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积极发言
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是双方交流信息的主要形式。老师提问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二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听课。
老师所提的问题,往往相关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同学容易出错的地方。由于老师的提问正是锻炼自己、促进自己思考的最好时机,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急动脑筋,快速思考,踊跃发言。回答正确,是对自己掌握知识的肯定;回答错误,自己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也更有利于及时纠正。当别的同学发言时,也要注意听取,边听边分析,好的地方积极吸取,不够的地方随时准备补充纠正。
但是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或者只是被动回答。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有些人认为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于回答;第二,有些人认为这么多学生,不可能轮到自己回答。久而久之,这些人养成了不喜欢发言的习惯。由于上课不用发言,有些人就干脆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如果你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将会看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场面:当你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同学都低着头,或呆坐、或盯着课本,很少有人积极响应。这就失去了课堂教育的意义。
对于那些没有发言习惯的学生而言,下面的建议或许有用: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如果思想开小差,你会老师讲课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了。
第二,让大脑始终处于思考的运转状态。一旦听到老师的提问,应该迅速结合老师刚才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如果得出了自己的答案,不管准确与否,都应该举手示意。当然,有些同学即使得出了答案,也不想举手要求回答,他们或自己不动声色,或和其他同学讨论。不当众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个懦弱的人。其实,表达完自己的思想后,你会发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老师对你答案正确与否的判断。如果经过思考后认为自己不会回答,那么只能等待其他同学的回答。在此期间,你可以再次翻书以获得新的灵感。
第三,大胆发言,不要怕出错。人是不可能保证不犯错误的,更何况年轻人。如果你错了,除了说明你进行过认真思考外,并不代表其他任何意思。更何况,从错误中学习常常能使你加深对这一问题的印象。这里,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对某一问题没有得出答案,或者没有起来发言,在别人发言时你应该认真听那位同学的发言,而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 “在被人回答问题时,没有我的事”。
第四,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上课发言除了回答老师的提问之外,还包括主动起来问老师问题。这时,学生存在两种比较普遍的倾向。第一是不敢发问。这类学生往往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那些同学。这些同学由于学习成绩平平,怕自己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嗤笑。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创新能力,你的问题有可能是成绩优秀的同学 (甚至包括老师)所没有想到的。即使不是如此,由于你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准,就应该向其他人发问,否则不可能解答自己的疑惑。如果有问题而不敢发问,就不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这是导致一些人成绩上不去的重要原因。第二个倾向是乱发问。这种倾向也多存在于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中。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不经思考就向别人提问,期望别人回答自己的疑惑。这两种倾向都是我们必须制止的。我们对此的建议是:你不仅应该准确、大胆地提出问题,还应该理性地分析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所以,当下次老师提问时,你应该大胆地举起手来,勇敢地说:“我来回答!”
做好课堂笔记
俗话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 “好头脑不如烂笔头”,说得就是笔记的重要性。很多有关学习方法的研究都发现,听课时经常记笔记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
课堂笔记包括两类:一是阅读教材时所记的笔记;二是听老师讲课时所记的笔记。笔记往往是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所以,老师的板书至关重要,它是对课本的提炼。记笔记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克服单靠头脑记忆的缺陷,同时培养学生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笔记,学生可以掌握老师的分析思路和文章的重、难点。同时,课堂笔记是对整个教材的总结,是学生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学生复习考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另外,记笔记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 “走神”的毛病,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人们常常说:“边听边想边记”。这句话听起来非常容易,但是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将三者非常合理地协调起来却是非常难的。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老师的讲课,这要求学生在听课作笔记应该把握一定的时机。一般来讲,作笔记有三个时机:一是老师黑板上写字时,抓紧这一机会强记;二是老师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抓紧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对课堂上简记的笔记进行补记。
