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军第四十一
出兵打仗,必须师出有名,不得已才动用武力。军队的指挥大权,全部由统率的将军掌握,在内的朝廷不得干预外面的军事举措。这些是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原文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兵战之场,立尸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故曰: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兵,应兵者胜。争恨小故,不胜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宝货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之大,矜人之众①,欲见威于敌,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是知圣人之用兵也,非好乐之,将以诛暴讨乱。夫以义而诛不义,若决江而溉萤火,临不测之渊而欲堕之②,其克之必也。所以必优游恬泊者何?重伤人物。故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以德来,然后命将出师矣。
注释
①矜:自尊,自大,自夸。②堕:流泻下来。
译文
刀枪之类的兵器,都是凶器;战争,是危险的事情。战场是横尸遍野的地方,自古帝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肯用兵。所以说:救乱除暴的军队,叫做“义兵”,为正义而战,就可以称王。敌军向我进犯,万不得已而以武力还击,叫做“应兵”,应兵能获胜。为小利益发生争斗而愤怒相向的叫“忿兵”,忿兵一定会失败。为了掠夺他人的土地财产而发动的战争的军队,叫做“贪兵”,军队贪婪,肯定会被击破。依仗国土的辽阔,人口众多,想向敌人显示自己威风的军队,叫做“骄兵”,军队骄横,必然会被消灭。由此可知,圣人用兵作战,并不是喜好这样做。而是为了用武力来征服暴乱,讨伐叛军。用正义之师征伐不义之军,这就像决开江河之水去淹灌萤火虫那样,奔流到万丈深渊的边沿,即刻倾泻而下,这样的军队克敌制胜是必然的了。为什么掌握军权的将帅必须有优游恬淡的胸怀呢?这是因为用兵动武就会伤害百姓,损失财物。所以说:边远的臣民若不来臣服,就以文明德政去感召他们,如果不能被德政教化而归顺的,再命令将帅出动军队去征服他们。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人之司命也。故曰:将不知兵,以其主与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将既知兵,主既择将,天子居正殿而召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烦将军应之。”乃使太史卜斋择日,授以斧钺。君入太庙,西面而立,将军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其首,授其柄,曰:“从是以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乃复操柄,授与刃,曰:“从是以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将既受命,拜而报曰:“臣闻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从中御①,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还诸。”乃辞而行,凿凶门而出。
注释
①中御:由宫中指挥。
译文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百姓的司命官。所以说:将帅不懂得如何用兵,就会将他的君主送给敌人;君主不善于选择和任用将帅,就会将国家葬送给敌人。将帅熟练用兵,君主也知道如何选择良将,于是天子就可安居正殿而召集将帅上朝说:“国家的安危社稷,全部掌握在将军手中,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烦劳将军前去征讨。”然后命太史官占卜选择良辰吉日,授以斧钺军权。君主进入太庙,面西而立,将军面北而立。君主亲自握着斧钺,将斧柄一端伸向将帅说:“从斧头以上至天的部分,交与将军统制。”又重握斧柄,将斧刃伸向将帅说:“从斧刃以下至黄泉的部分,交与将军统制。”将军既已接受君命,便向天子跪拜而禀报说:“卑臣听说,国家不可从宫外治理,军队不可在宫中指挥。有二心不可能忠心事奉君王,意志犹疑难决不可以应付敌人的攻击。卑臣既然接受了君命,拥有统领三军的军权,不敢无功复命。”于是告辞君主,旋即领兵起程,凿开凶门出京。
原文
故《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孙子》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古语曰:“阃以内①,寡人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汉书》曰:“唯闻将军之命,不闻天子之诏。”故知合军聚众,在于阃外,受推毂之寄,当秉旄之重,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乃可成大业矣。故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之谓也。
注释
①阃(kǔn):城郭的门槛。
译文
