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的生理特征
1.身体发育状况
(1)身长和体重。1年里体重只增长2公斤,而身子却增长了7厘米左右,手脚变得细长,整个身体也似乎更苗条了。这时,有的孩子个子高,有的个子矮,有的很胖,有的挺瘦。但只要孩子的发育情况良好,身体健康,就无需担心了。
(2)肌肉结实。新生儿和1岁儿的手臂肌肉摸上去总感到软绵绵的。现在就大不相同了。这时的孩子肌肉结实,摸上去很有弹性。那些运动剧烈的孩子,肌肉更为结实。
(3)脊椎骨弯曲。婴儿时代的脊椎骨是笔直的。但当孩子能站会走后,就开始稍稍弯曲起来,到了3岁左右,就相当明显了。
这种弯曲由四部分组成。颈椎向前弯曲(前弯),胸椎部分向后突(后弯),下面腰椎部分又微微向前突起弯曲,最下面的部分是骶骨,其弯曲是向后的。脊椎骨形成的这种前曲后弯是为适应剧烈的运动和保护内脏的。
(4)脚掌心内凹。在此阶段之前,孩子的脚掌心不明显,被称之为生理性平足底。这是由于皮下脂肪太多之故。这时,那些连接小骨的韧带和肌肉等发达起来以后,脚掌心就开始内凹起来,因而能适应较长时间的走路。
2.运动机能情况
(1)全身运动。这时的幼儿已能蹦蹦跳跳、跑跑颠颠、扔来踢去的,能自由地支配身体的各部分完成复杂的动作;可以自由调节奔跑速度、收住脚步和急转弯,以及随着音乐的节拍跑步。同时,平衡能力也加强了,可以踮直脚尖往前走几步远,能不扶栏杆,交替着双脚一级级上下楼梯;能从4JD~50厘米高处往下跳;能单脚蹦着走(3岁半至6岁);会骑三轮车(2岁多至3岁半);能独自站在秋千板上荡秋千(3—6岁);可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3~6岁);会翻跟头(3—5岁)等。
(2)手指动作。随着全身运动的发达,手指也灵巧起来,能做很多细小的动作。例如会画圈圈,能将纸叠成4折;会用筷子吃饭,双手能接住对方抛来的大球;会用剪纸,在3厘米大小的积木上垒10多块等等。这些需要灵巧的手指和眼睛协调配合的复杂动作,一般都要满3岁后才能完成。
这些动作只要经常做做,多练习练习,则进步会很快。爸爸妈妈不能因为孩子老是毫无定性地动来动去会出危险而一律予以禁止。应该让孩子在便于活动的场所玩一些比较合适的玩具,引导孩子多活动手脚,高高兴兴地边玩边锻炼身体。
3.内心发育状况
(1)智力
记忆力:这时期幼儿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力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有时大人中间说错了一点点,他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
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没体验过的抽象事物。这是3岁儿在记忆力方面的一大特征。
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这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常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理解。可以说,智能的发达与否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浓厚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这种兴趣,尽量解决孩子的疑问,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能区别事物的差异:3岁的孩子能区别白天和晚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圈圈和三角等。比如把画上的和所剪的圆形、三角形给孩子看,十之八、九能辨认出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从这里可看出孩子已具备了从许多东西中区别不同物体的能力。至于上和下、前和后等的区别,早已不成问题了。
(2)情感发达
恐惧:1—2岁小儿都很怕大的声响,3岁儿则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大动物、假面具、黑暗等。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真正理解这一切。比如说,1岁的孩子看见狗也不会害怕。这是由于情感尚未发达,同时尚不知道狗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之故。但到了2、3岁时,看见狗咬人,人们都怕狗,逐渐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动物,于是就开始怕狗了。等到再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欢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发火:2岁幼儿一发火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但3岁儿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强了些,那些攻击型的态度也少起来了。
喜悦:3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爸爸妈妈高兴而高兴了。因此,又把3岁这一年龄叫做会捧人的年龄。做什么事只要妈妈高兴,就会神气十足、兴致勃勃地干。
