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日一省
18843600000013

第13章 品 德(12)

我有一个朋友,名叫山迪·麦葛利格。1987年1月,一名精神病患者持枪冲进他家,射杀了他三名花样年华的女儿。这场悲剧使山迪陷入痛苦的深渊,几乎没有人能体会他的悲痛与愤怒。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在朋友的劝慰下体会到,要使自己的生活步上常轨,惟一的办法是抛开愤怒,原谅那名凶手。目前,山迪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帮助别人获得心灵的平静及宽恕他人。从他的经验可以证明,即使是遭逢剧变所引起的怨恨,在人性中也依然可以释怀。如果你问山迪,他会告诉你,他抛开愤怒是为了自己,希望自己好好活下去。

我发现,和山迪经验相似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人始终生活在愤怒及痛苦的阴影下,第二种人却能得到超乎常人的同情心与深度。

令人心碎的事、疾病、孤寂和绝望每个人都难以幸免。失去珍贵的东西之后,总有一段伤心的时期。问题是,你最后到底变得更坚强还是更软弱?

编者手记

宽恕,是一种净化。当我们将鲜花送给他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而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他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的手。宽恕可以产生奇迹,宽恕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铺就的黑暗道路。

“恨”就象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我们所恨的人。

忘记对他人的怨愤之心,这是一个智者的做法。冷静地想一想,当你在怨恨他人的时候,你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呢?事实上,你所得到的只能是比对方更深的伤害。你的怨愤对他人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是你自己内心里的怨愤影响了你自身的健康,因为你的怨愤态度使你产生了消极情绪,这消极情绪对你的健康和性情都会产生很大的负效应,从而对你造成伤害。更为严重的是,你总是想着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总是因此而不快乐,从而也就会因此招致更多的不愉快。

如果你内心总是怀有一份怨愤,却不懂得宽恕,它只会让你陷在痛苦的深渊里难以自拔;它会使你变得脆弱、易怒、怨天尤人甚至执着于报复,这除了会耗尽你宝贵的精力外,别无益处。而学会宽恕、抛弃怨愤之心,就会使你卸下内心沉重的负担,从而感受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自由和轻松。你可以从你自己的每一次生活经历中学习经验,你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教会你一些东西,不要因为他人对你做了错事而愤怒,怨愤的感觉是生长在你的体内,它所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而绝不会是他人。

当你忘记了怨愤,学会了遗忘和原谅,你就会发现,原来你所认为的那些你所受到的不公,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因为它们在你的一生之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你也同时会认识到,抛开对他人的怨愤之心,你所获得的快乐是你这一生享受不尽的。

☆☆容忍 季羡林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的。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但是容忍也并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亚铁路的车经苏联赴德国,车过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停车四小时,由苏联海关检查行李。这是无可厚非的,人国必须检查,这是世界公例。但是,当时的苏联大概认为,我们这一帮人,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没有好人,必须严查,以防万一。检查其他行李,我决无意见。但是,在哈尔滨买的一把最粗糙的铁皮壶,却成了被检查的首要对象。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薄薄的一层铁皮决藏不下一颗炸弹的,然而他却敲打不止。我真有点无法容忍,想要发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与我们同车的,看到我的神态,在我耳旁悄悄地说了句:Patienceisthegreatvirtue(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对他微笑,表示致谢。我立即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看来容忍确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但是,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界限。我们到了德国以后,就碰到这个问题。旧时欧洲流行决斗之风,谁污辱了谁,特别是谁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斗,或用手枪,或用剑。普希金就是在决斗中被枪打死的。我们到了的时候,此风已息,但仍发生。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如果外国人污辱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揣度形势,主要要容忍,以东方的恕道克制自己。但是,如果他们污辱我们的国家,则无论如何也要同他们玩儿命,决不容忍。这就是我们容忍的界限。幸亏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我就活不到今天在这里舞笔弄墨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让人气短。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者踩了别人,连忙说一声: 对不起! 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连“对不起”都不会说了。于是就相吵相骂,甚至于扭打,甚至打得头破血流。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怎么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在自己心中暗暗祝愿:容忍兮,归来!

编者手记

“容忍”这两个字既是季老的处世方式,也是他学术人生的精神所在。在季老的一生中,经历了几次社会天翻地覆及个人荣辱的起伏,他总是于追求自由的同时保持着强大的容忍精神,或许可以说,出于时代和个性缘故,他更多是以一种容忍的姿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正如晚年的胡适先生所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季老先生容忍着时代加诸个人身上的种种不幸,并同时期待着,这种容忍最终能够等到和换来社会的进步。这体现和表达了季老的一种心声:对这个时代多一些容忍和耐心,社会总会朝着更好的方向渐进发展。说到底,这种容忍精神是一种温和的改良主义。这就是季老留给这个世界的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

于一个人而言,容忍是品行和性格的象征,也是我们对别人的一种态度。胡适先生说:“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说到不容忍,或许也是基于人们喜同而恶异的习惯。总不大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其实,别人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张三丰全集》中讲:“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则心修愈静,性天愈纯。”

面对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竞争逐渐激烈,人际关系逐步复杂化的时代,有多少人能体悟到容忍,真正地做到容忍?或许,我们都应该以季老先生的话来反省自己了:“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忍者,相互容忍也。”

☆☆忍耐与宽容 【日】松下幸之助

你爱吃鱼,我爱吃肉,虽然嗜好各有不同,但缘分安排我们一桌共食,我们也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很好。

