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概览(2012~2013)
1900900000042

第42章 北部地区稳中藏忧(6)

从地理位置上讲,蒙古国属于中亚,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蒙古国已经成为东北亚的一部分。近年来,蒙古国在外部环境中变得越来越独立,尤其是在亚太地区,蒙古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占其总交易额的70%以上。本区域内的大多数国家,像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已经成为蒙古国的主要投资国。“9·11”事件后的国际形势为蒙古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蒙古一改对国际事务默默无声的常态,表态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和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派军队参与阿富汗和伊拉克重建。派往伊拉克的100多人的蒙军分队被媒体称为自1258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光顾”伊拉克以后的第一批到达伊拉克的蒙古军队。2012年3月26日,蒙古国政府决定向南苏丹派遣850名维和士兵组成的摩托化步兵营,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在联合国的组织下,蒙古国维和官兵参与了包括伊拉克、塞拉利昂、乍得、苏丹、科索沃以及阿富汗等冲突地区的维和行动。

(二)蒙古国越来越接近西方

公元13世纪时,蒙古铁骑狂扫欧亚势不可当,整个欧洲为之恐慌:英国人不敢出海,德国人为之惊惧。征服欲望超强的蒙古帝国将当时的俄国人残暴统治了200多年。然而有意思的是,当今天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冷眼相对之时,蒙古国却与西方越走越近了。

1.蒙古对外安全战略

近年来,蒙古国在实行多支点的安全外交战略的同时,积极参与多边经贸合作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对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特别是经贸领域的合作表现出较大兴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蒙古从本国国情出发,推行了一套独立自主的对外安全战略。主要做法是:

一是走出大国的控制,实施独立和均衡的对外政策。自20世纪20年代独立至苏联解体的几十年里,蒙古一直在苏联的控制之下,政治上追随苏联,经济上依靠苏联,军事上听从苏联指挥。蒙古军队营以上作战部队都设有苏联顾问,蒙军几乎成为苏军的附庸。1992年,苏联解体后,驻蒙俄军陆续撤出,并停止向蒙古提供武器装备。蒙古外交实现独立,认识到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蒙古,只有在两个邻国之间执行均衡的对外政策,才能真正获得外交上的自主和主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过去十几年间,中蒙关系得到了改善和稳定发展。两国最高领导人实现了互访,经贸往来逐年增加。

二是在平衡与中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与美日等“第三邻国”的关系。根据蒙方专家解释,“第三邻国”并非特指某一特定国家,而是指不与蒙古接壤的其他任何国家。美日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积极充当这个“第三邻国”,极力靠近和拉拢蒙古,加大投入,扩大对蒙古军事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积极促成了与蒙古在情报搜集、信息共享领域的合作。十分明显,这种在情报信息资源方面的合作,主要是针对中俄两国的,对两国安全造成威胁。蒙古也利用这一优势,来争取获得美国更为优惠的援助。此外,蒙古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在发生变化,以前蒙军的武器装备大都是苏联生产的,近年来,蒙军开始陆续换装由美国提供的武器装备。相比之下,日本的做法是长期以经济援助换取蒙古国的自然资源与政治支持,并更加注重在蒙的“民心工程”和形象塑造。

三是利用地缘特点,在东北亚和中亚事务中扮演角色。作为一个内陆国,蒙古的地理位置有不利之处。然而,由于蒙古位于中俄两国之间,而且幅员辽阔,这使得它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为推进多元外交战略,蒙古有人提出“第三邻国”概念。蒙古也利用其连接东北亚和中亚的地理优势,既作为观察员国,积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首脑峰会和各项活动,又积极参与东北亚事务,在两个次地区事务中扮演角色,借此提高在国际和地区舞台地位,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推行“必要结盟”的自主防御型军事战略。冷战结束后,蒙古大幅度裁减了本国军队。当前,蒙军兵力2.6万人,形成以首都乌兰巴托为中心,以南北重要省区为重点的地面作战和防空力量均衡部署的防御体系。蒙古于1997年制定了“全面防御”的军事战略。近年来,又提出了“小打靠自己,大打靠外援”的“必要结盟”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强调建立适应国防需要和经济实力的精干的职业化军事力量,在此基础上,十分重视未来作战中的它国因素。要求本国武装力量能够应对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和作战,在遭到大规模武装入侵时“动员全民参加,坚持局部抗击和游击作战”,牵制和抗击入侵者,必要时,加入军事同盟,允许外国军队进入,直到联合国、其他有关组织和有影响力的国家对侵略者施压,“以夺取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五是依托大国的援助,积极寻求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蒙古的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蒙古蕴藏有丰富的煤、萤石和铜、铁、铅、钨等矿产。美国认为,蒙古的地缘条件能够为美国提供进入亚洲腹地,进而牵制中俄的地理空间。而日本也认为加强与蒙古的关系可以扩大日本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并声称日本将继美国之后成为蒙古的第四大邻国。为此,在蒙古积极寻求美日等经济强国的物质、资金和技术援助时,美国和日本也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在不断扩大与蒙古的双边经贸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向蒙古提供各种经济援助。

