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原理
1890200000017

第17章 管理与环境(6)

所谓道德,就是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恶标准去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道德属于社会范畴。它最重要的特征是:第一,用善恶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第二,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因此,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人类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也不例外。

管理道德属于道德体系中的职业道德范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以来,职业活动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在共同的劳动方式,共同的职业训练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中所形成的特殊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那么,管理道德也就是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管理特点的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纪律以及行为的价值判断和信仰体系。管理道德的存在对于管理者职业良心的树立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管理道德的观点及层次

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处处都会遇到道德冲突和道德判断的问题。比如,产品设计、生产中安全隐患的存在,产品生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产品广告或说明中的虚假宣传,管理决策中损害股东、消费者等的利益行为等等。因此,在组织管理中一定要坚持道德的原则。管理道德作为对管理者管理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体现的程度怎样,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管理者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二是管理者对组织道德要求的体悟和执行。因此,管理道德也就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管理者个人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个人与组织的利益关系当中,如果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必然会做出不利于组织发展的不道德行为;二是管理者的组织身份所要求的道德,主要体现在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利益关系之中。如果把个人以及组织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必然会做出损害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利益的不道德行为。

那么,怎样去判断管理道德在管理活动中的体现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观点:

1.道德义务论者。就是指在一定时间或特定环境下管理者认为是道德的行为。无须别人说,自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并以此作为一种道德义务。比如能做恶而不作恶,操守诚实信用、公正公平等义务。

2.目的手段统一论者。就是指从目的和手段以及行为过程来判断某一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也就是说判断目的即行为的出发点是否和手段即结果一致,因为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3.社会公正论者。就是指从行为的出发点或开始,就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公正系统。其目的就是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增进,至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

4.道德形式主义论者。就是指从确定行为的道德性看它是否违背个人权力和普遍规律,而不管其选择的结果。

5.道德功利论者。就是指从行为引起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即某种行为能否给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和最大幸福。

6.道义观论者。就是指从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因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人的需要所产生的动机引发的。

(二)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不但受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职业者自身道德素质的影响,还会受到一定时期道德发展规律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有:一是道德发展阶段的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阶段对管理者个人的道德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二是管理者个人的道德因素,道德是一个把“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道德信念、转化机制以及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对个体道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是组织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管理程度,组织重视道德管理和对道德行为的强化程度对管理者道德义务的履行和自觉性存在重要影响。四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已经成为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组织成员在一定程度上是组织文化的产物,一个组织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体系,对组织成员良好道德的形成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组织管理中,一定要加强组织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是有好处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途径:

1.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提高组织成员的文化素质;

2.加强道德规范建设,提高组织成员的道德素养;

3.选拔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提高组织道德管理水平;

4.加强道德示范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5.加强全员道德培训,提高全员道德意识;

6.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建立道德激励机制;

7.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机制,践行道德评价标准。

本章小结

任何组织都是广泛环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每个组织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完全封闭的,任何组织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外部的环境进行各种要素的交换。组织环境就是指组织以外的一切事物。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组织环境具有外在性、复杂性、不确定性、联系性和转换性等特点。对一个组织来说,其环境一般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具体环境、组织内部环境。一般来说,环境影响组织的目标确定、组织决策、投入与产出、目标实现的过程、组织系统结构的形成等。

组织界限是指将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的标志。组织界限具有过滤与渗透作用、保护作用、规范组织行为的作用和有效管理组织的作用。确定组织界限必须考虑组织的类型、组织目标、组织系统的有效运转、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等因素。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改变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封闭与开放的矛盾,投入与产出的矛盾;稳定与变革的矛盾。关于社会责任的观点,总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种观点叫古典观亦即股东观;另一种观点叫社会经济观。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反对意见,也有支持的理由,但在当今时代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管理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管理者来说已是一道难题,但不管怎样,管理者一定要固守职业道德。

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的外部环境?它有哪些特性?

2.组织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如何理解?

3.组织具体环境包括哪些?如何理解?

4.如何理解组织内部环境?以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5.对学校或企业进行一次调查,应用学过的环境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6.外部环境对组织有哪些影响作用?

7.什么是组织界限?如何理解其含义?

8.组织界限有哪些作用?

9.确定组织界限应考虑哪些因素?

10.你能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吗?

11.怎样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12.怎样理解管理道德?如何提高管理者的道德水平?

讨论题

1.你认为组织存在组织界限吗?

2.你认为一个组织应该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3.你认为管理者是否应该具备管理道德?应如何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是一个十分刻薄寡恩的人,因而处处遭人咒骂,许多在他手下工作过的人也都背弃了他。由于害怕别人报复,他时时提心吊胆,再加上工作劳累,很快就得了重病。在53岁时就面临生命危险,被人们形容为活着的“木乃伊”。在行将就木之际,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放弃了长期把持不放的公司领导权,转而关心那些曾经被他鄙弃的劳苦人。心智模式的改变,使他的身体发生了有利于健康的变化,最后他活了98岁,而且是质量很高地活了45年。

洛克菲勒在刻薄的前半生创造了一个著名的商业帝国,却几乎付出了他的生命,而病重时宽容博爱之心却造就了一个多活45年的医学奇迹。60岁后的他学会了感激,虔诚地感激每一个人的帮助,并大量地从事慈善活动,由此,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大慈善家。他的善举不仅是他获得了新生,也让成千上万的人获得了新生。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了“中国医学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负责于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医学专门人才。他的赞助也为慈善事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