而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要将羊腿切开?“
外婆大笑道:“喔,因为我们原来用的烤盘不够大!”在母亲的意识中,一直认为羊腿非切开烤不可。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也看出这个女儿正是从一个小小地细节中去发现了母亲这么多年来的错误做法。虽然说这个故事到最后并没有产生什么明显地变革,但是也许通过这次经历,母亲和女儿都会明白其实很多细节并不一定要照搬,可以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变革。那么也许在不久的某天,她们就是通过这个经历,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这谁又能否认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意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据说这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刻在浴具上的铭文,旨在激励自己不断创新变革,每天都有所作为。“如果说古代人都有了这样一种境界和人生态度,那么现在的我们呢?我们应该学会在人生的单调与重复中,在人生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中进行创新,不断地在每一个细节上进行创新变革,不断地保持组织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记住: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却可以成就完美,可以成就我们未来的辉煌。
跨越阻挡你的藩篱
人生之路上,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跨越一个个的艰难险阻之后,才可能得到我们所想要得到的。从小的时候,想得到大人手中的零食到长大了在职场上想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我们达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阻碍,而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在面对这些阻挡我们的藩篱的时候,有没有想着要去跨越那些障碍物,而在这些障碍物中,如果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话,也许还比较容易跨越,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心灵障碍,这些障碍只有靠我们自己的意志,靠我们的思维才能战胜,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突破现状,有所创新,最终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下面一个小故事,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村庄来了一个奇特的老人,他点燃了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地搅拌,竟然从碗中掉出金块来,老人说这就是炼金术。村长请求老人告诉他们秘诀。老人答应了,说:“不过在炼金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等老人走了以后,村长就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越是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只好交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会从他们心中跑出来。
可实际上呢,现在我们都知道故事中所谓的炼金术其实只是个骗局,我们根本就不应该相信。但它却揭示了一个道理,也许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认为自己做事情时已经完全投入了,已经除掉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大多数障碍,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最大的障碍,往往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只有把它克服了,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完全投入了,才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其实,干一件事,尤其是干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投入是相当困难的,而你也只不过做到了相对投入而已。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欲望的猴子,这些猴子总是在我们的心中作怪,让人无法逃脱它的诱惑。
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随时会跳出这样的猴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所能做的就只有尽心从心中把它驱除,跨越阻挡我们的藩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跨越心中的诱惑,才会有思维的创新。
有个俗语说,威猛的狮子,即使只是为了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狮子一直认定凭着自己的威名、凭着自己拥有的必胜地先天条件,它就可以不全力以赴的话,那么它很有可能最后会被活活地饿死。正是由于它能够跨越这些认定的想法,跨越自己心中的那些藩篱,才会成为百兽之王。
当然,完全投入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但它的确可以显示出我们的毅力。即使无法驱除,也千万不要让猴子成为我们无法逾越的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它甚至鄙视它。只要不被它揪心,就会减轻我们完全投入的难度,就会跨越出我们已有的思维,从而就会有所创新,获得巨大的效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或多或少地会碰到一些障碍,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地就只有尽力去跨越了。而在工作上,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么跨越种种障碍仿佛就成为了一场精彩的跨栏比赛。怎么才能成功地赢得先机,像获得奥运会金牌的刘翔一般,去打破现有的记录,去有所创新,继而拥有真正幸福的笑容呢?答案就是像刘翔一样,跨越阻挡在自己前面的一个一个栏杆,最后冲向自己的目的地。
赵梅姣一个爱脸红的女孩,经常是和别人话还没说几句,脸就像苹果一样红。在来肯德基上班之前,她曾多次去人才市场求职,经常是还没和主考官交流,就先“临阵脱逃”了。最后,还是她表姐带着她去面试,她才能够在肯德基上班。
在肯德基上班的前三个多月里,她很少主动和同事们交流,顶多同事找她搭话的时候,她小声应和一下。渐渐地,大家开始冷落不合群的她,有什么活动也不叫她参加。甚至有同事背地里说她是“冷美人,自己没什么本事却装高傲”。她感到很委屈,但是也没有想过试着和同事沟通。肯德基的经理韩姐发现她的问题后,经常找她谈心,带她认识一些同龄的朋友,让她的生活慢慢多姿多彩起来。这样慢慢地她的话也多了起来,和大家的感情也增进了几分。她说“以前觉得工作不好做,总是处处受阻,随着交际障碍化解了,做什么都觉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多了。”
试想,如果当初不是韩姐带着她去跨越自己的交际障碍的话,也许今天的她已经不会再在肯德基上班了,更有可能的是,过多的封闭自己,可能让她患有忧郁症,最后将自己慢慢地封闭起来,与世界隔绝。而相反,正是当她跨越了自己心中的藩篱后,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够突破以前的自我,去塑造一个全新的她,让她的生活有了另外一番色彩。
不错,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是一个赛程,我们每天都在跨越障碍,相信自己,专心去做,谁都有机会拿自己的冠军,做最好的自己,为社会提供自己的创新思维。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跨越的障碍必须有一个定义,下面一个故事就正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元朝有位大学士叫许衡,小时候遇上战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奔走他乡。一天,他们顶着烈日来到一处荒凉的山村,大家口干舌燥,都急着寻水解渴。这时,有一位伙伴发现一间空屋后面有一棵高大的梨树,上面结满了一个个大黄梨。众人一拥而上,边摘边吃,惟独许衡视而不见,他对伙伴们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怎么可以随便去吃呢?”伙伴嘲笑他说:“这梨没有主人,不吃白不吃。”许衡回答到“梨无主,难道自己的心中也没有主吗?”
