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酒品:饮出的格调与生活情趣
19049200000023

第23章 酒令趣闻(3)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末清初,广东有一个才子李文固,他的一个叔父,本在明朝做官,明亡以后,又转而为清廷效劳。对于叔父的变节,李文固常借机冷嘲热讽。在一次酒宴上,李文固倡议行一酒令,首句要说一物,次句要说一古人名,最后用《千家诗》一句作结。

首座的一个客人说:

“我有一张床,送与张子房。张子房不要,为么不要?春色恼人眠不得。”

张子房即张良,床、房押韵。“春色恼人眠不得”,是王安石《春夜》中的一句,此诗为《千家诗》收入。既然“春色恼人眠不得”,床不也就成了多余之物?还要它作甚?

次座的一个客人接着说:

“我有一把扇,送与曹子建。曹子建不要,为么不要?翦翦轻风阵阵凉。”

曹子建即曹植,建与扇押韵。“翦翦轻风阵阵凉”也是王安石《春夜》中的一句诗。凉风习习,还要扇子干什么呢?

接着,轮到李文固说:

“我有一绺缨,送与我叔亲。”

“你违令了,酒令规定要说一古人,你叔叔是今人,不是古人,应罚酒一盅。”

李文固辩解说:“我叔叔是明朝人,现已清朝,岂非古人?”

说得大家没有话讲,李文固于是接着说:“我叔亲不要,为么不要?清明时节两纷纷。”

李文固的叔叔纠正说:“你说错了,应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不是‘清明时节两纷纷’。”

李文固却坚持说:“不,我说得不错,不是‘雨纷纷’,而是‘两纷纷’。”接着,李文固端起酒盅劝酒说:“叔叔,你该尽‘盅’啊!”

一番话,说得他叔叔羞惭不已。

原来李文固引用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并故意将“雨”字改成“两”字,是深有寓意的。经顿读,“清”、“明”别解为清朝和明朝,两纷纷则讽刺其叔父在两朝易代之际,变节求荣,何其纷纷而丧尽廉耻。尽的,亦为双关语,隐喻尽忠。

蒲松龄令斥狼狐狗

蒲松龄是清代大文学家,他一生穷愁潦倒,以教书课读为业。闲暇则勤于著述,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都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该书以鬼狐影射现实,讽世喻时,入骨三分,麟虫草兽,皆著人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有一次,侍郎毕谊设宴款待他和王士祯等人。席间有人倡议行令,第一句要三字同头,第二句要三字同旁边,第三、四句要呼应一、二句,与之贯串成意。

毕谊是康熙进士,有文才,又是东道主,于是首先说:“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

王士祯接着说:

“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边绸缎纱。若非当朝官宦家,哪能穿上绸缎纱?”

接着轮到蒲松龄,他想到了在官绅地主的重重压榨盘剥之下,百姓的呻吟和诅咒,于是说:“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当道狼狐狗。”

蒲松龄不愧是百姓的代言人,一番话说得王士祯好生尴尬。

圣贤愁

传说,有个专好白食的人,方圆百里,不问谁家婚丧嫁娶,举办酒宴,他都不请自来,久而久之,大家把他的真名真姓倒都忘了,都唤他叫圣贤愁。为什么叫圣贤愁呢?原来古代嗜酒的人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这个诨名也就是取酒中圣贤见了他都发愁的意思。这事后来惊动了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他们两个相约,特地来到一家酒店,专等圣贤愁来,准备略施神通,将圣贤愁戏弄一番。

果不期然,圣贤愁闻香而至。

张果老说:“吾等饮酒,正嫌缺个伴儿,老兄大驾光临,老夫亦觉三生有幸,还请问尊姓大名?”

