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地
贺兰山东麓地区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境内川流不息的黄河和深厚肥沃的黄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
葡萄是世界上古老的、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的果树之一。西汉时期传入我国,率先在北方地区种植。当时,贺兰山东麓处于东西交流的要冲,具有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西汉政府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及河西走廊一代进行大规模屯垦开发之时,汉使带回的葡萄、苜蓿等开始在屯垦区内种植。所以,南北朝时,陶弘景在注释《神农本草经》时明确指出:当时的葡萄主要生长于“陇西、五原、敦煌”一带,其地望与西汉时西北屯垦区的范围基本一致,说明贺兰山东麓是最早引种葡萄的地区之一。唐朝时期,宁夏是西北经济发达的地区,当时贺兰山东麓地区果园连片,渠水纵横,绿树成荫,号称“塞北江南”,林果业十分兴盛。诗人贯休“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的著名诗句,对葡萄生产进行了高度概括,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园艺栽培的重要树种。两宋时期,我国园艺生产继续发展,西夏境内也呈现出“丛林果木皆增盛”的繁荣景象。西夏使者在出使宋朝时,“兼赍葡萄遗州郡”,将所产葡萄作为馈赠所过州郡官员的礼品,葡萄种植业有了显著的发展。西夏至元朝时期,为了节约粮食,政府禁止宁夏民间酿造白酒。而社会对酒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的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元代诗人马祖常在其“灵州”一诗中,写下了“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著名诗句,说明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酿酒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明清时期,贺兰山东麓地区种植的锁锁葡萄远近闻名,食味极甜爽鲜美,民间也有以此为原料制作葡萄酒的作坊。新中国成立后,宁夏传统的葡萄种植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葡萄酒质量好坏,先天在于葡萄,后天在于工艺。”这是我国著名酿酒葡萄专家郭其昌先生从自己5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总结的一句话。葡萄酒在更精确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手工艺品,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物。葡萄酒的起点是葡萄原料,葡萄酒的特征来自于葡萄原料的好坏。品种、土壤、气候又是决定葡萄原料好坏的三个因素。上天就赐予了宁夏人民一笔共同的财富。
贺兰山东麓地处银川平原的西部,系黄河冲积平原与贺兰山冲积扇之间的洪积平原地带,总面积为362万亩,其中有120万亩适宜发展葡萄生产。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9℃,4—9月活动积温3289℃,日照时数3029.6小时,年降雨150—200mm。这里沙砾结合型土质透气极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成土母质以冲击物为主,土壤含有砾石,砂粒,地形起伏小,以淡灰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在0.4—0.8之间,加上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年日照时达三千小时,昼夜温差大,且西有贺兰山天然屏障抵御寒流,东有引黄灌渠横穿而过,可满足葡萄生长各个时期的水份需要。贺兰山东麓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具有高积温、强光照、少降雨、大温差、可控水、无污染的特点,所产葡萄是酿制高档葡萄酒的优质原料,果实成熟缓慢,色素发育良好,糖酸比例平衡,品种优良,香味浓郁,后味悠长。
国家农业部已经规划在宁夏建设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建设面积10万亩以上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并大力发展葡萄酒生产。贺兰山东麓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素有“中国的波尔多”之称。早在2003年,贺兰山东麓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委员会的“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成为继河北昌黎、山东烟台之后,第三个获得葡萄酒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产区。
