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131

第131章 中国游客是不可忽视的软实力

2008年,由于奥运火炬在法国境内传递时所发生的不愉快及巴黎市长会见达赖喇嘛一事,导致中法关系无论官方及民间都出现紧张。据说,也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游客赴法的兴致,游客大幅减少。法国政府还因此表示关切,怀疑是否中国政府有政策指导。萨尔科齐从原先的可能“抑制”到表态参加,与此是否有着直接关系,不得而知。但中国游客近年来四处放洋,在国际间动见观瞻,备受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7月4日,在大陆方面的配合下,马英九的周末包机及大陆游客访台终于实现了。在台湾,引起了相当轰动,占据了媒体不少篇幅。台湾各界都期盼日后周末可改为定期再改为天天,包机则不须绕经香港上空实现真正的直飞,然后每日游客上限能从3000增加到10000或更多,从而刺激台湾观光产业发展。一如近几年来,大陆自由行时香港经济所造成的繁荣效果。

中国人口众多,13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然形成了一个新富或中产阶段,且规模仍在持续扩增。他们的消费与购买力,在中国内部就成了内需;通过旅游形式,也可以“出口”到国际,其实是内需的延伸或外在化。由于量大,对国际经济甚至政治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独立,一艘苏联在乌克兰制造的新型航空母舰“瓦亚戈号”因资金不到位难以为继,停摆了,但已基本完成80%。后来中国有兴趣向乌克兰购买,双方成交,可是问题却来了。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不可能经由空运或陆运,必须得由拖船,经由海上拖到中国。但由乌克兰出发,首先就要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与达达尼耳两个海峡。土耳其政府却以种种理由不予放行,中国政府一再协商都不管用。折腾了几年之久,突然,土耳其政府答应放行了。中土之间当然肯定在谈判中进行了各种交易,却有一项内容是新添加的,就是中国同意将土耳其列入允许中国人民可以赴外旅游的名单之中。看来,对土耳其来讲,这个条件十分实惠而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中国游客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初试啼声。

十几年来,被中国政府列入“可观光旅游”名单的国家或地区从几个到十几个到几十个,越来越多。而每一列入,被中国游客旅游的国家的观光产业及他们的“内需”,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中国游客的贡献。因之在国际间出现了一种奥妙的效应,大家都想尽早获准加入这个“中国游客俱乐部”,甚至久等尚未加入的对已获准加入的产生了醋意。美国同加拿大就是一对例子。不久前,美国被列入名单,但加拿大没有,同为北美,一线之隔,两国条件相当,一有一没有,加拿大自然不服气也不太高兴。

美国战略学家约瑟夫·奈伊几年前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一时在政策界名闻遐迩。他的“软实力”概念自然是相对于“硬实力”而来的,后者应是指军事、经济等比较具体有形的力量,在此之外,如科技、制度、价值、文化等较抽象的影响力,则属软实力。

中国近年来除了输出商品之外,也注意到文化,在全球范围之内广设“孔子学院”,普及中国语言及文化,这就是“软实力”。今天,中国的游客被各国政府的人民高度期待,并且也确实产生了程度不一的“普渡众生”的效果,甚至还

有可能对国际政治外交发挥微妙的影响力,谓之中国的另类“软实力”,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