所以《司马法》中说:“军队的进退要依据打仗的具体情况,不能唯主人的命令是从。”《孙子》书中说:“将帅在军阵之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古人说:“宫门之内,由君主制裁;宫门以外,由将军指挥。”《汉书》中说:“部队官兵,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由此可知,征集兵勇,编制三军,驻守于宫外,接受出征时天子亲自推一下车轮的寄托,担当执掌大旗的重任,上没有天,下没有地,向前无视敌军,向后不怕违抗君主,然后才能成就伟大的功业。所以说:“将帅有才能而君主不干预军事才能取得胜利。”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小结:兵将是国家的防护网,也是国家取得利益的保证。一旦出兵打仗,必然给百姓带来灾害和不安。只有顺和民意,发动战争才能取得胜利;师出无名,兵将不服,怎么能胜利呢?君主和将军各司其职,不能相互干预,否则,也会造成指挥混乱、战争失败。在当今政府机关或企业中,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也是保证机关政令畅通、企业运行顺利的前提条件。
练士第四十二
在军队中选拔不同的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军队内部职位人员配备适当,就会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取得战争的胜利。否则,就会导致战争失败。
原文
夫王者帅师,必简练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职,各取所长。为其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然后万事毕矣。腹心一人,谋士五人,天文三人,地形三人,兵法九人,通粮四人,奋威四人,鼓旗三人,股肱四人,通材三人,权士三人,耳目七人,爪牙五人,羽翼四人,游士八人,术士二人,法算二人,方士二人。
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有勃气壮勇暴强者,聚为一卒;有学于奇正长剑雕弧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有破格舒钩、强梁多力,能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有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有故王臣失势,欲复见其功者,聚为一卒;有死罪之人,昆弟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有贫穷忿怒,将快其志者,聚为一卒;有故赘婿人虏,欲昭迹扬名者,聚为一卒;有辩言巧辞,善毁誉者,聚为一卒;有故胥靡免罪之人①,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有材伎过人,能负重行数百里者,聚为一卒。
夫卒强将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兵无选锋曰“北”,必然之数矣。故曰,兵众孰强,士卒孰练,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不可忽也。
注释
①胥靡: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谓。也用作一种刑徒的名称。
译文
君王统领军队,必须精选训练有素的英雄,熟悉各个将士能力的高低,根据他们不同的才能,授予他们相应的职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再为他们选择有才干的辅佐之臣,形成了威武神勇的军队,然后军队就万事俱备了。军队内部人员分工:腹心一人,负责参与谋划军机要务;谋士五人,负责预测军情,提出战略措施,同时也掌握赏罚、授官位,决断嫌疑等;天文三人,主要负责占卜星象,预测天气、气候,或军队每次出战是否有利等情况;地形三人,主要负责察看地形,提出军队前进或停留的建议,分析山势,江湖的战略地形等等;兵法九人,负责谈论兵法、拣选兵器、察举非法事情等事务;通粮四人,负责军队粮草等运输;奋威四人,负责军队仪仗,或整顿军容等;鼓旗三人,负责护卫战鼓军旗、符节号令等事宜;股肱四人,负责重赴难、军队工程等;通材三人,权士三人,主要负责出奇谋妙策;耳目七人,主要负责探听军情等各种军事情报;爪牙五人,主要负责激励兵将势气、攻破艰难等;羽翼四人,主要负责瓦解敌军;游士八人,主要负责侦察敌情;术士二人,主要负责用神迷鬼怪等法术迷惑敌人;法算二人,主要要负责军队中的财务;方士二人,主要负责治疗伤病。
军队中有大勇敢、敢于舍命效死、勇往无畏的人可以编成一组;把生气勃勃、勇敢、善猛力的人编为一组;把接受过战术训练,擅长使用剑刀、长弓,阵列有素的人编为一组;有善长突破封锁,强猛有力,能捣毁敌人战鼓、扳倒敌军大旗的人,归为一组;有手脚灵活,善于行走的人,聚成一个组;把因为出身在没落王宫大臣家庭,想重建功业的人,聚在一起;把那些要为被敌人杀死的兄弟报仇的人,编成一个组;把贫穷困苦、走投无路、内心愤怒,想在军队中杀敌建功,以泄怨怒的人编成一组;把曾经被招婿入赘,或者曾经当过俘虏,现在想建功扬名的人,编成一组;把能言善辩、善于毁誉游说的人,编成一组;把曾经犯罪被免刑,想一雪其辱的人,编成一组;把有特殊才能,能够负重行走数百里的人,编成一组。
士兵强干而将领懦弱,那么这支军队的管理和指挥一定松懈废弛,称做“弛”,将领强猛而士卒贫弱,军队的战斗力会很差,这种情况叫做“陷”,进攻敌人时,没有一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披坚执锐的先锋队伍,军队就会失败,这叫做“北”。如果军队中出现这些情况,战争失败是必然的命数。因此说,哪一方军队中武器精良,哪一方士卒精练,对双方军队实力对比、外部环境优劣都了如指掌的将领,就能赢得战争胜利;对以上这些不是很熟悉的将领,就必然吃败仗。这些问题不可不仔细分析。
小结:这节主要讲述了军队中选择各种人才的方式,然后,分别让他们负责各自所擅长的,就可以保证军队的胜利。选拔、任用人才是机关、企业等各种组织招聘人才的重要环节,也能体现一个领导是否能够慧眼识才。
结营第四十三
军队安营扎寨要选择优越的地理环境,以防被敌军袭击,保证军队的胜利。
原文
太公曰:“出军征战,安营置阵,以六为法。将军自居九天之上,竟一旬复徙,开牙门①,常背建向破。不饮死水,不居死地,不居地柱,不居地狱,无休天灶,无当龙首。”故曰,凡结营安阵,将军居青龙,军鼓居逢星,士卒居明堂,伏兵于太阴,军门居天门,小将居地户,斩断居天狱,治罪居天庭,军粮居天牢,军器居天藏。此谓法天结营,物莫能害者也。
