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透人心——一分钟细节读心术
19185400000018

第18章 语言读心:说话反映的心理秘密(2)

要是对方说话的速度较慢,表示他对你略有不满,相反,速度很快的话,则又是他在人前抱有自卑感或话里有诈的证据。

与说话速度同样可以呈现特征者,便是音调。以丈夫在外做亏心(风流)事为例,假使被太太识破的话,则其强辩的声音必定会立刻升高。日本一位作曲家曾在杂志上这样叙述道:“当一个人想反驳对方意见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高嗓门——提高音调。”的确如此,人总是希望借着提高音调来壮大声势,并试图压倒对方。

音调高的声音,是幼儿期的附属品,为任性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而言,年龄越高,音调会随之相对地降低。而且,随着一个人精神结构的逐渐成熟,便具备了抑制“任性”情绪的能力。但是,例外的情况自然难免,有些成人音调确实是相当高的。这种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儿期阶段了,因此,自己无法抑制任性的表现。在此情况下,也绝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在有女性参加的座谈会上,如果有人的批评似牵扯到某位女士,于是被批评的那位女士便会猛然发出刺耳的叫声,并像开机关枪似的开始反驳,使得与会者出现哑口无言的场面,座谈的气氛即刻荡然无存。音调高的声音,被看作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言谈之中,还有所谓的抑扬顿挫。有些地方的语言抑扬强烈,同时也会掺杂某些乡音。

有位跑外贸的职员,由都市赴乡村长期出差回来后,居然学会了乡村的口音,一时改变不了。不过,有时在与人谈生意时,遇到了这种地方口音的人,便很快加深感情使谈判顺利进行下去,而争取了许多客户。说话时抑扬顿挫强烈的人往往是希望引起对方注意的人,这种人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小声说话,言词闪烁的人具有共通的特点,如果不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话,就是属于女性的性格,和低声下去的说话类型心理相似。

也有人一个话题绕个没完,扯个不停。假如你想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就算是明白地表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的意思了!”他却总是不想停下来的样子。这种说话是害怕对方反驳的证据。

也有的随便附和帮腔,例如:“你说得不错……”,“说得是嘛……”等等,在一旁附和对方,这种人根本不理解我们在说些什么,同时对话的内容也一窃不通。如果你在说话时,有人在一旁当应声虫,你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行,要是你误以为对方了解你的谈话,那你就变成丑角了。

3. 从言谈的韵律了解对方的心理

在言谈方式中,除了音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韵律(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充满自信的人,谈话的韵律为肯定语气;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软弱的人,讲话的韵律则慢慢吞吞。其实,也有人在讲一半话之后而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人……”此种情况多半是在秘密谈论他人的是非,但是,内心却又希望众人知道。

经常滔滔不绝、谈个不休的人,一方面表现盛气凌人,另一方面又好表现自己。这种类型的人,一般性格外向。

日本有很多人喜用暖味的、不肯定的语尾进行谈话。日语的结构,由于其结构都落在语尾,因此,假使语尾的语意不清的话,很容易形成模棱两可的意思。采用这种谈话方式的人,就是有意躲避言谈的责任。也有人常这样说,“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这不能一概而论”等等附加语。

4. 用字讲究可以看出为人

每个人说话使都有一定的特性和习惯,常用的词语与字眼,往往反映出说话者的为人和性格。

有人在谈话中喜欢用“在下……”,这种人属幼儿性格、女性性格的人;而常使用“我……”的人,则是自我显示欲强烈的人。

在对话中,大量搀杂外文的人,在知识方面的能力是相当广泛,但也可能是一知半解,借此显示自己的学识。

也有人喜欢用“我以为……”的口气,这种人在理论方面很慎重,但也有胆小的一面,其对人的警戒心和调查能力也相当强。初见之时,似乎是和蔼可亲,而当我们放心地与其亲近时,他又摆出一副冷若冰霜、瞧不起人的姿态,所以和这种人相处需要相当慎重。

除此之外,在女人面前立刻表现出驯良亲密的态度,或露骨地说出性方面用语的人也不少。在女性面前,突然以谨慎恭敬的口气说话的男人,都是属于性方面有双重性的人,这种人通常在职业上被压抑,如学者、医生等脑力劳动者居多。

说话中重不涉及性方面用语的人,则是绷着面孔的道学者类型,与这种人交往,更应特别小心。

5. 以听话方式了解对方的心理

说话必定有一方说而另一方听。因此,既然有讲话的方式,也就有顺应听话的听讲方式;反之,也有顺应听讲方式而改变讲话方式者。因而,若能判断对方以何种方式在听自已的讲话,则可了解对方的心理。

一般说,认真听讲的时候,坐姿会前倾,视线正视;如果有厌烦之意,就会左顾右盼,而且动用手指头,身体倾斜,借以表达其心态。

这些都是极为自然的变化。一般来说,“复述”、“点头”、“附和”等三种听话态度,都能代表人们微妙的心理。

首先,复述对方所说的话,大都将对方的话融会于心,并希望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借着言词的重复,一面传达“我在专心地听”的意思,一面则试图解除对方的心理隔阂。

只要能够一句一句加以倾听,则说话者就可自然的流露感情,说出内心话。能够以这种态度倾听他的言谈者,一方面有忍耐力,另一方面具有好奇心。

其次,当我们观察点头的方式时,便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点头表示其正在安静地倾听对方的言谈,而且郑重其事。但是,有些人也可能在谈话者面前点头示意,视线却偏向另一方,此种情形便是表面应付,双方没有共鸣的表现。

