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宁夏旅游地理
19234200000005

第5章 宁夏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类型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也有的专家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景观、风貌”或“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一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二是具有可利用性,随着旅游者旅游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的包容范畴不断扩大;三是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土地、水和矿产等资源,它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点。多样性表现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独特性表现在,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变异性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永续性表现在,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只要保护得当,大多数旅游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某些旅游资源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再生。

(二)宁夏旅游资源类型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腹地,地小物博而山河壮美,回汉共处其风情迥异。独特的环境,悠久的历史,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与浓郁粗犷的边塞文化,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历史环境造就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是其真实写照。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占八大类、46种,占全国基本类型的48%。“一河两山两沙两文化”构成了宁夏旅游资源的主体。

二、宁夏旅游资源的优势

(一)宁夏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原生态性

宁夏的旅游资源开发晚,可开发的空间大,目前这里仍良好地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风貌,例如:位于宁夏西吉县城以北15公里处的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以奇特的“丹霞”地貌、碧绿茂盛的天然次生林以及美丽的传说得名。由于其所处地域封闭,迟迟不为外界所知。总面积1.4万公顷的火石寨“丹霞”地貌,有丹崖、丹峰、怪石等奇特景观,其造型景观主要在整个区域的西北部,这里石峰林立,因其岩土为红色,故得名火石寨。顶平、身陡、麓缓,其外在形态是丹霞地貌明显区别于一般红色丘陵的主要特征。据专家介绍,这种地貌出现在我国西北实属罕见,奇山、岩层、茂树、洞窟,堪称“四绝”,富有科研和利用价值。还有胭脂峡,位于泾源县城东北8千米的黄花乡羊槽村东侧,东临崆峒山,西接六盘山,南与老龙潭相望,峡谷全长45千米,形成于8亿年前的奥陶纪,属地缝结构。以天上仙女下凡在黄花河洗脸,脸上的胭脂染红了河水而得名。河水在奇峭的峡谷中潺潺欢唱,顺势而变,形成无数个瀑布。景区中心,满目尽是奇松怪石,名花异草,形似观音赏曲,有道人拜月等奇异景观,胭脂峡下游与甘肃崆峒山紧密相连,山水倒映、云飞雾绕,一派仙境风光。这里气候湿润,年降雨较多,所以使宁夏南部六盘山有了和宁夏北部截然不同的风景。

(二)宁夏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

宁夏的旅游资源除了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垄断性。多时代长城在这里共聚、沙坡头生态区、西夏王陵等都是宁夏所独有的。特别是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独一无二,沙坡头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世界沙都”。为此,1994年沙坡头被列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称号,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7年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三)宁夏旅游资源的密集性

宁夏虽小,但物华天宝,是镶嵌在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就有八十类、46种,每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居西北各省首位。宁夏处于东部季风区域与西北干旱区域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的过渡性、多样性造就了塞上江南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呈现出涵盖山岳、河流、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沼泽、湖泊、绿洲多种类型的多层次性的奇特景观,在如此小的区域范围内,几乎涵盖了西北地区所有的地貌景观类型,被人们称为“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

(四)宁夏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

宁夏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30余万,其中回族占三分之一以上,约占全国回族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到过宁夏的人都会对这里多姿多彩的清真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小的宁夏有近3000余座清真寺,宏伟的南关清真寺、同心清真寺是宁夏最大的清真寺,每到宗教节日,成千上万的穆斯林汇集在这里,举行隆重而庄严的宗教仪式。晨昏课礼之时,遥望巍巍古刹,聆听悠扬的诵祷,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情感油然而生。在这里,穆斯林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显示着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风情与魅力,只看这白帽、盖头,不用问,准是穆斯林。在回族家中,喝一盅八宝茶,尝一块手抓肉,那气氛、那滋味,都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五)宁夏旅游资源具有文化独特性

