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多月的“疯狂”学习,使得本来非常内向的李阳具备了演说家的感召力;李阳厌倦的英语变成了最佳搭档。
在全国六级考试答卷时,李阳用了50分钟就交卷并且获得了全校第二名,接着又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每一个行业与方法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涌,与其挖十口浅井,真不如挖一口深井。不管多么有效的方法,若不和个人的激情投入结合起来,都只是水中望月。
美国的语言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一个人一年的零碎时间能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其实,英语并不可怕。之所以很多人望而生畏,一是方法不当,甚至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给李阳写信的时候,都说上课的时候最怕“说”,二是心态问题,特别是“原始积累”没有完成以前,许多人便因为惰性的泛滥而改学其他了。
在仅仅几百场演讲中,李阳吸引了超过5万人次的听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阳不但传播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传播了积极向上、激发潜能的精神。后者更使人着迷,解脱了很多人的性格枷锁。
李阳在少年时代时是非常痛苦、害怕落后、内向而且十分自卑的。因为李阳怕给父亲复述电影的内容,他宁愿不看电影。
当李阳在兰州大学因为英语而变得小有名气时,又想怎样进一步地改造自己。一天,李阳忽发奇想,为什么不写一篇演讲稿,和人们分享一下经验。因此,李阳花了两天多的时间写成了40多页的草稿。但是下一步呢?若真的面对大家说话,“我宁可下十次地狱,也不愿体会那种紧张心情。”
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李阳想出来一个破釜沉舟的计策,他叫同学贴出海报,说有一个叫李阳的人将开一个讲座。当阶梯教室订好了以后,李阳毫无退路了。那天晚上,李阳晚饭都吃不下了,害怕得直想吐,把演讲稿都捏破了。
7点钟,李阳被朋友们推到了讲台上,差一点绊倒在台阶上……
李阳认为:与其成天苦想,不如善待此生。不愿意舍弃小快乐的人,是无法获得大快乐的。这就是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差距。为了锻炼听力,李阳听坏了三台录放机;为了过单词关,李阳跟朋友打赌背了一本英文字典;为了与不专心作斗争,李阳强迫自己在星期天连续坐在椅子上9个小时。
1990年7月,李阳大学毕业以后来到西安一家电子研究所做了一年半的工程师,在此期间李阳坚持跑到9楼楼顶继续说英语。
1992年,李阳孤身南下,以出色的英语水平被调入广州,筹办我国第一家省级英语电台——广东电台英语台,担任广东电台英语台新闻播音的主持人,主持广州电视台的英语新闻节目。
在广州,李阳被赞誉为“万能翻译机”,曾经创下了8000多元一天的口译记录。同时,李阳是广东省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人。
1993年底,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首席顾问理查德·布什来到广州发表演讲,作为美国领事馆的特邀翻译,李阳赢得了理查德·布什先生的赞扬。
美国商业部长布朗访问广州的时候,李阳是指挥中心的唯一中国翻译人员。李阳成功完成了1994年世界移动通讯国际会议27位发言者的同声翻译。
李阳从大学开始,运用克立兹(英语“疯狂”的意思)语言突破法,依次自学了德语、日语和法语。李阳用这种方法教会了很多外国人说中国话、唱中国歌。
1994年下半年,李阳主动辞职,在粤北大厦租了一间办公室,成立了“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口语推广工作室”,开始向巨大的学习市场迈进。李阳想用产业化的方式开拓市场。他与三四个员工白天工作,晚上住在办公室。
李阳想把自己宝贵的方法提供给别人。李阳说:学习,永远不晚!李阳把以下这段演讲词献给每一个渴望进取和不断成长的人:“很多人都把别人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的才能简单地总结为天才,从而给自己找到最好的借口……朋友们,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自己一试。如果以为天资不如别人,那么你就多花点时间,一句地道的英文,别人读10遍,你就大喊50遍,一直到脱口而出,这样你不也能说英文了……所以不要悲观,更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和语言模仿能力!成功的结果只是冰山之尖。努力是冰山的水下部分,占了5/6以上,但却默默不闻地泡在苦苦的海水里。如果我们也去做那5/6,难道就得不到1/6吗?”
