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华回乡文化园餐饮中心(曼苏尔宫)
曼苏尔宫是向游客展示回族饮食文化,提供膳食和休息的场所,就餐环境优雅,整体为伊斯兰装饰风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曼苏尔宫回族餐饮盛宴,在精心挖掘传统穆斯林美食的基础上,充分整理、研制出具有回族穆斯林特色的回族菜肴,盛宴由回族风味小吃宴、特色清真菜、郑和航海宴三部分组成。同时,积极探索回乡各地名小吃,广纳港、粤、川、沪、宫延菜诸家之长,诠释中华各大菜系,形成中西合璧、燕鲍翅相辉、风格独特的回族风味菜肴。
7、中华回族第一街
中华回族第一街,位于中华回乡文化园一期东侧,南北连接着纳家户清真大寺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是一个集回族文化的展演、展示和学术交流场所,同时又是“回族山花儿”、“回族服饰”“回族民间乐器”、“清真饮食”、“回族民俗”、“回族民间手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基地,也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基地。民俗街所有建筑遵循当地回族的建筑风格,采用青砖小墙砌筑,尤其在细节处理上用符号、色调与装饰来表现回族建筑的精髓。雕梁画栋,飞檐四出,并且在墙壁、牌坊、檐口、山墙等处运用了大量砖雕、伊斯兰花饰等将伊斯兰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8、纳家户回族风情街
纳家户回族风情街地处永宁县纳新街两侧,长600米,占地33000平米,建筑面积20200平米,东起109国道汉延渠,西到纳家户清真大寺,紧连着中华回族第一街,南临20万平方米大型回族住宅安置区,北临中华回乡文化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纳家户回族风情街采用民族特色的建筑造型,并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出一处具有民族特征和功能设施齐全的新景观。使其成为了了解回族群众风俗习惯和劳动生产的窗口,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建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回族、伊斯兰文化旅游的空白,还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回族文化,发掘、抢救、保护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它正渐渐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产业的典范,成为宁夏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银川的湿地湖泊
目前,银川市湿地面积47000多公顷,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湿地共有430多块,其中自然湖泊近200块,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有20多块。银川湖泊湿地分布密度大,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少见,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约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形成湿地植被多、水禽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数量较多的特点。银川市的湿地已经连成片,发挥整体效能。
从地理位置上看,银川这座城市的西、北、东部都是沙漠盘踞,年降水量仅200毫米,蒸发量却达1600毫米,应该是一座干燥之城。然而,银川却是一个被水包围的城市,所以历史上称银川为“水抱城”。银川地处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呢?一方面,古黄河冲刷银川平原时,河床曾多次来回摆动,留下来的许多故道便形成了湖泊湿地;另一方面,引黄灌溉渠道沟沟岔岔、星罗棋布,由于古代的灌溉系统并不完善,遇涨洪水时往往渠道泛滥成灾,导致渠道之间的低洼地带形成积水湖泊。不过近代新修了一些排水沟,渠与沟不但把湖泊湿地串联了起来,而且能为湖泊湿地及时补水、泄洪,有效地构成了网格状的流动水系,正是流动的水系借助于黄河水的连绵不息,将年蒸发量巨大却又降水稀少的银川滋育成了“中国的湖城”
历史流传着银川周围有七十二连湖之说,有专家按照黄河摆动的距离和古渠道容易漫灌的情形推算,所形成的湖泊湿地总数应该远远超过72个,但有文字记录的湖泊也有40多个。现在的银川市区在解放初期,有四分之一是被水覆盖着的,如现在的金凤区原来全是湖泊。银川湖泊变化最大的时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解放初期的大量移民,六十年代是围湖造田解决吃饭问题,七十年代又是发展水产经济,很多湖泊被改成了渔场,到了九十年代,城市建设的加快也失去了不少湖泊。银川的湖泊真正被引起重视的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1999年银川提出恢复湿地的规划,2002年又正式提出建设“塞上湖城”,随后,通过疏浚恢复的阅海、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宝湖湿地公园和艾依河景观水道等相继落成,如今银川的湿地非常丰富,现有湿地4.7万公顷(不包含稻田和鱼塘湿地),大约占银川平原土地面积的17%,排名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1、艾依河景观水道