“岂敢,岂敢。在下专好结交酒友,只图席上吃个痛快。人说天上神仙见了我都畏惧三分,如是唤我圣贤愁,其实过奖。”

吕洞宾听后说:“好个圣贤愁,幸会,幸会。现在席上有酒无菜,不若就以尊号圣贤愁三字为令,各说一字,最后要取出自己身上一物作下酒小菜,否则没得吃。”吕洞宾略一停顿,首先行令说:“圣(圣)是耳口王:耳口王,耳口王,圣人吃酒不颠狂。可惜盘中无小菜,割只耳朵尝一尝。”

说完,吕洞宾用刀将自己的耳朵刷地一下割下来放在盘中。

张果老又趁势接着说:

“贤(贤)是臣又贝:臣又贝,臣又贝,贤人吃酒多不醉。可惜盘中无小菜,割下鼻子尝尝味。”

说着,也用刀刷地一下割下自己的鼻子放在盘子里面。

这时,吕洞宾和张果老都在等着看圣贤愁的洋相。心想,我们二人是神仙,耳朵、鼻子割下来还可以复原,你圣贤愁不过是徒有虚名,凡人一个,究竟比不得我们神仙,看你这回有何能耐可以施展出来。

岂知圣贤愁究竟不愧为圣贤愁,竟毫不为难地脱口说:“愁是禾火心,禾火心,禾火心,愁人吃酒抢先斟。可惜盘中无小菜,拨根汗毛赛山珍。”

吕洞宾,张果老听了生气地说:“我俩为了请您吃酒,连耳朵、鼻子都献出来了,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小气,只拔根汗毛呢。”

“哈,要不人们怎么称我圣贤愁呢?今天是遇见你们二位老兄如此慷慨大方,感动了我,要是换了别人,我还一毛不拔呢。”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前,有一个做官的退休回乡,一些势利的绅士,当面打哈哈,背后却常常有些侮慢的言行。有一天,在宴会上,这位退休的官员倡令,要用唐宋诗一句,引出一句俗语来,于是首先说:“一枝红杏出墙来。见一半,不见一半。”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叶适《游园不值》中的名句。酒令借此来讥讽乡绅们人前一套,人后又是一套的两面派的势利嘴脸。

一乡绅听后,直言不讳地说:

“旋斫松柴带叶烧。热灶一把,冷灶一把。”

“旋斫松柴带叶烧”,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意思是说,世态炎凉,天经地义。

一个邑大夫看着酒宴席上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忙和解说:“杖藜扶我过桥东。我也要你,你也要我。”

“杖藜扶我过桥东”,出自唐僧志安《绝句》自古道,官官相护,何必争吵呢?官绅利益本无冲突,恰如“杖藜扶我过桥东”,谁也少不得谁,还是握手言和吧。

两个渔翁揪打

清代江苏某巡远,在镇江珠江观澜阁宴请将军、总督、藩司诸同僚,可谓一省之最高长官悉会于此。焦山屹立于烟波浩淼的扬子江心,远远望去,满目苍翠,向有浮玉之称。当时金秋,满山枫叶飘红,像镶上颗颗宝石,于万绿丛中更增添无限妖娆。重九登高,衮衮诸公聚宴于此,莫不心旷神怡。酒至半酣,总督倡议联句行令,于是首先说:“举酒上危楼”,观澜阁飞峙江上,楼下峭石壁立,浪涛滚涌撞击,卷起堆堆白雪,气势之险,益显危楼二字之传神。

巡抚变化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画意诗情,接着说:“天高一色秋。”

江边的枫叶荻花,如火如荼,真乃一派绝好的金秋景致,藩司就此生发说:“江边无限景”,最后轮到将军联句了。这位将军本不通文墨,正因行不出酒令而急得满头大汗,偏巧江边渔船上两个渔夫不知为什么事在互相揪打,被他瞥见,于是拍案大呼道:“两个渔翁揪打!”

藩司听了强忍住了笑,说:“诗限五字,老兄怎么多出一个字来了,不如删去最后一个‘打’字,变成‘两个渔翁揪’,而且这样还正好押韵呢。”

席散归府,将军俨然以雅士自居,不免将行令经过在幕僚面前添油加醋地吹嘘一番。有一个幕僚听了说:“该打,该打。”这个幕僚原意是说你将军在此饮酒取乐,闲杂人等应该回避肃静才是,居然有两个不识相的渔夫揪打,败坏大人雅兴,岂不该打?而将军听了误以为是幕僚欣赏自己的原句,不应删去最后一个“打”字,顿时掀髯大喜地自我表白说:“‘打’字原有,可惜被不通文墨之藩司删去矣!”

