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
18814800000046

第46章

当前,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过去仅仅为解决温饱而谋求粮食总量的增长,向脱贫致富、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谋求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转变;转型的主要内容,就是由单一的耕地经济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转变;转型的基本手段,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对接。为了适应这一转型时期的发展要求,必须实现由过去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的配置,向不仅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而且更主要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更快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育起来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或专业经营的农民在自愿基础上联合建立的,其组织包括在农村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等。近年来,随着甘肃省一批新型农民合作社的诞生,以及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运作方式,不仅得到了农民的欢迎,更得到了甘肃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2003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的农民王作泰联系40多户农民组建起了鲁家沟农资农副合作社,在洋芋收购旺季,跨区跨县设立收购网点16个,收购洋芋达5000多吨,既解决了当地农民的洋芋销售难问题,又保证了入社农民收入的增加。据统计,这种由农民自愿发起成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仅在定西市已发展到11个,人社农民达到1588户。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过程中,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甘肃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加快和规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风险的能力,甘肃省委、省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2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从指导思想、政策措施上做出了具体部署。该《意见》提出,经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使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普遍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争取有30%左右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50%左右的主要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加工和销售。还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或专业经营的农民在自愿基础上联合建立的,以发展专项产品产业化经营和对成员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实体。2004年5月,甘肃省农牧厅代省政府起草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一步做出了安排部署,决定在全省选择3个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和40个左右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和试点、示范单位进行试点,试点、示范工作任务将在两年内完成。这些措施的出台,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规范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联结农户、企业和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省农牧厅统计,在2004年初,甘肃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07个,其中专业合作社93个,专业协会2333个,专业联合社61个,专业联合会120个。按产业化划分:种植业1519个,畜牧业583个,渔业9个,其他496个;按社员所在区域划分:市(州)内22个,县、市内129个,乡内1412个,村内1014个。有固定资产9102万元,年经营总收入67624万元,返还社员利润6933万元,代销农产品89.6万吨。2005年,甘肃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发展到3007个。

从地区分布看,酒泉、武威、张掖、天水、平凉等市发展较快;从组织功能看,有以共同购买生产资料为主要功能的;有以共同销售农产品为主要功能的;有以共同使用技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也有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功能的。从发起方式看,有农民自发合作型,农民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涉农部门带动型,供销合作社带动型等。从合作的领域看,合作业务范围扩展到生产、加工、储藏、运销、开发等各环节,合作组织为社员提供购销、技术、信息、贷款担保等多项服务。从合作形式看,有以提供技术、信息、销售服务为主的专业协会、研究会;有直接与社员签订购销合同,实行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产品、统一结算的专业合作社;还有股份合作社等具有经济实体的合作经济组织。从兴办方式上看,有种植、养殖专业户和农村经纪人牵头兴办的,有农技推广服务单位领办的,有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与农民联办的,还有由基层供销合作社、科协等单位牵头兴办的。

据调查,目前定西市农村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1个,拥有会员4万多人。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主;从从事的产业看,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从分布层次看,主要以乡镇和村社为主;从兴办方式看,绝大多数由农民自发牵头兴办,也有一部分由农业技术部门和乡村干部牵头兴办;从经营主体看,主要有龙头带动型、经营服务型、股份合作型、政府引导型、市场带动型和能人领办型等6种类型。在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具有一定规模、经济实力强、与农户联系紧密、作用发挥比较好的有80户,经营范围涉及种植、养殖、贮运、加工和流通等各个行业,覆盖主要农产品及产业化经营的各个领域,已初步在提供社会化服务、协调内外部关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农民利益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特点

目前,甘肃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调查的情况看,各地都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精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合作形式多样、合作组织开放、合作领域广泛、管理走向规范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的特点:

1.数量增长相对较快

近年来,甘肃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加快。仅2004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比上年增加了400个,增长15.3%。2004年初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07个,到2005年5月就增加到300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总数59.06万人,其中,农民成员50.03万人,带动农户91.08万户;代销农产品总量为213.19万吨,其中,粮食68.77万吨,蔬菜、瓜类95.34万吨,水果24.10万吨,肉类5.21万吨,奶品1.05万吨,其他18.73万吨;代购农用资料总量为9.02万吨,其中,化肥5.61万吨,农膜1.41万吨,饲料1.75万吨,其他0.27万吨。实行盈余返还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39个,成员因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收额为11246万元。

