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日一省
18843600000014

第14章 品 德(13)

复仇是咬噬思想精髓、毒害整个精神实体的病毒。愤恨是焚烧思想全部能量的精神烈火,发怒是让善意与和蔼流失的道德疾病,男人和女人都应求得解脱。不肯谅解的愤恨思想是极度痛苦与悲伤的源头,拥有并且助长这种精神、不去征服和放弃这种精神的人丧失了许多幸福,更不会得到真正的启迪。

心肠坚忍便是一种痛苦,它意味着剥夺内心的光明和舒畅。内心温善便能平静安乐,获得光明与舒畅的情怀。好像听到心肠坚硬、不擅原谅之人十分痛苦时我们会感到惊讶似的,然而深刻分析,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一种别人对他的复仇心理(这大概是由引力规律引发的)更反映出那些使他连绵不断的痛苦的源泉——他的坚硬心肠。每当一个人对他人心肠坚硬时,他自己也遭受五种痛苦的折磨,即:爱的丧失,情谊与交流的丧失,思维混乱困惑,受挫的激情或傲慢,来自他人的惩罚。

每个不谅解别人的举动都导致施事者忍受这五类痛苦,而每个谅解的举动都带给施事者五类幸福——爱,交流与情谊的增进,宁静平和的心态,激情的抑制与傲慢的克服,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幸福和蔼与善意。

今天,许多人正忍受着不谅解精神的巨大折磨。只有那些努力克服这种情绪的人,才会知道他们是怎样被一个残忍刻薄的头目奴役的。只有放弃这个主人、并去选择崇高的谅解精神做主人,这样的人才能够意识到并明白前一种服侍令人心感凄恻,而后一种则令人心情甜美。

沉思一下世界的纷争吧:个人与集体,邻居民族是生活在怎样的不绝的怨怨相报中的。请看清心里的痛,苦涩的泪,争吵和误解——是的,甚至还有流血与来自此类争斗的悲伤——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不向愤恨这种不光彩的思想屈服,就不会再对他人的行为动怒,就不会再生活在对他人的不谅解里。

心存善意

对一切生命;让无情消融

让贪婪,让愤怒隐去;你的生命

便如和风旭日

当我们放弃复仇、选择谅解时,我们便能从黑暗走向光明。不肯谅解的精神如此无知与黑暗,明智抑或得到启迪的人都不会在这里沦陷。然而直到它被抛到脑后,我们都在寻求,直到我们探索到更美好更崇高的行为之路并在那条路上阔步前行,人类只是被自己黑暗罪恶的倾向蒙蔽、欺骗。放弃所有的不肯谅解意味着放弃傲慢和某些激情的形式,放弃根深蒂固的妄自尊大和必须维护自己私利的念头。这种念头一旦被放弃,傲慢与偏执就会隐退,更高尚的生活,更伟大的智慧和纯洁的启迪就会在一片光明与美丽之中呈现。

还有一些琐碎的冲突,小的怨恨,一时的蔑视,这些都没有根深蒂固的痛恨;与复仇心结性质不同,但是也能阻碍性格发展,禁锢人的灵魂。这要归于自私与自大的罪孽,归于对虚荣的追求。不论是谁,如果被虚荣心蒙蔽、欺骗,就会不断地从他人的动作和态度中看到让自己生气的东西,虚荣心越是强烈,想象中的蔑视或者冤屈就越容易被夸大。而且,经常沉迷于琐细的怨恨会导致更大的黑暗、痛苦和自欺欺人。勿动怒,不让自己的感情受到伤害,这就是说,摆脱傲慢和虚荣之心。不要给感情受到伤害的机会,对所有人温和体贴,善于原谅,善于宽恕。

放弃——彻底根除——虚荣和傲慢,是一项巨大的任务,但却是一项幸福的任务,它可以在恒久的对无恨的尝试中完成,可以在沉思个人思想行为并理解净化它们的过程里完成。只要克服傲慢与虚荣,原谅精神就会完美地自成一体。

不动怒和不触怒他人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人不再痛恨他人的行为时,他对他们已经是友好相待了。他优先考虑的是他们而不是自己。这样的人言行温和,会激发他人的爱与友善,不会激起他人的恶意与争吵。他也会将自己从所有的对与己相关的他人行为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因为不伤害他人者不畏惧任何人。而不肯原谅的人急切地针对想象的或实际的蔑视或伤害进行报复,不会体谅他人。因为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不断地树敌。他是在对别人的惧怕中爱的,他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举动会同他对别人的举动一模一样。害他人者惧怕他人。

