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原理
1890200000035

第35章 现代管理理论(2)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处于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为此,他将经理人员的职能分为三个方面:

(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以实现组织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处理;

(2)获得必要的个人努力,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贡献:

(3)制定并解释组织目标,并努力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派。它以社会系统学派理论为基础,吸收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和运用电子计算机、运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一种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学派。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赫伯特·A·西蒙(1916—2001)和詹姆斯·G·马奇(1928—)是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西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行政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应用数学、运筹学等学科的教授,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马奇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同塞尔特一起创建了企业行为理论,与西蒙合作研究,对决策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最出名的是关于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

西蒙的著作有:《管理行为》(1945年)、《公共管理》(1950年)、《人的模型》(1957年)、《组织》(1958年,与马奇合著)、《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年)、《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年)、《人和管理的自动化的形成》(1965年)、《商业组织中的理性决策》(1979年)、《决策与解决问题》(1986年)、《我生活的模型》(1991年)。

马奇著作有:《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1963年,与塞尔特合著)、《决策与组织》(1988年)、《民主政府》(1995年)、《追求组织管理智慧》(1998年)、《领导层》(2005年)。

(二)该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1.强调决策职能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西蒙认为,组织就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如:企业制定计划是决策,组织结构设计是决策,组织中管理人员的配备是决策,控制纠偏也是决策。因此,管理理论既要研究“决策制定过程”,也要研究“决策执行过程”;既要包含确保有效行动的原则,又要包含保证正确制定决策的组织原则。正确决策可以降低决策过程的成本。

2.提出了以“令人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化原则”的决策新原理

西蒙认为,传统的决策是以绝对理性人为前提,而现代决策理论应以有限理性人为前提。他还认为传统决策的“最优化原则”是一种超脱现实的理想境界,主张用“令人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化原则”。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是经常变化的,决策所需信息是难以搜集全面的,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于是人们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去追求它,而是根据令人满意的原则进行决策。也就是说,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标准,只要达到或超过了这个标准,就是可行的方案。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决策作为环境与人的认识能力交互作用的复杂性。

3.关于决策阶段的划分

西蒙认为,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应该包括4个主要阶段,即:一是收集情报阶段。搜集组织所处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情报和组织内部的有关情报,并加以分析,以便为组织拟订和选择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拟定计划阶段。以组织要解决的问题为目标,依据搜集的情报信息,拟订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三是选定计划阶段。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各个备选计划中选定一个令人满意的计划方案。四是评价计划阶段。即审查活动阶段,就是对已经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

西蒙认为,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活动;另一类是非例行活动。据此将决策区分为性质相反的两种形式:一种是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好的决策;另一种是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的决策。但是,它们并非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决策,而是像光谱一样的连续统一体,其一端是高度程序化决策,另一端是高度非程序化决策。

四、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也称“系统学派”,在企业管理中,把企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作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该学派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研究企业和其它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尤其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该学派最兴盛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系统”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共同”和“给以位置”的意思。系统是指集合在一起的事物,相互依存,有关联地行动,形成一个具有特定的性格或动作的团体。系统的反意语是混乱。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系统理论主要有: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即“老三论”和耗黼论、协同论、突变论,即“新三论”。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E·卡斯特和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他俩同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同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既是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又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1963年,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约翰逊合著的《系统理论与管理》,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合著的《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

(二)该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1.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组织系统总是处于同其外部环境的持续的相互作用之中,并通过连续不断的投入——转换——产出的循环过程,吸收外部环境对组织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企业组织是一个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企业组织达到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系统中人是主体,其它要素则是被动的。

2.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整体

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5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5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分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许许多多的子系统。

3.运用系统观点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

运用系统观点分析和研究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管理职能应用的整体效率。在现实管理中,管理人员往往会出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拣了西瓜丢了芝麻”的事情。运用系统观点就使管理人员不致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致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但是,系统管理理论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管理哲学,与其他管理理论相比,它在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上就显得力不从心。正如卡斯特所言:“它是有关管理工作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提供了把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一种框架思路。”

五、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即强调组织管理要随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存在争议,按出生先后有:琼·伍德沃德(1916—1971),英国著名的女管理学家,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工业社会学教授,是组织设计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1965年)、《工业组织:行为和控制》(1970年)。保罗·R·劳伦斯(1922—),是美国多产的一位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是1967年与杰伊·洛西合著的《组织与环境》。弗雷德·卢桑斯(1939—)是尼布拉加斯大学的教授,1976年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一书,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费德勒在领导权变理论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二)该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1.过去的管理理论可以分为四种,即过程学说、行为学说、计量学说和系统学说,这些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相脱节,所以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则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使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2.权变管理理论充分考虑了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管理观念和技术有效地结合并达到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对于更快地达到目标来说,就要寻求与变化了的具体环境相适宜的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

3.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的;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所组成的。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所以,权变管理理论之所以有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机制。同时把一个组织看作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并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六、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学派,是以给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发展起来的学派。该学派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主张通过分析和研究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常是一些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并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自然就能领会和应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该学派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并加以归纳、概括、总结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合理化,再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建议。

(一)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这个学派的人员不但多而且很复杂,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艾尔弗雷德·斯隆,欧内斯特·戴尔,亨利·福特等。彼得·德鲁克(1909—2005)对管理学有卓越的贡献,是目前国际著名的管理学大师,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200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一生著述颇丰,出版了30多部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主要的有:《经济人的末日》(1939年)、《工业人的未来》(1942年)、《公司的概念》(1946年)、《管理实践》(1954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3年)、《动乱时代的管理》(1980年)、《管理的前沿:明日决策,今日造就》(1986年)、《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实战与原则》(1989年)、《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年)等。

(二)该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1.管理是对人进行管理的一种技巧和独立的知识领域

经验主义学派的各个代表人物,对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看法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但是都认为管理是对人进行管理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德鲁克认为,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管理学是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巧、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它机构中去。一个好的管理者就是能使团体以最少的资源和人力耗费,达到目的的管理者。企业经理只是在所管理的具体领域中显示出优秀才能的人。他进一步认为,管理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管理的实际应用是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的。

2.关于管理的任务

关于管理的任务,他认为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取得经济效果,企业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效果而存在的;二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三是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的问题。企业的好坏不能由其本身来评定,而是由它对社会的功用来评定,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就是它应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3.管理者的职责

德鲁克认为,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职责: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这个生产的统一体的生产力,要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生产力的总和更大。经理要克服企业中的所有弱点,并使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二是经理做出每一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一定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每一个经理都有一些共同的、必须执行的职能,这些职能是:第一,制定目标和措施并传达给有关的人员;第二,进行组织工作;第三,进行鼓励和联系工作;第四,对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第五,使员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此外,该学派还重视组织结构的设计,强调各类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殊条件以及管理人员的特点来确定本组织的管理结构,切忌照搬别人的模式。同时,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七、经理角色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它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经理角色学派,是由于它以经理在企业中所担任角色为分析研究的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他们所说的“经理”是指一个正式组织或组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拥有正式的权力和职位。至于“角色”是指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管理学家,麦克吉尔大学的教授亨利·明茨伯格(1939—)。1973年出版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也是经理角色学派最早出版的经典著作。此外还有《明茨伯格论管理:我们怪异组织世界的内部》(1989年)、《战略规划的衰落与兴起》(1994年)、《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1998年,与人合著)、《策略咬伤后背》(2005年)。其他代表人物有:乔兰(I·choran),著有《小公司的经理》(1969年);科斯廷(A·A·costin),著有《企业和政府中的管理轮廓》(1970年);艾伦,《角色理论》(1968年)等。

(二)该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1.经理工作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