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针对不同的观察活动的性质,计划可以详细,也可以稍微简略;可以采用书面方式记录在案,也可以保留在头脑中。关键是在要养成制定计划这个习惯,对自己的观察活动内容、步骤了然于胸。一般来说,长期的、系统的观察活动,应该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书面的计划方案;而短期的、零散的观察活动,只要在脑海里有个粗略大致的计划就可以了。还要注意的是,在开始学习观察的时候,要掌握观察的技巧方法,应该有一个周详的计划,才能在观察中从容不迫,不致于 “不知从何入手”。
三、在观察过程中,要做到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观察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才能观察到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观察还要有所侧重。对一个群体,一个类型的事物,如果对其中每一个事物都进行细致的观察,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即使在面对一个事物时,每一次观察也不太可能对所有方面作面面俱到的观察分析。因为,受人本身体力、脑力的制约,每一次观察的量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因此,每一次观察,我们都要注意抓好重点。要做到全面又突出重点的观察,我们就要学会在观察中做到条理清楚,然后按序进行。比如,青蛙的解剖实验。我们在生物课上解剖青蛙时,要先观察它的整体特点,然后分别对它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等进行观察。这样,观察才不会显得杂乱无章,手忙脚乱。
四、善于运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有效利用嗅觉、味觉和触觉。在观察活动中,人是通过视觉分析系统和听觉分析系统,及运动分析系统的协同活动,进行有效观察,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或现象的。
比如,在物理课上,当研究物体的比重的时候,我们要对研究的木块、铁块等,掂量掂量,就是在运用视觉的同时,又利用自己的触觉。只有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会出现 “瞎子摸象”的笑话。五、尊重客观事物,观察结果要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在观察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排除不良心理素质因素的干扰,避免被心理定势、情感隔阂、成见偏好等蒙住了自己的双眼。应该从事物本身出发,带着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的态度去观察事物。不能因为偏爱或热衷对事物的客观性熟视无睹,甚至歪曲事实,从而得到的结果似是而非。在观察事物时,不能受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想当然,对与预想有出入的事实,不能轻易否定。因为往往正是这些新发现的东西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的知识的诞生。对这些新发现,我们要敢于抛开 “众所周知”,及时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观察研究。
英国一位名叫詹纳的医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很感兴趣。当时,关于杜鹃鸟,有一个说法,即杜鹃鸟从不自己做巢,它总是在别的鸟的鸟巢中下蛋,由别的鸟喂养自己的子女,并且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还会把养父母的孩子残忍地赶走。詹纳就对此表示怀疑,就对杜鹃鸟进行观测。
他发现,杜鹃鸟确实在别的鸟巢中下蛋,但是,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当巢主夫妇外出时,巢主的幼鸟也都睡着的时候,杜鹃鸟就开始活动。它利用自己的身体移动,把巢主的幼鸟挪到窝边上,并把它甩到窝外面去,从而霸占了它的位置。
于是,杜鹃鸟事实上是一个不做窝,不孵蛋,不喂养幼鸟,还无情地对待养父母的亲生子女的 “鸟中恶棍”。常用的观察方法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和学会一定的观察方法。观察不是简单看事物,把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要积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就要掌握一定的良好的观察方法。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一般的观察活动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活动与实验观察活动,也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活动与间接观察活动。自然观察活动,就是利用自然条件,在大自然中实地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等。实验观察活动,就是利用实验室,在反复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际观察某些具体的物理现象、化学现象或生物现象等等。
直接观察活动,是指观察者为了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亲自进行观察的观察活动。间接观察活动,是指观察者在别人的观察结果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概括,从而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的观察活动。
在具体观察实践中,不管是进行什么样的观察活动,我们都要注意以下几种观察方法的运用。
第一,联系观察法。顾名思义,就是当我们观察某一事物时,我们可以把与它相类似的事物联系起来一起观察,某一事物内部的某一方面也可以和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观察。事物之间大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我们在观察中,可以找出普遍联系中的特殊部分,也可以在不同的特殊的部分中去找出事物间的普遍性。
第二,即时观察法。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尽可能不要错过观察机会,即时进行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认识活动已经受到很多局限,如果不尽量地收集相关材料信息,就会影响到我们全面客观地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第三,对比观察法。对比观察,是指对类似事物或现象进行有效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当我们把此事物与彼事物加以比较时,我们就能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
第四,层次观察法。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让我们更好的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层次观察法,包括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总体出发,从阶段出发,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然后对这些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还有,就是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这在前面部分我们已经提及,这里就不再重复分析。
案例:姆佩姆巴效应
1963年,坦桑尼亚一位名叫姆佩姆巴的中学生,一次在家准备自做冰淇淋,他在热牛奶中加了糖,然后直接把热牛奶放进冰箱冰冻。在这个过程中,他惊奇地发现一个现象:热牛奶的结冰速度比冷牛奶的要快得多。
这一重大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周边人们的重视。当姆佩姆巴把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时,甚至被老师和同学当成笑料,因为这与公认的冷却定律是相抵触的。但是姆佩姆巴是一个不服输的学生,他不顾别人的嘲笑,相信自己的眼睛,坚持观察事实。后来他求教于一位大学教授,教授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果,成功地证实了他的发现。此后,科学界就把这一自然现象以这名学生的名字命名为 “姆佩姆巴效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然规律并不神秘,它总是隐藏在自然现象之中。如果你有敏锐的观察力,坚定的信念,你也可以有所作为。
案例:视觉式学习者———卢历卢历,一个有视觉才能的孩子,也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他的脑子里有一台复印机,他通过眼睛摄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在他的头脑中得到保存,由此将这些现象记忆下来。他的头脑复印机会在拼写考试、阅读理解和为考试学习时发挥作用。在乘车旅行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精明的观察者,刚刚蹒跚学步的卢历喜欢看高速公路上飞驰过去的广告牌,并总是注意到一些比他年纪大的兄弟姐妹和他的父母所没有发现的东西。他很早就认识了颜色,喜欢玩拼字游戏,用蜡笔画画儿,看电视,而不喜欢打打闹闹或在户外玩。他是家里孩子中最安静的一个,更多的是用他的表情和画画儿来表达他的感觉,很少用言语。当他真的说什么了,通常只有几句话,但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卢历像许多有视觉天赋的孩子,有巨大的想象力并喜欢画画儿,以至于他的一年级老师在卢历的报告单上写道:他是一个 “空想家”,只有他更注重 “实际”,才能做成事情。在没有图片、投影仪或笔记、提纲的课堂上,他就不能长时间听讲,他会看着窗外去寻找他可以看到的东西,或是设计一架火箭或飞机。
卢历能很快地在一张整洁有序的书桌上面完成作业,他还喜欢把他的作业写在黑板上。这表明他可以高效、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在为测验而记忆或回忆知识点时,总是闭上眼睛或看着天花板。他依赖于看到的知识点———印刷的、图表上的、或在图画中的———来学习。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很好,因此而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考试者。他的数学成绩尤为突出,他可以轻易地画出数学问题,在脑子里计算答案。
显然,卢历有突出的视觉才能和一种极强的视觉记忆能力。另外,他还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让自己高兴的绝妙能力。一天晚上,卢历的父亲走进他的屋里和他道晚安。虽然他已经躺在床上,灯也已经熄灭了,但他看起来还是兴奋不已。他的父亲问他怎么了,卢历回答道:“当我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就在脑子里做最长、最难的数学题,画线,写下标记,把它们算出来。然后我就能放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