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19069200000062

第62章 宏调,须辅之以产业政策

宏调陷入两难

在经过了密集调研之后,中央召开了经济形势分析会,决定将宏观基调从原本的“双防”(防经济过热,防物价膨胀)改为“一保一控”(保经济增长,控物价稳定),此一调整传达的信息十分清楚:去年年底还担心经济会不会过热,现在已变成担心经济会不会转冷了。

出口指标增长的趋缓,及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数据,使决策当局不得不产生警惕。现在的问题或挑战是,与“双防”不同,“一保一控”在政策理论上是不易兼顾的。换言之,要保就不易控,要控就不易保。例如:要控制物价,货币政策必须从紧,但如此肯定不利于保经济增长。最后的“妥协”必然是:在货币政策“原则”从紧下,针对局部(即中小企业)作“政策性”的放宽。必须指出,这未必是一个有效的做法,甚至可能因行政裁量权的扩大而滋生弊端。

企业命悬产业政策该怎么办?作为第一步,必须先把问题的本质搞清楚。

当前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困难企业,几乎都同时具有四种“身份”:1.中小规模;2.民营;3.劳力密集;4.出口导向。它们目前面对的困难形势分成两大方面;内在的有:1.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2.税负增加(两税合一及出口退税率降低);3.劳工、土地、能源、环保成本的上升;4.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从紧下的融资困难。外在的有:1.国际金融及经济危机的扩大;2.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可谓内外夹击。

必须指出:在这六大困难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可以通过政策暂时获得某种程度纾解的,如:税负及融资情况的改善。其余,基本上都是结构性或长期性并且还未必是能操之在我的形势。因此,具有四种身份而又对中国出口及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小企业,目前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理论上,这些为数甚众的中小企业只有两个选择:关厂、转移。转移又可分:转进(向西部内陆转)、转出(向越南或其他东盟国家转)、升级。最佳选择当然是升级,其次转进,再次转出,最不好的是关厂。

所以,当前的国家政策应致力于使众多的困难企业走上升级,或至少得以成功转移(不论是转进或转出)之路。坦白说,这跟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十分直接的关系,现在需要的是一套有针对性地有助于企业升级转型及转移的政策配套,这即是“产业政策”。

该出手了!

产业政策不能没有一些金融或财税政策的支援,但这些不是它的全部。若以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曾经运作过的经验观之,产业政策大致有以下内涵:

针对融资困难,政府可成立有针对性的、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专业性的服务;或由预算支付,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贷款基金,排除众多中小企业因信用资讯不足在融资上的困难。

针对技术与管理,通过新成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生产力服务机构,对企业提供技术协助、管理咨询、培训等服务。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量提供技术劳力。

对企业进行研究发展,给予租税补贴或奖励等。

最后,再提一个观念:劳力密集型产业在今天的中国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因为能够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这一波产业经营的困难如能藉由好的产业政策顺利渡过,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