比尔·盖茨用热忱燃烧整个世界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件伟业无不是由于热忱而成功的。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成功失败,都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满腔的热情。不论工作有多困难有多大的强度,都会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进行。只有这样的人,才具备了成功的素质,才能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雅图的一个富足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当地有名的律师,母亲是名医生,外祖父是美国第九大银行的副总裁。
比尔·盖茨从小就特别喜欢数学,他常常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数学天赋。
11岁的时候,盖茨进入西雅图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学——湖滨中学学习。进入这所学校后,盖茨以他的激情、坚韧的性格、处事的态度以及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在各方面超过了其他的同学。
当时正是计算机悄然兴起之时,湖滨中学花巨资购置了计算机供学生们了解、学习,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和盖茨同时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的还有比盖茨大两岁的高中部学生保罗·艾伦,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了好朋友。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后,俩人便经常在一起策划他们的梦想。他们成立的程序编制小组很快便得到了自己的第一笔业务,为一家客户编写工资表程序。在此期间,比尔·盖茨已经展露了自己程序设计的天赋和商业运营的智慧。
1973年,比尔·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他学习的是法律专业。对于他来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法律不过是依从父母的意愿罢了,因为他们只想让比尔·盖茨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事实上,在这所世界名牌大学里,比尔·盖茨仍然在盘算着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如何实现自己的软件王国之梦。
1975年1月,他的好友保罗·艾伦给他带来了一本《大众电子学》杂志,上面刊登了世界上首台商用微型电脑问世的消息,并称该电脑尚未开发出成熟的软件程序,这一消息使他们产生了长时间的兴奋。他们最终说服了那台电脑的发明人——埃德·罗伯茨,由他和保罗为电脑编制程序。
为了将当时用于大型计算机的BASIC语言程序改编成可用于微型电脑的程序。在随后的八周里,盖茨和保罗在哈佛大学的宿舍和艾肯计算机中心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在经过了几十次模拟试验后,他们的BASIC语言程序终于诞生了。此时的比尔·盖茨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微型电脑软件的发明,微型电脑一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电脑业也将进入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发展天地,他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电脑事业中去。
1975年6月,比尔·盖茨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执意中断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和他的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微软公司,这个名字也是微型计算机和软件公司的缩写。
7月下旬,盖茨和保罗与罗伯茨达成了一个关于BASIC程序使用权的协议,这份期限10年的协议,将允许遥测系统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BASIC语言,包括再转让给第三方,而这种向第三方的转让一定要有另一方的同意。通过这份协议,盖茨和保罗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微软在这次交易中获得了大约18万美元的收益,取得了开门红。
此时的微软虽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盖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计算机界已小有名气了。这时,微软又获得了两笔很大的交易,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和NEC公司决定使用BASIC,这两项生意给微软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微软从此名声大震。
微软公司的发展还是源自80年代初方兴未艾的PC革命。1980年,微软与IBM签订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许可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微软拥有这一系统的所有权,IBM每在其一台机器上预装这一软件就必须支付一笔使用许可费给微软。这一联盟的结果是两家公司一同促成了整个PC工业翻天覆地的变革,而微软更是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微软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员工从1978年的15人猛增到1981年的125人,销售额从1980年的84万美元上升到1981年的1600万美元。
1982年春,基尔代尔教授的16倍CP/M操作系统终于推向了市场。虽然这种系统的价格较贵,但对微软的DOS仍然具有很大的威胁。盖茨为此立即展开了攻势,他派出了公司里的精兵强将分兵四路,四处出击,说服了许多商家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由于盖茨足智多谋,巧妙地引导着对手,同时凭着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使他的对手一直未能占到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