课堂笔记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批语式笔记。这种笔记主要记在书页的边角等空白处,主要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批语、注释和心得。
二是提纲式笔记。这种笔记方法是指在听课的同时,快速地概括和记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老师板书比较快,你可以留下一段空白的部分,记下页码,待课后补上。
三是摘录式笔记。你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文章的论点、结论、背景,以及一些资料、佳句等。
为了加快笔记的速度,对于已经 (或反复)出现的概念、术语和常用语,可以用自己特定的符号来替代。例如,有些人喜欢用 “WT”来代表 “问题”这两个字,别人可能看不懂这些符号,但是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只能使用一套自己的符号,如果你经常变换这些符号,当你自己面对这些符号时也会晕头转向。比较常用的符号包括:eg.———例如
cf.———比较
nb.———这点最为重要∵———因为
∴———所以
→———推出
etc.———等等。
由于有些老师板书内容会比较多,或者老师讲课速度比较快,所以学生对笔记的内容应该有所取舍。一般而言,下面几个内容是笔记的重点: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在黑板上画的图形表格以及一些关键性文字;老师在分析问题时的主要实例、例题以及反复提示的关键性问题;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数理化课堂上,主要记老师的解题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和例题;历史、政治等课堂上,主要记下老师对某一问题的综合阐述就可以了;英语、语文需要记一些新词和短语的用法,新的句型等。
上面讲了课堂笔记的方法和笔记的重点。这里,你们还应该明确一些记笔记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分清板书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面已经提到,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老师恨不得在这几十分钟时间内把所有东西都教给你们,所以他们讲课的速度可能比较快。所以,你在听课的同时,就需要记那些最为关键的内容,而不能 “满堂记”、“满板记”。这里再次凸现了预习的重要性,只有经过事先预习,才能明白本堂课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第二,规范记笔记的习惯和流程。有些学生笔记记得一塌糊涂,他们今天在这张纸上记笔记,明天却在另外一张纸上;今天记在书上,明天却记在作业本上。这是非常不好的记笔记的习惯。这样做的坏处在于,笔记的内容乱七八糟,复习时东翻西找却找不全。所以,每个学期的每门课程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有些相似科目可以共用一个笔记本,但是应该明确区分内容,不能混杂在一起。如果你今天上课忘了带本科目的笔记本,可以将之记在另外的本子或纸上,但是课后应该马上将之重新抄到专用笔记本上。
第三,不要抄写别人的笔记。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老师讲的是同一东西,其他人记了,我就不用记了,下课去抄就行了。这是给自己的懒惰找一个借口。上面提过,笔记可以加深对老师讲课内容的理解并增加注意力,如果都不记笔记,那么上课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况且,由于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记笔记的角度和方法也都不同,所以笔记的内容也会不同。试想,你拿着这样的笔记,如何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呢?第四,课后对笔记重新整理。重新整理笔记,可以突出要点,对巩固知识非常重要。由于课堂时间紧迫,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全部记下。下课后,应该尽快抽出时间去补充。所以,笔记整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把课堂上漏记或者记错的内容补充上去或者改正过来;理清纲目,突出重点和难点,用概括的语言把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使笔记成为自己未来复习有效的材料。
案例:改掉课堂的不良习惯一些刚刚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高考尖子们曾经总结出一些不良的课堂学习习惯。他们认为,那些有如下不良上课习惯的同学,一定要改正过来。这些学习习惯包括:1、正课前不预习,听课无目的;
2、只顾思考顾不上做笔记和听讲;
3、上课看课外书;
4、只顾做笔记而顾不上听讲和思考;
5、面对老师的提问而不喜欢发言;
6、不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及要点;
7、不注意老师反复讲的细节;
8、上课做小动作;
9、只顾听讲,顾不上思考与做笔记;
10、听不出老师的弦外之音及意图;
11、抓不住老师讲解的方法、方式和技巧;
12、思想开小差;
13、听不出老师讲解的思路;
14、不做笔记;
15、思想与老师讲解不能保持一致;
16、不思考;
17、经常走神,人在教室心在外;
18、在课堂上偷吃零食;
19、说废话;
20、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为难看和麻烦。
21、向周围的同学扮鬼脸;
22、不提问;
23、害怕老师提问,不敢正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