以点头次数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女人的点头频率比男人高,而且会附和地说:“嗯,是呀!”、“我明白”,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其实,并不能表示被谈话的内容所吸引,而只是顺乎谈话者的直觉上的同意表现而已。这也是一种示意的象征。有位大学教授曾经说,在授课告一段落时,有的女学生虽然也将头点两下,但并不能说她们真正理解了讲授的全部内容。

此外,还有一种点头附和类型的人。此为既讲且听,一身兼两种角色的人,也就是说一边讲话,一边附加。此种人不容说者与听者之间的真情交流,一人唱独角戏,径自下结论,而且不容许对方反驳。这种人具有顽固性。

口头禅透露个性秘密

所谓“口头禅”是指人们在说话时常常在无意之中高频度地使用某些词语,这些语言习惯最能体现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所以只要留心,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口头禅”中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1. 一般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为是,强调小人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强烈。

2. 经常使用“其实”的人,自我表现欲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强,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3. 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样怎么样”之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4. 经常使用“这个……”、“那个……”、“啊……”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小心谨慎,一般情况下不会招惹是非,是个好好先生。

5. 经常使用“确实如此”的人,多浅薄无知,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自以为是。

6. 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多缺乏自信,惟恐自己所言之事的可信度不高,可恰恰这样,反而会起到欲盖弥彰的相反效果。

7.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只希望自己是主角,任凭自己发挥。对他人而言,他们却缺少耐性,很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

8. 说话三句不离“他妈说……”的人,是乳臭未干的人。

9.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绝对”这个词语的人,武断的性格显而易见,他们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人往往比较主观,而且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很多想法是不合乎实际情况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人是难以成就大事的。这种喜欢说“绝对”的人,大多有一种自爱的倾向,有时他们的“绝对”被人驳倒之后,为了隐瞒自己内心的不安,总要找一些理由来加以解释,总想让自己的东西被人接受。其实,别人不相信他们的绝对,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绝对”。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而强撑着。

10. 经常使用“我……”之类词汇的人,不是软弱无能想得到他人的帮助就是虚荣浮夸,寻找各种机会强调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应该指出的是,经常把“我”字挂在嘴巴上的人,他们并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只是比较天真的表现,企图强化自己的存在。与这样的人交往,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如果自己有这种习惯,就应该锻炼自己个性,使自己很快成熟起来。

11. 很喜欢说“不”的女性往往女人味十足。说“不”是女性温柔的表现,会说“不”的女性常常都是比较能干的,她们有主见,能持家,可以独立完成某些工作。观察资料表明,女性在心理上是愿意的,但是嘴上却常常说“不”。所以面对这样的女性,男性不要和她们较劲,因为她们是有口无心的。很多男性不明白这一点,偏偏要与这样的女性一争高低,结果是弄得双方都不高兴。

12. 常说“所以说”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以聪明者自居,自以为是。他们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并有鄙视他人的心理。说话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心情,因此对方常会为了他们这种随意践踏他人的态度,而受到伤害。但是如果多了解他们一些,你就知道其实要和这类型的人相处并不困难。因为他们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渴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见识广博,什么都懂”,所以如果想和他们友好相处,只要在这一点上多忍耐担待一些就行了。

13. 嘴边常挂着“对啊”的人会算计。他们不是属于自我意识强烈的类型,个性表现上也不强烈,更不会勉强别人照着自己的步调走,他们比较能体会别人的心情,不会硬要别人凡事都必须顺着自己的意思来做。实际上,他们并非发自内心、谦虚地认为别人说的话都是正确的,他们之所以常常将“对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和别人相处融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圆融、顺利而已。一般而言,这类型的人认为,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一些无伤大雅、不影响大局的小事,可以尽可能地去配合他人的步调,无须事事斤斤计较,而引起不必要的摩擦。这样不仅可以营造气氛的和谐祥乐,而且自己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物。比起老是用对他人品头论足、愤世嫉俗的态度与人相处,这可是简单快乐多了。

14. 经常使用敬语称谓的人,警戒心较强。认识已久却仍常用敬语称谓的人,内心有严重的自卑感。

15. 常说“然后……”的人,缺乏思考逻辑。

16. 常说“可是……”的人,思考逻辑能力较强。

17. 以“还是……”为口头禅的人,心中想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18. 语尾常说“我是这样想的啦!”虽然以慎重者居多,但其中更不乏胆小之徒。

另外,口头语出现频率极高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缺乏坚强的意志,有些人,说话时没有多少口头语,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可能以前有,但后来逐渐地改掉了, 这显示出一个人意志力的坚强和追求说话简洁、流畅的精神,若想通过口头语言更好地观察、了解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如何,需要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仔细、认真地揣摩分析,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讲话方式透露的人格特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言谈方式对信息的有效传达有一种催化的作用,能加强对信息接收者的感染。在交往中,言谈方式表现各异,每一种言谈方式都是一种内在情绪的外露。

讲话嗲声嗲气的人:有双重人格的危险性,擅于编谎话。

讲话硬梆梆的人:精神不安定,个性强,独裁权威的性格。不依照他的话做,就会高声斥责。

噘着嘴讲话的人:愤世嫉俗,不平不满,爱唠叨,愚痴的性格。不能替他人着想,自私,缺乏反省之心。

讲话沉稳缓慢的人:思虑深,具有耐力,是打心底可以信赖的人。

讲话木讷的人:不擅于讲话,但讲话予人诚实感,或因木讷之故,反而具有说服力,是能信赖的人。

讲话口气像发怒的人:心地狭小,内向的性格,有些别扭情绪的怪人为多。自卑感强,没有社交性,没有馀裕的心情,笨拙不中用,但本性正直。

以大手势讲话的人:表现力丰富,像演艺人员一般,乐天大方的性格。但自信过剩,喜欢出风头。

讲话频抖动的人:精神上焦虑不安,急躁的个性,有浪费癖性,又不懂得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