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文学家左思,出身贫寒,小时候他的父亲对他期望很高,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父亲很失望。一次,在跟朋友谈及左思时,父亲说:“这孩子的智力太差了,还赶不上我呢!”在一旁的左思听到了,很不服气,从此发愤读书,后来终于不负父望,学有成就。
左思读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勤于动笔。他在阅读过程中,抄写了很多妙文、警句。他的笔、纸布满家中各处,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就笔记,不仅记下所读的,还记下所想的,长期坚持不懈,使他在阅读大量书籍的同时,也记了大量的材料,知识不断积累,成绩飞速提高。后来,他终于写出了 《三都赋》,大家争相购买此书,传出了 “洛阳纸贵”的佳话。精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前奏:在精读之前,从整体入手,浏览全书结构,包括封面、封底、内容提要、目录、前言、后记等信息。
详读:对选取的部分,即对某章节或重要段落进行细读,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弄懂、弄通材料的点点滴滴,从字里行间捕捉材料内涵。在详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阅读符号与批注等帮助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同时使自己在日后的复习和回顾中创造条件。
列宁在阅读时就善于利用阅读符号,一本 《哲学笔记》,他用了40多种阅读符号。阅读符号可以借鉴别人的,也可以自己创造,只要自己熟悉就可以了。批注是指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心得体会。毛泽东读过很多书,学问很大。他读过的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书中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标注。
在详读材料的时候要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疑难的问题不能忽视,或匆匆一眼带过,最好能够停下来,好好推敲、斟酌一番。对那些确实无从着手的难题,可以打上记号,另作处理,或翻阅参考资料,或请教他人。同时给自己必要的时间进行想象和联想,这样能使我们不但能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还能让我们对材料的记忆加深。
有些人读书总是急急忙忙,囫囵吞枣,动作很快,可是一本书读下来,脑子里好像什么印象也没有,效果当然很不好。有些人就会读书,他们对该精读的文章不求速度快,读读停停,停停想想,想想写写,在阅读中不断地想象和联想,让自己的思想和作者产生共鸣,或对自己不赞同作者的地方也仔细思考。
总结:在读完一章内容或一本书后,应该进行及时的小结或总结,并加以记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知识,或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读完一本书,书是书,自己是自己,那就等于白读了一本书。因此,既然我们花了这么多力气啃完整本书,为什么不再花点力气做好总结,让自己更好地把握知识呢?总结,能有效地清点自己掌握的内容多少,更好地了解、理解、把握知识,更为了日后用到有关内容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不致 “书到用时方嫌少”,面对问题茫然无绪,不得要领。
案例:SQ3R读书法———一种有效的精读方法近年,国外流行一种 SQ3R读书法。所谓 SQ3R,就是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 (复习)。如果我们要精读一本书,可以依照循序,进行以下步骤:
第一步,浏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就要先让自己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快速浏览全书,注意材料的结构和重点,不仅能使自己大体了解全书的框架,还能把自己原先掌握的有关知识与经验调动起来,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第二步,提问。根据阅读要求,就阅读材料的标题等重要标示提出一些问题。这种提问能使自己的阅读有所准备,有批判的主动性,有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强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对加深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都有好处。
第三步,阅读。带着问题深入阅读,逐字逐段,边读边思,理解透彻。掌握各章节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实质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意义、价值。对难度大的段落要反复阅读,以便熟练掌握。
第四步,复述。就是重新反复阅读,达到熟练程度,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重点内容,以检验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发现没有掌握好的难点,还要反复阅读,力求熟练掌握。
第五步,复习。在复习的时候要抓重点,并按照遗忘规律,及时、有计划地组织复习。最好在学习后一两天内进行复习,隔一段时间重复复习。
速读
读书忌快,因为贪多求快往往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地阅读,我们就说这个人阅读效率高,阅读能力强。这里我们说的速读不是走马观花,不是粗枝大叶,草草了事,它要求的不只是速度的快还要求高质量,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这种方法适用于泛读、略读、甚至精读,当我们掌握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大幅提高阅读效率。
列宁就具有高效的速读能力。据他的助手回忆,列宁读书很多时候不是一行一行地读,而是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并且理解得及其深刻和准确,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他也能凭记忆整句,甚至整段地引用。还有一些有成就的人,如拿破仑,据说每分钟能看2000个单词;巴尔扎克半个小时能读完一本小说。他们的阅读速度令我们惊叹不已。
在现代信息社会,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必要的。其实这种技术在我国有相当的历史。《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情节,说的就是关于速读的故事。张松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曹操的 《孟德新书》,当着曹操的面,“一目十行”,然后复述书中内容,并说此书在四川人人皆会,曹操不知是计,烧毁这部自己苦心编写的兵书。可惜,这种技术没有被推广运用。在西方,速读最早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并广泛传播。要学会速读,首先,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要阅读地材料上,使眼睛和大脑灵敏自如配合、协调一致;然后速读材料,注意把握关键的字词,而对其他内容不浪费时间,一带而过。在练习操作中,不可片面追求速度的快,而要重视对内容的理解,开始时可以先慢后快,由慢到快,层层递进,不断升级,才能正确牢固地掌握速度技术。
在实践练习操作中,我们可以这样做:找一篇材料,在计划阅读的内容的一半处做上记号;扣好时间,开始阅读材料;当读到记号处时,停下来记下自己所读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平时的阅读速度了;
继续阅读后半部分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醒自己尽快地完成阅读,但是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读完后,再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就会发现同样篇幅的阅读材料,后部分的材料所花的时间比前部分的时间要少。在以后的练习中,照此方法不断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加快阅读速度,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成效。
在培养自己的速度能力的时候,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对语言知识、句式结构、连词、副词等的熟悉,有助于我们抓住关键字词。同时对相关基础的多加掌握,也能使我们的快速阅读畅通无阻,因此在平时学习时,广泛地积累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时间的安排
在西方国家,现在流行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 “TPO管理法”,即TIME(时间);PLACE(场所);OCCASION(时机),意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安排时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握适当的时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对提高阅读效率影响重大。一、据自己的生物钟,把握适宜阅读的时间。
应该在一天当中大脑活动功能最好,阅读时间最佳的时候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作息特点和习惯,适宜阅读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地,研究表明,一般人一天当中大脑功能最好的时候是刚刚睡醒以后3~4小时左右。早上,人刚睡醒,一天经过一个夜晚的有效休息,就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机器,是学习工作的好时机。另外是下午的2~3点。晚上8~9点也是学习的重要时间段。人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稍作休息人的大脑就恢复活力,同时晚上寂静的环境也有利于保持头脑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