老子心疼得很

从前,有一老翁,有三个十分吝啬的女婿,专喜占小便宜,平素他们有事无事总要到丈人家吃喝,丈人叫苦不迭。有一天,丈人过生日,三个女婿闻讯后欣喜若狂,认为是天赐白吃白喝的良机,便各自假模假样地准备了一点薄礼,齐来向丈人祝寿。一住就是五天,把丈人都吃怕了,又不好明说,于是在晚间共餐时,借行酒令来暗示。

丈人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接着又指指前面,指指后面,指指左面,指指右面。指完了,接着伸出三个手指,继而又伸出五个手指,最后用一个手指指自己的心。动作完毕,丈人要三个女婿行一酒令,猜出刚才动作的含意。

大女婿是个穷秀才,首先说:“丈人的心思我知道。”接着行令说:“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前有《前汉书》,后有《后汉书》,左有《左传》,右有《幼学》,岳丈盼我攻读到三更鸡叫五更天明,一心为了高中。”

《幼学》,即《幼学琼林》,封建时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谐音“右”。

丈人听了摇摇头。二女婿是个风水先生,接着猜道:“上有三十六天罡,下有七十二地煞,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三山五岳虽好,没有你老人家的心好。”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相应为南、北、东、西四方星宿名,古代军事家按之布置军阵,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丈人听了仍然摇摇头。三女婿是个郎中,看见丈人接连摇头,忙说:“你们二位都猜错了,只有我最了解丈人的心思。”于是颇为自信地行令说:“上有天冬,下有地黄,前有前胡,后有厚朴,左有左转藤,右有幼竹茹,三根灯草,五根车前草,可以退心火。”

厚朴之“厚”,谐音“后”。幼竹茹之“幼”,谐音“右”。

丈人听了三个女婿的酒令没好气地挖苦说:“天上不落,地下不生,前天接济,后天援助,老子左也难,右也难,你三个畜牲白吃了我五天,老子心疼得很。”

趣改唐诗令

翰林院的几个翰林,因事来到风景秀丽,向有城市山林之称的镇江,聚宴于北固山巅的多景楼。多景楼又名相婿楼,相传三国时刘备招亲,曾在此被相婿。宋代书画家米芾又曾为此楼题额为“天下第一楼”,故历来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号为长江流域三大名楼。

这多景楼座于北固山后峰岩峭壁之上,飞临大江之滨,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极目云天,唯见长江莽莽阔阔,滚滚东流,浩无际涯。这些翰林个个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他们每宴必令,每令必新,这次聚宴于此自是又行新令,谓之趣改唐诗令,要求行令者取唐诗一句略作改动,再取另一句唐诗说明删改理由。诗句不得杜撰,说不出或不当者罚两杯,无趣者罚一杯。

倡令的翰林首先即景行令说:

“多景楼中吹玉笛。”

令官问:“明是黄鹤楼,为何说是多景楼?”

答:“只因‘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既已飞去,再称黄鹤楼,显然名不副实,而景物依旧,改名为多景楼倒是很确切的。“黄鹤楼中吹玉笛”,句出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一去不复返”,句出崔颢《黄鹤楼》。

接着一个翰林行令说:

“要谈巴山夜雨时。”

令官问:“明是却话,缘何改作要谈?”

这个翰林戏指架上的鹦鹉回答说:“只因‘鹦鹉前头不敢言”,句出朱庆馀《宫词》。

又一翰林指着妙喉轻舒的酒妓说:“不敢言可是敢唱的哟。”于是行令:“今朝歌管属檀娘。”

令官问:“明是檀郎,为何摇身一变竟成檀娘?”

答:“只因‘小姑居处本无郎’。”

“今朝歌管属檀郎”,句出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日近不去因寄》。“小姑居处本无郎”,句出李商隐《无题二首》。

再一个翰林复暗含机锋地行令说:“少小离家老二回。”

令官问:“明是老大回,为何变成老二回了?”这个翰林答:“只因‘老大嫁作商人妇。’”

“少小离家老大回”,句出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老大嫁作商人妇”,句出白居易《琵琶行》。句中“老大”原指年龄之大,令中均别解作排行。该翰林行此令,实为影射座中一酒妓,其姐原亦为酒妓,只因“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故行此令,以博解颐。

接着一个翰林又即景行令说:

“一山半落青天外。”

