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18879800000023

第23章 做人要有糊涂心,聪明一世何妨糊涂一时(1)

装作不知,避实就虚

装作不知道,就是指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以便避实就虚、猛然出击的说辩方式。它的特点是:说辩的锋芒主要不在于传递何种信息,而是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说辩兴致使之无法继续设置窘迫局面,而化干戈为玉帛,并能够寓辩于无形,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方式的使用场合很多。

1.可用于挽回“失语”所造成的尴尬局面

实习期间,一位实习生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

真是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这位实习生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渡实习关呢?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使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这里就是巧妙的运用装作不知道,避实就虚,即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像。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又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他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的可能,再称赞几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局面。

2.可用于对付别人的诡辩

两位青年农民有一次去给玉米施肥时,因猪粪离庄稼远近而争执起来。甲说:“猪粪离庄稼近,便于庄稼吸收,庄稼肯定爱长。”

乙说:“让你这么一说,应该把庄稼种到猪圈里,一定更爱长。”

甲说:“你这是不讲理。”

乙说:“怎么不讲理?你不是说离猪粪近,庄稼爱长吗?”

这时,一位中年农民凑过来说:“我看你们俩谁说得也不对。猪尾巴离粪最近,没见过猪尾巴长得有多长……”

一句话,使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中年农民似乎连常识也不懂了,可一语中的地点破了甲、乙两人的诡辩,更兼具强烈的幽默感。

“事实胜于雄辩”,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是战胜对手的有力法宝。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情况下,面对巧舌如簧的人,总是让人难堪至极——明知对方是谬论,却又无法还击。

3.制止别人的挖苦、讽刺

丈夫不停地抽烟,烟缸里已经有一大堆烟蒂了,大部分还在冒烟。妻子惊呼:“天啦!难道你找不到更好的自杀方式么?”

妻子出于对丈夫的深切关怀,非常恼恨丈夫抽烟,把抽烟比作“自杀”,用语异常辛辣。作为男子汉的丈夫,虽然自知不对,但对于这样的挖苦,却是忍无可忍。如果直接反击,那也只有伤和气了。此时,不妨装作没有听明白:“亲爱的,我正在抽烟思考这个问题。”

这样一个没好气的、似是而非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丈夫也因为幽默了一次,心理获得了平衡而消了怒气,妻子已经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已不太在乎丈夫听到没有,因此也不再言语。

挖苦、讽刺,都是一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辛辣有力地去贬损、挪揄对方的行为,极易激怒对方。为避免大动肝火,两败俱伤,也可巧妙地运用装作没听明白的方式见机而行。

4.处理、制止别人的中伤、调侃

袁兵因身体肥胖,同班的赵强、王明“触景生情”,“冬瓜”长“冬瓜”短地做起买卖来,并时不时拿眼瞅袁兵,扮鬼脸。面对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开过火的玩笑,实在让袁兵气愤。欲要制止,这是不打自招;如不管他,却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怎么办呢?

此时袁兵稳了稳躁动的情绪,缓缓地走过去,拍着二人的肩膀,轻言细语地问:“赵强,听说你有1.8米高,恐怕没有吧。”接着又对王明道:“你今天早上吃饭没有?”

听到这般温柔怪诞的问话,兴奋中的二人愣在当头,大眼望小眼,如坠五里雾中。全班同学沉寂了几秒钟,随即迸发出哄堂大笑,二人方明白被愚弄了,刚才有声有色的“买卖”,再也没有兴致继续下去。

朋友之间虽然很要好,有时也会因开玩笑过头,而大动肝火,伤了和气。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巧妙地运用“装作不知道”,给他一个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怪问。

5.补救说话中的错漏、失误

一位公司经理在开业庆典上发表即兴演讲,他这样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公司是统一的整体,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铁的纪律,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上班迟到、早退、闲聊、乱逛、办事推诿、拖沓、消极、懈怠,都是违反纪律的行为。我们允许这些现象的存在——就等于允许有人拆公司的台,我们能够这样做吗?

即兴演讲,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演讲者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竟说出一句错话,而且马上就意识到了。怎么办呢?倘若遇上这种失误,演讲者不妨装作不知道,然后采用调整语意。改换语气等续接方式予以补救。只要反应敏捷,应变及时,就可以收到不露痕迹的纠错效果。

“马有失蹄,人有失言”,偶尔失语在语言交际中难免会发生,但失语往往是许多矛盾发生和激化的根源。因此,挽回失语,在语言交际中是很有必要的。

适时糊涂,回避锋芒

聪明人有时也要糊涂,装糊涂要不留痕迹。在很多时候,很多人处事是不理性的。如果人类一旦进入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也就没有必要装糊涂了,到那时候,你就是有屠龙的本领,也是巧而无用了。巧借糊涂,回避锋芒,看准时机,适时而动,就能一击而中。

《史记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在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失败,之后逃到下邳隐居。有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碰巧,老人的鞋子掉到桥下去了,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一愣,觉得十分惊讶,心想:你这老头,能算老几呀,这么大架子,敢让我帮你捡鞋子?那个时候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那位老人,但是他看见老头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就把自己的怒气克制住了,走到桥下面把鞋子给他捡了回来。

没想到的是,这个老人不但没有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没有道理。就在张良想破口大骂的时候,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是我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吧。

于是,他又默不做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尊重老人,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后来又经历了好几次这样的考验,这位老人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赠予张良。

张良得到了这本旷世奇书之后,感觉有了新的希望,便日夜诵读研究,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在这个故事中,张良克制自己的不满情结,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其实,这并不是他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大度。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凭借难得的机遇,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待人处事技巧,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这种人总是善于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