艾伊河长约20公里,沿途连接了七子连湖、宝湖、化雁湖、小西湖、大西湖、北塔湖等湖泊。南起永宁县唐徕渠永家湖退水闸,北至石嘴山入黄河,总长158.5千米,跨永宁县、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区6县(区)。起着连通银川平原水脉、为湿地补水以及泄洪等功能的作用。爱伊河的生态环境良好,河流之中芦苇丛丛,游船从中驶过,常能见到苍鹭、燕鸥等候鸟漫步河滩,燕舞长空,肥鱼龙跃。
2、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北部,距市中心3公里,总面积2100公顷。曾经是银川平原烟波浩渺的“大西湖”,就水面而言,3个杭州西湖才勉强抵得上这个“大西湖”的面积,是银川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阅海湿地水域广阔,自然风景秀丽,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湿地由湖泊、沼泽、草甸、鱼塘等组成,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湿地有自然植物114种,鸟类107种。2002年以来,规划和实施了退田还湖、水道清淤、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上旅游”的“四水”湿地经济,探索了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目前已建成阅海八景:一带鱼儿跃、二带荷花笑、三带绿丝绕、四带芦花俏、五带枸杞红、六带百鸟鸣、七带桂花飘、八带银玉闹。
目前,阅海景区内开放的旅游项目有:艾依河阅海景观游、阅海环湖游、阅海休闲游、垂钓、观鸟、生态观光游、与景点配套的餐饮和娱乐、野禽观赏园、健身活动区;冬季娱乐项目有竞道滑雪、滑雪圈、雪地摩托车、冰车、冰上自行车、冰上拔河、雪爬梨、雪地排球、冰陀螺、冰上垂钓、溜冰、迎新春冰雪大联欢、以及冰雪花絮摄影赛等。
3、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银川市东部,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面积6.67平方公里。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鸣翠湖生态旅游区是银川市东部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保护区。鸣翠湖是黄河古道东移鄂尔多斯台地西缘的历史遗存,是明代长湖的腹地。这里湖光戏柳,草树烟绵,百鸟翔集,鱼跃其间,远望水鹭双飞起,近看风荷一向翻,塞上雄浑,江南秀色,豁豁然集于苇浪水波间。每逢春夏,成千上万只鸟在这里繁衍栖息,游人至此,芦丛荡舟,曲径通幽,迷宫观鸟,乐而忘返,一望无垠,如诗如画。鸣翠湖集河流、湖泊、沼泽、灌渠等景观于一体,自然生态体系完整,是我国荒漠化湿地中具有独特属性的生态区。野生鸟类、湿地生物、荒漠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种,其中鸟类97种。鸣翠湖是历史上银川“七十二连湖”的组成部分,有“道祖庙”遗迹、百年老树、古代灌渠、黄河水车等历史遗迹,形成了百鸟鸣翠、碧水浮莲、车水排云、千步廊桥、绿帐问茶、迷宫寻莺、青纱漏月、芦花追日、东堤夕照、白沙落雁十大景观。2000年起,规划和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通过退田还湖、湖泊清淤、调控水位、恢复植被等措施,使鸣翠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成为银川市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4、宝湖
位于金凤区良田乡保伏桥村境内,东靠唐涞渠,总面积78公顷,其中湖泊面积36公顷,绿地面积39.7公顷,是市内规模较大的自然水面,属于典型的城市湖泊,湖水最深处2.2米左右,平均水深1.4米左右。春、夏、秋三季水面宽阔、芦苇茂盛,鸟类栖息,景观自然。宝湖的水生植物比较丰富,有多种漂浮生物、浮水性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大面积的芦苇、沼泽为栖息和繁殖在这里的水禽提供了良好环境。宝湖湿地公园于2003年9月1日开工建设。2004年10月,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正式向社会开放,其主要功能区包括四部分,即湿地生态区、文化公园区、休闲健身区、管理服务区。2007年1月,国家建设部批准建立“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5、北塔湖
北塔湖公园南起上海路,北至丽兴公路,东起民族北街,西至凤凰北街。该公园将以回族风情、西夏神韵、塞上江南为主要特色,突出绿化,注重休闲、娱乐、社交等人文空间的营造;公园分为北塔公园区、花园式居住区、山地别墅二个区域。北塔公园区占地面积198.41公顷,其中绿化用地87.11公顷,湖面92公顷。建成后的北塔公园将拥有中国最大的清真寺和独一无二的海宝塔,并建有伊斯兰文化馆、民族风情馆,成为充分展示银川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