不错,在这个故事里,许衡的其他伙伴正是跨越了他们心中的那些“无主”的障碍,最后解决了自己的口渴问题。可实际上呢,“心中有自己的主”应该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地原则性的东西,而并非一个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楚哪些是障碍,哪些并不是,只有正确地区分了它们,然后对障碍去全力地跨越,我们才可以拥有创新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很多时候,在我们的心中或许会刻有一个看似不可跨越的“障碍高度”(也就是常说的心理障碍)。如果此时我们还把困难想象得很可怕,在思维中就告诉自己无法超越的话,那么结果就是我们无法战胜它;相反,如果我们把困难看得渺小一点,就完全有可能战胜它,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我们就跨越了心中的“障碍高度”,其实只要我们突破了阻碍人生高度的一厘米,那么我们就会接着去突破更多地高度,那样的话成功就会出现在眼前。
做一个思想的偏执狂
一本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书,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风靡整个世界的书,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Intel公司创始人安德鲁·格罗夫及该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Intel公司有一个非常流行的鱼缸理论:当你把鱼放在一个方形的容器里,因为有死角,鱼就会呆在角落里呆滞不动。但当你把鱼放在一个圆形的容器里的时候,鱼会感到压力,就会不停的游动,直到筋疲力尽。这个理论正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名言的真实写照。
正是格鲁夫,多次带领着Intel走出困境,创造了每年给投资者平均44%以上的回报率。他重新定义了Intel,使之从制造商转变为业界领袖。
格鲁夫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追求成功的偏执个性,更可贵的是他对待工作的严谨求实的作风。他认为很多人都善于说得头头是道,但身体力行者却寥寥无几,很多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把新问题当作老问题来解决,不调查、不了解,忽视了问题的变化。因此,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企业内各部门经理不要怕琐碎和麻烦,要对外界的情况变化“了解、再了解”。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始终是非常的执着,越是困难的问题,他越是努力寻找答案。
对于他所指的偏执,并不是一种怪诞的行为,更不是心理变态。他只是想告诉世界,但凡追求成功的人,都必须要具有两个必备的特质,那就是对正确理念的不懈坚持,对完美的不断追求。这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执行者坚持地执著。格鲁夫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只要去做到他所说的偏执,我们就必然可以如他一样成功。而一个人一旦成为了思想上的偏执者,一旦对正确理念坚持不懈,执着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的话,他就必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社会而言必然会有所创新,但对他个人而言则必然会成功。
有一个雕刻家,自从爱上这一行后,从来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
每当有作品需要创作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铺里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他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
他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但随着从事雕刻工作的时间越长,他越来越无法跟人沟通。在创作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在场,就能完全扰乱他的情绪。他必须要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
他最大的痛苦不是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而是需要为生活琐事忙碌。
他以前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到后来,他无法容忍自己作品出现微瑕。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就会放弃整个作品,转而另雕一块石头。
所以,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作品很少。
他的名字叫米开朗基罗,一位天才的雕刻艺术家。
几百年前一个下着雪的早晨,名声威震欧洲的米开朗基罗很早就出门了。他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城里教堂中的主教。主教惊讶地问他:“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
“上学院去。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他回答。
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一天,他所在学院的学生们还在有火炉的房间酣睡,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却“吱呀”一声打开了结着冰花的工作室的门。
人们常在问“成功是什么?成功有无止境?”也许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成功有时是一种偏执状态的果实。引用马克·吐温的话:偏执者与神离得最近。对于我们而言,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达到痴迷忘我的程度、达到偏执狂的地步,那我们必然会有创新的思维、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大凡世界上的伟人们,在当时无不被人视为偏执狂,无不被人另眼相看,但他们却同样都是凭着自己的执着及决心,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取得了自己的成功。我想大家都知道林肯。在一本书上记载了关于他的故事,大致内容如下:
他是一位相貌丑陋,有着蹩脚南方口音的美国人,有过短暂的婚姻,最后又死于非命。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只有过一次成功,但是这一次的成功让他帮助了好些人。
他的故事是这样的:
二十一岁做生意失败
二十二岁角逐州议员失败
二十四岁做生意再度失败
二十六岁爱侣去世
二十七岁一度精神崩溃
三十四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三十六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四十五岁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四十七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四十九岁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五十二岁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现在想想,也许正是因为他经历了如此多的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坚持下来,并且最终成为美国史上少有的受人尊敬的总统,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所以对于他才会家喻户晓吧。
同样,在中国也有着和林肯一样命运的人,他就是——邓小平。在经历了人生中的三起三落之后,他并没有向困境低头,而是依然执着地坚持下来,最后他改变了全中国的命运。
那马英高吗?很多人都不会知道他是谁,因为他半途而废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要被困难打倒,坚持下来,最后肯定可以大有作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同样有许多人说过这样的话:“为了成功,我曾试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见成效。”但这句话是真的吗?值得我们去相信吗?如果真的要选择的话,我想说的是他们并没有试过上百次,甚至于有没有十次都颇令人怀疑。或许有些人曾试过八次、九次,乃至于十次,但因为不见成效,结果就放弃了再试的念头。像马英高一样半途而废了,那结果当然也是同他一样,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