(3)语言
这时期的幼儿语言主要是听父母的讲话,或是哥哥姐姐和朋友们的讲话,以及看电视、听收音机、唱片等模仿后学会的。因此,父母应该多跟孩子讲讲话。
到了3岁后,孩子讲话时已能使用主语、动词、形容词、连接词等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了,比如能讲“外面天气冷,穿上外衣吧”等。快满4岁时,已能和别人随便交谈,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虽然语言发展得较快,但大多还是幼儿式的发音,因为这是语言发展的过渡期,用不着那么严加注意,只需反复教正确发音。
在这个年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口吃。因为这时的孩子想讲的话和表达能力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有时会有暂时性的口吃现象。孩子有些口吃时,不要急忙叫孩子重讲,也不要过分地要孩子讲慢些。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在讲话时经常意识到这一点而紧张起来,反而使口吃加剧。只要不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讲话口吃,则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自会纠正过来的。
(4)社会性的增长
这时的孩子就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能和小朋友们边讲话边玩而且还能互相借玩具等物。
3岁儿的创造能力较强,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模仿能力,玩各种模仿式游戏。一看见别人玩做饭的游戏,马上就参加进去,各自抡起“爸爸”、“妈妈”等角色玩起来。孩子们往往按自己的爱好挑选角色,所以,有时便会出现诸如两个“妈妈”的情况,一般很少发生矛盾。偶然因自我意识太强而争吵起来。和小朋友们玩得多了,吵架的次数也就多起来。但吵多了,孩子就会发现小朋友们会不理自己,于是就容易妥协,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从而能经常和1—2个小朋友友好相处,和和睦睦地一起玩。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候和妈妈对抗得很厉害。有人说,3岁儿是第一反抗期的高峰阶段。但如表扬他几句,也就会觉得大家都很喜欢、欣赏自己而感到满足。因此,对于孩子的反抗,与其斥责,倒不如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开,奉承他几句,反而容易使他安静下来。
到了3岁半以后,反抗心理就慢慢下降,这对于大人来说,是最容易带的。3岁半后的孩子看见大人高兴了,自己也就高兴,而且还想方设法让你高兴。由于自我意识已确立,能够清楚地懂得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相应有了好恶感。
2~3岁幼儿的科学养育
1.良好饮食习惯与能力的形成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这不仅需要合理调配适合孩子年龄的膳食,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能力。
(1)良好饮食习惯的标准
①对孩子按时进食的积极性进行引导,使其对进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②让孩子在进食时有固定的座位;
③吃饭时,应让孩子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定时定量,安静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
④引导孩子爱吃各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⑤闭住嘴唇咀嚼食物,不让别人看见嘴里的食物;
⑥不含着食物说话,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离开饭桌;
⑦吃饭时注意整洁,吃完碗里最后一点饭菜,不要养成剩饭菜的不良习惯;
⑧经常喝开水,不喝生水;
⑨不捡脏东西吃。
(2)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能力
①学习用筷子,自己洗手、擦嘴;
②学习协助父母摆放碗筷,饭后将自己的碗、筷、椅子放好;
③采用正确的吃饭姿势,并掌握与进食有关的语言,如“细嚼慢咽”,各种餐具名、饭菜名称等。
(3)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能力
①吃饭前要让孩子保持安静,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吃饭的时间应有规律性,按时进餐可让胃的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让孩子饭前过度兴奋或疲劳。更不要呵斥孩子。饭前一小时内不要让孩子吃糖果、雪糕,也不要让孩子喝大量的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胃液的正常分泌,造成孩子食欲下降。