与古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的消失之迷一样,中国古代曾盛极一时的西夏文化在公元13世纪突然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迷。西夏古国及其文明被披上了“神秘面纱”,西夏研究被叹为“绝学”。距今七百多年前的西夏王朝,离我们似乎是那么遥远和陌生。与西夏同时代的王朝相比,地处中原地区的宋朝,因其历史文献和文物的丰厚,似乎可以触摸;同为少数民族王朝的辽、金两国,也因有正史可据,而显得具体生动。传世至今的西夏的历史文献,就是比起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甚至两千年前的汉朝,也显露出记载粗疏和面目模糊。中国有后朝修前代历史的传统,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独具风采。但元朝作为宋、辽、夏、金的后朝,却仅修了《宋史》《辽史》《金史》,而未修西夏史,这就使很多西夏历史资料未能通过正史保留下来。大自然的风沙埋葬了楼兰古城,战争的屠刀抹杀了西夏王朝。西夏陷落时,成吉思汗降旨“每饮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带着强烈复仇心理以及处于战争狂巅状态的蒙古大军,对西夏人民和西夏文明实施灭绝性的毁灭。不但血洗都城,人尽灭,物尽掠,积聚近200年的城市宫殿、国宝史典被付之一炬,而且还将贺兰山下的皇家林苑及陵园毁盗殆尽。所以现今所有陵墓,无不墙断阙残,大小盗坑随处可见。曾有史书说西夏民族都被斩尽杀绝,西夏民族和西夏文明从此悲壮地消失……更可叹的是,中国“二十四史”中竟唯独没有西夏专史,西夏文成为罕有人识的“死文字”。西夏,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中鲜为人知的“神秘古国”。

三、宁夏旅游资源的劣势

(一)宁夏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宁夏地处大西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国民人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较低,当地的旅游消费需求能力不够强,国内旅游规模难以扩大;总体经济实力差,投资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投资量大、回收期长、满足旅游需求的基础设施很不足。宁夏旅游企业的“小、散、弱、差”问题较严重,涉外饭店和旅行社数量、等级、规模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竞争力,经营效益不高,无序竞争现象依然存在,欠缺集团军或强有力的龙头带动。目前宁夏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虽达到一定条件,但离发展旅游业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地域公路、通讯、供电、给排水等设施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交通不够便利,虽然现在正在改善中,但还是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总之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并非人们预期的“投入小,见效快”。

(二)宁夏的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宁夏的旅游管理体制交叉,行业的规划、指导、管理受到一定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在管理与服务方面,标准化与企业文化意识在旅游行业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化程度不高,很多旅游产品,只注重短期行为,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对经济的拉动力还不足。另一方面,人才资源战略的滞后,专业人才欠缺,又难以吸引外来人才和留住本地人才,宁夏的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涉外饭店的服务人员以及导游的整体素质底,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外语水平普遍较差,是造成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原因之一。

(三)宁夏旅游形象模糊,宣传力度不大,缺乏旅游精品

旅游地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地的认知和评价。成功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营销和品牌构建。提起我国有些城市或景区,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它们的形象。例如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成都—天府之国;珠海—浪漫之都。但是在国内的人们一提起宁夏,往往想到的是茫茫的戈壁或是荒凉、贫穷和落后。还有一些人甚至都不知道宁夏和甘肃的关系。近些年,虽然政府有关部门也不时地宣传宁夏旅游,但是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宣传渠道单一,人们很难看到在电视媒体或其他媒体上关于宁夏的旅游广告,即便游客看到的一些广告也是缺乏足够的时代气息,无法刺激游客的游兴和欲望。

从传统的旅游资源观看,宁夏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建设也相对落后,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景区、景点相对分散,难以产生组合起来遥相呼应的龙头效应;有特色的、形成规模的景点较少;经济实力弱的旅行社多,运作能力强的旅行社少。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缺乏高品位、高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某些人文资源由于文化延续出现断层,导致景区、景点不为人知,同时,也为目前的景区开发带来难度。总体来说,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四)宁夏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等自然条件所致,宁夏旅游季节差异特别大,冬季漫长,气候严寒,适宜旅游的季节显得短促。再加上冬季人们大多更希望到温暖的地方游玩,这些都为宁夏的冬季旅游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这样也就造成了当地酒店旺季不够住,淡季又闲置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