下面这个关于德格虞王子的美丽故事,是古印度的一位老师向弟子们讲述的,他想告诉他们崇高的真理所在,即:怨怨相报无了时,恨终于无恨。故事是这样的:布拉玛达特是贝纳勒斯强有力的国王,他向库萨拉的国王德格提发动战争以吞并比贝纳勒斯弱小的库萨拉。德格提看到自己无力御敌便弃国逃跑。很长时间里,他乔装流浪,最后与王后在一个工匠的茅屋里住下来;王后产下一子,取名为德格虞。

这时,布拉玛达特渴望找到德格提的匿身之所,以处死这位失国之君,因为布拉玛达特想:“我侵夺了他的王国,如果我今天不杀掉他,他肯定有一天会杀掉我的。”

许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德格提潜心教育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通过勤奋学习变得学识广博,灵巧智慧。

德格提怕布拉玛达特发现他并杀死他们三个,就把王子送走了。不久之后,流亡的国王与王后落在布拉玛达特手中并一起被处死了。

这时布拉玛达特心想:“我已经除掉了德格提和他的王后,可是他的儿子,德格虞王子还活着,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谋杀我的。可是谁都不知道他,我没有办法找到他。”于是国王整天忐忑不安,精神极度痛苦。

父母被杀不久,德格虞化名到国王马厩谋活计,他被大象饲养师雇佣了。

德格虞很快就得到大家的喜欢,他出众的才能终于引起了国王的注意,国王让人把年轻人带到面前,非常喜欢他并把他安置到自己的城堡里,年轻人勤奋能干,不久国王就给他一个仅次于自己的亲信职位。

有一天国王远行狩猎。国王没带随从,只有德格虞一个人留在身边。国王累了就躺下来枕着德格虞的腿睡着了。

这时德格虞想:“国王让我蒙受如此沉重的冤屈。他夺走了我父亲的王国,还杀了我的双亲。”

他拔出剑想杀死布拉玛达特。但是想起父亲教育自己永远不应该寻仇,而应该最大限度地谅解,于是他又把剑收了回去。

最后,国王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年轻人问他为何如此恐惧。“我睡眠总是不安宁”,国王说,“因为我经常梦到落在德格虞的手里,他是唯一要杀我的人。我躺在这里又梦到这场景了,而且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生动。真是让我害怕恐惧。”

最后,年轻人拔出剑说:“我就是德格虞王子,您落在我的手里,复仇的时间到了。”

这时国王跪下来哀求德格虞饶他一命。德格虞说:“国王陛下,应该是您饶我一命。因为多少年来,您一直派人追杀我,现在您找到我了,我恳求您饶我一命。”

此时此地,布拉玛达特和德格虞互相饶过一命,握手起誓永不伤害对方。国王被德格虞高尚的谅解精神征服,把女儿许配给他并把他父亲的王国归还给了他。

就这样,恨被无恨和原谅精神化解了。原谅是美丽的,而且比复仇更美更有效。这是爱的开始,是圣洁的无私的爱的开始。尝试如此去爱的人,在这种爱里完善自己的人,最终会意识到,在至福的境界里,傲慢、虚荣、恨和复仇都会被永远驱除,善意与和平是永恒无限的。在这种宁静的默默的至福里,甚至连谅解也消失了,因为不再需要谅解,因为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看不到令人恨的恶,看到的只是无知和一时的迷惑,这时需要的是同情。只有存在痛恨、复仇、动怒的倾向时才需要原谅的精神。对所有人平等的爱是完美的法则。在完美的境界里一切欠缺的境地都得到了圆满。谅解是通向至洁之爱这座无暇神殿的门槛。

编者手记

爱恨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敌人,和解之门应始终敞开,宽容大度是最妥当的门。报复的快感会变成一种折磨,伤人的满足也常转为痛苦。

杀气从哪里来?来自极端的私欲、强烈的妒忌与种种感觉不公的愤懑心理。人人都有抑郁、恼怒、仇恨、失望或绝望的变异情愫,人人也就想要强化自我意志与实力以倾泻、以报复。但是,如果杀气溢于言表,必定令人不寒而栗。杀气如果与女人相关,美色即是追魂夺命的利器;如果与男人相关,就往往意味真刀真枪的零距离肉搏;如果与小孩有关,仇恨的种子就会世代绵延,并且开花结果;如果与老人相关,老人的晚年决难祥和,老人死后绝难走进天堂。

内心被仇怨占据,他的一举一动都会伤害他人。即使他没有杀伐的实际行动,他也会不知不觉损失大德。他的思想、言谈等都会散发物质性的毒素,都会有意无意刺激、促动他人。很多时候,诛心比诛命更加令人苦痛。持续发酵,仇怨就会将他彻底湮没。他可能还是原来的形象与做法,但他已经毫无理性、智慧可言,他已沦为后天仇怨的牺牲品,他的原我已经被观念取代。