②注意饭菜的色、香、昧、形,经常变换花样,避免单调无味。并注意参照气温适度调整食品的冷热,以增进孩子的食欲。
③可有意地用童话故事、比喻、示范等,引导孩子理解食物的好处,比如“猪肝真好吃,多吃猪肝眼睛会亮晶晶的,嘴唇会红红的”、“多吃蔬菜小脸蛋会长得像红苹果一样”,以此培养孩子对各种食物的兴趣。
④孩子情绪不好时,切不可用糖果、饼干等食物来缓解矛盾而应转移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免形成吃零食的习惯。进食时,更不可迁就孩子边吃边玩的毛病。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可以采用不理睬的态度,以免养成坏习惯。有时,饿那么一顿也没多大关系。
⑤父母要耐心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餐具的动作,即使把手、脸、衣服弄脏了,也要不厌其烦地及时帮助擦净,并对其微小的进步加以鼓励,让孩子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切忌粗暴处理,更不能图省事,包办代替,从而剥夺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这会影响孩子饮食习惯与能力的发展,也会使他养成凡事依靠大人的思想。
⑥这个年龄的孩子饮食时多时少,挑食、吃饭时玩的较多。有时高兴了就使劲吃,不想吃时几乎一口也不吃。不管怎么样,孩子早、午、晚三餐时间应和大人一样,每餐吃20分钟或30分钟,时间一过就不给吃。如开饭时孩子不肯吃,不要太勉强,到下一餐再给吃,但不能因此就多给点心吃。如这样做,孩子就越发不肯好好吃正餐。平常让孩子多运动,到外面玩玩,肚子会饿得快些,到吃饭时也就自然会使劲吃了。只要饮食有规律,一切都会改过来的。
⑦父母也应注意身教重于言教,因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平时言谈或同桌吃饭时,都不能有任何暗示性语言和动作,以免形成孩子饮食的坏习惯。比如,妈妈不喜欢吃肉,让孩子察觉后,就会照妈妈的言行去做,必然形成挑食的坏习惯。
2.食物的品种与吃法的要求
(1)食物要做得碎、软、烂,并注意饮食卫生
2~3岁幼儿的消化和进食能力仍比较差,食物烹调要适应小儿的消化能力,且要注意饮食安全。主食要细软,面条、米饭要煨烂;副食要切碎煮烂,瓜果根茎类要切成细条、碎丁,叶菜类要切成碎末。鱼、虾、禽、兽肉要去刺、去骨。花生、核桃等硬果要研碎或制成酱。含粗纤维不易嚼烂的食物,尽可能少让小儿吃。刺激食品,如酒、咖啡、辣椒等要避免小儿食用。除注意食物烹制方法外,还要注意炊具的选择,以免食物中毒。
(2)保证每天需要的营养量
这一时期的幼儿每天摄入蛋白质40克,碳水化合物100—150克,脂肪35克,钙约400毫克,便可产生1000—1200千卡的热量,基本上能满足每天营养素的需要量。
2—3岁孩子每日营养标准的食物种类如下,仅供参考:粮食(粗、细粮)需150—200克,牛奶或豆浆需250克,蛋1个,蔬菜150克—200克,豆制品2.5克,鱼、肉类需50~75克,糖需1克,油需5—8克。
(3)烹饪得法,保存食物营养量
幼儿所需要的营养素均需从食物中摄取,使各种营养为身体所消化吸收,保证健康生长发育。然而,并不是吃饱了,孩子的营养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吃得不当,同样也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因此,如何使小儿吃饱吃好,是很有研究的,要使小儿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烹调时要适当地保存营养素,烹制的食物要易于为小儿消化,食物应能引起小儿的进食兴趣。
(4)应多吃蔬菜
2岁孩子的体重约为成人的1/5,但吃的蔬菜要为成人的2/3才行。孩子发育需要吃肉、蛋、牛奶,以便从中摄取大量的动物蛋白,以补充减少了的脂肪层。豆腐和其他豆制品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还得多吃些蔬菜、水果,否则营养是不伞面的。
2岁的孩子通常都不愿吃蔬菜。一是因为蔬菜纤维长,味道不好,且量又多;二是因为家里人若有不愿吃蔬菜的,则孩子就更不愿吃了。
因此,要尽量将菜炒得味道好些,使孩子愿意吃。菠菜,胡萝卜等要切得细一点,混在蛋卷、肉丸,鸡蛋羹里,或按孩子的口味来炒,变变花样,往碗里盛得好看些。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吃下。如孩子实在不愿吃蔬菜,也不必硬逼着吃下去,可多吃些水果。
3.进食行为的科学调理
(1)幼儿偏食毛病的纠正
这一时期幼儿偏食已成较普遍的现象,不喜欢吃蔬菜的占多数,还有孩子不喜欢喝牛奶,或不喜欢吃肉、鱼,有的则光吃饭。
治偏食,需要的是较长时间和耐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速效药,也用不着强制性地让孩子吃些不喜欢吃的菜。
不过,下面这些方法可供参考。
①全家人见饭桌上有啥便吃啥,而且还要说“好吃”“好吃”;
②吃饭时要造成一种愉快的气氛,使孩子保持舒畅的心情;
③注重烹调的技术,想法将菜做得使孩子爱吃;菜做完盛在盘中样式要美观些;
④利用出外郊游的时机让孩子吃些不爱吃的菜;经常请些小朋友来家里吃饭,做些自己孩子不吃的菜,看见别的小朋友吃,他就会跟着吃起来;
⑤少让孩子吃零食,少给点心吃;同时让孩子经常在外面玩玩,使肚子饿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