如果我们能承认品质各有差异的客观存在,便会对彼此的差异感到快乐。你有你的思考方式,我有我的思考方式,若是我们都能互相学习,彼此宽容,就能一团和气。

无论彼此有何不同,你我都各有长处与缺点,如果我们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长处,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含蓄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即可共同提高水平。不必去批评责难,也不必互相排斥,更不用怀疑别人是否出了毛病。能做到此境界者,才是真正的君子。

砂糖是甜的,精盐是成的。它们是味道的两极,互为正反,如果想要使食物尝起来是甜的,只要加点糖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若我们再加入些盐,反而更能增加砂糖的甜度与味道。这是因为调和了互为正反的两种味道而产生的—种新鲜滋味,这正是造物主绝妙的安排。

事物都有对立,都有正反。有对立的关系,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才能体会得出那种类似砂糖里加入了盐的滋味。

所以,与其苦思如何去排除那些挥之不去的东西,还不如苦思如何去接纳、调和它们。如此。必能产生新的天赐美味,而康庄大道也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一般人往往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凭自己的意志来促成或断绝。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个人的“意志”或“希望”所能左右的,而是由—种超越个人的意志或希望的力量来决定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珍惜自己的人际关系,心中常怀感激之情,在任何不平或不满之前,先以谦虚的态度想到被此的缘分,然后以喜悦的心情、热忱的态度对待对方。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必然可以产生坚强无比的力量,使社会由黑暗变为光明。

人与人相互依靠而生活,而从事工作。这世界各类人都有,因此,唯有养成忍耐与宽容的品性,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编者手记

人的性格、品行中虽然有短处,但也有长处。与人交往,如果经常注意别人的短处,而无视他的长处,那么,就连一刻也难以与人相处。相反地,如果常想着别人的长处,而不去计较他的短处,就是一辈子相交下去也能和睦。

与人交往,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长处。对他人的短处,应该持宽容忍耐的态度。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宽容是一把通向美好生活的钥匙,学会宽容,就学会了爱。充满爱的世界,是充满欢乐的世界。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宽厚的胸怀,去接纳这个具有缺损的社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及和睦;愿具有崇高美德的宽容之心,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宽容的美德 【美】富兰克林

一般来说,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厉。正如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身边的人。”

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自己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所以我们对于别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也使我们常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过错上。

即使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它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容忍。可是轮到评判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品评他们,有时甚至一点儿也不留情面,使别人体无完肤。然而真正的智者,却明白对他人宽容的意义。

古希腊的一位智者,年轻时曾有一次和一个朋友一起旅行。二人行至一个山谷时,智者失足滑落,幸而朋友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智者于是就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救了某某一命。”

二人继续前行。几天后,他们来到了大海边,二人为了一件小事争执起来,朋友一气之下打了他一耳光,智者于是就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打了某某一耳光。”

他们旅游回来之后,朋友的气也消了,于是专程去向智者道歉,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打他的事写在沙上?智者回答:“将你救我的事刻在石上,是因为我要永远感激你救我。至于你打我的事,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我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要学会宽容。宽容可以消除伤害,而报复却只能增加伤害。只有学会宽大为怀,尽释前嫌,才能够逐步地、有意识地释放自己的愤怒与不平。

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良与邪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以我个人来说,我绝不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坏,假使要我把脑海中的每一意念,全部记录下来,世人一定会惊讶,觉得我是堕落而败坏的魔鬼了。明白了以上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

事实上,宽容是人类高尚的情愫。宽容不等于屈尊,更不等于怜悯。怜悯不过像是肥沃的土地上长出的庄稼,宽容则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稻谷。怜悯仅仅是平地上的河水,而宽容则是奔腾在石砾和岩石中的激流。

不论做到宽容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仍要去努力。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用宽容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就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俗语说:你只需要花一分钟注意到一个人,一小时内变成朋友,一天让你爱上他。一旦真心爱上,你却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将他遗忘。朋友是你一辈子的财富。但就算是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磨擦,我们也许因这些磨擦而分开。可是每当夜阑人静时,我们凝望星空,总会看到过去的美好回忆。

学会宽容,记住别人对你的恩惠,洗去你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自由翱翔。

编者手记

孩子问富兰克林:选择什么美德?富兰克林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因为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

纪伯伦有句名言:“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宽容是一种崇高的美德,也是一种豁达和超脱。当我们能大度地原谅别人时,自己也能在这种释然的轻松中感到无比的快乐。宽容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霜,能驱散彼此之间心头的忧虑和烦恼。有时一个微笑或一个幽默,便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许多仇恨和矛盾。宽容在减轻对方的痛苦时,也在升华中善待了自己。

古人说的好: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当你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时,我们会看到兄弟般的情谊;当你用看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时,我们会发现世界是多么奇妙、美丽。如果大家都能用“责人心责己,谅己心谅人”的心态去善解人意,我们就可架起一座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大家凡事都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我们就会进入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天堂。

☆☆谅解 【英】詹姆士·艾伦

受过伤害的记忆是精神上的黑暗,对痛恨的滋养是精神上的自杀。领悟原谅的精神和付诸实践是启蒙的开端,也是平和与幸福的开始。自认为受到蔑视、伤害、冤屈的人是永无宁静的;自认未得到公正对待,构想如何让敌人遭受最大不快的人是不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息的。

幸福怎会驻足被恶意侵扰的心?鸟儿难道会在火势蔓延的树林中搭巢唱歌?幸福也不会在燃着愤恨念头的胸中逗留,智慧不会前来与如此荒唐同处。

只有在没有谅解的精神中,复仇的味道才是甜美的;否则,当品尝到原谅的美味时,就会尝到复仇的痛楚滋味了。对于那些陷入激情漩涡的人来说,复仇似乎是通往幸福的;而当他们放下强烈的憎恶、并诉诸原谅的温和之举时,我们会看到复仇导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