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两国在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相让。二战日本战败,四岛归苏联控制,后由俄罗斯继承,双方曾商定在缔结和平条约后勘明其归属,然而二战后至今,双方因四岛之争仍未能缔结和平条约。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牵制日本的战略要点,南千岛群岛在地理上十分适合于俄罗斯在远东牵制日本的战略要求,它与萨哈林岛的南端遥相呼应,四个主要岛屿更是被称为远东四艘不沉的航母。长期以来,日俄围绕国后、择捉等四岛问题摩擦不断,俄罗斯的强势应对让日本时常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无奈感受。2010年11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首次登上南千岛群岛,这是俄总统历史上第一次登临该争议岛屿,2012年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再登南千岛群岛,称将持续视察该地区,并对该地区发展承诺给予政府支持。因而,日本借美国重返亚太之机,积极商讨美日同盟的深化和扩展,针对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议问题,拟订防卫协作计划,开展针对性训练,极力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对俄罗斯而言,这既是警示也是威慑。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俄罗斯绝不会放弃资源总价值将近500亿美元的四岛,防备美日同盟的觊觎俨然已是俄重点关注之一。
日本要求与俄罗斯就“北方四岛”展开实质性协商。2012年1月28日上午,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在东京饭仓公馆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了会谈。关于两国间悬而未决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领土问题,双方一致同意不要搁置,应在平静环境中继续展开协商以解决问题。针对日本不断加强对南千岛群岛的争夺,8月25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舰艇编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启程前往千岛群岛巡航。舰艇编队巡航期间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国后和择捉两岛停靠。
2.俄罗斯加强“北方四岛”军事部署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在2011年2月担任俄总统时的一次国防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必须在南千岛群岛部署“必要和足够的现代化武器”,“以保障这片不可分割的领土的安全”。目前,俄罗斯在四岛的驻军总人数约5000人,其中包括内务部边防军、陆军和空军。在择捉岛和国后岛,共有5个俄空军基地,其中在国后岛的基洛夫基地驻扎有一个歼击机团,装备米格-29战斗机,而图-22M3逆火轰炸机也经常从俄本土基地飞来,利用国后岛基地进行训练和巡逻。海军虽然在四岛建有基地,但考虑到后勤供应困难,并没有常驻部队。陆军则在岛上部署了一个步兵营。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战后,北方四岛就在苏联以及之后的俄罗斯的掌握之中,所以日本在北方四岛并无兵力部署。
俄国防部社会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伊戈尔·科罗琴科曾向俄新社表示,对南千岛群岛现有的机场与机场设施进行改建后,可能将在岛上部署空军基地,配备苏-35多用途新型战斗机和反潜飞机。科罗琴科还说:“为了保证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除了对驻扎在那里的第18营进行例行的装备更新,还必须在千岛群岛部署两个S-400‘凯旋’防空导弹营,而‘铠甲’S防空导弹系统与配备‘宝石’反舰导弹的‘堡垒’岸基导弹系统将成为这两个营的掩护,并且还要打造数个现代化雷达监测站。”
俄罗斯在远东战略方向面临着来自日本的军事威胁,日本自卫队在常规武器装备方面已经可以和俄军相提并论。在西部和西北战略方向上,俄罗斯主要受到北约成员国的威胁,其中许多国家的陆军、空军和海军在现代战争创新技术方面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包括非接触战、最新式技术和特种设备的作战使用等。况且,无论是在东部,还是西部,俄罗斯都还面临一些领土争端问题。而作为俄罗斯主要地缘政治对手的美国,自冷战结束后从未停止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美国在国防政策方面对俄罗斯的立场非常明确,即绝不允许前苏联境内出现新的强劲对手。
俄罗斯未来两年将投巨资强化南千岛群岛驻军。俄罗斯国防部部长谢尔久科夫2012年10月22日表示,俄未来两年内将拨款近70亿卢布(约合2.25亿美元)用于建设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驻军设施。驻扎在择捉岛和国后岛的第18机枪炮兵师是俄部署在南千岛群岛的唯一常备部队。它装备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箭炮,以及防空和反坦克武器。
(二)美国亚太战略进一步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
美国重返亚太是对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新一轮的战略压缩。尽管当前外界一致认为,美国重返亚太主要在于遏制中国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美国的举动亦有遏制俄罗斯在远东发展的战略考量。
