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
19295700000008

第8章 提高课堂听课效果(1)

经过了学生课前的认真准备,下一步就进入了课堂听课阶段。课堂,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增长知识的场所。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学生要想学得好,学得轻松,就要努力听好每一节课。抓好课堂学习,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所在。

老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个主体。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认真备课,才来到教室给学生上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就是把老师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正因为如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最主要的学习形式。

课堂听课的特点

课堂虽然可以达到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目的,但是这种交流并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的。也就是说,一个老师是面对众多学生在讲课。这就意味着,老师在上课时将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由于几十个学生的基础功底不同,他们对同一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内容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会认为正合适,不深也不浅,不快也不慢;而有些学生则会认为老师上课的内容太深,或者讲课进度太快;另外有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认为,老师讲课的速度太慢了,而且不应该只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总而言之,老师上课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要求。这是课堂听课的第一个特点。

课堂听课的第二个特点是,一个人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育所占的时间占据了一天学习时间的大部分,大约在三分之二以上。一年12个月中,大概有9个月在课堂中度过。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堂教育。无论你的学习成绩如何,无论你的基础功底如何,课堂听讲总是作为重要的。如果有些人不重视课堂教育,或者课堂听讲的效率不高,势必会影响其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和家长或许认为,课堂效率不高的话,可以课外请家教嘛。问题是,一个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天8个小时 (甚至达到10个小时)的上课后,还要吃 “小灶”,整个人会被弄得精疲力竭。所以,学生必须抓住课堂听讲这个重要环节,上好每一堂课,而不要舍本求末。

努力听好每节课

既然课堂听课如此重要,那么每个学生必须紧紧抓住每一个45分钟,努力听好每节课。为了更加有效的听课,一些曾经是各省高考状元的学子们总结了如下一些建议:第一,努力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三个方面。所谓物质准备,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准备好这节课所需的教科书、练习本、笔记本等,免得临上课时手忙脚乱,并因此影响听课的情绪和学习效果。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你最好在前一天晚上就着手准备这些东西,养成提前整理书包,准备各类工具的好习惯。几分钟的提前准备,可以使你在第二天节约更多的时间,并使你心情舒畅。

所谓知识准备,就是上一章讲述的有效的预习,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所谓心理准备,就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课堂。有些同学上课铃一响就想睡觉,一见老师心里就开始反感;老师刚刚讲了几分钟,他就在想着下课。可想而知,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的。我们的建议是,同学们在课间15分钟期间不要让自己的脑子太激动 (例如,不要玩游戏等),而应该乘机放松一下心情,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预备铃一响,就应该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回忆上节课老师讲的内容,或者回忆昨天预习时的思路和遇到的难点。另外,由于上课需要用脑,所以应该让大脑在上课时保持一定的兴奋状态。这就要求每个人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睡眠不足。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很多,包括由于晚上看电视没有节制、晚上做本应下午就完成的作业、开夜车等。这些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尽快改正。

第二,上课专心听讲。上新课时,一定要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老师讲课时,眼睛要跟随老师的一举一动,思想上紧跟老师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感觉走,争取做到边听讲、边理解、边分析、边笔记。同时积极配合老师的提问,随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坐在教室,思绪却不知飘到何处,势必学习是不成功的,这也是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分心和走神,并能够顺着老师的意图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随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三,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些学生,看他们上课也是忙忙碌碌,一堂课下来却没真正学到什么东西。他们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埋头笔记,甚至有学生认为老师教的内容简单,没必要听老师讲课,于是把课堂变成自学的自习室。事实上,这些都是很不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一定要在思想上与老师的思路有所沟通。听老师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怎样进行分析、推理,比起自己单枪匹马埋头苦干效果好得多。

比起脑力劳动,很多学生似乎更喜欢体力劳动。一堂课下来,笔记抄了一大堆,该理解知识却没有掌握多少。听讲听讲,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笔记是次要的,是为了课后进一步理解知识而做的。听课的原则是 “边听边想边记”,即先听,然后思考理解,然后再做笔记,绝不能颠倒了主次。当然,笔记是不能不记的。记笔记不仅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克服大脑记忆和储存的局限性,而且还能防止遗忘,积累资料,便于以后的复习巩固。记笔记要讲求方法。记笔记关键是记下 “必要”和 “精华”。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法是 “提纲式”笔记法,即快速笔记难点重点。对反复出现的术语可以用自己的符号代替,以便加快笔记速度。另外,课本上已有的内容也没有必要重复。具体有关记笔记的有效方法,我们将在下面专题讲述。

第四,不要钻 “牛角尖”。老师在整节课上涉及的内容会很多,总是从一个问题讲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对某一个问题没有听懂,切记不要死钻 “牛角尖”,要先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讲。或许,你不懂的问题将会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得到讲解,或许只能等你到课下进行彻底研究。如果你钻“牛角尖”,不仅问题没弄明白,还会耽误后面的听课,造成整堂课全没听懂的后果。

另外,要注意上课的前后几分钟。一般来说,老师在上课开始,讲授新知识之前,为了更好的衔接知识,都会带学生回忆复习旧知识,这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同样,老师下课前通常会总结这堂课的要点。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因为疲倦而错过了总结的时机。如果能把握好这短短几分钟,跟着老师的思路,采用 “过电影”的办法回忆重点,记下要求,争取做到“堂上清”。

上课如何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一个人完成所有事的前提。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年代,孟子就讲过一个传颂了很久的故事:两个年轻人同向著名棋手学棋,其中一个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另外一个则心不在焉,表面上和老师学棋,实际上却整天想着如何玩耍。结果,前面的年青人成了下棋高手,后者则一事无成。这个故事说明,注意力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年龄普遍较低,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很多学生上课很容易走神。例如,很多人上课时表面上在听老师讲课,但是窗外小鸟的叫声、楼下人的讲话等就会引起学生的走神。如何才能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听课呢?

第一,过好课间休息时间。一般来讲,学生每堂课的时间为45分钟,课间休息10-15分钟。应该讲,这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的。课堂几十分钟高强度的脑力运动,会使得学生大脑供氧不足,使之产生疲劳,从而使得思考、理解和记忆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果课间不休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后继续作作业,或者看书,将使心理更加疲惫,下节课就容易走神。另外有些人则喜欢在课间作一些激烈的运动,例如游戏等,也是不可取的。课间激烈的运动,会使得学生的脑子在上课时仍然处于活跃状态,也很容易走神。

课间10分钟,我们认为可以做如下一些活动:轻松散步,到户外做一些深呼吸,再做一些前后屈体和转体等轻微运动;站在室外向远处树木或者建筑物眺望;利用眼保健操等放松眼部肌肉,或在室外闭目养神等。

第二,改变被动听课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听课。有些人认为,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想法,是典型的被动听课的特征。要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必须对老师的讲解和提问进行积极思考和提问,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对老师的提问,学生必须积极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与讨论。第三,眼睛紧跟老师的动作。眼睛要时刻盯着黑板和老师,注意老师的讲解。板书的重要性,我们已经做了介绍。注意老师的动作可以紧跟老师的思路。由于老师的动作是富于变化的,学生不至于感到枯燥,也就不容易走神。专心听讲,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照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加深理解。

第四,边听边记,做好笔记。有些学生的眼光尽管时刻盯着老师,但是脑子却想着其他问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好笔记来解决。通过记笔记,可以强制自己跟踪老师的思想,加强自己的自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别处集中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上来。有关记笔记的具体方法,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具体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