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玫琳凯又作为惟一的商界人士与科学家居里夫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等一同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与此同时,玫琳凯公司还被评为美国《财富》杂志全美 500 家大企业之一,并曾三度入选该杂志“全美100家最值得工作的公司”,该杂志还将它列为最适宜妇女工作的10家企业之一,而玫琳凯本人获得的各种奖项更是不计其数。
玫琳凯究竟是靠什么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呢? 那就是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玫琳凯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候父亲患肺结核病卧床不起,母亲要在餐厅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一家人的生活都靠年仅6岁的玫琳凯照顾,生活异常艰难。所幸的是母亲非常坚强与乐观,经常鼓励幼小的玫琳凯。”你能行”是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玫琳凯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永不言败。
17岁那年,高中毕业的玫琳凯和当地的小伙子罗杰斯结婚了。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那时候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玫琳凯只好去做最为辛苦的销售工作。凭借自己的认真与努力,她的工作成绩一直不错。后来,她又到斯坦利家用产品公司做直销,还被提升为经理。不过,她虽然有这个职位,但才华并未被认可,而是经常遭到男同事的嘲笑。
为了家庭,尽管遭遇不公正的待遇,她还是坚持做了下去。只是,玫琳凯未曾想到,自己一心一意关爱的家庭却面临解体的危机。玫琳凯的丈夫服完兵役回来后坚持要离婚,这对于玫琳凯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那年,玫琳凯 20 岁,是3 个孩子的母亲,其生活状况可想而知。她沮丧、自卑、无精打采,渐渐地身体也常觉不适。几位医生诊断说是风湿性关节炎,专家们预测她很快就会完全瘫痪。
艰难的日子里, 每当玫琳凯流泪的时候, 孩子们都会对她说:“妈,不哭! 你是最好的妈妈,最好的妈妈怎么能哭呢? ”哭是没有用的! 玫琳凯再次擦干眼泪。为了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仍然挣扎着为一家直销产品公司服务。众所周知,做直销必须微笑着面对顾客,她也只好强装笑脸。不过,让她惊奇的是,微笑再微笑之后,她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最后所有关节炎的病症都消失了。玫琳凯自嘲地说:“原来上帝是喜欢笑脸的。”生活的艰难与精神的打击并未压垮玫琳凯,她用坚强撑起了生活的重担。尽管日子难过,但她还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大学学业。为维持家里的种种花销,她找了一份家庭日用品销售的工作。11年后,命运终于给了玫琳凯以丰厚的回报。那一年,她转到了一家叫做“礼物世界”的直销公司。由于工作勤奋、业绩突出,她成功地在公司主任委员会里赢得了一席之地,并且把公司的销售区域扩展到43个州。
玫琳凯以为,自己的生活也许就会这样顺利走下去。不过,之后遇到一件事,令她愤而辞职了。原来,公司为她请了一位助手,但薪水却比她高出一倍,只因为这个助手是男性。玫琳凯面对这种轻视,毅然选择了离开。这一年是1963年,玫琳凯45岁。这时,她在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要自己成立一个公司,满足女性成就事业的愿望。然而,就在这时,命运的磨难又一次降临到她的头上:就在她筹备公司,准备开张时,她的第二任丈夫因急病骤然去世。这是她最深爱的男人,这个男人曾与她患难与共14年,要知道,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但一切都结束了。
当年,那个坐在大门口等她回家的小儿子理查德,这时已经成为了她最得力的助手和朋友。他为母亲擦掉眼泪,说:“妈,哭是没有用的! 神与我们同在! ”大家都劝玫琳凯等一段时间再开始创业,然而倔强的她还是出发了,一个传奇也就此诞生。同年9月13日,在儿子理查德的帮助下,玫琳凯倾其积蓄——用 5000 美元在达拉斯一个约 46 平方米的店面里成立了玫琳凯化妆品公司,从此开始了自己新的事业。
这个以玫琳凯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新公司,最初的职员只有她和儿子理查德及9名美容顾问。玫琳凯直销的化妆品来自她从自己美容师手中买下的一种美容配方。在她的坚强信念之下,公司安然地度过了创业期,而且,很快成长为美国一家颇为著名的企业。随着公司名声的扩大,玫琳凯本人也成为了美国成功女性的典范。
玫琳凯用她坚韧的心,告诉所有遭遇不幸的女人——永不哭泣! 哪怕生活是一个悲剧,也要表现出最大的勇气。
这位直销行业的“皇后”、玫琳凯王国的缔造者、成功女性的典范,以她丰富多彩的一生和令人惊叹的顽强,在世界商业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非凡故事流传至今演绎为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则不朽的现代传奇!