改革开放以来,以贺兰山东麓优质酿酒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酿造业迅速崛起。在继续发展鲜食葡萄的同时,将种植品种重点转向酿酒葡萄,在贺兰山东麓建立标准化种植园,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适宜酿制高档干红、干白的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及梅鹿辄等无病毒种苗,大面积推广栽培,并针对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制定了《宁夏葡萄酒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所产酿酒葡萄色泽好,含糖量高,酸度适中,无污染,是酿制高档葡萄酒的优质原料。目前已经建成高标准种植基地7万亩,占全国总面积72万亩的9.7%,贺兰山东麓产区已经成为全国九大优质葡萄产区之一。建成投产的西夏王、广夏、御马、香山、顺有等葡萄酒加工企业,坚持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标准、高质量之路,引进法国、意大利、荷兰先进的一流生产设备,形成年产5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能力,葡萄酒的产量已经达到20000吨,产值4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势产业。根据国内外专家的建议和反复论证,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葡萄酒产业列入宁夏国民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建立15万亩种植基地,形成年产10万吨中高档葡萄酒能力的远景规划。10多年来,贺兰山东麓生产的葡萄酒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味赢得了国内外赞誉。
八、太西煤
在人们的印象里,煤炭又黑又脏,怎么能用塑料袋装上,和食品一起装在篮子里呢?然而,宁夏出产的“太西煤”,在海外一些地方就获得了这样的“殊荣”。太西煤因产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汝箕沟,因出自太西镇而得名。太西煤为什么这样贵重呢?它有三低(低灰、低硫、低磷)、六高(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机械强度)的特点,煤质超过北京、阳泉、焦作、晋城等无烟煤,居全国之首,可与世界有名的无烟煤——越南鸿基煤媲美,远销亚欧美10多个国家。驰名中外的“太西煤”,以宁夏汝箕沟、白芨沟、大丰矿所产最佳。不仅大小、形状都加工成一个规格,而且乌黑晶亮,触之不染,燃之无烟。既是理想的化工原料,又是国外古式高级住宅壁炉的上等燃料。
太西煤的用途很多:可以直接用于冶金高炉喷吹,每吨太西煤可代替焦炭1—1.8吨,经济效益十分理想,太西煤粉直接喷入高炉,每吨可折合炼焦原煤3.25—4.25吨。由于太西煤中有害杂质甚少,而且发热量高,是理想的铁矿粉烧结燃料。由于太西煤低硫、低磷、钙化学活性、高块煤率的特点,可以代替焦炭用于化肥厂生产。太西煤还可以作原料生产碳素制品、电石、活性炭;太西煤还是净化水质的理想材料,可以代替高价进口的水质净化剂;太西煤作原料制成的炭质吸附剂,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的田间小区实验中,取得了罕见的防治效果,达98.2%。目前世界上合成尼龙用的载体活性炭大都以果壳为原料,价格昂贵。采用太西煤为原料的载体活性碳已经通过小实验鉴定,降低了载体活性炭的成本。
太西煤产地城市——石嘴山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府银川市),人口约80万,该市“依煤而建,依煤而兴”。
九、盖碗茶
盖碗茶——是回族传统饮茶风俗。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碗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此茶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若待客泡茶时,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用开水烫一下碗,放入糖、茶及其他原料,然后注入开水加盖,双手捧递,一则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二则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剩的剩茶。除待客外,还用于自己保健。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驱寒和胃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十、手抓羊肉
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手抓羊肉选用不足一岁,没有吃过青草的壮羊羔,按部位卸成八件:四条腿四件、身体四件,共八件。洗净后放入白水锅中,文火煮一两小时。肉熟后,每人拿一件,抹上食盐后就可食用。羊羔肉味鲜而嫩,没有膻味,是待客的上等佳肴。也可选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羯羊,剁为大块,先用冷水浸泡,洗净血水后下入锅中,放少量盐面、花椒、姜等极少几种调料,以除膻味而保鲜嫩。食用时,根据喜好配以不同调汁,手抓蘸食。
手抓羊肉是宁夏回族传统的风味之一,以吴忠“老毛手抓”、银川“国强手抓”和灵武“老王手抓”最为著名,均入选“中华名小吃”
十一、沙湖大鱼头
沙湖资源蕴藏量丰富,在洁净温凉的湖水里常年生长着鲤、鲢、草、鲫几十种鱼,以出产野生大花鲢最为有名,花鲢被称为“大头鱼”,由于头大身子小,因而得名。沙湖鱼头的名声首先来自其大,最小的5斤左右,大的则10斤以上,更有就是摆上了国宴。由于这种鱼纯属天然生长,以芦苇等天然草和鸟粪为食,因而肉质细腻,味道十分鲜美,鱼头汤味嫩、鲜、肥、白、滑,食过回味悠长。鱼头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维生素等,被称为天然的“脑黄金”。沙湖大鱼头因生长慢,经五年才能长到10斤以上,加之景区限量捕捞,所以数量有限,必须在沙湖和银川指定的宾馆才能吃到。
沙湖大鱼头最早是由农垦前进农场的职工家属马玉英1990年在沙湖开的清真餐厅开始做的。开始,餐厅在沙湖野生鱼的烹饪方法上,除了红烧就是清炖。后来,顾客觉得沙湖的鱼太大了,仅一个鱼头就得四五斤,吃不了挻浪费的,能不能分着做呢?她让厨师按照游客的要求做,结果满满一大盆子,白白的,像鲜牛奶一样,味道非常鲜美……从那以后,沙湖的大鱼可以一鱼五吃,鱼头、鱼身、鱼尾分开做,清蒸、红烧、水煮,多种烹饪方法齐上阵,仅一条鱼可做好几道菜,让一桌人吃个饱。由于她家的大鱼头味道独特,慕名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
很快,“沙湖大鱼头”的美名广为传播起来。后来国家领导人来这里也品尝到大鱼头,由于绿色和特色,随后就推上了国宴。以至到现在名扬中外,成了一道供不应求的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