所以,如果杀气逼人,女人的青春就只能迅速丧失,男人的潜能绝不可能得到发挥,小孩的纯真再也不可能持续;老人倘若还想过一个安定、宁静的晚年,则更是痴人说梦。而谅解是通向至洁之爱这座无暇神殿的门槛。一个人只要存在痛恨、复仇、动怒的倾向时都需要有谅解的精神。原谅一个人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的。但是原谅是美丽的,而且比复仇更美更有效。原谅他人等于救赎自己。

☆☆包容也是一种资源利用 郭达野

傅勒说:“一个人不肯原谅别人就是不肯给自己留有余地,需知每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原谅的时候。”

我们在包容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营造着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有利的发展氛围,使敌对的、消极的、紧张的、不利的因素转化为友善的、积极的、和谐的、有利的因素,使我们的天地更加广阔,道路更加平坦,前景更加美好。

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接纳,海涵和尊重。

包容是一种博大的精神,是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的胸襟。

包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包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是释怀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包容是一种大度的表现,能包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化解人世间的恩恩怨怨。

包容是一种思想的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

包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时时宽容,常常忍让,人才会达到精神上的制高点而“一览众山小”才会宠辱不惊,心境安宁。

土地包容了种子,于是拥有了收获;大海包容了江河,于是拥有了浩瀚;天空包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神采;人生包容了遗憾,我们便拥有了未来。

包容就是以常人的心态去面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常的事,这些事中可能有别人的错误,失误,甚至有意的伤害。如果采取不包容的方式,其结果可能就是争端。包容可能失去利益,面子,甚至人的尊严,直到一段时间之后才会让人明白你的宽容。

包容就是要有宽阔的胸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包容有错误的人,有缺点的人,曾冒犯过我们自己的人。多一份理解,换位思考,主动沟通。

包容可使你表现良好有素养,同时也能引发别人的响应。生活中度量最为重要,包容乃是人类性格的空间。懂得包容别人,自己的性格就有了回旋的余地,不易发脾气,不易与别人发生正面冲突。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人与生俱来的表达情感方式。一个人在世上难免会遇到令人高兴或气愤的事,兴奋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并使生活充满希望,而气愤的事往往就会使人怒火中烧,可能使人丧失理智,产生令人遗憾的恶果,生活中有些东西需要我们忍一时,才会有更多的快乐在等着你。

包容,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爱心。原谅那些曾伤害过我们的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从中体验到宽容的快乐。尽管不顺心的事随时会产生,若能宽容待人,对事,他便拥有了快乐的一生,那难道不是人生的幸事吗?所以我们应尽量以愉快的心情处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即使忍无可忍,也应采取理智来抑制情绪,最终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里,人与人之间免不了无意间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常常因一时的疏忽,或冒犯了别人,或别人冒犯了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冒犯者应主动真诚的道歉,被冒犯者理当宽容大度,说声“没关系”,让一切误会在“对不起”和“没关系”中烟消云散,使彼此重归和睦和友善,而如果待人处事少了宽容,很容易使矛盾激化,使本来小事变成大事,说不准会酿成大祸而抱憾终生。

包容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感悟,需要拿出一点勇气和智慧,去想,去做,去生活……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海是宽广的,所以能纳百川之水。做人应该有海一样的胸怀。做人要大度,宽厚平和,只要你能够真正做到包容待人,你就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编者手记

有句话说:“一定要包容别人,而且在包容时,往往问题就获得解决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不要求你去喜欢他们中的每个人,但至少你也应学会给他人留足面子。每个人都不是傻子,你给他面子,他也同样会投桃报李给足你面子。所以说,要想自己有面子,就要给他人留足面子。

生活中,与他人相处时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揭穿打击他人的坏处,而是本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用宽容予以包容,让对方自觉惭愧岂不是更好?他人还会感激你为他保留面子,维护他的尊严,还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你。否则,只会搞得两败俱伤,毁了自己的名誉也坏了双方的感情。做人其实很简单,只要本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去笑看人生,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而自己的心胸也会宽广许多。做人不难,做个受欢迎的人同样不难,只要你能做到用仁爱之心去包容一切,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宽。

★真:大道至真

真,纯真、本真、真理。真心、真意、真情。诚身有道,大道至真,求道必致真。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把“真”视为道之精髓、修身之极致,主张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庄子·渔父》对“真”有一个界定:“真者,精诚之至也。”这就是说,“真”是一种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是在恒久守诚、持诚、修诚基础上所能达到的境界。要达此境界,则要做到诚实不欺,敢讲真话,不媚上谄下、弄虚作假;坚守操守,不曲学阿世、随波逐流;以诚待人,不矫揉造作、口是心非。坚持“真我”,培养“真我”,完善“真我”,摒弃“假我”、“伪我”、“虚我”,做一个超然物外的人

☆☆真者,精诚之至也 庄子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