2.合作的专业性强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某一类专业产品为龙头组织起来,如马铃薯协会、养牛协会、养羊协会、水果协会、蔬菜协会、食用菌协会等等,都有明显的专业特征。甘肃省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如中部以马铃薯,河西以制种、蔬菜、啤酒原料,陇东以果品、畜禽、中药材等产业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多。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动,加快了当地重点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带的发展。

3.兴办人身份多元化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多数是由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和在技术、购销、加工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发起组建的,最初主要是为解决专业化生产中的技术、产品购销等分户经营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酝酿产生的。如,定西市安定区的洋芋协会、白银市景泰县的芦阳养鸡协会,在成立之初就是几个贩销大户为了解决销售、价格的问题,联合当地农户自发成立的。这种自发产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占全省总数的70%左右。另外,还有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有效行使自己的行政职责或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而与农民联合创办的。如由村民委员会、供销社或农产品营销企业牵头发起的合作组织,被称为外生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占30%左右。这类组织有的带有明显的集体经济特点,往往是乡村基层组织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在行政干预下成立的。

4.合作内容多样化

当前,随着甘肃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现了范围扩大、业务拓宽、功能增强的发展势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会员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服务。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设立上既有营利性的以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也有非营利性的单纯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的专业技术协会。目前,全省股份合作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尽管数量不大,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等入股,兴办实体型企业,按照企业运作模式组织生产、加工、销售,其目的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这种模式能大幅度地提高成员(股东)收入;同时,通过资本公积金能使合作组织本身快速滚动壮大。

5.以契约型分配方式为主

目前,由于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多数是以松散型的方式联合在一起的,所以,其成员的收益主要是靠成员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书面或口头协议来分配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受成员集体委托负责对外交易,成员接受组织定价,组织按照成员提供的产品数量,依据定价减去交易成本后返还收益。某些产业链较长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每年的年中或年底,根据产品加工销售的获利还会对利润进行二次分配,不过,目前这种分配方式所占比重还很低。

6.逐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甘肃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普遍小,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许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加强利益联结,逐步形成了“公司+专业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链条,既确保了企业原料或货源的稳定性及质量,降低了与分散农户“交易”的成本,又使农户通过返利得到加工或流通领域的增值利益,两者相得益彰。甘肃省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成立于1998年7月,现有会员1250户,协会设8个分会和1个经济实体(五竹良种经销公司),协会会员遍布全县20个乡镇。自协会成立以来,已引进新品种(系)40多个,总结出了一套洋芋优质种薯栽培、留种、贮藏等实用技术。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协会现有固定资产120万元,建立良种基地4000多亩,年可生产一、二级脱毒良种8000多吨,年外调洋芋优质种薯1.5万吨。协会在“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运作过程中,推动了洋芋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五竹镇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三、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过程中,既要遵循国际社会农业合作组织运行的基本原则,也要根据国情、省情的特殊性,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道路。

(一)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原则

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育早的国家,合作社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早在1844年,在英格兰一个名叫罗虚代尔的小镇,有28名纺织工人创办了一个合作社——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并制订了几项原则,包括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公平交易、利润向社员返还等等。合作社由社员当家作主,实行一人一票的管理制度,真正为社员谋利益。社员不仅能从自己办的商店买到货真价实的生产生活资料,还能通过分红获得原来由商人赚取的利润。这些原则后来被称为罗虚代尔原则。国际合作社原则在保持其基本原则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得到了完善。

国际合作社联盟在1985年成立时,把罗虚代尔原则作为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原则,并将其归纳为8条原则:(1)自愿互利原则。人社和退社完全自觉自愿。自愿入社是互利的吸引,互利是自愿的基础。(2)民主管理原则。最突出的特点是每个社员享有一人一票的平等权利。由此决定选举合作社管理机构和重大决策。(3)现金交易原则。不准赊购赊销。(4)按市价交易原则。在售货时采取市价交易的目的在于能取得一定的盈利。用作公积金以壮大合作社实力和教育基金等。(5)如实介绍商品原则。树立合作社诚实的形象和良好的商业信誉。(6)按社员购买额分配红利原则。这样把社员利益同合作社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7)重视对社员教育原则。(8)对政治和宗教保守中立原则。其后,在国际合作社联盟大会上,曾对罗虚代尔原则进行多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