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龙魂天子:千古流传的大清帝王
19312300000061

第61章 战败缔约,南京签约

面对清政府的禁烟措施,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鸦片利益集团,叫嚣侵略中国。英国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

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义律指示不法商人拒不出具具结,企图在澳门贸易,并欲偷卖鸦片。七月又发生了英国水手殴毙民人林维喜且拒不交出凶手的事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无理挑衅,道光帝支持林则徐“禁绝柴米食物,撤其买办工人”的做法,谕令林则徐等“不可稍示以弱”,“不得示弱长骄”。九月四日,英国舰艇向中国水师船只开火,遭到中国水师的有力回击,迫使侵略者狼狈而逃。林则徐将这次战斗的经过作了详尽的汇报,道光帝大受鼓舞,在林则徐的奏折上批示:“既有此番举动,若再示以柔弱,则大不可,朕不虑卿等猛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道光帝试图给广东侵略者以坚决有力打击的方针,是十分明确的。

道光二十年(1840年),侵华英军总司令义律率舰只40余艘、士兵4000多名,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随后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式开始。

英军攻陷定海,随后到达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连忙撤去林则徐的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英军却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七日突然在穿鼻洋发动进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琦善被迫答允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条件。

琦善私允英军条件,违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后来受到严惩。但在一月二十六日,英军却不待中国政府同意就占领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立即对英宣战。二月下旬,英军攻陷虎门炮台,水师提督、爱国将领关天培与守军数百人壮烈牺牲。五月,英军逼近广州城外,清军全部退入城内。下旬,新任靖逆将军奕山向英军乞和,与英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广州和约》,和约规定清朝方面向英军交出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英国政府不满足义律从中国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增调援军,扩大侵华战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舰自香港北犯,二十六日攻陷厦门。九月英军侵犯台湾。十月攻陷定海、镇海、宁波。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英军继续北犯,六月攻陷长江口的吴淞炮台,宝山、上海相继失陷。接着,英军逆江西上,到达江宁(南京)江面。

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将军耆英赶到南京,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与璞鼎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此结束。从此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正月,正当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之际,道光帝病逝于圆明园慎德堂,终年69岁,葬慕陵(河北易县永宁山),庙号宣宗。

道光帝资质不高,在用人、处事、应变、统驭等方面相对平庸,与列祖列宗相比差距较大。

道光帝有两大弱点:一是谨慎过度,二是缺乏定见。由于缺乏定见,导致封疆大吏无所适从,难有作为,而有力者却敢于撇开朝廷,自行其是。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是同光年间地方势力崛起,从而内轻外重,枝强干弱。可以说,道光一朝实开晚清时期中央权柄下移的先河。

道光帝是个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新时代,但头脑依然留在闭关锁国时代的旧君主。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开始向西方开放。然而,道光帝不懂得自己的时代使命,依然是“安静以守之”,这种回避现实的“守成”实质上就是苟安!从时代命运的角度来看,道光帝是个带有悲剧色彩的皇帝。总之,一个王朝的命运已经铸成,非个人之力所能挽回。令道光帝治国之途雪上加霜的是,他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衰世的君主不同,他偏偏又遇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更加不幸的是他还面对立国以来史无前例的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挑战。如果我们把道光朝的一系列失误都归咎于道光帝,把清政府不能战胜列强的劣势归咎于道光帝的个人品格与能力,难免要陷入英雄决定历史的唯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