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涨、涨、涨!
上个世纪70年代,每桶油价从1块多美元涨到11美元时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从13美元涨到18美元时是第二次石油危机。然后,80年代到90年代到本世纪初,大约在20至25美元水平上下浮动,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突然到了2004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油价冲到了50美元;之后,2005年冲到70美元;2007年冲到80美元;2008年初,首次冲到100美元,3月110,5月5日120,5月21日130,6月6日创下一天飙升10.7美元的纪录,油价直逼140美元一桶。四年中,如此持续疯狂地飙涨,全面地、强烈地冲击了全球的经济、社会与政治运作。
石油“参数”变了
作为第一步,我们须先搞清楚四年里从40美元涨到140美元,涨出的部分,即100美元,其性质成分如何?
经分析归纳,主要原因有:第一,全球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制造中心,石油消费已高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第二,供给难增,这是因为油价飙升过速,石油生产缺乏弹性,从决定投资,到勘探、出油再到投产,很难迅速反应;不仅如此,主要油产区还因伊拉克战争及伊朗受到经济制裁,产量剧减,后者是美国因素;第三,还有另一个美国因素,即美元持续贬值;第四,投机者的金融炒作。
以上几个原因,除最后一个,都有长期性质,也就是会维持相当时期,甚至还可能与日俱增,所以,是属于“结构性”的变化。对全球政、经、社体制的运作而言,石油价格在长期间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参数的形势已经不存在了,换言之,石油“参数”变了。
长期性因应对策
面对石油参数的巨变,大家都强烈意识到这不是一时的、阶段性的冲击,更可能是持续的、长期性的影响,因而不得不作出同样也是长期性的对策:
在首当其冲的运输产业方面,航空业出现了结构性的调整,因油价大涨导致缺乏竞争力的航线、航班大幅缩减,廉价航空以另类经营策略来抵消油价上涨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几乎长达一个世纪被贬抑的美国铁路产业出现了新的生机。
产业发展方面,耗能、节能产业或产品当然呈现了此消彼长的现象;美国布什总统解除了美国离岸原油开采的禁令,无独有偶,中日两国也达成了在两国之间的东海共同开采油气的合作协议。
各国百姓生活也有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日光节约时间受到了更多的采用:有些国家将一周5天每天8小时的上班方式,改成了每周4天每天10小时的做法,以节约能源。
除了生产及生活作息之外,也影响到分配,尤其是国际之间财富的分配,当用油国承受越来越大压力的时候,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当然还有中东油国,这些年来,却赚得盆满缽满。
中国该如何面对?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特别是还有高达50%的进口依赖度,又该如何面对此一长期性的严峻形势呢?可就战略方面提出三个思路与方向:
第一,理顺国内油品价格。6月19日调高油品价格约20%,是正确的,但仍有国内外油价倒挂现象,须作进一步努力;第二,积极发展轨道运输产业,包括大、中城市的地铁及城际之间的常轨及高铁;第三,以更积极进取的做法,发展与中亚5国及进一步延伸到里海国家的外交关系,与东海、南海油气田的开发,共同形成中国油气资源发展东西两翼的大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