令官问:“明日三山,为何说是一山?”这个翰林指着被江雾笼罩着的江心中的金、焦二山说:“只因‘两处茫茫皆不见。’”

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乃是驰誉中外的风景名胜,有镇江三山之誉称。这个含磷结核眼前之景,将诗中三山曲解得巧极妙透!“三山半落青天外”,句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两处茫茫皆不见”,句出白居易《长恨歌》。

众翰林们一边飞觞行令,一边观赏着轻歌妙舞,恍如置身于瑶池仙境,这时一个抱持琵琶的酒妓,弹着《胡笳十八拍》,弹到伤心处,勾起自己的身世,不觉潸然泪下。一翰林见状,哪里会设身处地,想到酒妓们迫于生计强作欢颜的悲楚?却仍打趣地说:“胡儿眼泪落单行。”

令官问:“明是双双落,为何变成落单行?”这个翰林指着弹琵琶的酒妓说:“只因‘犹抱琵琶半遮面。’”

说得众翰林捧腹大笑。

“胡儿眼泪双双落”,句出李颀《古从军行》。“犹抱琵琶半遮面”,句出白居易《琵琶行》。

藕如船

有个吝啬的人做东请客,席上以贫瘠的藕梢子待客,却将肥嫩的大段留在厨中准备自家受用。客人们均感受辱,其中有一个秀才伺机发难,觑准机会移位于这位吝啬主人的上座,便说要行一诗分真假令,上家说真,下家说假。

于是一客行令说:

“葡萄美酒夜光杯,此是真酒。”

下家说:

“寒夜客来茶当酒,此是假酒。”

轮到这位秀才,这位秀才早成竹在胸,便有的放矢,诱其入彀地说:“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是真船。”

吝啬的主人也颇背得几首诗,不知是计,顺理成章的说:“花开十丈藕如船,此是假船。”

秀才忙说:“错了,应罚酒。”吝啬的主人辩解说:“天下哪里会真有十丈长的大藕,诗人夸张之笔罢了,这不明明是假船吗?”

“是真船,确有如许大藕。即以今晚筵席而论,涩嘴的藕梢在席上,而嫩甜爽口的大段藕头却还在厨房里,何啻十丈之长!这不明明是实有其事的真船吗?”

多年陈皮却挨不得半下

有个开中药店的老翁做寿,三个女婿齐来祝贺。席间,老翁为了考考三个女婿,便提出要行一令,先说一物名,颠倒读仍应成文,再贯串两味药名,组成一句话。

大女婿经营灯具,稍微读过两年书,首先说:“龙灯,灯笼,糊了白芷(纸),就可以防风。”

白纸是中药白芷的谐音,防风,亦为药名,经巧妙组合,两味药名的语义俱为双关。

老翁听了点头微笑。二女婿是个烧饭的伙夫,说话三句不离本行,接着说:“锅盖,盖锅,锅底通草,饭就成熟地(的)。”

通草,药名,但这儿别解,用如动词。熟地,药名,是“熟的”之谐音。

老翁听了,亦颔首称是。三女婿是个差人,在衙门里专司打板子,轮到他了,却说不上来,老翁连连催促,说要罚酒。三女婿急得下意识地直拍脑门,猛地却触动了灵感,忙说:“有了,只是务请老爹包涵才是。”“只要说的切当,还有什么不好包含的。”老翁回答说。“果真?”三女婿疑问道。“我活了偌大一把年纪,几时见我说话不算数过?”老翁回答说。三女婿听了这话,立刻奔到门边拨下门闩,对着老翁的脑门就是一下,打得老翁眼冒金花,嗷嗷直叫:“好个忤逆不孝的孽障,看我不把你宰了。”三女婿忙辩说:“我这是行令,岳丈大人缘何反悔,责怪小婿?”老翁捂着头气汹汹地说:“好好好,你还要强词夺理,这是什么令?若说不上来,我可决不饶你这个小畜牲。”三女婿说:“岳丈大人信守诺言就好。”

于是解释所行之令:

“门闩,闩门,多年一块陈皮,却竟挨不得半夏(下)。”

陈皮,中药名,这儿别解成老的面皮。药名半夏是“半下”的谐音,亦别解。

老翁听了,找不到茬儿,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