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002

第2章 内需大开发

在我的《中国大趋势》脉络中,一共有十个大趋势,第一个就是“内需大开发”,题目通俗,来龙去脉却不简单。

为分析方便起见,以一时间轴直线将三个30年标示出来,分成了(一)(二)(三)三个阶段。阶段(一)是1949到1979,是新中国的第一个30年,也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阶段(二)是1979到2009,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也是刚过去的30年;阶段(三)从2010年到2039年,是下一个30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二个30年。

这个“时间轴”很管用,在本文的分析中会经常用到。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大趋势。

首先,我们回顾过去60年的两个阶段:

阶段(一):是完全封闭,与国际几乎全无互动,自需自供的30年,再加上计划公有制经济,这样的模式显然不可持续,难以为继。1978年底,邓小平决定要换一条路走:改革开放。

阶段(二):改革开放开始,从“封闭”转为“开放”。但这一阶段的开放,是一种“外需导向”型的开放。中国开始与全球化接轨,在“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即是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通过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出口充分发挥。这一阶段,中国3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9.8%,全球罕有其匹。

但恰恰是在阶段(二)快要结束的最后一刻,2008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经济大危机,一个全球范围、长期积累形成的全球大泡沫破灭了。泡沫的破灭,意味着一个在泡沫长期形成过程中不断拉大的“虚需求”被“打回原形”,全球需求急剧萎缩。就经济理论而言,这个全球性长期泡沫的形成与破灭,折射的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的巨大失衡,泡沫破灭之后,也就因此需要一个长期结构的调整。因此,中国将不会像过去30年一样,面对一个巨大的外需市场,中国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进行前所未有的“内需大开发”。这即是下一个30年的第一个“中国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