实际上,巧妙伪装是隐藏实力、成就大事的一种策略。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

在当今的社会中,所有一切都讲求团结协作,特别是在企业和团队组织里面,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不同专长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即使是罗纳尔多踢足球,如果与其他队员协作不好的话,同样也会败在球技不如他的人手上。换句话说,也就是说锋芒的个性不但会损害别人的自尊,还可能会破坏单位的团结,影响稳定的大局。因为锋芒毕露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不愿意同他合作:“既然他这么能干,让他自己干去吧。”

但是,做人要回避锋芒,并不是说完全不要显示自己的才华。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是有会得到别人认可的。千万要记住的是,你可以展示才华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但是也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傻子”。日本有一名撑高运动员曾经连续六年获得世界冠军,并且每年都突破世界纪录。在后来,有记者3问他突破世界纪录的秘诀,他的答案让现场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而又折服:“其实,我第一年拿冠军的时候就能达到今天(第六年)的纪录,我之所以能连续打破世界纪录,只是因为我懂得控制自己。”所以说,只有懂得适当地回避锋芒才是明智之举。

唐先生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他有着过硬的管理才能和游刃有余的公关能力,但是他有一个缺点:争强好胜且易冲动。他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事业单位,他的领导是很爱才的,因此就把他的缺点都容忍下了,年方28岁就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半年后,他像许多南下寻梦者一样,辞职南下“淘金”。

之后,他被珠海市一家中型合资企业聘请,负责公司中的宣传工作,当时他自己也这样考虑:应该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刚进企业,他写出来的文件颇受老总喜欢,老总多次当众夸奖他。但是半年后,跟他一起进来的两个同事都得到了提升,他的位置没有变动。这样,他心里不免有了点不平衡,最后,他与人事部门的经理当面发生了一些冲突。

唐先生心里是这样想的,“我豁出去了,不成功,便走人。”冲撞之后,老总找他谈话,意味深长地说:“小唐,请给我一个认识和了解你的机会。”其实老总准备再考察他一年半载,就准备把他提升为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年中薪资调整,他的工资翻了将近一番。这一变化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没能维持多久,唐先生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原因是跟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要么升职,要么跳槽,而他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走。

他感到自己的耐心和等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又变得任性孤傲。一次休息日公司通知他加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严词拒绝,给公司高层领导造成极坏的印象,老总终于没有耐心对他进行继续考验了。从此他被打入“冷宫”,他自己觉得无趣,因此就主动地辞职了。

纵使你才华横溢,也要逐步向上攀登。如果你显露张狂的锋芒,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应该懂得把握自己的情绪,懂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做人处事技巧。因此,任何事不要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使别人感到需要你却时刻受到你的威慑。

古人说:“谦受益,满招损。” 的确很有道理。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别人也会去攻击他,他当然就会受到挫折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是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这样,人们完全可以说:“都是爹妈生的,为什么差别会有这么大?”

要真正做到回避锋芒,有时就需要适当装“糊涂”了。这就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明知故问,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需要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有了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要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这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胁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无谓中伤了。

所以说,回避锋芒,就需要适当装傻,这可以说是做人进退自如的好办法。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有句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是在处世中,任何时候不耍小聪明,小事可以装糊涂,而在关键的大事上,才表现出大智大谋。当你直面现实,不分对象地实话实说时,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就不如风趣地绕开焦点话题,用幽默含蓄的方式,巧妙地避开。要善于由聪明转糊涂,由糊涂转聪明,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绕,不为人事所累,只有这样你才能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领略沉默是金的道理,才能真正醒悟该如何做人。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认为他很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不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让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

这个人觉得非常奇怪,就问那个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币值吗?”

孩子小声说道:“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下次就没有人会跟我玩这种游戏了!”

的确是这样,如果他选择了1块钱,很明显,就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块钱!然而,他拿5毛钱,自己装成傻子,于是傻子当得越久,他就拿得越多,最终他得到的,比当聪明的人拿得还多!这就是那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向那“傻小孩”看齐——不要1元钱,而取5毛钱!

而在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却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殊不知这种贪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会使他人对你的贪反感。或许他人可以容忍你的行为,不在乎你的贪,但如果你懂得适可而止,他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所以也愿意延续和你的关系。

人是最具有灵性的动物。然而再聪明的人,也会犯傻;再精干的人,也会失算;再理智的人,也会糊涂。人活着,无论做什么,总有糊涂的时候。可能会办错事,会说错话,会走错路。

郑板桥写出“难得糊涂”,含义深远。难得糊涂,有时可能是件好事;难得糊涂,有时可能造成伤害;难得糊涂,有时可能一辈子遗憾。 难得糊涂,有糊涂的好处。太聪明的人,有时使人不敢接近;太精明的人,有时使人觉得害怕;糊涂的人,可以使人看到缺点,放心与你交往。

难得糊涂的解释很多,每个人对难得糊涂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世上怪事太多,有时很难处理,装装糊涂,也未必是件坏事。但是人生不能长期糊涂,只有清醒地面对现实,才能适应社会,正确处理好随时发生的问题。糊涂,只能难得,该尽量减少。难得犯点小糊涂,无碍大事。经常犯点糊涂,那可是一件大事,应该避免。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正确对待真是好辛苦的!但糊涂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

(1)可以减去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同学之间、邻里之间,还是萍水相逢、偶然相遇,都不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引起一些烦恼。若斤斤计较,往往会越想越气,这样既于事无补,又对身体无益。如果做到遇事糊涂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心情也就好了。

(2)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在个人待遇、名誉、地位上兜圈子,或把精力白白地花费在勾心斗角、玩弄权术上,就会对工作、学习和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世上有所建树者,大都在处世方面有股糊涂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