注释
①牙门:古时驻军,在军营门口插牙旗,听以营门又称牙门。
译文
太公说:“出军征战,安营扎寨,布置军阵,必须以六为法。将军自居于九天之上,过了十天,重新打开军门,按常规背朝着北斗星的斗柄而攻击敌阵。不饮用不流动的腐水,不驻扎在坟地,不驻扎在四边低洼中间高的地势,不驻扎在四周高中间低洼的地方,不在谷口休息,不在山顶安营下寨。”所以说,凡是结营安寨,布置阵地。将军居青龙之位,阵鼓居逢星之位,士卒居明堂之位,伏兵埋伏于太阴之位,军营辕门安置于天门之位,小将军居地户之险,军法官居天狱之位,判处罪犯在天庭之位,军粮屯于天藏之位。这就是所谓依照自然规律来结营布阵,外物就不能对军队造成侵害。
小结:出兵征战,安营扎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优劣关系着战略战术的实施成败。从指挥战争的角度出发,分析地理形势,选择优势地形,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道德第四十四
将帅和士兵共甘苦、同患难,常恩泽于兵,积累恩德,士兵会因此而团结一心,效死命来回报将领。
原文
夫兵不可出者三: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出战。故孙子曰:“一曰道。道者,令人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人不畏危。”黄石公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是谓礼。将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接之以礼,励之以辞,则士死之。”是以含蓼问疾,越王霸于诸侯;吮疽恤士①,吴起凌于敌国。阳门恸哭,胜三晋之兵;单醪投河②,感一军之士。勇者为之斗,智者为之忧。视死若归,计不旋踵者,以其恩养素畜,策谋和同也。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万。语曰:“积恩不已,天下可使。”此道德之略也。
注释
①疽(jū):脓疮。②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
译文
凡不能出兵的情况有三种:国内政局不和,不可以出军;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出兵列阵;军阵中步调不一致,不可以出战。所以,孙子说:“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就是道。所谓道,就是能使人民与君主意见统一。这样,人民可以与君主一起赴死,一起去创造存活机会,而每个人都不害怕危险。”黄石公说:“没有到达井水前,将帅不能说渴;军帐没有拉好之前,将帅不能说疲倦;冬天不穿皮裘,夏天不扇扇子,这样的将帅称为‘礼将’。将帅与士卒同享安乐,共担危险,所以他的部下就团结紧密,不可分裂,可以随时调用而士气不疲。以礼貌对待部下,用言辞鼓励士卒,那么士卒就乐于效死命。”所以,越王含着苦蓼叶慰问士卒的疾苦,最终越国称霸于诸侯;吴起为受伤的士卒吮吸疽疮的脓水,于是,吴起的军队便强胜于敌国;宋国的司城子罕在阳门为区区一个士卒之死而痛哭流涕,致使三晋将士畏惧不敢进攻;楚王将美酒倒于水中让士卒分享,此举感动了全军将士。勇猛之士为报答恩惠而拼命,智谋之士为报答恩惠而挖空心思。将士之所以视死如归、决不后退的原因,是因为平时用恩惠养育了部下,定谋划策与部下共同商量。所以说,积蓄恩惠不知疲倦,可以取得以一当万的效果。俗话说:“不断积累恩德,可以驾驭天下。”这就是道德的战略思想。
小结:带兵打仗如此,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一个组织或集团也是同样的道理。和下属们连成一条心,和下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施与恩惠,让下属们有归属感,那么整个团队才能拧成一股绳。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工作,才能保证这个组织或集团的顺利发展。
禁令第四十五
治理军队要法纪严明,并能贯彻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军队调度有序、顺利。
原文
孙子曰:“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矣。”故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知理,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经曰:“兵以赏为表,以罚为里。”又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故武侯之军禁有七①:一曰轻,二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乱,七曰误。此治军之禁也。
注释
①武侯:即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朝廷封他为忠武侯。
译文
孙子说:“士卒尚未专一依附以前,就贸然处罚士卒,那一定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就难以调用;士卒已经一心依附之后,如果仍不执行军法军纪,这样的军队就不能使用了。”所以说:“把士卒当做婴儿,所以可以和他们一起跳下深渊;把士兵当作自己的爱子,就可以和他们身赴死地,同生共死。厚待他们却不能使用他们,爱护他们却不能命令他们,军队混乱而不懂得整顿,就像被骄惯了的儿子那样,无法用他们打胜仗。”经书说:“用兵的人把奖赏作为表象,把惩罚当做实质。”又说:“要用文德来颁布政令,教化士兵,感化他们,用军法来整肃法纪,统一他们的行动,这才能称得上必胜之军。”因此,诸葛武侯的军纪中有七条禁令:一是轻,二是慢,三是盗,四是欺,五是背,六是乱,七是误。这些就是治军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