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即位之初,西北有准噶尔之内乱,西南有贵州苗民起义。
乾隆考虑到雍正朝两路出师西北都劳而无功,准噶尔内部稳定,一时难以取胜,决定对准噶尔暂时采取守势,罢兵议和。集中力量镇压贵州苗民起义。乾隆派宿将张广泗为七省经略,统一指挥镇压苗民起义的部队,同时将平苗无功的张照等逮捕下狱。张广泗便分兵三路进攻生苗苗寨,所向克捷。乾隆元年(1736年),又增兵分八路,围攻生苗据点牛皮大箐,杀死一万多人,接着又乘胜搜剿熟苗,烧毁了1224寨,杀死7600多人,俘虏2万多人。苗民起义被清军的血腥屠杀彻底摧毁。乾隆闻报大喜,命张广泗总督贵州。苗民的诉讼,仍按苗俗习惯审理。云贵边境,从此平靖。这是乾隆即位后的第一次用兵。自此之后,乾隆多次用兵边疆,成为乾隆君主生涯的重要内容。
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十八年(1753年),准噶尔内部因争夺汗位,互相攻杀,分崩离析。他认为,施军威于远方,震武功于域外,彻底解决准噶尔割据势力的时机已成熟,国库充实,中原安定,天时、人事皆对我有利。但在朝诸臣中,除大学士傅恒赞同外,多数大臣都反对出兵。乾隆力排众议,决定第二年春天两路出兵伊犁,一举荡平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以班第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副将,出北路;以永常为定西将军,准噶尔另一降将萨赖尔为副将,出西路。兵分两路,各25000人,五月,两路大军,长驱直入,进抵伊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彻底平息准噶尔叛乱。
平定回疆之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南疆发生大小和卓木之乱。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时,大小和卓木相继叛清。二十三年(1758年)清廷在平定准噶尔后,乾隆令兆惠等移师南进平叛。大小和卓木率兵抵抗,并在库车大败清军。清军领兵将领靖逆将军雅尔哈善等被乾隆处死。十月,兆惠、富德率兵收复库车、阿克苏,进军叶尔羌。双方相持达三个月。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富德率兵增援。在清军内外夹击下,小和卓木部土崩瓦解。
在先后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后,乾隆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伊犁将军一职,统辖全疆军政,建立军府统治。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喀什噶尔(今喀什)各置一参赞大臣,受命于将军,分统天山南北路。在南疆叶尔羌、和阗、库车、阿克苏等11个城市置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管理一城之事。在北疆移住满洲、锡伯、厄鲁特、绿营等军兵垦荒屯田,为久驻之计,并移民入疆,陆续建置州县以管民事。这块长期处于割据状态的地方,从此牢牢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和降服廓尔喀。乾隆十五年(1750年)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勾结准噶尔发动叛乱,杀害驻藏大臣。乾隆派清军入藏,在达赖的协助下,平定了叛乱。乾隆在达赖之下设置了处置地方行政的噶厦,以四噶布伦分理政事,俱隶属于驻藏大臣和达赖。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次年又派兵入侵,进占西藏首府日喀则,大肆烧杀抢掠。达赖、班禅飞章向乾隆告急。乾隆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率军入藏。清军入藏后,六战六克,尽复失地,并越过喜马拉雅山,全线深入廓尔喀,进迫其首都加德满都。廓尔喀统治者被迫求和,表示永不侵犯西藏,归还掠夺的金银珍宝。乾隆答应了廓尔喀的求和条件并命福康安率兵返回西藏。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颁布《钦定西藏章程》,把民政、财政、军政、外交大权都集中于驻藏大臣手中,达赖、班禅的重大决定需经驻藏大臣同意。同时,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把灵童的姓名写在牙签上,投入金瓶之中,然后由喇嘛诵经抽签,中签的“灵童”就成为合法继承人,大贵族及蒙古贵族都不能参与掣签。大活佛之继承开始处于清政府的监督之下。从此西藏政局稳定,中央对西藏的政令也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平定大小金川。大小金川在四川北部,是藏族定居地区。“万山丛矗,中途汹溪”,地形险恶。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势力强大,兼并小金川并侵掠邻近土司,清巡抚派兵阻止,莎罗奔便起而反叛。乾隆派云贵总督张广泗率兵镇压,莎罗奔负隅顽抗,清军毫无办法。十三年(1748年)乾隆又加派大学士纳亲前往督师,并派岳钟琪为提督,赴军效力。三十一年(1766年)大金川再次叛乱。乾隆命四川总督阿尔泰率军联合九土司进剿。多年无功,阿尔泰被乾隆免职赐死。直至四十一年(1776年)大小金川才被压服。乾隆以小金川为美诺厅(四川懋功),以大金川为阿尔古厅(懋功西北),直接由四川省统辖,四川西北部诸土司逐渐改土归流。
乾隆通过多次征战讨伐,镇压了叛乱势力,统一了疆土,完成了对新疆、西藏行政体制的改革,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辖,使我国的版图最后确定下来。乾隆时期国土的辽阔和国势的强大,国内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的紧密,都是以往任何朝代所不能比拟的。这是清王朝的最大历史业绩,也是乾隆个人的最大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