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的生前身后事》。这本书是两天前儿子送我的,开始我对这书并不抱什么希望,原因倒并非作者的无名,而是有人在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作者曾经表态,他要做鲁迅坟前一条狗,谁要说鲁迅的坏话,他就要朝谁狂吠。作序者很欣赏这句话,而恰恰是这句话让我相当的倒胃口。你是你,你怎么能做别人坟前的一条狗呢?鲁迅是伟大的,但再伟大的人物,再伟大的思想和成就,都必须通过个体去识见其伟大,识见了这种伟大,才能写出你心目中的伟大,没有你心目中的伟大,伟大就与你无关,尤其与一个著作者无关;而你首先就做了狗,当你的书摆在我的面前,作为读者的我,还怎么可能对你的书抱有幻想呢?看了大半之后,我倒觉得作者算得上一个认真的人,虽然所阐发的东西无甚新意,但明显在考据上下过工夫,行文条理清楚,受过杂文写作的训练,主要是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坚定。这就比我想象的要好。
读张炜《守望于风中》里的几篇文章。是妻从书店借来的,急着还,没读完。不过里面的好些文章我以前也读过。张炜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作家,当你的精神松懈下来的时候,他能够帮你稳住。这样的作家很少,可以说相当少。
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这部书里,能找出好几个现当代执政者的影子。他们因为有了相似的个性,因而也有了相似的执政理念和相似的命运。这证明,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种走向,都还在追随执政者的个性而改变。一个高度制度化的国家,个性只会增加执政者的魅力,却不可以成为左右事物的能量。李贽论海瑞的话很有意思,他说海瑞是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做栋梁。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依靠道德来维系现代社会的秩序,也是不可能的。