独立自强的女人最美丽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最大的赞美。”
作为女人,盲目从众已无法在当今的社会中立足,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已经同每个女人的生存质量紧密相连。竞争的年代,不仅是才能的竞争,更是个性的竞争。
香港湾仔“水饺皇后”臧健和就是一个树立了独一无二个性的典范。臧健和原是青岛一家工厂的保健护士,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丈夫是医生,也是泰国归来的华侨。两人虽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也和睦恩爱,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然而远在泰国的婆婆的一次回国探亲却打破了臧健和平静的生活。婆婆不忍心儿子在大陆继续受苦,便把儿子接到泰国定居。母亲心疼儿子本无可厚非,臧健和只好和两个女儿苦苦地等待,终于,丈夫走后三年,也召唤母女三人前往,见面的地点不断南移,从青岛、上海、广州再到香港。臧健和带着女儿告别老母亲,千里迢迢到了广州,一心希望能阖家团聚,让孩子们领受父爱。这就是臧健和对感情专一的个性,为了家庭,她不惜劳苦奔波于中国的各大城市。
1977年11月,臧健和跨过了罗湖桥,终于看到了车站的尽头的丈夫。
一家人团圆了,臧健和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然而一见面,丈夫就让臧健和在登记表关系一栏填上“分居”,说这样便于移民。臧健和一听心里疙疙瘩瘩的,然而更严酷的事实却在后面:婆家瞧不上这个生了两个女儿的大陆儿媳妇,丈夫生性软弱、没有主见,在大陆听妻子的,回到泰国,就听母亲的。
婆婆已为丈夫另外娶妻,并借口家中缺钱,暂不能替臧建和女儿们办理手续前往泰国,吩咐一家人在香港暂住。
可是作为一个母亲臧健和,却不得不为两个女儿考虑:在这样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女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要等着嫁人,两个女儿会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可想而知;软弱的丈夫在威严的母亲面前不敢为母女仨人说话,她们的未来只能听从他人的摆布。想到这儿,臧健和欲哭无泪,心中思念着老家和亲人。思虑再三,她再也不能容忍这种对尊严的践踏和蹂躏,终于做出了一个连自己都从未想过的选择:离开丈夫,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创业! 这就是臧健和的个性——绝不屈服于生活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
在车来车往的香港,臧健和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既不会英文,又不懂粤语,找工作屡屡碰壁,两个女儿有时饿坏了就一个劲儿地啃手指头,臧健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想到了回老家青岛,可是就这样失魂落魄地回到那个对海外关系还比较敏感的故乡,岂不是加重亲人们的负担? 个性倔强的她坚决地告诉自己,自己酿的苦果只能由自己来尝,决不能让婆家再一次把自己当成可怜虫。她决定留在香港。她清楚地知道除了一种永不低头的精神,她一无所有!
就这样,母女仨相依为命,生活清苦。有人劝她改嫁,更有人劝:“你还年轻,凭你的容貌在夜总会找一份工作轻轻松松干上一年,就可以开上一间铺子。”臧健和坚决回绝了。社会福利署派人来救济补助,臧健和又一次拒绝了,她说:“如果这样的话,我就没有必要离开丈夫.年纪轻轻靠救济吃饭,渐渐消磨意志,这不仅辜负了自己,也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况且孩子也会因为自己是公援家庭而自卑。”这就是臧健和的个性,任何时候都不向困难低头。后来,有一位朋友对她说:“你包的水饺很好吃,何不卖水饺?”
一句话提醒了臧健和。
臧健和咬了咬牙,也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本事,自己钉了一辆小木头车子,推着就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