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没有放慢压缩俄罗斯战略纵深的脚步。1999年,南斯拉夫的分裂让俄失去了在巴尔干半岛的立足之地;2000年后开始的北约和欧盟东扩,又使俄罗斯在东欧阵地上频频失守;借助2001年打响的阿富汗战争,美国成功地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中亚打入楔子;2008年的俄格战争又让俄罗斯黑海地区再次告急。由此可见,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压缩是不遗余力的。时至今日,对俄罗斯的封堵只剩下远东和北冰洋两大方向。由于技术难题,北冰洋上的争夺尚难以开展,但美国的高调重返已使寻求成为全球大国的俄罗斯不得不考虑应对战略压缩的反制之道。
美国亚太战略进一步巩固其军事同盟。美国重返亚太促成军事同盟的巩固,将可能对俄罗斯在远东乃至整个亚太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2012年8月,《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正欲打造亚洲版的导弹防御系统。尽管美国政府解释称该系统仅针对朝鲜,但由于亚太地区仅有中俄两国具有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因此其作战对象不言而喻。除导弹防御系统外,最令俄担心的无疑是美日韩同盟的一体化。“亚洲版北约”一旦建立成功,将会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有力的霸权工具,而俄罗斯在远东的现实利益以及未来在太平洋上的扩展之路,都必会遭受来自强大军事同盟的遏制。
针对美国的反导系统,俄罗斯高官称俄正制造新型导弹应对美国反导系统。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顾问叶辛说,俄罗斯正在制造一种新型液体燃料导弹,以应对美国部署的反导系统。叶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俄罗斯于2010年就决定研制重达100吨的新型液体燃料导弹,“如果美国当初不部署反导系统,我们也不打算制造这种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这种新型液体燃料导弹将于2018年前问世,并将取代著名的R-36M2“部队长官”(西方称为“撒旦”)洲际导弹。他说,俄罗斯制造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不会导致冷战重演,但可能会引发军备竞赛。新型液体燃料导弹能携带最多10枚诱饵弹头,有效载荷(弹头)达5吨,比“亚尔斯”和“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高出4倍。俄罗斯之前研制的海基洲际弹道导弹“布拉瓦”、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亚尔斯”和“白杨M”均为固体燃料导弹。
俄罗斯威胁将毁灭性打击北约反导设施。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2012年1月3日警告,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在欧洲推进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会“先发制人”打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署在东欧的反导设施。自从2010年11月北约决定建立覆盖欧洲的反导系统,并邀请俄罗斯合作后,双方已就此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至今无法达成共识。尽管在反导系统问题上分歧严重,但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仍表示愿意继续对话,期待达成妥协。不过舆论认为,双方谈判前景不容乐观。从短期来看,奥巴马政府不可能对俄罗斯妥协。而俄总理普京于5月7日就任总统,向来以“硬汉”著称的他上台伊始也不可能在反导问题上做出让步。
除此之外,俄罗斯潜艇还到美国海岸巡航一个月未暴露。2012年8月14日,据美国媒体援引美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一艘装备有远程巡航导弹的俄罗斯971型(北约代号“鲨鱼”)核潜艇,在墨西哥湾水域美国海岸附近定期巡航一个月未被发现。报道称,俄罗斯潜艇离开该水域后,它的行踪才为人所知。“俄罗斯攻击型核潜艇直接在美国附近海域巡航,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报道中说。美国官员称,俄潜艇出现在美国附近海域说明,美国反潜综合系统工作方面存在漏洞。他们强调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未来十年内在缩减国防开支框架内,将对这一综合系统减少4870亿美元的财政拨款。
(三)俄罗斯要“抓住东方”
2012年9月6日至9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召开,远东发展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撰文指出,俄罗斯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缘角度看都是亚太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全融入亚太是俄罗斯未来成功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最重要保证。
