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细说汉初三杰
1935900000020

第20章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如果说以前刘邦徙封韩信为楚王,打着维护汉王朝中央正统的旗号,让韩信用偏在一隅的齐国去换取辽阔富沃的楚国,还是对韩信的一种“善意照顾”的话,那么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算是彻底把韩信给贬清醒了。韩信终于明白他和刘邦不是一路人,刘邦从来都没有把他当自己人看待。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周勃、樊哙等是家奴,那是自家人,你韩信是个外来的打工仔,现在企业效益好了,已经成了全行业的龙头老大,用不着你韩信这个打工仔了,滚吧,谁还会让你继续当总经理?事实上,刘邦对待韩信远远不是像忘恩负义的老板那样把立下汗马功劳的员工赶走了事,他根本不让韩信走。他知道韩信现在已经看清了他的面孔,放韩信走,就等于放虎归山。如果放他出去,要是他真的反了,那么谁还奈何得了他呢?所以,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后,并不让他回到自己的淮阴封地,而是让他继续呆在洛阳,汉王朝迁都长安后,刘邦又把韩信迁往长安。一句话,找不到证据杀你,还不能困死你吗?老虎到了笼中,还能算是老虎吗?

现在,韩信终于明白刘邦为什么要捉拿他了,确实如当初蒯通所说,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忌惮他的才能。如今他被强留在京都,就等于被刘邦软禁起来。韩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索性经常称病不上朝,比如今天腿痛,明天腰疼,后天牙痛,再隔两天又说是得了重感冒,再不然就是拉肚子之类的,反正前些年长年累月在外打仗,风餐露宿的,留下点什么后遗症,说出来大家也是相信的。不过,刘邦不相信,他知道韩信这是在闹情绪。刘邦在这一点上倒也大度,闹吧,你不来上朝,你就在家呆着吧,只要你不出京城就行。

韩信常常整天果在家里,心里闷闷不乐。他特别看不起刘邦手下的那帮新贵,比如周勃、灌婴、曹参等人,这些人在他为将之时都是他的部将,受他驱遣的,他们的那点军事才能在韩信看来简直就不值得一提,是自己成全了他们的战功。有一次韩信有点事去找樊哙,樊哙这个人虽然很鲁莽,但他不像周勃、曹参、灌婴那样势利,并不因为韩信现在处境不妙就看不起他,相反,他很尊重韩信(这是出于对韩信军事才能的尊重),仍然以对待楚王的礼来对待韩信,跪拜迎送,并说:“大王肯来看我樊哙,真是樊府的莫大荣幸!”可是韩信根本看不起樊哙,出了樊哙的大门后,他居然自我嘲笑说:“没有想到我韩信现在居然要与屠狗卖肉的樊哙为伍!”其实,韩信大可不必这样。但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韩信此时的心里确实压抑到了极点。

当然,韩信也有发泄的时候。找谁发泄呢?当然是找刘邦。刘邦虽然忌惮韩信的才能,怕他造反,但是韩信现在已经是关在笼子里的一只病虎,他完全可以控制和驾驭他,把他当个参谋来使用也是可以的。所以,他也经常找韩信研究问题,征求他的意见。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长处和短处,这下可对了韩信的胃口,谈兵论将是他的专业,话闸子一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朝中所有将领他几乎都指挥调动过,再加上对周勃、灌婴等新贵看不惯,所以对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也无所回避,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甚至谁最多能带多少兵他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丝毫不去照顾其他在场将领的感受。刘邦见他越说越起劲,突然问他:“那么,你看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

韩信毫不含糊,脱口而出:“论将才,陛下最多只能带10万人马打仗。”

刘邦一听,立刻反问道:“那你呢?”

韩信说:“我嘛,有多少人马,我就能统率多少人马,一句话,多多益善。”刘邦听了韩信的话,心里很不舒服,但韩信说的也是实话,他不便发怒,于是强装笑脸反问道:“既然你有多多益善的率军本领,而我只有10万人马的统率能力,那么你为什么反而被我擒拿住了呢?”

韩信在这个问题上何等聪明,他听出了刘邦的话外之音,得罪谁也不能再得罪刘邦,于是,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马上给刘邦戴上了一顶高帽子:“这不难理解,陛下虽然不善于用兵,但善于驭将,这就是我被你擒住的原因。况且,陛下的天赋是上天授予的,这哪里是我辈凡夫俗子所能望其项背的。”刘邦听了韩信的这番话,怒气顿消。看来野心家、阴谋家也很爱慕虚荣,一顶高帽子就让他的龙颜转怒为喜。

如果说韩信的余生就这样在刘邦的监控之下安然度过,寿终正寝,那么,韩信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因为功立了,言立了,王也当了,现在之所以做侯,是因为功高震主,刘邦不得不如此,自己能够从淮阴市井的一个破落子弟混到今天,也足够了。但是,历史没有给韩信寿终正寝的机会,并留下了又一桩任人评说的历史疑案。韩信之死到底是刘邦有意为之,还是因为韩信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