2.蒙古国的“第三邻国”战略

蒙古有两个最重要的邻居,俄罗斯和中国,蒙古没有办法选择地理位置,所以对外政策中就希望通过建立第三伙伴国,平衡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制定了《对外政策构想》,形成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和多支点的对外战略,即“第三邻国”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与西方接近开始,蒙古国逐渐加快实施第三邻国外交战略的步伐。蒙古国奉行全方位、多支点外交政策,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看作自己的“第三邻国”。

从地图上看,蒙古国处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包围”之中,除平衡发展与两大邻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外,蒙古国还寻求发展与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欧盟、北约等“第三邻国”的外交关系作为保障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蒙古国视包括北约在内的“第三邻国”为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同时,西方国家也利用这个机会不断扩大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包括提出建立亚洲联系伙伴国的概念,所以某种程度上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作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方面寻求蒙古国对其反恐战争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更看重其位于中、俄两大国家间的战略地位。因此,美国不惜重金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建立了国际维和训练中心,并从2003年开始举行代号为“可汗探索”的联合军演。目前蒙古国总兵力为1万多人的军队已建成两个维和营,参与全球维和。而据统计,近10年来有5600多名蒙古国军人参加了各种维和行动。

美国成为蒙古国最重要的“第三邻国”。长期以来,乌兰巴托一直是华盛顿的中亚战略考量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因阿富汗战争而放大。自蒙古摆脱苏联控制以来,美国对蒙古的兴趣大增。对美国来说,无论从传统安全还是从非传统安全考虑,蒙古的价值都在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哈里·哈丁曾于1995年7月称,“在战略上,从多方面都可以说蒙古是一个重要的国家”,“邻国对蒙古的独立有任何程度的限制,美国都会发出支持的声音”。一些美国战略分析人士分析得更加清楚:美国热衷于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是为了在亚洲大陆争夺战略利益,并扩张“民主制度”。蒙古有约156万平方千米的疆土,与中、俄的边界线均长达数千千米,在中国崛起、俄罗斯复苏和东北亚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蒙古的地缘战略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通过深化美蒙关系,既可以牵制中俄联手,巩固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也可以进一步输出“民主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遏制中国崛起和俄罗斯复苏是美国实现“主导亚太”的关键一步。而地处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的蒙古,是中俄两个大国政治、经济和文明的利益交会点,也是世界各大宗教的交接点,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美国一旦控制蒙古,就可使其在东亚和中亚的战略部署连成一片,在中俄之间打入一个“楔子”,形成“北抑俄罗斯、南遏中国”的战略态势,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2007年,美国签署对蒙古国“千年挑战基金”援助协定,在此框架下,在医疗、环保、能源、基础设施和专业教育等领域对蒙古国提供援助。近年来,蒙美关系特别是双方的政治合作、军事合作呈现出新的态势。美国试图利用蒙古地处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有利地缘战略位置,控制东北亚战略要地,将蒙古纳入其军事同盟,需要时从背后对付中国。日益加强的蒙美军事合作就是美国对中国实行的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将蒙古看作其亚太战略中的重要筹码,而蒙古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及军事合作,也有意借助美国的力量防范中国。2011年6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双方重申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加强双边贸易投资及民众交往,并决定在核能方面开展互利合作。目前,有100多名蒙古国军人在阿富汗参与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维和行动。蒙古国军人帮助阿富汗国民军进行训练,并继续为喀布尔国际机场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