150多年前,俄罗斯将此地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抓住东方”。然而,150多年过去了,俄罗斯远东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与俄罗斯欧洲部分及中、日、韩等周边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劳动力,以及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不断拷问着俄罗斯政府和人民:俄罗斯究竟应如何“抓住东方”?怎样才能让俄罗斯这只双头鹰两头并重?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提出过:西以圣彼得堡为一翼,东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一翼,两翼齐飞,带动俄罗斯经济发展。但俄远东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却一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2012年5月,普京签署命令,在俄政府中设立远东发展部,并将该部所在地选址于紧邻中国的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首任远东发展部部长伊沙耶夫接受媒体访谈时毫不讳言地表示,俄罗斯当前的目标是集中力量,推动俄远东社会、经济实现进一步大发展,最终使远东成为俄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中心。发展远东,带动俄亚洲部分发展作为普京新任期内国家战略构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逐渐显露真容。9月8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上,普京更以其惯有的坦诚态度,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工商界代表对远东发展的诸多疑虑,为俄远东发展描绘了更为细致的政策图景。
俄罗斯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缘角度看都是亚太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全融入亚太是俄罗斯未来成功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最重要保证。为了“抓住东方”,俄罗斯继续加强北方四岛投资,在俄日争议岛屿追加1.2亿卢布修建公路。9月24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他已签署一项政府令,旨在促进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该地区一些建设项目追加资金,其中为俄日争议岛屿择捉岛的公路项目追加1.2亿卢布。上述公路位于择捉岛,从该岛列以多沃村通往岛上主要城市库里尔斯克。列以多沃村与库里尔斯克相距12千米,按俄罗斯公布的行政区划,这个小村庄属俄萨哈林州库里尔斯克市管辖,而按照日本地图,它属北海道根室地区所辖。
四、蒙古国极力拓展国际空间
蒙古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地处蒙古高原,夹于中俄之间,处于各大势力环抱之中,自然资源丰富,百年来一直是各强国觊觎之地。新世纪以来,随着东亚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以及亚欧大陆桥优势逐渐显现,蒙古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再次引起世界与地区大国的关注。同时,蒙古国为适应新的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一)蒙古国的“多支点”外交
蒙古国素有“亚洲腹地”之称,为面积约156万多平方千米的内陆国,北与俄罗斯接壤,东、西、南与中国交界。属大陆性气候。现有人口约275万,以喀尔喀蒙古人为主,此外有哈萨克人等。蒙古国所辖区域在历史上称为外蒙古,原是中国的一部分,1924年11月26日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12日国名改为蒙古国。冷战时期,蒙古国一直走“一边倒”的亲苏联外交路线。冷战结束后,蒙古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改变了其原先追随苏联的“一边倒”政策,确立了走市场经济与民主化道路的基本方针。在外交上首先与俄、中两大邻国友好交往,并密切与美日等“第三邻国”的关系。
蒙古国是地处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北靠俄罗斯,南邻中国,历史上与苏联关系较密切,后者曾在蒙古国驻军。苏联解体后,两大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分别建立,可由于多种原因,蒙古国都没能加入,只是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蒙古于1994年制定的国家安全构想中,把美国列为俄罗斯和中国以外的第三个重要国家,这标志着蒙古的国家安全战略从冷战时期的完全依附于苏联,转向借助外力同时制衡两大强邻。2000年,蒙古军队第一次派员参加了美国主导的代号为“集中-2000”的维和军事演习,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蒙古国接近北约,在安全合作问题上选择了“远交”的布局。这是因为昔日长期在苏联影响下的蒙古国如今出现“厌烦”心理,加之双方民族的差异性、安全上的不对等性,使得蒙古国对俄罗斯一直心存戒备。同时,蒙古国也不愿意自身被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对于中国,蒙古国了解不够,互信还有待提高。中国的快速崛起使蒙古国的个别政客心存疑虑。但蒙古国接近北约并非要损害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